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121节

  “啥都没有!”金老头把提着的水桶往前递了递,“浪头大的很,海水把小礁石那片都淹没了,等退潮去海边,肯定有好货。”

  李大哥看了看天色,“没搞头就回家,吃过饭去稻田看看,还要上山扶瓜架。”

  几人一起走到路口,跟金老头道别往回走。

  李长乐拍了陈永威一下,“兄弟,我阿娘和几个嫂子都觉得金家阿蝉不错,要不要帮你打听一下?”

  陈永威涨红着脸,扭捏了半天,才道:“哥,你说她看得上我么?”

  李长乐笑着睨了他一眼,“去问问不就晓得了。”

  “阿威,你也不差,高高大大的还顾家,我觉得能成。”李二哥也在一旁鼓励道。

  陈永威不好意思的点头,“哥,麻烦你跟伯母说说,请她帮我去金家探探口风。”

  “好,回去我就跟她说,你回去也跟阿奶说说。”

  “嗯!”

  四人走到弄堂口,陈永威拐进自家那条巷道,李长乐兄弟仨回了家。

  到家后,在家等消息的几人得知南山那边没有海水灌进去,也都松了一口气。

  李长乐还没来得及跟李母说金蝉的事,陈阿奶戴着顶草帽,就乐颠颠的来了家。

  “阿花,金家那姑娘不错,麻烦你去她家打听一下,姑娘定人家了没?”陈阿奶欢喜极了,巴不得现在就把姑娘讨进门。

  “好,吃过早饭我就去问问!”

  吃过饭,李母换了身出门的衣服,就去南山金家打听消息去了。

  李长乐兄弟仨挑着稻草,拿着镰刀去稻田扶稻谷砍玉米。

  走到长塘边,就看到王老扁抱着一捆细竹竿在塘岸边,隔几步远就插上一根。

  李长乐见他在线头上系上一块螺肉,就明白他在钓田蟹,“老扁,钓到几只田蟹了?”

  “刚来!”王老扁笑着指了一下空桶。

  李大哥笑道:“现在还有点早,等稻黄的时候来,要好钓一些。”

  对,这个时候还不是钓田蟹的最佳时节,等到晚稻开镰前后才是。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秋风起,蟹脚痒。到那时,也是田蟹最馋的时侯,它们纷纷从稻田回到水塘,藏匿在塘底石洞缝隙。

  钓田蟹不用鱼钩,将螺肉或是泥鳅绑在细麻线上,系在细竹竿上,选在清晨时分,将挂着诱饵的竹竿,一排散开插在塘岸边,诱骗田蟹上钩。

  当田蟹刚开始撕咬诱竿上的泥鳅或是螺肉时,沉住气,别急着用提竿将它捞起,而应该让它充当义务诱导,因为钓线上的肉它越咬越香,根本舍不得松口。

  它的存在,对于水塘里别的田蟹来说,就是一种安全信号,用不了多久,成群结队的田蟹群就出现了,争先恐后去咬食诱饵。

  到那时,你再去收那一根根诱饵,提起来一根上面就有一只肥美的田蟹。

  李长乐兄弟四个小时候,来塘边一次能钓满满一桶田蟹,蒸好的田蟹能挖满满一碗蟹黄。

第185章 没事就约会去

  到了水田边,只见每块稻田里面都有人弓着身子在里面忙碌,都在忙着把吹倒了的稻谷扶起来,用稻草捆绑起来。

  减产是难免的了,能补救一点就补救一点,就算收不到饱满的谷粒,收一些枇谷回去,也能喂鸡喂鸭。

  李长乐看后想到他来时,一个村最多就两三户种稻子,其余全是买粮食吃,因为种粮的成本比买粮食还高。

  到了稻田边,陈永威才抱着一捆稻草来了,兄弟仨跟他开了几句玩笑,就忙碌起来。

  靠着塘岸边那片倒伏了一片,三人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倒伏的稻子绑好,又去帮着陈永威绑了一会儿,去水沟边洗了脚,朝山脚的玉米地走。

  “阿乐快,你前面有一只田蟹。”

  正胡思乱想的李长乐还没反应过来,李二哥就飞快的挤开他,一脚踩在飞快逃窜的蟹背上,伸手将它抓了起来。

  “嘿嘿,还是只有膏的。”

