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资料参考了国内航运学校的教材,虽然选出的几个平衡感和方向感不错的人文化水平都是小学毕业,但是王建昆也不强求他们知道原因,只要求他们背诵,遇到不同的情况知道怎么做就行。
毕竟那些私人承包的船老大文化水平也不高,都是平时开船和在船上工作久了就学到了相关知识。
王建昆到了后让父亲把选出来学习航行的人召集起来,他先考核一遍然后对他们进行分别培养。
先考航运知识,都是之前给的学习资料上的,考察他们的记忆力和努力程度。
考完后王建昆用超能力批改完,8人都及格了,有两个成绩还达到了80分。
但他没马上宣布成绩,还要考察下他们的平衡感和方向感。
8个人依次上到木制转椅上,这次考核的转速是前面选拔和训练时的两倍,所以难度加大后,最后的结果是有三个人下了转椅后能够走完5米的直线,有两个人可以走完3米的直线,剩下3个人下了转椅就走不动道直接就倒地了。
综合了下之前的文化考试成绩,王建昆决定让三个方向感和平衡感最好的人(王永金,王华伟,王兆伟)往船长方向培养,两个平衡感稍差但是文化成绩达到80分的人(王晓宇,王晓磊)往大副方向培养,而三个平衡感最差的询问他们的意见是否愿意到船上做售票员和服务员。
本来做售票员和服务员选女的更好更细心,但是长江上长途航运,一出去就好几天,用女的她们的家长肯定不放心,所以还是用男的当售票员和服务员最好。
最后三人都同意去,既然都愿意,初期就不用去其他队选人来了,给三组人分发了不同的学习资料,告诉他们下次回来还要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是会扣培训期间的工资的,让他们认真学习训练。
然后宣布解散和父亲一起回家吃饭。
饭桌上王建昆跟爷爷汇报了下组建船运队的事情,并把公社弹簧工厂已经试产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他,到时候要记得去公社谈谈贡献和奖励,比如给父亲个清闲的职位什么的。
父亲听到能当正式的干部也很高兴,爷爷倒让父亲和王建昆不要急,弹簧产出来还是要到队里来换钱的,如果公社书记主动来找那最好,不主动来到时候稍微卡下,公社书记就应该明白了,现在急着去说会落了下乘。
听完王建昆自觉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今后一些大事还是要多问问爷爷的意见。
下午出发前王建昆让父亲安排周一送两车总共3万个打火机去德兴铜矿的仓库,他要运到扬州去销售,父亲和母亲一口应下,表示仓库里有5万个存货,送走也减轻些库存压力。
骑摩托车来到县城,先去了废品回收站,在这里除了看到方贵华他们几个初中同学,还看到俞子润和郑倩,俞子润在用电脑练习打字,郑倩则在听英语广播。
看到王建昆回来,纷纷出来跟他说话。
王建昆停好摩托车,边洗漱拍灰边跟他们聊天。
知道是方贵华在发放资料时随口问了下郑倩和俞子润愿不愿意去王建昆的实验室,中午可以一起做饭吃,两人听说后没犹豫就马上答应了。
但是方贵华没告诉他俩王建昆今天中午不在的事情,所以前面吃饭一直被两人说,最后把玩电脑和听广播的机会让给她俩,方贵华他们几个就去实验室做一些实验和工具。
陪着他们聊了会天,然后打发方贵华骑摩托车带上胡春明去集市上买菜来做晚饭。
和7大弟子谈天说地并吃了晚饭,轻松愉快的过了几个小时。
把他们都送走后,王建昆回到地下基地继续测试实验堆。
乘电梯来到地下基地第四层,先例行挖掘了第二层的150立方米的空间,然后将精力投入到了实验堆的测试工作。
前天晚上使用过的核燃料球还可以使用,于是按下燃料球重新填装的开关,底部的小球被内部机械结构转移到了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填装到了石墨柱里。
重复了前天晚上的操作,实验堆正常启动,但是升温速度比昨天慢了很多,这是因为燃料球内的铀235已经消耗了一部分,所以反应速度会慢一些。
启动后王建昆只留下一部分精力监控反应堆的运转,然后分出大部分精力跟智子商讨建设高能物理实验设施的事情。
智子根据脑海中的资料,跟他讲解了下微观粒子实验的基本情况。
人们最开始观察微观现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从伦琴发现X射线,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阿尔法射线和贝塔射线这三类实验起,物理学家们开始专注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
