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70节

  回到驾驶舱下面的驾驶员生活舱,把被子铺好后就睡下了。

  周日一早,王建昆被一阵鸟叫声叫醒。

  醒来看了下四周,想了一会才知道这是在船上,昨晚开着实验1号船一直到了鄱阳县,现在是在鄱阳县边。

  看了下手表发现已经8点多了,因为江面被雾气笼罩,所以太阳在天边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用毅力抵抗着寒冷穿上毛衣和防寒外套,来到船尾打了江水洗脸刷牙。

  看到船边有鱼游来游去,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了个网捞了几条筷子长的鱼上来,开膛破肚后用盐腌制起来。

  然后生火淘米准备焖一锅米饭,然后起锅烧油把腌制好的鱼煎一煎,待煎到两面金黄,加入姜蒜和酱油,然后加入用超能力处理过滤的江水。

  米饭焖熟的同时鱼也可以吃了,从小厨房里拿出碗筷和漏勺盛饭就着铁锅煮鱼吃了起来。

  此时雾气已经散去,阳光照在黑色的防寒服上暖洋洋的。

  鱼非常鲜美,王建昆慢慢的吃,最后用一碗鱼汤结束早饭。

  为了省事,用超能力把锅碗瓢盆都清理干净,收拾好后启动船只往鄱阳湖开去。

  此时天已大亮,看了眼在船顶旋转的雷达天线,怕被路过的船只看出异样,在脑海里翻找了一番资料,找到一种不会影响雷达波传输的材料把雷达天线罩了起来。

  雷达罩外面也用灰色涂装了下,再调整了下顶部的构造,让雷达罩不那么显眼。

  进入主航道后,看到雷达,六分仪和指南针等都在正常工作,电脑也在把接收到的数据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这才放下心来观察四周的情况。

  从鄱阳县到鄱阳湖这一段水道越来越宽广,水面上的船只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打鱼的渔船一般不在主航道上,王建昆看到的渔船都比较小,长8米多,一般是两个人在渔船上,一人摇橹一人撒网。

  也有单人操控一条船的,看到鱼群或者觉得有鱼的地方就放下橹,拿起撒网抛洒出去,一般都能抛出一个很大的圆,罩住上百平方的水面。

  王建昆的船速相对航道上的拖轮和客轮还是很快的,但是他的船声音又很小,只有靠近了才知道。

  看着快速擦身而过的实验1号,很多人都面露惊讶,手指着王建昆的船互相交谈。

  就这样用20节的航速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穿过鄱阳湖,来到了湖口镇范围。

  这里左边是梅家洲,是个江水冲击出来的沙洲,右边就是湖口镇。

  此时入江口水面宽阔,有几百米宽,远处的湖口镇若隐若现。

  王建昆控制着船往岸边驶去,待水深接近2米时就不再往岸边再靠近,而是沿着岸边慢慢行驶,他准备在这找一个落脚点。

  这边两岸都是水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出来的滩涂,所以要找个可以靠岸的地方还真不好找。

  一直到进入长江,来到湖口镇靠近长江的那一面才看到能够停船的小港口。

  此时港口里的码头上停了几艘客轮,拖轮则在更下游的货运码头,客轮正在上下客,拖家带口的人挑着行李从一头上另一头下。

  王建昆把船靠上一个空着的客运码头,这时有个老大爷穿着绣有港务两字的工作服向他的停船处走来。

  王建昆停好船后拿了跳板架上码头,走下跳板后从兜里掏出烟迎向老大爷。

  “同志,你这船是哪个地方的啊,看着很特别,要在这停多久啊?”

  “您好,老师傅您抽烟,我是饶州人,来试验这艘新造的船的,在这停半天就走。”说着把烟递给老大爷。

  老大爷收下烟夹到耳朵上对他说道:“同志,你停半天要收费啊,看你这船占的码头长度,麻烦交5块钱码头使用费。”

