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吧~”陈露阳掐算的明明白白的。
“咱不能让人一看,以为这项目就只是画了几张图、打了几个零件。”
“那多亏啊!”
“这些话无论是年底写总结材料,评奖、立项、还是挂成果展板,一套一套地全都能用上!”
“再不济,还能当成论文题目,一稿多投,来几篇小论文呢!”
眼看着陈露阳越说目光越是深邃,张楠听不下去了。
“行行行,”
张楠摆摆手,哭笑不得地打断他。
“你可悠着点吧,再说下去,我都怕你回头把工艺卡写进毕业论文里去。”
“那可说不准。”
陈露阳眼睛一亮,开始畅想未来!
“我这卡片,不仅集实践资料、教学样本、制度模板、师生协作记录、现场反馈工具五位一体之大成!”
“还能配合调研,做小型数据集分析、趋势分析和节点评估。”
“别说写毕业论文了,写个博士论文都绰绰有余!”
“不是,哥们儿,你冷静点。”
张楠忍不住强调现实。
“你现在才大一。”
陈露阳骄傲道:“我这是提前规划学术人生。”
张楠实在不想再听他吹牛逼了。
“行行行,学术人生您赶紧回寝室睡觉去吧,我这还得画图纸呢。”
“行吧!你好好弄图纸。”
陈露阳意气风发地把卡片往桌上一拍。
“但你画完那张联轴器的套筒图,记得签个名。”
“咱们卡片上留了‘图纸设计人签名’一栏,特意给你备的!”
“到时候签字签好看点。”
张楠:“……”
接下来的几天,六所技校陆续完成了试制件加工任务,统一将样品与配套资料打包送回修理厂。
为了确保这批试制件的质量过关,陈露阳一早就安排好了一套检验流程。
每件试制件都必须配备三样东西:
一张工艺实训卡,记录具体加工步骤及操作人签名;
一张尺寸检验表,由指导老师逐项填写公差、孔位、螺纹等关键数据;
一张编号标签,标注所属学校、班组、批次及工种类别。
修理厂的一楼,检验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张国强、谭松仁、刘康文、左琢几个师傅坐镇工装平台,各自对照图纸、拿着游标卡尺与千分尺,一件件复测。
林启明则在一旁负责登记记录。
等最后一个试制件完成复检,
林启明翻了翻手里的登记本,把数据递给陈露阳,道:
“六所技校的合格率从 82%到 94%不等。喷嘴试件的通孔配合问题最多;不少点火线圈模块的走线位精度偏低。”
“不过整体来看,有四所学校的试件已达到了可装配状态,剩下两所虽存在轻微批量误差,但并不影响用作教学样本。
这结果可以了!
相当可以!
看着林启明交上来的记录本,陈露阳重重呼出一口气。
这些学生可不是正规厂里的老工人,机床也只是技校的教学设备。
能将误差控制在±0.2毫米,已经是远远超出他预期的结果了。
只是……
陈露阳将目光看向单子上那几件误差超标的试制品。
失败不可怕,浪费材料也不那么十分可怕。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在哪了!
“林哥,你把这几件误差超标的失败试件单独挑出来,再把他们的工艺卡编号找到,咱们对比对比原因!”
“好!”
林启明应了一声,立刻提笔标记,将对应工艺卡抽出装好,
两人随即带着编号,直奔二楼档案间。
此时的修理厂二楼,原本的乒乓球桌早已从临时饭桌“转职”,变成了资料整理区。
桌子正中央,整齐码放着六所技校送来的工艺卡、检验表和编号标签,按学校和试制件类型分类归档。
桌旁,北大力学系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正在逐一核对、登记、分类。
而经济系的马进和郭安礼,也跟着穿梭其间,手里一摞卡片、一摞数据,忙得不亦乐乎。
验收试制件、整理工艺卡是个相当耗费人力的活。
修理厂本就人手有限,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陈露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马进和郭安礼也一起给喊来。
反正他们是系里安排帮自己弄材料和写报告的,
写啥都是写,
干啥都是干!
自己人嘛~
早点熟悉工作环境也好。
但是让陈露阳没有想到的是,听说要来修理厂,两个人竟然都很高兴!
尤其是马进!
之前他们就对陈露阳的修理厂早有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来实地看一看。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以一线接触实地生产单位,
两个人二话不说,背着书包就奔过来了。
“师兄,楼下有几个失败件,我想找出他们的工艺卡,看看问题出在哪。”
陈露阳说明来意之后,马进和郭安礼立刻上手,三下五除二地把对应卡片找了出来。
不光找出了那几张失败工艺卡,
两人还顺手把同款零件中做得不错的几张卡也挑了出来,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
仔细对比了桌子上摆着的几排工艺卡,陈露阳忍不住敲了敲桌子,
“这问题不就找出来了吗!”
陈露阳抽出一张卡片,抬起手晃了晃,道:
“同样都是喷嘴通孔偏大。”
“第二技校卡片上写的是尾段扩孔采用二次走刀,量具参考内校件。”
“内校件是什么?”
“内校件是他们自己之前做的零件。”
“你用它来量新的零件,要是它自己就有误差,那后面做出来的全都错!”
“还有这个!”
陈露阳抽出另一张失败的工艺卡,上面写的是:
通孔车削后扩至17.8,未试配,直接交件。
“这不出事才怪!”
“工艺上是按尺寸来的,可这尺寸不能光靠尺子量。”
“没用标准件试一试松紧配合,就敢交件?万一偏大偏小,拿什么兜底?”
马进和郭安礼不懂车工操作。
陈露阳在旁边激动地说,他们就在旁边安静的听。
终于!
陈露阳拿起了那张成功生产的试制件工艺卡。
“要不说第一技校的这个件就制成了呢!”
陈露阳把卡片举起来在桌上拍了拍:
“你们看他写的:通孔预钻17.2,半精车17.7后停机试配销规;若松动,反退修整;合格后精扩至17.82±0.02,统一用17.8销规校核。”
“三道切削、两次试配、一次校核,有标准,有余量,有逻辑。”
“这不成功都不合理!!!”
“还有喷嘴这几张!”
“失败的卡片上,扩孔基本没细化步骤,只写了‘扩孔’。”
“怎么扩?几刀?试不试配?一句没写。”
“但成功的几张都写清楚了‘17.2预钻,17.7粗扩,17.82精扩’……
“这不就明摆着告诉我们了?”
“凡是做成的工艺,都是有迹可循的;凡是做坏的,要么跳步骤,要么糊弄事。”
正说着,
陈露阳突然把那几张好卡片拢一拢,转头看向一旁还在记录数据的马进:
“师兄,我琢磨个事儿~”
“咱能不能把所有成功卡片的步骤都拿出来,对比一遍?”
“要是真都是走的三段扩孔法,那咱就把这方法提出来,写成范例,下次下发图纸时,一起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