从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物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在微观尺度上存在一个跟宏观世界很不一样的世界,但因为它的尺度很小,所以要借助一些特殊的仪器来观察其中的现象。
最开始的实验工具和仪器是照片跟云室,把照片底片放到射线中曝光,可以研究射线的一些基本物理参数。云室则是一个可以产生过饱和蒸汽的透明容器,入射粒子在过饱和蒸汽中形成一连串的电离原子作为凝结核,进而在粒子轨迹上形成一连串的雾气。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这些微观粒子所留下的径迹的结构和形状来推测粒子的性质。
云室这种设备对王建昆研究了解微观粒子还是有意义的,所以决定制造出来用于观察,于是让智子分出一部分算力设计云室。
接着介绍了一种更强大的粒子物理的研究工具回旋粒子加速器。
它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半圆的D型盒,以及D型盒之间的交流电场,两个半圆D型盒上则施加有可以使带电粒子偏转的磁场。
工作原理是在回旋加速器的中心处放置一个粒子源,其发射的带电粒子受到电场的作用可以被加速,在进入半圆D形盒的磁场中时,则被磁场偏转方向,并再次进入D形盒之间的交流电场。
时间调整到位的话,交流电场的方向正好可以翻转,带电粒子则再一次被加速。
如此往复很多次,带电粒子就会被加速至带有较高的能量,其能量和方向均可以被控制,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
这种设备原理简单,但要制造好控制电流变化方向与粒子到达时间同步还是很难的,需要用到很多学科的知识,但是有智子这个超级辅助在,还是要想办法制造出来。
更高级一些的设备已经有欧洲和美国的实验室制造出来,那就是同步加速器,其能够将回旋粒子加速器的均匀磁场和电场变化频率做调整,使带电粒子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
其构造可以做成一个大大的环形,带电粒子沿着环形运动,绕圈半径不变,通过调节电场和磁场可以将带电粒子不断加速,如果半径够大,电场和磁场够强,带电粒子可以被加速到接近光速。
如果能够对电场和磁场控制得更精细,就可以让两束带电粒子沿着相反的方向绕着设备加速,最后控制两束粒子在预定的位置碰撞,其能量可以击碎质子和电子,让设备观察到目前理论语言的最微小结构基本粒子。
最后这种设备美国还在设计验证阶段,欧洲投入更大已经在制造阶段,王建昆想着今后有机会去那边考察下,通过超能力把那套设备复制一遍。
不过那是今后比较久远的打算,自己先制造前面三种设备研究应该可以让自己对中子和质子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因为研究需要,王建昆决定对地下基地再扩充下,往地下再深入一百米,同步加速器就建到地下百米处,云室和D型回旋粒子加速器就放到第三层,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
让反应堆一直工作着,发出的电被储存到铅酸储能系统里,同时地下基地的通道灯光将一直开着,不用总是去按开关。
回到地面上的房间里,王建昆给小舅发了个信息,问他一些武器装备的事情,他可以提供一些精密零件,让小舅自己安排制造其他配套零件再组装。
从佩里级驱逐舰上王建昆有投射到一些单兵用的武器装备,比如自动步枪,狙击枪,夜视仪等等。
反舰导弹小舅还用不上,倒是其中的设计原理可以参考,等有空了让智子帮忙设计一款单兵的防空或者反装甲导弹。
第67章 再下扬州
周一早上上完早读课,王建昆去找了班主任请假,班主任何老师也没办法不让请,让他要注意安全,不过如果这个月底月考考得不好,今后还是要老老实实在学校上课,家里的事情该让大人去忙。
请好假后把假条拿给同桌俞子润。
看到王建昆又请四天假,关心的问道:“王建昆,你是家里有事吗,怎么要请这么久的假,上周才刚请的。”
“我家里没什么事,是我要去趟扬州。”
“扬州?是课本上写的那个烟花三月去扬州的扬州?那里应该很美吧?”