  “草丛里肯定还有田蟹躲在里面。”陈永威上前扒拉起来,抓起来一只大鳌上没毛的光板,嫌弃的扔回草丛,继续扒拉起来。

  这边的田蟹有两种,一种就是李二哥抓的这种,长得跟大闸蟹差不多,身材粗壮,大螯上有毛,一种是身材扁小,大螯上没有毛的。

  没毛的那种,就算从眼前爬过也没人抓,觉得不够肥,蟹肉也不够鲜甜。大伙儿只吃大螯上有毛的田蟹,认为这种才是正宗的田蟹。

  三人在草丛里扒拉了一会儿,抓到三只田蟹,用草绑了扔背篓里面,去玉米地把玉米棒子掰下来,将倒掉的玉米杆子砍下捆绑起来。

  李长乐忽然想起山沟那看到的鲫鱼,“哥,阿威,下午不退潮的话,我们就去长塘闸门口那儿钓河鳗咋样?”

  “钓鳗鱼得去捞点泥鳅才好钓。”

  “这个简单,回去拿口卷笼网下到溪水里,等我们从山上下来,网里的泥鳅差不多就够钓鳗鱼了。”

  李长乐觉得这主意不错,“把网下桥洞口那儿!”

  “嗯!”

  四人商量好,加快速度将玉米杆子绑好,装担子里挑着往回走。

  到家,李母已经回来了,陈阿奶也在那帮着织拖网。

  “阿娘,金家同意啦?”李长乐看她们的表情就觉得阿威跟金蝉的事有戏。

  “嗯!”李母笑盈盈的看向陈永威,“金蝉阿娘问过她了,金蝉同意跟你处处看。”

  陈永威听后脸又红了,只晓得嘿嘿憨笑,手脚都不晓得该怎么放了。

  李二哥笑道:“看看,我说了嘛,阿威高高大大的,家里条件也不错,金家眼亮的话,肯定也看得到这些。”

  陈阿奶高兴得脸上的褶子细细密密的挤到一起,“阿威啊,金蝉那闺女不错,你好好跟她处处看,要不趁今天下雨没事做,你带她到镇上看电影去?”

  李长乐拍了他一下,“听你阿奶的,赶紧回去洗个澡,好好收拾收拾,骑脚踏车去金家叫她去。”

  陈永威脸红耳赤的看着几人,“还在下雨,要不还是等雨停了再去?”

  “呆瓜,你拿把伞,她坐你后面刚好给你撑伞。”

  李长乐接过他手里的扁担,“赶紧走,看完电影就在镇上下馆子,新房建好就能把新媳妇娶进门了。”

  “哦哦!”陈永威被他推出门,转头看看几人,陈阿奶冲他挥了挥手,“赶紧去,看电影有啥不好意思的。”

  “哦!”陈永威深吸一口气,大步走了,那样子不像去约会,有点像上战场。

  陈阿奶看着他走了,欣慰的拍拍李母,“总算有像样的人家看上阿威那呆货了,他能找一门好亲事,我下去跟他阿爸也有个交代。”

  李母笑着劝道:“阿奶,你可别这样想,你还要帮着带重孙子呢!”

  陈阿奶叹了一口气,“我也想一直帮他,可哪帮得到他一辈子啊?”

  李长乐记得前世,陈阿奶没等到阿威结婚,走得也很突然,想着等陈永威回来,让他找时间带阿奶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脑有没有问题?

  李二哥回家提着两三米长的卷笼网出来,李小洋几个听说要网泥鳅钓鳗鱼,都吵着要跟着一起去。

  “阿爸,我们也要钓鳗鱼去!”李小波拉着他说道。

  “二叔,带上我们嘛,我们还会钓田蟹!”

  “还在下雨,长塘的水都满了,你们跟着做啥?”李大哥横了李小涛一眼,“钓鳗鱼,我看鳗鱼钓你们还差不多。”

  “……就晓得跟你说没用。”李小涛小声嘀咕了一句。

  李小洋扭头看向李长乐,“三叔,等潮水退下了,你们得带上我们一起淘海,你们上次答应了的!”

  “老子啥时候说话不算话过。”李长乐瞪了他一眼,“现在潮水还没退,浪头跟小山一样高,你们几个谁都不准去海边,要是被浪卷下水,谁也救不了你们。”

  李父又严肃的看着几人,说道:“三叔说的话,你们记住了没?”

