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83节

  路上还算平安,软卧包厢有乘警重点关注,所以小偷一般不会来,在餐车吃饭听乘客闲聊时听到了前面的硬座车厢发生了盗抢案件。

  一个盗窃团伙把3个人准备拿去广市进货的9千多块钱偷了,在偷最后一个人时被发现,那个小偷居然给了那个人一刀,幸亏没有刺到要害,在车上乘务员的帮助下包扎好了。

  那些团伙成员也是算好时间的,在火车进站减速时作案,当时被发现的小偷跳车逃跑了,团伙也去了其他包厢最后也跑掉了。

  王建昆这次没有带什么值钱的行李,所以晚上在火车上睡得安心,白天就发动超能力观察火车及沿线的情况。

  有段路小偷特别多,王建昆都看不下去了,发动超能力在小偷要逃跑时做了点手脚,让乘客和乘警把小偷抓住了10来个,算是把那段路上的团伙打掉了骨干力量。

  那些小偷被抓时很纳闷,怎么他们去开车窗和车门就打不开,而乘警和乘客就一拉就开,导致他们这个团伙几乎被一网打尽了,只有几个望风和探查肥羊的人没被当场抓住。

  之后的路上就平安了许多,小偷们也在互通消息,知道这趟车有点邪门了,所以不敢再动。

  到了广市后大舅来接他,王建昆就背个小包,拉着一个黑色的拉杆箱下车。

  “舅舅,我在这。”王建昆出站后先看到大舅。

  “建昆,你回去吃什么了啊,长这么快,行李箱给我,我来拿。”

  “舅舅你带路就好,行李箱不重,之前我是因为伙食不好被耽误了,这半年来经常吃肉,油水也多,所以长得就快了很多。”

  “那你妹妹也长得高了一些了吧,上次看气色倒是还行,身高却比城里孩子矮很多。”

  “她也长了一些,也胖了不少,现在条件好了,她还有点挑嘴了,不好吃的都不肯吃了。”

  甥舅两人聊了一路,然后在门口拦了一辆的士去到上次来的招待所放行李。

  晚上舅舅请他吃了大餐,逛了逛江边的夜市才回到招待所。

  舅舅目前还是住在公司的宿舍,所以就没带他去住所看,听舅舅讲公司已经在建房了,后年应该就可以分配给他一个60平左右的房子,如果他结婚了的话,说不定还能分到80平的。

  在招待所的房间舅舅跟他大致讲了下程勇的打火机外贸生意。

  果然如舅舅所说,陈勇低价出口打火机,然后海外的合作伙伴帮他用差价买一些国内紧俏的东西,进口的时候报关的价格也按照低价,然后他再通过国内的分销渠道卖出去挣一笔,这比按照正常价格出口然后结算挣得更多。

  他目前的出口量也不大,12月份出口了80万元左右的打火机,然后额外进口了20多万的国外商品,按照这些商品的国内销售情况,至少挣得了翻倍的利润。

  不过这种情况国家也是因为管不过来,也因为换汇确实让商人很吃亏,所以没有完全堵死这条路,不过如果做大了也是不行的,肯定会调查出口价和进口价是否合理,到时一纸文书就可以堵住他这条路。

  王建昆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程勇能做到什么程度也随他,现在打火机的北方销量慢慢上来了,不再是依靠他一个人,所以该有的支持还是会做,他的一些不合规的地方就看他自己能否及时回头了。

  说完他的事情后就谈到了电子表工厂的事情,目前电子表工厂已经有两条低档的产品线在生产,芯片是用的20微米精度的光刻机和蚀刻机制造的,每条线每天的产能是1.2万个。

  出厂价是10块钱一个,毛利润有80%,因为材质和设计比当时在路边摊买的好很多,看起来很高级,也很耐用,所以有很多人来批发。

  目前每天生产出来的都可以卖掉,库存就只有3万来个周转,而且过年之前这段时间北方来了很多倒爷,开始大批量的拿货,库存很快就要见底了。

  舅舅说到这也很高兴,第一款量产的产品就能大卖,厂子顺利运转了起来,没白费一番心血。

  王建昆当然也没让舅舅白帮忙,给他留了5%的干股,所以舅舅对这个工厂很上心,要不是王建昆劝他还是留在进出口公司,比出来管理企业更好,舅舅都想辞职了。

  按照5%的干股,如果分红的话,按照现在就两条线算,一年能分到好几万块,是他现在工资的十几倍。

  王建昆让舅舅赶紧把婚事定下来,到时候可以让准舅妈代持股份,分红也可以光明正大的花了。

  据舅舅讲准舅妈姓叶,比他小8岁,今年30岁,是一个华侨在国内的亲兄弟的女儿,之前因为家里的成分不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面开放后大家又冲着她家的海外关系想搭上线,她也因为年纪大了不想将就就又拖了几年。

