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62节

  这时,海水已经开始涨上来了,他摸摸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想到装吃食的饭篓还在船上,叹了一口气,“踏马的,又累又饿,日子不好过!”

  打开水壶喝了几口水,站在岩石上,扭了几下发胀的腰,活动了几下发酸的手腕,又甩了几下酸疼的胳膊,扯着嗓门冲站在一块岩石上的陈永威喊了起来。

  “阿威,我这里大概有两百来斤了,先扛回船上填饱肚子再说。”

  “我早就饿了,我还以为你不晓得饿呢!”陈永威扯着嗓门回道,“我凿的比你还多一些,两根麻袋装满,还有一个网兜也装满了。”

  “卧槽,这么快,你是机器人啊!”

  “你自己不行,还说我机器人。”

  “小后生以后不能说别人不行,要挨打的。”

  “只有不行的人才多想。”

  “你这嘴皮子是越来越利索了哈!”

  “嘿嘿!”

  李长乐将水桶里的佛手螺倒进麻袋,“差不多了,先回去吃东西,再南面山脚的海边看看,能不能弄到别的好货?”

  “我这里还有些大货,我凿完就来。”

  “好吧,我先扛一麻袋回去。”

  李长乐扛起麻袋朝刚才下山的那处走,跨过一块礁石时,低头看到一只大鳌从礁石缝里慢慢缩了回去。

  “卧槽,你还想跑!”

  他放下麻袋,钻进礁石洞里,看到一只大青蟹趴在石缝里用米粒大的小眼睛,警惕的注视着这边的动静。

  先用钳子试了一下,太短了没办法将它勾出来,上去拿了铁钩出来,冲着它的大鳌就是一下,青蟹挥舞着大鳌反击,快速夹住铁钩,被他趁机拉了出来。

  目测有七八两重,是只母蟹,用麻绳绑好后放入水桶,水坑里传来熟悉的水响声。

  过去一看,水坑里有一条灰白相间的大鱼,和一条眼睛占了脑袋二分之一的红眼鱼。

  “阿威,赶紧过来,一条大石雕,还有红眼鱼在水坑里。”

  李长乐拿起抄网下到水坑,兜头朝石雕鱼舀了过去,一个浪头打来,涌上来的海水将鱼卷起,转瞬就没了影踪。

  提起抄网,网兜里只剩下一条巴掌大的红眼鱼,“踏马的,跑的真快。”

  “哥,在那,石雕鱼在你身后。”陈永威站在礁石上喊了起来。

  李长乐回头看到海浪又将石雕冲了回来,忙上前快速捞起,“不错,有七八斤的样子,可惜快死了。”

  陈永威拉了他一把,“这种鱼喜欢吃佛手螺,八成是贪吃才被搁浅的。”

  石雕鱼肉厚,鳞片较细,牙齿细小且多,喜欢捕食海螺、蚌类、海胆、藤壶等贝壳类动物。

  石雕鱼最美味的不是鱼肉而是它的鱼皮,吃起来清爽不油腻,据说还能预防心血管老化。

  李长乐上了岩石,将鱼倒进水桶,“走,先把佛手螺扛船上。”

  “好嘞!”陈永威扛起一根麻袋,又提起一个网兜,大步朝山顶走,等他从船上回来,李长乐才刚从山顶下去。

  “哥,麻袋给我,你回去提水桶,我放好了就过去扛剩下那袋。”

  “辛苦……”李长乐感动的话还没说出口,又听到他说,“你啊,细皮嫩肉的看着就没多少力气,我跟黑李逵一样,我都不好意思让你干重活。”

  “……”李长乐踹了他屁股一下,“一会儿说我不行,一会儿说我细皮嫩肉没力气,你小子想讨打了是吧!”

  “嘿嘿!”陈永威憨笑两声,轻松的将麻袋扛在肩头大步朝山下走去。

  李长乐看着壮得像头牛似的阿威,大步下山,也觉得自己现在的劳动力的确不行,得好好锻炼一下,开船出海没力气可不行。

  等他回到放麻袋的地方,提起水桶扛起麻袋,陈永威就来了,接过他肩上的麻袋大步上山。

  李长乐则像个小媳妇似的,一手提着一个水桶跟在他后面,慢吞吞的往山上爬。

  太阳将岩石照的白晃晃的,晃得他眼睛痛,“我的娘,眼睛都睁不开了,回家好好睡几个钟头,才给酒楼送货。”

  陈永威回头笑道:“我也困的很,刚才你喊我的时候,我拿着凿子都差点睡着。”

  李长乐横了他一眼,“站在岩石上你都敢打盹,你不要命啦!”

