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242节

  这时候,组装厂的所有工程师都已经到位。

  厂房内的行车将三个集装箱陆续吊运到位。

  运输车开走后,工程师们先对火箭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如果此时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就要立即拉回仰光的制造厂去维修了。

  幸好没有发现重大异常,火箭的整体状态良好。

  工程师们按照计划开始紧张的组装工作。

  ……

  1986年9月23号上午11点,组装完成的苍龙1号火箭,竖立在了组装厂内的封闭厂房内。

  此时哨兵卫星也已经放进了整流罩里。

  接下来,它将沿着直达发射塔的重载铁路行进4.3公里,然后在那里整装待发。

  在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出厂检测后,苍龙I号装载在哨兵1号卫星,在钢铁底座上,沿着有4根并行铁轨的铁路,以每小时800米的速度,缓慢的驶向远处白色的发射塔架。

  虽然目的地遥遥在望,但是整个运输时间长达5个半小时。

  一路上,所有参与运输的人都屏声静气,即使是进行各种汇报时,也是低声细语的,不敢说大声了,怕影响到这枚凝聚了所有工程人员心血的火箭。

  天公作美,最大风速也才1级,湿度也不大,整个运输过程非常顺利。

  到了下午5点半,青色的苍龙I号火箭终于被白色的发射塔架包裹住。

  上半部分的整流罩和第三级火箭被伸出来的围栏和抓钩牢牢包裹住。

  此时工作人员上到发射塔顶,在那里,用一系列设备连接上火箭,对火箭开始了发射前的持续监测。

  此时位于曼德勒的航天指挥中心,正通过不同的监控系统观测着加东加尼航天发射场以及苍龙I号火箭。

  到了9月24号下午3点,全解阵通过缅甸外交系统对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通报了苍龙号火箭的发射情况。

  此时国际法未强制要求发射前通报,但需遵守《外层空间条约》的“避免有害干扰”原则,并在发射后登记航天器。

  并且此时美苏两国正处在核对峙状态,发射这种大型火箭,最好是进行通报,不然有可能引起误判。

  王建昆和全解阵高层为了将来考虑,还是决定将发射时间,路径以及卫星运行轨道进行了通报。

  当然对外自有一套迷惑的说法。

  比如为什么一颗通信卫星会将近20吨,那是因为制造水平不行,不得不造得大一点等等虽然有破绽,但是就是这么回事的说。

  此时美苏英法等几个国家虽然很惊诧缅甸的通报,但是并没有太过重视。

  它们觉得全解阵方面可能是为了面子,准备放个大礼花为两周年庆祝的,不认为他们真的能成功发射。

  很多领域的先进技术都对国内进行了开放,一些高精尖设备也陆续的从缅北进入云南,然后流入到各个研究所和保密工厂。

  国内在去年就已经得知全解阵在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的计划了。

  不过他们也不认为全解阵方面能这么快研制成功,怎么滴也得3年左右,这还是他们把全解阵内部那股未知的技术力量考虑进去的情况。

  现在全解阵突然通报24小时之后,将择机发射一枚大型运载火箭,并且载荷质量接近20吨,整个国内航天领域的相关专家都被惊动了。

  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向上级申请更多的消息和资料。

  上级部门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争取获得更多的消息。

  经过紧急协调,全解阵答应可以派遣3名专家前往曼德勒的航天指挥中心,观摩这次发射。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到了1986年9月25号下午2点,苍龙I号火箭完成了燃料的加注。

  此时加注口正冒着白烟,那是残留的液氧气化,周边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而成的小水珠。

  王建昆为了确保火箭发射升空前,状态保持良好,冒险待在火箭发射塔架内,用超能力时刻观察着火箭。

  一直到30分钟倒计时开始,发射场开始清场,才和最后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撤离。

  缅甸时间下午3点09分,1分钟倒计时开始。

  曼德勒指挥中心里,宋裕民站在首席指挥席位上,紧张的开始读秒。

  远处的3名国内紧急飞过来的专家,看着这么现代化的指挥中心,一边羡慕,一边默默的记录这里看到的一切。

  “10,9,8,……,3,2,1,点火。”宋裕民带着颤音喊出点火两字。

  信号在发出的瞬间,穿越几百公里,到达加东加尼发射控制室。

  红色的发射按钮被坚定有力的大手按下。

  火箭发动机首先是冒出一股黑灰色的烟,瞬时之后,火光照亮了某个对准火箭底部的监控窗口。

  4台发动机以间隔几微秒的时间先后点火成功,总共1120吨的推力,将750吨的苍龙I号缓缓推上天空。

  此时阳光从西边照射在青色的火箭上,尾部冒着黄红色尾焰的苍龙I号宛如一条腾云驾雾的青龙,在伊洛瓦底江口腾空而起。

  王建昆站在窗口,看着几公里外的火箭逐渐加速,慢慢的,火箭飞出了目视能看到的高度。

  各地的观测站陆续将“观测正常”,“遥测正常”等词语通过保密通道传送到两地指挥室。

  位于缅甸海上的遥望1号测量船,巨大的天线正对着上空的苍龙I号,不断的测量其飞行数据。

  远在金兰湾的苏联海军基地,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美军基地,都陆续观测到苍龙1号的电磁信号。