  前两个月她大伯给他介绍了舅舅,两人见了面后感觉还行就谈上了,元旦的时候舅舅还去见了女方家的父母,不出意外今年肯定可以吃到舅舅的喜酒了。

  舅舅也是因为王建昆的一番分析和为了今后的家庭考虑,决定还是留在进出口公司,毕竟这是一个公职,办事会方便很多,而且今后进出口贸易肯定会大增,留在这个公司前景会更好。

  舅舅跟他讲了一番准舅妈家的情况,王建昆也有了个初步印象,叶家在香山,之前是靠种地为生,他大伯回来后在当地投资了一个罐头厂,她家就不种地了,准舅妈就进厂当了会计,她之前是高中学历,本来是可以读大学的,后面因为一些原因没读,前几年她大伯回来后就再去读的中专学了会计。

  王建昆当晚和舅舅聊到很晚,舅舅显然也是没把他当小孩看,跟他讲了很多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舅舅就骑着摩托车来到招待所,带着王建昆去了位于珠江口南沙区的电子表工厂。

  这个电子表工厂是与区里合资的,区里以厂房和土地入股,折算成26%的股份,王建昆让舅舅帮忙在香港建立了一个皮包公司,跟舅舅的公司一起占64%的股份。

  王建昆与大舅和小舅的股份分配分别是45%,24%和5%,目前5%还是由王建昆的公司代持,等政策明朗再划分。

  小舅派来的代表叫陈兴东,此时正等在星耀电子厂的门口,王建昆老远就看到他了,穿着灰色西装,穿着棕红色皮鞋,梳着中分头戴个平光眼镜,看起来很有书卷气。

  其实王建昆对他底细很了解,小舅已经告诉他了,陈兴东老家佛山,也是个知青,不过他只是高中毕业,到了彩云之南后待不住就在小舅他们跑了之后顺着他们趟出来的路也跑了,后面走投无路投奔了小舅他们拉起来的队伍。

  因为他会粤语,而且长相秀气斯文,像个有学问的人,就派他到香港做外联工作,搞搞情报,采买东西。

  因为粤语说得好,到了香港也没人排挤他,所以很快站住了脚,还拿组织经费创办了一所语言学校,专门给那些逃到香港的人进行粤语补习,顺便发展组织成员。

  这次派他来内地当港资代表,他苦学一番后倒是做得有模有样,一些国外公司的事情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幸亏王建昆不是让他来骗内地的,不然还真有可能被骗。

  陈兴东看到小舅交代他要好好对待的人,忙上前握手,王建昆则让他表现得傲慢一点,装得像点,公开场合就把他当做请来的技术人员。

  他脑子转的倒是快,把讨好目标转向大舅,刻意忽略王建昆,招待一番后王建昆拿起给他准备的工服和工牌,踏入了10微米精度的芯片生产线。

  王建昆在准备间吹风去尘后进入了芯片生产车间,用超能力探查一番后让智子快速分析,找到了良品率不达标的原因。

  首先是除尘设备的除尘网安装没到位,导致车间内的洁净度未达标,然后是光刻机对准系统有损坏,应该是运输或者安装时碰伤了,导致生产时会时不时对不准,造成大量的芯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这些工人也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

  王建昆先给除尘网重新安装好,然后把碰伤的部分用超能力修复好,让除尘设备工作了4小时后,到下午再让工人开机试产,良品率提升了一大截达到了85%了。

  但是王建昆并不满意,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把工人再培训了一遍,让他们严格按照要求作业,因为一丝马虎就会有好几个点的良品率下降。

  直到第二天下午,终于把这条目前来说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的良品率提升到了96%。

  其实还是有上升空间的,但是对于这些最多是中专毕业的技术员和操作工来说,再要提高花费的精力和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成正比,所以能够保持住96%的良品率就够了。

  这条线制作出来的芯片将给最高档的电子表用,虽然用在电子表上只发挥了40%性能,但是王建昆不想再多设计一款低档的芯片,这样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款芯片王建昆还打算用在游戏机上,到时候星耀电子又可以多一款产品,芯片生产可以再次扩大,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南沙区这里,王建昆希望能够培育起一个强大的电子产业链,发挥人力优势,在美国脱实向虚的当口抢占电子产业的上游,而不是让日韩企业跑到国内来狐假虎威,用低档的电子产品赚取超额利润。