  “差点,幸好你喊我,下次不这样累了!”

  “是啊,下次再也不能这样了,老子可不想等老了落得个一身病。”

  “哥你说的对,老了一身病太可怜了,我不想以后跟阿堂伯一样,身上的骨头比天气预报还准。”

  “我阿爸的风湿病也很严重,等他好了得去找中医好好看看。”

  李长乐加快步伐,跟着他气喘吁吁的上山下山,上船后把佛手螺放入船舱,转身一屁股坐在晒的有些热乎甲板上,抱着脑袋躺了下去。

  “就这样的天,在船上睡着最舒服,就像在摇篮里躺着一样。”

  陈永威提着饭篓走到他旁边坐下,“你不是说饿的慌么?”

  “饿过头了!”李长乐说着起身打开饭篓盖子,甜瓜、小糕糖下面是一个饭盒,拿出来打开后里面有两块大饭团。

  “早上的冷饭捏的,下次出海早点跟你阿嫂说,让她准备点好吃的。”

  “饭团也不错的。”陈永威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好吃,嫂子在里面裹了虾皮、咸菜,吃着还挺爽口。”

  想想又道,“刚才我看到不少牡蛎,早晓得就凿两个带着了。”

  “少吃点,那东西生吃太寒了,吃多了胃不舒服。”李长乐咬了一口饭团,觉得饿了啥都好吃。

  两人吃过饭团又吃了几块小糕糖,觉得肚子才填饱了一半,拿起甜瓜一人拍开一个吃了才觉得饱了。

  李长乐瘫倒在甲板上一动不想动,就想这样睡他个天昏地暗。

  “哥,”陈永威拍了拍他,“你不是说要捡海鸟蛋么?我们去山脚沙滩逛一圈,那边的水草里有不少海马,你带小抄网了没?”

  “带上了,放水桶里了。”李长乐眯着眼,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

  “走,先去捞海马,再去看看有没有海鸟蛋。”陈永威拽了他一下,起身过去提了水桶过来。

  “起来了,出来一趟不多挣点回去,多划不来啊!”

  “好吧!”李长乐觉得自己真的是给自己找了根小皮鞭,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接过他递来的水桶,跟在他后面下船,朝小岛南面的沙滩走去。

  到那后看到连接馒头岛的那片依旧被海水淹没,发现海草丛里还混杂着海带,海马在水草丛中像变色龙一样,把身体的保护色变得跟水草一个色。

  李长乐把小抄网递给陈永威,两人下水目不转睛的盯着水草,一口气就捞了十来条海马。

  被忽然袭击的海马四散而逃,两人趁机又捞了十几条,出逃后的海马,游到更远的海草藏匿起来后就不容易捕捞到。

  两人盯着看了一会儿,觉得酸胀难忍,到最后根本分辨不出哪根是水草,哪条是海马?

  陈永威揉揉眼睛,放下水桶说道:“哥,眼睛累的慌,不捞了,我去看看有没有海鸟蛋?”

  李长乐见水桶里已经有三四十条海马了,想着下次再捞也一样,“我眼睛也累的慌,你先去找海鸟蛋,我过去割几根海带回家晒干慢慢吃。”

  陈永威嫌恶的摇头,“我不喜欢,以前吃了不少海带,每次吃完就要流清口水。”

  “以前都是用白水煮熟,加姜米、蒜末一点酱醋拌着吃,里面没一点油水,吃了当然会流清口水咯,去买几根骨头,炖着吃就不会了。”

  “海带炖骨头我还真没吃过,那你多割几根,明天我们去下桥买了骨头试试。”

  以前没钱舍不得买肉吃,这段时间已经挣了以往一年挣的,也该买点肉啊啥的,给阿奶补补。

  说起下桥,李长乐想起今天卖的钱已经借给了王小舅,又把事情的经过对陈永威说了一遍。

  “哥,我现在又不用钱,给小舅用也是一样的。”

  陈永威说着又气呼呼的说,“我还忘了告诉你,我们遇到螃蟹搬家的事,都传到隔壁沙基村了。

  我回家的时候,姨婆来我家找我阿奶借钱,说是给两分利息。

  阿奶没答应,说钱要留着给我买只手表,以后去相亲的时候也好见客,说到最后两人还闹僵了。”

第103章 收获满满的一天

  李长乐笑道:老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不过这样也好,以后你去相亲,你丈母娘就不会担心你穷,养不起她家姑娘了。”

  “老婆还不晓得在哪儿,还丈母娘!”