“可能古时候是很美的,现在一点都不美,我去的扬州到处烟囱,没有美感可言。”
“这样啊,现在为了发展工业,很多美丽的城市都变了样子。”
“其实古代的扬州也就那些仕绅地主建的房子和庄园比较有美感,其他平民百姓住的还没咱们现在的穷苦人家好,古诗词也是那些文人墨客赞美民脂民膏建的建筑。”
“那倒也是,你去那边干嘛啊?”
“跟人合作卖打火机呀,扬州是在大运河和长江口交汇处,水运发达,在那边跟人合作卖打火机,方便快捷。”
“哦,那你以后要经常请假去那边吗?学习怎么办?”
“开始两个月可能要经常去,后面队里会派人来的,不过请假也没什么,我学得很快,已经超前学习很多了,正好请假等一等你们。”
“那你人还怪好的呢,你出去注意安全哈,听说外面地痞流氓越来越多了。”
“好啊,我会注意的,给你的学习资料记得认真看哈。”
上午王建昆在课堂上边听讲边与智子商讨建设通讯范围更远的基站事宜,根据上次去扬州和东海扫描的地型图,王建昆决定这次去扬州要沿途建4个远距离交换信息的基站。
其中鄱阳县掩藏K200那里要建一个,湖口镇要建一个,安庆附近要建一个,扬州那也要建一个。
这四个基站长距离互相通信范围可以达到500公里,其与文本机之间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30公里。
因为对电子的已经和磁的研究有了进步,又从佩里级驱逐舰上得到了军用电台和雷达的一些硬件设备做参考,所以制作的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端灵敏度有了很大提升。
电源问题王建昆也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运用太阳能发电。
光电效应之前就学到过,只是当时没想到去用于发电,这次为了在野外安装移动基站,智子提醒可以制作光伏面板和储能设备,可以解决野外的移动基站用电问题。
这四个长距离通信的基站的最大功率是200瓦,那是进行基站间通信时会达到的功率,平时与文本机之间的通信的功率只有80瓦。
而且王建昆会严格控制文本机和相应的集成设备的数量,所以用光伏面板和储能系统结合来供电是完全可行的。
每个基站配4块500瓦的面板和能储存10度电的储能系统,就完全够基站每天24小时使用了,只要没有连续10天的阴雨天气,不用担心电能不够。
下午的课堂上王建昆和智子一起设计新的运输船,原来的K200已经不能用了。
原本有设计一款仿照玉柴的柴油机,但是看到佩里级驱逐舰上的军用柴油机后,王建昆决定让智子参考这款军用的。
先缩小体积和功率,只要够提供给200吨级的运输船跑到最高25节,经济航速能够保持在20节就行。
智子对于工业设计已经越来越熟练了,而且有脑海中投射的虚拟实物参考,设计上更没问题。
为了保持轮机仓大小不变,设计的柴油机只用一台就够了,辅机就用一台玉柴的成熟款,用于以防万一主机坏了,辅机可以给船通过救援动力使船上不断电,还能有3节的航速航行。
船底壳王建昆让智子参考军舰的样子重新设计,到时制造出来边试航边修改,驾驶过上千公里船舶的王建昆已经有把握边开边改变船舶的外形了,就是这种改变要在夜晚进行,不然会吓坏很多人。
船的上层也参照长江上航行的客轮的样子,让智子尽量优化减小风阻,这样的一艘船虽然速度还是比较快,但是造型不会这么突兀了。
这次去王建昆也不打算在长江里一直飚高速到25节,白天就按照15节的航速,晚上才看情况是否要开到25节。
下午下完课,王建昆照样去集市上采购了点吃的肉和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其实每个港口都是有吃饭的食堂的,在那吃饭还能打听些消息。
采购完食物后又去加油站买了2百公斤柴油,这些已经够新船开到湖口镇加油了。