  而且这里离珠江对面的特区也不远,待特区基础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再去那边投资,既可以享受特区的优惠政策,又能带动珠江两岸齐发展。

第75章 星耀机械

  当天晚上王建昆终于有时间了,陈兴东请他和舅舅去了珠江上的游船,既可以在船上吃晚餐,也可以游览珠江看看夜景。

  在这艘40多米长的游船上,有很多穿得很时尚的人,他们的口音五花八门,普通话,粤语甚至英语夹杂着说,据陈兴东讲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华侨,小部分是这几年做倒爷发家的。

  游船是一个华侨从香港买的二手船,改造一番后既当餐馆,又提供一个交际场所,底下有唱歌跳舞的地方。

  能上船的都是一些互相认识或者有人介绍的,相对来说私密性比较好,许多谈生意的都喜欢约在这艘船上,吃吃饭,喝喝茶,生意谈成再去唱歌跳舞,所以自从开始营业,船上每天的位置几乎都被预定光。

  陈兴东在这个圈子也算小有名气,所以买票比较容易,带陌生人上来也没人阻拦。

  王建昆目前不打算让太多人知道他,所以交代陈兴东就自己认识的几人吃吃饭就好,不用过多介绍他。

  倒是可以介绍大舅多认识些人,大舅的进出口公司跟生意场上的这些华侨和倒爷也有打交道的机会,如果能介绍更多的人通过大舅的进出口公司进出口货物,那大舅也能获得更多的成绩。

  找到位置坐下后,陈兴东把菜单让给王建昆,在这小包厢里,陈兴东一切就以王建昆为主,希望把王建昆陪好。

  王建昆翻看了下菜单,点了一道大菜烤乳猪,然后就把菜单给了大舅,大舅也点了一道广市名菜脆皮烧鹅,陈兴东见两人点了两道大菜,他接过菜单后又点了两道菜一个汤。

  “王总,岑总,谢谢两位给我这个机会,我干了。”陈兴东站起来举着酒杯喝完了一杯啤酒。

  “阿东不用这么客气,你是小舅的左膀右臂,把你派来内地是来帮我们,我俩回敬你一杯。”大舅和王建昆一起举杯回敬了陈兴东一杯。

  “阿东,把你派到内地来,还适应不?”

  “岑总,我本来就是广省佛山人,饮食文化跟广市这边没差别,所以来这边没什么需要适应的。”

  “那就好啊,这边的生活跟香港没法比吧?”

  “我倒不觉得差很多,香港现在也就那几个鬼佬聚集的地方繁华,乡下还是大片的农房,生活水平跟广市这里差不多,我在香港刚开始也是待在内地人常聚集的地方。”

  “能说说香港现在的普通人生活吗?我想多了解下,后天去香港我好多了解些情况。”

  “好啊,王总,那我就仔细说说。”

  “现在香港可以说两级分化已经很严重了,穷的无立锥之地,80%的财富都在那2%的人手里,其中英资每年赚取海量的财富转移到了本土去,所以香港前些年基建很差,这几年随着英资势力开始收缩并扶持那几家华人富豪,才慢慢把城市建设搞了起来。”

  “哦?英资现在就开始扶持华人富豪当代理人了?”

  “是的,自从内地政策开始变化,搞改革开放,然后又进行回归谈判后,英资就开始扶持华人富豪接手一些稳定收益的资产了,应该是在做两手准备,如果不回归,华人富豪的命脉(银行融资渠道)还是掌握在英资手里,如果回归了,英资也可以套现大量资金,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香港给内地,还有离心离德的华人富豪在一旁捣乱,到时可以时不时来一场运动,给内地造成麻烦。”

  “看来英国佬还是那么坏啊,虽然现在没落了,但是使坏的本能还是让他这样干了。”

  “那我再讲讲现在香港的经济支柱,之前是靠着国内带来的资金和人才做一些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5年前国内改革开放,港口贸易和金融开始发展起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现在是越来越高,所以制衣业,家用电器组装等产业在慢慢萎缩。”

  “那香港那些资本怎么应对的?”

  “当然是成本低往哪转移,大部分转移去了东南亚,小部分去了咱们内地的几个经济特区,比如广市,江对面的深圳等地。”

  “那香港本地现在就靠贸易和金融了?那普通人不是更难挣钱了吗?”

  “谁说不是呢,现在香港黑社会横行,有好几个大帮派,治安很差,然后自发形成了娱乐业和服务业。”

  “哦!香港政府没做什么吗?”

