美国的电机质量是非常高端的,但是价格也不是此时的全解阵能接受的,并且美国现在对于新的全解阵控制的政府态度很一般,美国企业也不想跟他们印象中的穷鬼国家做生意。
欧洲的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电机中有数控机床用的,但是初步接触后,他们不打算单卖那种电机,而是想要让全解阵采购他们的数控机床。
岑勇他们接触了几次后,都没有进展,所以就只能是采购日立金属公司的永磁电机了。
“哈哈,杉下会长,我们采购的这些电机主要是用在我们国内一些企业的生产线改造和一些电动设备的改造上,你知道的,我们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此前的一些老设备用到的电机都是传统的电机,能耗非常高,开始我们的电力供应还不能快速的修建好,所以老设备改造能用上这种能耗低的电机,就非常合适了。”小舅岑勇半真半假的说道。
其实这些电机大部分还真是用在缅甸北部一些工厂设备的改造上。
因为订单量比较大,日立金属同意按照岑勇提供的图纸生产。
这些电机交货后,就能快速的将此前的传统电机替换。
这样一来,工厂的能耗就能大大降低,稍微缓解一下此时北方工业基地的用电压力了。
虽然王建昆已经在去年就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大发展做了准备,建造了很多的300兆瓦级的氦气气冷核反应堆。
目前这些反应堆已经在缅北山区陆续的启动运转,为北方的工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但是从打下缅甸全境后,工业发展就不能只放在保密非常严的北方地区了,中部和沿海地区也需要建造大量的工厂。
但是此前缅甸政府的基建搞得非常差,电力发展更是落后。
只有几个中大型城市有火电站和一些小型水电站,大部分农村地区到了夜间都是一片漆黑,没有亮光的。
所以现在全解阵要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建设大量的工厂,电力供应就非常短缺了。
中部和南部地区因为是新打下来的地方,里面肯定还混杂着大量的异己分子和各国特工。
所以这些地区就不能用体积小巧的,能快速部署的氦气气冷核反应堆了。
必须按照常规的方法,一步步的修建火电站和水电站。
修建火电站的工期有长有短。
如果是修建当前世界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型机组(功率范围300 MW - 600 MW)的话,工期就很长了,大概需要5~8年。
比如美国、日本)已投运超临界机组(压力24 MPa,温度566℃),效率达40%以上。
其设备制造周期就花费了3年左右。
基建工程也是非常复杂和耗时的。
主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跨度达到30-40米,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工程队伍能够修建好。
冷却塔采用自然通风双曲线塔(高度100-150米),建造难度不比主厂房低。
另外还有大型的输煤系统(铁路专线或皮带输送机(长度可达5公里))。
环保设施:烟囱高度要达到150-250米,扩散烟尘;灰场:露天堆放,防渗处理简陋。
王建昆此前为缅甸北部基地及几个大型企业附属的发电厂建造过火力发电厂。
其功率都是在50兆瓦左右的小型机组。
并且电站选址,基建工程初期,发电机组安装过程都动用了他的超能力,所以建造周期倒是非常短,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
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要建设区域供电中心,那么他之前建造的那种小型电厂就不合适了。
所以综合考虑,中型电厂(功率范围100 MW - 300 MW)就比较合适。
此时国内从美国有引进一种300MW的机组,GE 300 MW机组。
王建昆抽空去了一趟国内的苏省,那个发电厂已经快建设完成,美国的工程师已经完成了机组安装工作,马上就要开始试运行了。
他去到那边之后,乔装打扮一番,潜入电厂,将整个电厂都投射到了脑海里。
另外在美国工程师的驻地,发现了相关的建筑图纸和安装测试工程规范。
他也全部复制了一遍。
然后回到曼德勒,开始指导第一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
1984年11月中旬。
曼德勒郊外,沿江的一个小山丘上。
大量的工人正挥汗如雨,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将电厂选址位置的表层浮土挖开运走。
这些动员前来工地的工人大部分是曼德勒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农民。
并且是以低龄和中老年人为主,青壮年比较少。
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到铁路工地去工作了,因为那里的工程工期会非常的长,工人加入后可以一直干很久,并且工资较一些零散工作高一些。
所以到这个临时工地做土方清理工作的人就只能是找这些劳动能力稍弱一些的农民了。
王建昆每隔两天就会抽点时间来这个工地上看看,指导指导这边的工程师,顺便也是从极耗费精力的超能力制造工作中走出来缓缓,放松放松大脑。
因为现在已经开始了大建设,很多东西之前没有想到,现在要大力的快速发展,一些瓶颈设备就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去临时制造了。
这个发电厂工地按道理用中小型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来修建应该是更快的。
但是电厂的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等都还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测试。
一些电厂施工人员和后续的运行维护人员都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