  “记住了,阿奶每次都说,我们不会去的。”几个孩子都认真的应道。

  李父看着大孙子,揉揉他脑袋,“乖!在家帮着阿奶她们应梭线,明早退潮就带着你们一起去。”

  李长乐撸了他一把,忽然有点想儿子了,想着明天出海回来,就去接儿子去。

  兄弟仨拿着卷笼网去小溪桥洞口,下水将网下洞口,用竹竿固定好,这才背着背篓扛着竹竿上了山。

  杨梅树、桔树的树枝被吹断了不少,地上掉满了被风吹掉的桔子。

  上次加固过的瓜架被风吹得斜歪歪的,即将倒塌,藤蔓上的冬瓜也被吹下来几个。

  兄弟仨把倒塌的豆角架子扶起来,把能吃的黄瓜,豇豆、四季豆、还有冬瓜、南瓜都摘下来装背篓里。

  李大哥用砍刀将吹断了的树枝砍下,用麻绳捆绑好送到山下,晒干后做柴烧。

  三人忙了一上午,才把山地和菜地里的瓜架扶起,倒伏的玉米也全都砍回家,周若楠婆媳几个在家把两口拖网也织好了。

  李长乐放下背篓就跟李二哥一起,提着水桶朝小溪走,下水将竹竿抽起,提起卷笼网就听到了鱼打水的声音。

  “阿爸,三叔,里面有鱼!”李小洋几个兴奋的喊了起来,抓鱼捕虾这两样最原始的捕猎活动,不管多大的男人都喜欢。

  李长乐也高兴的点头,“哥,你小心点提,别让沟底的石头把网挂烂了。”

  “放心,我托着的。”李二哥将卷笼网提到岸上,几个孩子都围了上来。

  李小涛集鱼袋兴奋的喊了起来,“哇塞!还有两条大草鱼,比我的手臂还粗了。”

  李小洋白了他一眼,“傻子,那不是草鱼是乌鳢。”

  李二哥提起渔网将集鱼袋里的鱼倒进了水桶,小龙虾、河虾、泥鳅,有两条两三斤重一条的大乌鳢,小鲫鱼、小杂鱼、几条手掌大的鲫鱼,八九条鳝鱼。

  “不错嘛,加起来有十几斤了,把小泥鳅、小龙虾留下做鱼饵,小鲫鱼、小杂鱼都倒掉,其他拿回去杀了红烧。”

  李长乐虽说不喜欢吃河鱼,但喜欢抓鱼啊,特别是大鱼,能在家门口的小溪就网到这么多鱼,也有些兴奋。

  李小洋忙道:“三叔,不能倒掉,小鱼小虾拿回去喂鸡和鸭子。”

  李二哥笑道:“还是我们小洋顾家,你三叔一点都不懂事。”

  李长乐狡辩,“我这是可持续发展,小鱼都吃光了,以后去哪儿网大鱼?”

  “多的是,今天下一天,起码能网三四十斤。”李二哥将渔网叠起。

  李小洋见他们要收网了,连忙拉着他,“二叔,再下一网,下午我们帮着收。”

  “好,不准弟弟妹妹下水。”李二哥下水把网下到桥洞口,带着一群孩子回了家。

  李母见网了这么多鱼,也很高兴,对陈阿奶说道:“阿威跟阿蝉可能在镇上吃饭了,你也在这一起吃。”

  “好,我就不客气了。”

  陈永威到现在也没回来,看样子已经跟金蝉约会成功,陈阿奶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李长乐和李二哥帮着把鱼杀好,周若楠和李二嫂上灶,鳝鱼和泥鳅杀好和乌鳢一起用酸菜红烧。

  鲫鱼煎至两面焦黄加水,放入葱白、姜丝、梅干菜,煮鲫鱼菜干汤,干煸豇豆、凉拌海蜇皮,一锅红薯焖饭被消灭的干干净净。

  饭后,大伙儿觉得偶尔吃一顿河鲜也不错。

  歇息了一会儿,李长乐兄弟仨提着水桶、小板凳,拿着几根自制鱼竿出门,去了长塘闸门。

  李长乐走过闸门看了一眼,只见海沟边最高那处滩涂也被海水淹没,小树林那些矮小的灌木,整个没入了水中。

  “唉,潮水一点都没退。”

  “看样子只有明早来看看了。”李二哥揽着他往回走,“手气好点,多钓几条大河鳗也不错的。”

  李长乐笑着点头,“手气好,钓一条大雪鳗起来就发了。”

  “我不想大雪鳗,钓几条三四斤的河鳗就不错了。”

首节上一节121/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