  “本来就是一帮想捞一笔的强盗,哪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发现娱乐业和服务业可以安置越来越多的人口,于是给与了一些政策便利,有些想捞快钱的政府人员也开始投入资金,所以现在那边的娱乐业很发达,比如电影和电视剧拍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还开始往东南亚甚至弯弯发行。”

  “那我让小舅抄底一些机械生产工厂和买地皮是走对了啊,这些资产应该很便宜对吧?”

  “是的,王总,没想到你在内地,对香港局势和经济判断得这么准,目前很多工厂都在裁员,有些直接不干准备移民,有些就把地卖掉拿钱去东南亚或者弯弯建厂了。”

  “哦?厂内的设备他们都不带走吗?”大舅问道,因为他觉得如果去其他地方建工厂,机器设备应该是很难买的,有原来的不用很奇怪。

  “岑总,你是不了解内情啊,香港的工厂里面的机器设备其实大部分都是欧美和日本的二手货,他们买来很便宜的,而且现在欧美和日本还有大量的二手设备在卖,所以只要有钱,直接到东南亚建好工厂再去港口买一批二手机械设备,就可以开工生产了。”

  “为什么欧美和日本那边有这么多二手设备卖啊?他们不是工业国吗?设备卖了怎么发展工业?”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目前二手设备很多,而且很便宜。”

  “我倒是了解些情况,舅舅。”

  “那就说说,现在时间还早,我对这一情况掌握的还不多,之前只以为日本的二手家电生产线在卖,但是他们卖给内地去的企业并不便宜,看来这里面我们吃了大亏了。”

  “是这样的,分不同的地方,美国应该是在往去工业化,往金融和电子方向转型的道路上,之前他们扶起日本发展以对抗中苏和朝鲜,所以日本的汽车业,家电业快速发展,而他们国内就不再支持这类产业了,现在更是尝到了甜头,开始把一些更高端的制造业往日韩转移。”

  “难怪那日韩这些年发展这么快,原来是接收了这么多好产业。”

  “还没完,日韩现在也开始想往高端发展了,比如电子,半导体,金融等行业,所以也开始把一些产业往外面转移,比如黑白电视机日本国内已经完全卖不出去了,家家都有了电视机,他们现在发展的是彩电了,所以才卖二手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原来如此,那美国这时候为什么还卖二手设备?真不要工业了?”

  “对他们来说,制造汽车轮船已经没有技术含量了,他们开始专注于制造能够生产汽车轮船的机床,测量仪器等等高端制造业,所以东南亚最近几年有好几家美国的汽车工厂落地,这些都是从美国运来的二手生产线。”

  “看来咱们国家跟美国差距是特别大啊,咱们还没搞懂如何工业化生产汽车轮船,别人已经看不上这些了。”

  “慢慢追总会追上的,而且咱们有后发优势,我已经让小舅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机械设备公司叫星耀机械,初期就做一些捡破烂的工作,后面会自己设计制造高端的机床设备。”

  “那欧洲那边是什么情况,怎么也大量卖二手设备?”

  “那边已经到发展瓶颈了,因为有北方苏联的压力在,怕国内被渗透爆发红色革命,所以之前的政策是不断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所以工人的工资很高,这导致其产品跟美日企业比起来就完全没有竞争力,而他们本地人已经有很多工业品了,消费萎靡,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削减工人数量,往提升生产力的方向发展。”

  “那他们是准备怎么做的?”

  “一方面给工人更好的待遇,没工作的人也可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不会挨饿受冻,另一方面往自动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正在大规模替代原有的手摇机床,对工人的素质要求降低了很多,效率却大幅度的提升。”

  “数控机床?那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跟一个德国的‘火腿’聊天,听他说过他在西门子公司的工作情况,期间他讲了公司在大批量的更换数控机床,还向整个欧洲卖这种高效率的机床。这种机床是用电脑控制的,通过输入要加工产品的下刀程序,然后按动开关就可以让机器自动生产了,一个人可以看守好几台设备,而且效率是之前的好几倍。”

  “这么厉害的,咱们国内不知道什么时候造的出来,就是手摇机床现在还要大量进口呢。”

  陈兴东和大舅两人听着王建昆说着世界上几个大国的事情,感慨着国内跟国外的差距,王建昆安慰他们不要妄自菲薄,咱们国内只要坚定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界交流合作,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肯定可以后来居上,把他们一一超越的。

  更何况还有王建昆这个最大的变数,有他在,国内生产力的提升肯定会前所未有的快。

首节上一节83/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