因为此时缅甸国内根本没有合适的技术工人,那些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大部分都有了去处,而且本身的学识已经固定,脑机芯片能提供的辅助对于新工作来说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有用。
所以他为了后续省事,就到缅北基地内制造一些新人类出来。
这些人制造出来后,就可以配合他一边将制造出来的设备进行测试,一边熟悉从国内复制过来的发电厂建设和维护技术。
此时是旱季,地里的活少数妇女就能做了,农村还是剩余了很多劳动力的。
因此这段时间正好也可以把土地平整工作交给那些农闲的人。
高亚钢铁城出品的钢制工具让这些农村来的工人爱不释手,管理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跟王建昆请示了一下,问能不能等工程结束,把这些钢制工具免费给这些前来务工的农民。
王建昆当然是赞同的。
这些工具其实成本是非常低的,高亚钢铁城用的铁矿是那种低品位的铁矿石,采用闪速炼铁法炼铁的效率又超级高。
这些初级碳钢制造的工具就是为了给这些人准备的,就是不说,后面等工程完工时,也是会让这些工人带走的。
因为回收这些钢制工具的成本并不比直接用铁矿石冶炼低的,回收没有多大意义。
并且等到土建工程完工后,再来施工的就是一些机械设备了。
这些前来干活的农村人在听到工头说的会免费让他们每人都带走几样工具后,都欢呼起来。
然后干活的时候也更卖力了,但是对工具也更爱惜了。
就这样,经过2000多位农民工2个月左右的辛劳,这个中型发电厂的土方挖掘和平整工作完成了。
地面上,伊洛瓦底江从上游带来的泥土已经被挖走了,露出了地下坚固的岩层。
这时国内广省的那家合资工程机械厂制造的第一批工程机械也运到了仰光,然后从仰光换C-3000运输船沿着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运到了曼德勒。
经过1个多月培训的新人类工程建设人员开始稍显笨拙的将这些工程机械启动。
在发生了10多起轻微碰撞和2次较严重的倾覆事故后,这些新人类工程建设人员终于能熟练的掌握这些工程设备了。
在1985年1月1日元旦这天。
这处缅甸第一座中型发电厂开始了地基浇筑工作。
江面上,一艘艘C-800运输船运来的水泥,沙子,石子,经过传送带运到了建设在江边的搅拌站。
搅拌站里,6座高高的圆筒里,水泥,沙子,石子还有水,被新人类工程师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电机带动里面的搅拌机拼命搅拌,让几种物料混合均匀。
等到时间了,一辆辆中型水泥罐车倒车到这些搅拌站的出料口下方。
搅拌好的一方方混凝土稀里哗啦的流到这些水泥罐车的大罐子里。
装满的就赶紧开走,将位置留给下一辆。
就这样,一车车的混凝土被水泥罐车运到了发电厂的工地。
这里早已准好的3辆混凝土浇筑机对接上水泥罐车的出料口。
“准备浇筑,下面负责出口的请注意。”对讲机里,浇筑工作的负责人提醒下方的工人注意混凝土即将通过管道出来了。
“收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浇筑。”下方负责控制出料位置的组长用对讲机回复。
轰~~~,混凝土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的在管道里上升,到达高点后又顺着管道下降,从出料口喷出。
下方负责控制出料的工人瞬间感受到喷头变沉重了很多,他们艰难的开始移动,将混凝土均匀的铺设到下方的钢筋笼里。
就这样,石子,水泥和沙子一船船的从各地运来,然后加水混合后被铺设到了发电厂的工地上。
整个浇筑过程持续不断,40多台工程机械,300多名新人类工程师参与,花费了10多个,才将整个发电厂的地基铺设平整。
接下来就是等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的强度,然后就能开始地面建筑的施工了。
第255章 大建设 三
在等待曼德勒火电站的地基混凝土凝固的时间里,王建昆也抽空了解了一下已经全线开工的“密仰”高速铁路。
“占总工,现在‘密仰’高速铁路工程进度怎么样啦?”
在曼德勒的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王建昆找到了负责全国铁路工程的总工程师占佑,先找他了解下目前的修建进度。
“王首领,您好您好!目前铁路工作正在按照计划,进行辅道的修建和一些堆料场的修建工作,全线20个分段,目前有16个分段是超过预计工期5%左右,有3个分段刚好达标,还有一个分段低于预计工期10%左右,……。”
占佑总工程师凭借脑海中的脑机芯片的存储能力,快速的向王建昆汇总起目前各建设分段的进度。
通过他的汇报,王建昆大概了解到了沿线各分段的进度了。
在建设总指挥室内,有一个大屏幕,上面不时的会更新一些画面。
那是建设现场上空的航拍飞机拍摄的一些画面。
负责航拍的就是此前王建昆建造的那批Y-1运输机。
它的航程远,滞空时间长,油耗也比较低,所以稍加改装,就是一架极好用的航拍飞机了。
上面的摄像系统是智子负责设计的,是侦查卫星上的摄像系统的简化版。
此时画面上显示的是密支那南部30公里处的一段施工现场。
2千多名穿着橙红色工作服的缅甸劳工们,在一个个穿着蓝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头盔的全解阵工程师的指挥下,用手里的简易工具,将一个个工作面的土方挖出,然后用两轮小推车推走送到相应的地方去。
王建昆仔细看了看,发现他们的分工还是很合理的。
一条6米宽的辅道已经在山林间显出雏形,这些工人中有80%正在这条辅道上忙碌,将辅道尽量的修建平整,将地基上的浮土挖出填到远处一个凹谷中。
这个路段离最近的省道大概5公里,今后修建铁路需要的大量水泥、沙子、石子还有水等,都需要从省道运到附近,然后通过这条辅道运输到铁路线上进行施工。
剩下的10%的劳工正在挖掘一座低矮的丘陵,占佑总工解释说明了一下,那里就是这段10公里左右路段的一个中型堆料场和箱梁制造基地。
今后这段10公里左右的铁路线上用到的箱梁,都将在这个堆料场里制造。
因为这是一条高速铁路,路基跟传统的低速铁路有明显的不同。
这条铁路线上,90%的路段是架桥的,剩下的10%的路段虽然是在地面和隧道内,但是地基都是要修建成水泥的。
传统的铁路地基是底下铺设粗细不等的石子,然后铺设枕木,然后再铺铁轨的。
但是高速铁路的铁轨下面不能有石子,必须是平整的硬化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