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14节

  “这双手套是我之前给你织的,但是我也是头一次弄这个,没弄好,弄顺撇了……希望你不要嫌弃。”

  “这周末我爸爸妈妈邀请叔叔阿姨来家里吃饭,就是可惜你不在,要是你在就好了。”

  “你在片儿城要好好的对自己,不要总给我买东西,也要给自己添置添置,我等你回来。”

  “今年省城的冬天没有你,感觉特别冷。”

  咯噔。

  最后一句话,像一根细针,深深扎进陈露阳的心里。

  扎的他心里难难受受的。

  最开始的满腔喜悦,逐渐一点点的沉下来。

  好像有一口气堵在胸口,吐因为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

  现在他是真想直接冲去车站买张票,就地跑回省城去看对象,

  但无奈,

  这路太长,又太远了……

  没有飞机,没有高铁的日子,

  只有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和漫长寄出的信。

  就连思念都发酵的忧郁而绵长。

  之前在省城,骑车2小时就能见到的人,现在最快也要24小时才行。

  ……???

  24小时!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周五晚上走,周六晚上到。

  见一面,

  周六再走,周日晚上就能回来。

  这样就不耽误周一上课了。

  主打一个千里江陵一日还。

  陈露阳的眼神深邃了!!!

  “”一下,

  陈露阳的视线激光一样的扫射到衣柜里。

  亏了妈妈给自己送来了小裤衩,

  要不然他现在还真没钱买车票。

  想到就去做!

  陈露阳揣着钱和钥匙,出门就要去打电话,找陆局帮自己买票。

  就算陆局买不着票,姜铁还在西客站,

  怎么着也能帮自己想想办法。

  正边走边琢磨呢,

  陈露阳匆匆走过一楼大厅。

  刚要迈出去,

  突然!

  他脚步一顿,仿佛见鬼一样,猛地转过头看向一楼大厅的镜子。

  只见镜子里,一个年轻向上、样貌带劲、精神利索的青年小伙儿,扎着一条鲜红的红领巾,标版溜直的站在大堂中央。

  卧槽……红领巾!!!

  陈露阳整个人“嗖”一下炸了毛。

  几乎是触电一样的,他把脖子上的红领巾一把薅下来,三下五除二地掖进了裤兜。

  动作又快又慌,脑子里“嗡”一声。

  人麻了……

  怪不得短发女生说让自己整理衣着,

  怪不得这一路走来都有目光的跟随,

  原来是他妈因为这个!!!

  ……不是,等等!!!

  想起小眼镜那一张又一张的照片,

  陈露阳脸色一变,一个急转身,疯狂向校团委就是冲了过去。

第452章 一朝丢人天下知

  半小时后。

  陈露阳面色绝望的走出校团委办公室。

  天塌了……

  来晚了。

  小眼镜拍完照片,就直接送去洗了。

  陈露阳好说歹说想让广播站给他重新拍几张照片,

  但是学校广播台以浪费可耻,胶片珍贵为由,拒绝二次拍摄。

  陈露阳不死心,还想争取争取,能不能只放采访文字,不放照片。

  但是学校广播台以“不配照片谁信你?我们还得保证真实可信呢。”为由,再次无情拒绝。

  人生无常啊!

  陈露阳一声感叹。

  怪不得打小妈妈就教育自己,得意的时候别瑟,一瑟就出事。

  现在看来,自己属实是瑟大发了。

  但凡短发女生好心提醒自己,让自己整理衣领的时候,他能听劝,把自己衣服弄弄。

  也不至于变成“红领巾小伙”闪耀整个校园。

  “让你不听劝!让你不听劝!”

  陈露阳嘟囔了两句,就跑到学校的电话亭去打电话了。

  ……

  票真的不好买!

  这年头出省坐车不容易,尤其逢年近冬,各地走动多,绿皮火车一天一趟,人多得跟打仗似的,能挤上车就算胜利。

  哪怕是有陆局打前站、姜铁托关系,跑了好几个票务窗口,

  最后也只勉强给陈露阳搞到了一张下周末回省城的硬座。

  而且,还加了价。

  整整贵了两块五。

  不过跟能见到对象的喜悦心情相比,这些钱都不算啥!

  钱嘛~花了还可以赚!

  但是对象可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买完了票,陈露阳冲到了电话亭,给陈今越打电话让她下周末晚上去火车站。

  就这样,

  陈露阳一边掐着指头盼着下周末,一边又是期待,又是微妙地……有点儿抗拒下周四的到来。

  一想到自己届时扎着红领巾,

  脸上写着“红光满面祖国的好苗子”的大照片张贴在学习宣传栏的模样,

  他就想死……

  也许,

  有些人就是注定要用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来征服众人。

  谁说伟光正的才是英雄!

  名侦探冯久香女士都说了:

  祖国的花园大了,难免有几株奇花异草。

  爹就是花园里最亮眼的那一株!

  美不美的先别说,

  亮就完了!!!

  ……

  周四的中午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教室,在食堂窗口排起了长队。

  铁勺在铝饭盆里哐哐作响,锅盖一掀就是热气腾腾的红烧茄子和大锅白菜。

  就在大家埋头前挪、准备打饭的档口,

  广播喇叭里传来一阵“滋啦”的开头音,紧接着就是熟悉的播音员女声: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中午好!这里是北京大学广播站。午间的阳光洒满燕园,我们又如约与您相逢在这电波之中。”

  接着男播音的声音响起:

  “思想的清风,知识的热流,这里是属于每一位北大人的声音。让我们暂歇匆匆的脚步,聆听此刻的分享。”

  “今天,我们要与您分享的,是《青春风采榜样在身边》特别栏目。”

  “在本期栏目中,我们将带您认识一位不一样的青年科技项目主持人。”

  人群逐渐安静。

  这时候,大家都崇尚先进,听到是人物专栏,马上打饭的喧嚣声都小了几分。

  “他是经济系大一新生,也是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

首节上一节614/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