  到了这个时候,两国的航天部门和情报部门才反应过来,这全解阵是真的成功发射了1枚大型火箭。

  虽然不知道其能不能把载荷准确的送到预定轨道,但此时这枚大型火箭确实已经越过卡门线,向着更高的太空轨道飞过去了。

  苍龙I号的箭载计算机根据遥望1号测量船反馈的数据,以及内部激光陀螺的数据,不断的修正飞行参数。

  在靠近赤道上空,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燃烧殆尽,爆炸螺栓及时启动,将第一级分离。

  第二级火箭发动机成功启动,然后慢慢转向,向着东方飞去。

  第二级火箭脱离后,第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也成功启动。

  此时整流罩也打开了,哨兵1号激光反导卫星暴露在了太空中。

  轨道高度慢慢来到1200公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脱离。

  哨兵卫星成功入轨。

  太阳能帆板按照预定程序成功展开,然后将第一组信号发射回了位于非洲地面上的测控站,然后被传回了缅甸指挥中心。

  “哦~,成功喽~,成功喽~。”指挥中心内,大家互相拥抱,击掌庆祝。

  “恭喜恭喜,你们的火箭了不起啊~,宋所长,能跟我们说说不保密的内容吗?”国内来的3名航天领域的专家也来到宋裕民身边,先是一番祝贺和恭喜,然后发起交流邀请。

  “**,**,**同志,你们好啊!现在可能不方便,如果你们可以等的话,明天下午2点左右,我能腾出一些时间出来,跟你们交流交流。”

  3位专家一听,就知道有戏。

  所以纷纷表示可以等,不着急。

  他们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了,不仅仅是指挥中心内看到的,还有那枚没看到实物的苍龙火箭。

  这枚火箭的技术居然领先国内那么多,载荷能力是长征**的几倍啊!

  要知道他们发展大型火箭已经30来年了,居然被一个只掌握全国政权2年不到的组织。

  此时缅甸宣*部门也将准备好的宣传片对全缅甸甚至东南亚以及亚太地区播报,缅甸全国都被这巨大的惊喜给震惊到了。

  虽然新政府上台,让他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但是在国际地位上,缅甸还是原来的缅甸。

  现在居然发射成功了一枚那么大的火箭上天,一跃成为航天大国。

  这荣誉来得实在太突然了,很多人把宣传片来来回回看好多遍。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里,青色的苍龙I号从竖立在发射塔架上,然后在轰隆巨响中拔地而起,这似乎预示这全解阵将带领着缅甸一起滕飞。

  原本一些有点抗拒全解阵管理得太严格细致的人,渐渐的改变了心中的成见,开始接受他们了。

  王建昆在火箭成功升空后,就启程往缅北基地赶了。

  那里有一枚枚火箭发动机,很多的大型零部件正等着他检查。

  为了确保这款大型火箭能快速的完成设计定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会持续的发射。

  争取在86年年底,完成设计定型。

  另外宋裕民主持研制的8千公里射程的固体燃料火箭也到了制造阶段。

  那是军用火箭的试验型号,今后的热核武器,快速发射的低空补盲卫星等,都将用那枚火箭发射升空。

  所以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必须在美苏等国完成部署之前,获得航天大国地位,确保缅甸能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力。

愚人节感言

  各位书友,你们好,好久没发单章感言了。

  今天白天在带娃的间隙,用手机写一些想说的话。

  黑夜我每天码字确实都是在7,8点之后,白天基本没时间。

  小孩看到我开电脑就闹着要玩,而手机码字却因为不熟练和思路容易被打断,因此更新量目前最多保持一章。

  作为18年老书虫的我,看了上千本书,一直想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这本书的创意是在19年看完三体三部曲之后就萌发了,但是为了碎银几两,一直没时间动笔。

  直到去年所在的光伏企业业务大减,上班太闲,于是开始抽空写了开头。

  之后果不其然,所在部门大裁员,我也被毕业了。

  之后就是白天带娃晚上继续写书。

  本人

  另外也没有好好练习文笔,所以很多章节读者反馈很别扭。

  但是没办法,码字时间就只有晚上的几个小时,码完就发出来了。

  原本想着如果上架三个月后军顶没上5百就快速完结的,但是写着写着,均订居然就到6百多了。

  现在孩子越来越大,白天我也有点时间用手机整理资料了,后面我会坚持下去,把自己的第一本书写完整的。

  说了这么多,断断续续的,也不成逻辑,这是带娃的时候分心写的,时常被熊孩子的调皮打断思路。

  这也是为什么白天我码不了字的原因。

  再说说后续故事情况。

  主要还是写国外。

  原本是想都写的国内的,可是动不动就审核。

  因为故事设定的背景在8,90年代,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关键词,所以把我搞懵了,不知道继续写下去会不会导致封书。

  比如主角的小书,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为了写帮助国内的军事发展的。

  但是想想还是不多写了。

  可能等时间线来到90年代中期,再写一些相关的内容吧。

  本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探索宇宙,开展外星移民的。

  所以故事还是会越来越精彩的,希望大家坚持追读。

  另外再求下大家的票票,票数越多,排名就越靠前,才能被更多的读者看到。

首节上一节242/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