  李长乐笑嘻嘻的看着他,“老婆会有的,丈母娘也会有的!”

  陈永威眼前一亮,“照你这么说,如果我们今天再淘到啥大货,我老婆就不用愁了哦!”

  “看你小子的样子就是想老婆了。”

  “饱汉不知饿汉饥,小海小洲都那么大了,我还孤家寡人一个,当然想咯!”陈永威白了他一眼,提着水桶走了。

  “臭小子!”

  李长乐笑着撸起裤腿下水捞起一根海带,掏出小刀割断,发现长得还挺厚实,这年头的海洋没一点污染,海带和紫菜的口感也比后世鲜美。

  “哥,赶紧过来,我发现了一窝海龟蛋!”那边传来陈永威的叫喊声。

  “来了!”李长乐忙把几条海带卷在一起,提着水桶跑了过去,“海龟蛋在哪儿?”

  “你看,”陈永威拿起一个冲他说道,“水桶里,我都捡了十来个了。”

  李长乐上前一看,水桶里果然有十来个海龟蛋,沙坑里还有几个,“不错嘛,有捡到海鸟蛋了吗?”

  “还没呢!”陈永威笑嘻嘻的说,“我过来就看到一只大海龟在那刨沙埋蛋,等它走了就在这儿刨坑捡蛋,还没过去看呢!”

  李长乐听笑了,“卧槽,跟家里的母鸡一样,守着窝捡蛋呢!”

  “哥,我跟你说,这两月来沙滩下蛋的海龟多,我再找找看,说不定还能找几窝呢!”

  “那你慢慢找。”李长乐说罢提着水桶往灌木林那边走,在林下的草丛里捡了几窝海鸟蛋。

  比鹌鹑蛋稍大一些,蛋壳跟鹌鹑蛋长得一模一样。

  草丛里还有不少海鸟蛋,想到后世有的海鸟蛋都成了保护品种,现在海岛上到处都是。

  李长乐扒开草丛捡了好几窝,大概有三四十个的样子,打算拿回去给几个孩子一人分几个吃吃。

  将海鸟蛋装进网兜里,又捡了些,就提着水桶下山,刚走到沙滩上,前面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海螺,顿时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他提着水桶跑过去,惊喜的喊了起来,“我的乖乖,好漂亮的大法螺!”

  法螺学名凤尾螺,螺壳大多呈黄红色,且螺壳带有黄褐色或紫色鳞状花纹,因其独特的外型和酷似孔雀尾羽的漂亮花纹而得名。

  古时的部族和军队用它作为号角,因寺院和庙宇的僧道,用它作为布道昭示的法器,故名“大法螺”。

  两一年的时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捕捞很刑。

  李长乐快走两步上前捡了起来,一只寄居蟹挥舞着大鳌,藏在螺壳口想要抵御强拆者,被他晃了两下,便放弃抵抗,摔在沙滩上飞快奔逃。

  寄居蟹虽说浑身柔软,但这边的人从来不吃,因其没有坚硬的外壳,只能寄居在一些螺类动物死后留下的空壳里,抵御捕食者。

  随着身体的长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更大的壳,用来保护它们柔软的身体。

  “哥,走了,海水涨上来了。”陈永威提着水桶乐滋滋的走了过来,“我找到三窝海龟蛋,有三四十个。”

  “我刨到四个海鸟窝,弄了五六十个海鸟蛋,拿回去给几个孩子吃。”李长乐说着从桶里拿起那个大法螺,得意的看着他,“漂亮吧!”

  “好看!”陈永威敷衍了一声,“哥,他们说海龟蛋很补的,你看小海小洲多瘦,让阿嫂蒸给他们吃,给他们补补。”

  “好,谢谢!”李长乐以前就晓得海龟蛋营养好,小孩吃了还能促进生长发育,据说还能滋阴补阳。

  但凡沾上滋阴补阳的东西,大多会被吃到绝户为止,直到后来下蛋的和它的蛋都被保护起来,还是二级。

  两人回到船上,陈永威抢着拿起摇把发动了柴油机,船哒哒哒地响了起来,朝岩头山方向驶去。

首节上一节62/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