在港口加油就看你的船能加多少,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多问,不像县里的加油站总是问东问西,买多了还要出证明材料。
骑着摩托车带着买的物资去了临时码头,把物资吊运上船后就驾驶实验1号往泗洲镇开去,到了那边码头王建昆交完停泊费就在船上休息了,明天白天和晚上就没多少睡觉的时间了,会一直很忙碌。
第二天一早,王建昆就去了德兴的仓库,此时已经有两台当地的运输公司的卡车在等着了,这是昨天父亲找杜维桥安排的,
王建昆一到就让仓库管理员打开大门,让两辆卡车开进去把打火机装上卡车。
装好后王建昆让卡车跟着他的摩托车去往泗洲镇码头,到了这里就简单了,让卡车直接开上码头,王建昆上船启动吊机将一箱箱的打火机快速的吊运上了实验1号的货舱。
给两个司机付了运费再分别给了两包烟,看他们满意的走后,王建昆让码头管理员解开缆绳后,他就驾船往鄱阳县的K200停放处开去。
到了回湾,确保没有船跟踪进来后,王建昆发动超能力改造起了K200。因为组成元素都差不多,所以不用再调集江底的元素补充了。
首先是船底壳和龙骨在王建昆的超能力作用下慢慢变化形状,船底变得更尖一些,所以这艘船造好后吃水将达到3米,不过在长江和鄱阳湖上开完全没问题,大部分港口和航道都可以通行。
船底壳改造好就来到轮机仓了,把两台汽油机慢慢组合成一大一小两台柴油机,接着改造齿轮传动系统,最后电器系统也改造了一番,许多地方参考了佩里级驱逐舰的设计,会更人性化更方便检修。
上层建筑的改造就很快了,改造完后的这艘船王建昆在船舷上刷上C200的舷号,C就代表柴油款,200表示吨位。
用实验1号把C200拖了出来,出了山洞后,王建昆才看清面貌,上层的建筑有点方头方脑的,船头也没有那么尖了,但是智子有模拟计算,这种船头在长江里航行到25节完全没问题,就是到时候油耗会高一些。
不过王建昆不担心油耗,25节只有自己会时不时开到,之后让队里的人开肯定会限制在20节的。
把实验1号上的打火机和柴油还有食物吊运到C200上后,王建昆也从舷梯爬了上去,然后让实验1号开到山洞里掩藏起来。
把柴油加到C200的油箱里,启动柴油机,待稳定运行几分钟后,连接上传动系统,螺旋桨转动让其缓慢移动起来。
在回湾里王建昆测试了半个小时,期间边试航边修改,在智子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些设计失误的地方,比如柴油机就修改得更加省油了,噪声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客舱里的声音分贝跟之前K200的差不多。
测试完成后王建昆驾驶着C200往鄱阳县开去,期间在一处选定的江边高山上安装了一个移动基站和相应的光伏面板还有储能系统。
大部分元素都取自于安装的山头上,只有一些收集很麻烦的比如铜,金,银等不能在山上提取的元素才由王建昆自己带上山。
安装过程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超能力的作用下快速的建好通往山顶的路,安装好移动基站和供能系统,再往回把道路和小桥大致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安装完回到船上,用文本机测试了一番,移动基站可以完美运行,本地信息和婺源的消息都可以接收和发送到。
在纸质地图上标记好位置后,王建昆驾船往湖口镇开去。
到了湖口镇,先去了加油站加满柴油,然后才停到租了三个月的泊位。
没想到当时那个工作人员今天也值班,还问他怎么这次开的船跟上次的不大一样了,王建昆只好说那是试验用的,这次开的这艘是今后确定的船型,主要跑鄱阳县到扬州这段路。
工作人员还向他打听了下船票贵不贵,速度怎么样,今后休息的时候想坐他这趟船去南京看他孙子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