  王建昆不了解行情,也不能撂下老大爷去打听,于是交了5块钱拿到一张收据,抬头是洋口港务局,停船时间老大爷手写的。

  交完费跟老大爷打听了下这个港口的情况,老大爷告诉他客轮码头最大可以停吃水4米的大船,货运码头最大可以停吃水6米的大船。

  停船费也是有标准的,当然公家长期来这停泊的船会是另外的标准。

  王建昆了解情况后决定在这里歇息下,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建个移动基站。

  因为一路行来往建昆发现跟家里断了联系,今后如果让其他人来开船跑运输,想联系上都不容易。

  如果能在水道上隔一段距离建个移动基站,王建昆就能随时联系上船长了,船上的人也能随时联系上家里人。

  往湖口镇里边走边看,发现这边的人口音有好多种,说普通话的也比较多,路上的小贩更是隔一段就有一个。

  看到这种情况,王建昆觉得在这里找个落脚点挺不错的。

  码头只要缴费就可以停,镇上的包容性应该挺强的,陌生人在这也不打眼。

  找了一处饭馆点菜吃饭,这里靠近长江,所以老板推荐王建昆吃鱼,按照老板的推荐,点了一道粉蒸江鲶,一道清蒸江鲈,再点了一道红烧冬瓜。

  边吃边和老板打听这边的风土人情,问他租房好租不。

  老板也是个健谈的,把这湖口镇的情况好好向王建昆介绍了一遍。

  对于租房老板指了个地方就是港务局家属的房子,有些人住到新建的楼房去了,空下来的瓦房会出租,也会有人愿意卖只是买的人少。

  王建昆听说这边居然可以买卖,忙向老板打听具体情况。

  老板告诉他湖口镇里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很多都是来帮忙建港口时搬来的。

  然后有些人待一段时间就会走,但是房子带不走啊,所以房屋买卖就很平常了。

  改革开放前是不能合法买卖的,就是偷偷的交易不拿去登记,改革开放后这一块就放开了,允许房屋过户,但是要交税。

  王建昆让老板指了下方位,朝着可能会卖房的地方走去。

  没想到运气来了,找的第一家就愿意卖房,这家人要搬去上海去,之前是来这帮忙建设港口的,现在找到机会调到大城市去了。

  就是当时自建的房子不好处理,看到王建昆这个小伙子来买房,不做他想,出了个800块的价钱。

  王建昆看了下房子,面积倒是不大只有140多平,但前门有个大院子有300多平也在地契上,后面还有个小山高20多米,左右邻居跟这个房子也隔了几米远。

  据房子主人讲他是第一批来支援建设的,所以占了好大一块地,边上几户也是当时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后面来的就没这么好了,都是住集体宿舍或者夫妻房。

  王建昆看了下就决定买下了,跟房主去过了户,交完房款和税之后,地契和房契就到王建昆手里了。

  给了房主一个星期的搬家时间,房主表示除了衣物和一些贵重物品,其他原封不动都会留给王建昆。

  拿到房契和地契的王建昆也不怕房主反悔,毕竟他们都是有正式工作而且马上要去大城市,赖着不给也做不出来。

  让房主离开时把门窗锁好就行,到时他会自己来换,然后离开这往码头走去。

第61章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下

  到码头后王建昆没有马上去开船,而是去跟管理处的人了解了下码头的使用标准。

  码头使用有长租,短租和临时停靠三种,长租一般都是国企的航运公司才会租,他们每天会固定有客运轮船停靠上下客。

  短租一般是集体船队有业务需要会租用半个月到3个月不等,但价格比临时停靠优惠很多,而且短租期间还会一直留着码头不会被占用。

  临时停靠之前是有很多因为不打算停靠这边码头但是有时遇到事情又必须来临时停靠,最近半年则多了一些个人或租或买的船,有些地方放开的快允许个人租或者买,所以来停靠的这类船渐渐多了起来。

  王建昆了解到现在居然有私人租船或者买船搞运输,对于接下来搞个船队更有信心了。

  于是选择了短租3个月,而且是租两个码头,一个是停现在这种实验1号的,另一个就是停靠即将制造的K200型号的。

  交完费拿到收据和停船票后,王建昆就去码头开船往婺源县赶了。

  从湖口镇到鄱阳县这段路王建昆一直用的30节的航速开,期间尽量远离那些慢吞吞的货运拖轮和客轮。

  王建昆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快的航速,让一路上坐船的乘客和开船的船长都惊呆了,有些自己租船的都朝着王建昆喊话想向他打听这么快的船从哪买的。

  王建昆没有理会,目前自己不打算大批量制造这种船,因为来源不好说,等跟小舅那边的公司建立好联系后,可以用海外公司的名义做掩护,到时再考虑怎么把这种快速运输船卖出去。

  到了鄱阳县后,王建昆把航速降低到了25节,然后在路上一边测试新制造的那些设备,一边制造自动驾驶系统。

  系统的处理器和DSP等都还是用的现在最先进的10微米工艺制作的,但是船上因为不用特别考虑体积和散热,所以体积都是比较大的,当然性能也是翻了几倍。

  到了泗洲镇时已经天黑了,王建昆草草做了晚饭,吃完后继续赶路。

  从泗洲镇到临时码头这段水路王建昆决定测试下自动驾驶系统,为了安全所以速度设定在了5节。

  最开始船左摇右摆的,这是计算机控制和机械系统之间的反馈处理配合得不好导致,王建昆测试一段改一次参数,一直到了临时码头船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还是没人开得平稳。

  已经比较晚了,王建昆决定下次继续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一定要研制成功,只有自动驾驶成功了,自己才能一个人驾船出海收集核反应堆的材料。

  在临时码头王建昆下船骑上摩托车往地下基地赶去,准备好好睡一觉。

  到了基地王建昆查看了下文本机的消息,父亲告诉他大舅托程勇的人带回来的东西已经送到废品回收站了给叶伟接收了,让他收到消息去叶伟那拿,还问王建昆周日怎么找不到人影。

  王建昆回复父亲自己去了一趟湖口镇,准备组建团队往苏省和北方发展,让父亲和爷爷在队里帮忙选人,准备派到湖口镇和苏省,还有要找一些不晕车的人准备到时候跟王建昆学开船,到时组建一个船队。

  发过去的消息父亲没有回复,王建昆看了下时间已经11点了,想必都睡觉了。

  虽然想早点拿到舅舅和彼得寄来的技术资料,但是现在去废品回收站找叶伟也不好,还是明天一早去比较好。

  

  1981年11月9号,立冬之后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王建昆用坚强的意志力早早起床,先去了废品回收站。

  此时叶伟已经在晨练了,他没有因为一只脚不方便就松懈,除了一些特别难的动作做不了,一套军体拳打得还是中规中矩的。

  王建昆之前也向他学了,有超凡记忆力和提前锁定对方动作能力的他用起军体拳来那是威力倍增,但是他觉得还是靠智力取胜最保险,到了自己肉搏才能赢的场面已经是非常危险了。

  等叶伟打完收功后,王建昆才进去院子找叶伟。

  “叶哥,我爸带来几个从广市来的包裹麻烦拿给我下,昨天不在县城没来拿。”

  “建昆早,我这就去屋里拿。”

  说完就去了屋里,没一会提了个大包裹拄着拐杖出来。

  看着包裹就不小,王建昆连忙过去接下包裹,双手抱起搬到摩托车后座上绑起。

  跟叶伟道别后连忙往基地赶去。

  在路上王建昆就把包裹里的东西都投射到脑海里了,到了基地把包裹打开翻看了下封面后就放下资料,骑上摩托车往学校赶去。

  “王建昆,周日去哪了?想找你都找不到。”

  “去了一趟比较远的地方,昨天晚上才回,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想找你学习下英语,你看你都帮英语老师口语能力提高了那么多,也帮帮我呗。”

  “我帮英语老师?你从哪听来的?”

  “哈哈,我一诈你就招了,我猜的,没想到你真的帮英语老师提高了口语能力。”

  “你怎么猜的?”

  “你早读读的口音和英语老师的口音很像,之前英语老师课堂上都很少说英语句子,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说的越来越多了,连提问都开始用英语了,而且还经常找你配合,所以我就猜是你帮了她。”

  “厉害啊,我的侦探班长,既然你已经猜到了,我就给你讲讲英语的教学规划吧,我之前不是有答应让你加入传习社吗,那么你们这些第一批正式成员各科都会尽力教给你们方法的,所以别着急,按照我给的学习资料来。”

  “好吧,但是你先教教我发音,之前光顾着让你读给我听,没有找你学怎么读,失策啊!”班长俞子润懊恼道。

  “好吧,我按照ABC广播的教你,等你熟练了再教你BBC广播的拼读方法。”

  于是早上王建昆把ABC广播的拼读方法教了几遍,其实班长俞子润听了他那么多早读课文,大部分都是会的,只是没系统性学习,读起来不流畅。

  上午王建昆听完数学课后去找班主任何老师请周二到周四共三天假。

  班主任见他来请假,也不好拒绝,因为他拒绝了王建昆可能会去找领导请,现在校长,年级主任等都宝贝他得很,因为如果不出意外,这所学校将出现一位高考状元,那就是王建昆。

  请假很顺利,何老师在请假条上签了字,叮嘱他注意安全就放他走了。

  回到教室后王建昆把请假条给了同桌俞子润,让她保管,如果有任课老师问起就把请假条拿给老师看。

  俞子润倒是有问他请假干什么去,王建昆就说家里有事必须回去处理,同桌虽然不信,但见王建昆不说实话也没办法,只好收下请假条。

  下午课上完王建昆就跑回基地了,在基地做了些干粮,然后用摩托车从基地里和废品回收站运输了好几趟金属去临时码头。

首节上一节70/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