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88节

  他抬了抬手里的几张卡片,从里面抽出一张有些被油渍弄皱的纸片。

  “这张卡,是我们试装那批喷油嘴的时候,一位老工人师傅留下的。”

  “上头写着:‘工件第4件打孔时崩角,用同一把刀二次回刀切边,后续刀口调整0.3毫米避让’。”

  “这句话,看起来没啥。”

  “但就是它让我们下一批试件直接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的报废率。”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寂静。

  当初质疑的男生依然不服:

  “可那也不用每一步都写吧?出问题再记不行?”

  “当然可以。”陈露阳点头,“我们不是叫你们当书记员,记流水账。”

  “可要是哪天出了问题,一翻记录,啥都没写。那你说,责任该怎么分?”

  “是机器坏了?刀片没换?工件有砂眼?装夹角度偏了?还是咱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错了?”

  “可一旦写下来了,哪怕写得不多,后面人一翻,就知道你是这么干的,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咱们搞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东西,从第一件做到第一百件,质量都一样好,谁上来都能照着做。”

  “要不然出了问题,到底是图纸有错,还是人手出岔,全说不清楚。”

  他话不多,却句句打在点上。

  “你说得也有道理……就是,这卡片项目太细了点,填起来麻烦。”

  男生语气微微松动,但对于卡片还是有些不满。

  “是。”陈露阳笑。

  “那说明我们卡片设计得还不够好。”

  “卡片是工具,不是麻烦。要是用得别扭,那就是我们做得不到位。”

  “咱们要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浪费时间’。”

  “所以今天我来,是请大家一起帮忙。”

  “你们边干边挑毛病,把你们觉得不合理、填着别扭的地方,全圈出来。”

  “我来改,张楠画图,咱专门出一套‘技校实训专用卡’,以后就谁填谁顺手。”

  这话一说完,场子立刻活泛了。

  “我看行。”

  刚才最先开口的男生咕哝了一句,“反正要填,就填点有用的。”

  “要是能改得顺手,那我们也不是非得跟纸片儿过不去。”另一人跟着附和。

  “我建议把‘工艺编号’和‘产品编号’位置调上来些。每次一翻开卡片,先找这两项,结果得翻半天,耽误事儿。”

  “还有,签字的地方也太挤了,有时候老师写了,我们写不上,容易糊。要不就扩一下签字栏,再加个‘填写日期’,方便追溯。”

  “我建议加个‘现场备注’一栏,能临时记点口令或者调刀数据啥的。”

  “再加一项‘加工中临时处理’,出问题时能记录怎么应对的。”

  “……”

  一时间,刚才还满是火药味的车间,竟变成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起卡片哪里不好用、哪里可以精简、哪里该留空格方便记重点。

  陈露阳把书包放在地上,把卡片摊在了车间的工装台上,一边听大家讲,一边拿笔圈圈画画,把建议一一记下。

  张楠也在旁边帮着梳理整理,讨论着图纸和实际操作的差异。

  等忙完,外头天色已经有些泛灰。

  等一轮交流完,陈露阳拎起书包,笑道:

  “今天大家辛苦了。”

  “卡片我带回去整理,改好了让张楠再送来。”

  “你们放心,这次是真按你们说的来。”

  “对了,别忘了填你们的名字,这套改出来的卡片以后可就归你们技校专属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几位学生眼里明显有了点光彩。

  “归我们技校专属的?”

  “嘿,那得整好点!以后说不定其他学校都得跟咱们借着学!”

  眼见技校的事情处理完,陈露阳心里轻轻吐出口气。

  背起书包,

  他正准备转身跟何正书告别,就见那位老师正站在门边,半笑不笑地望着自己。

  “行啊,小陈。”何正书慢悠悠开口,眼中透着点欣赏,

  “嘴上真有两把刷子,能把这帮倔小子聊明白的,不多见。”

  陈露阳笑道:“大家都是为了干事,误会解开就好。”

  “再说了,卡片再好,大家愿意用,那就是白画。”

  张楠在旁边叹口气,苦笑道:“我画了这么久,白画了。”

  “也不算白画。”陈露阳转头看着张楠。

  “不合适的设计,也得先做出来,才知道哪不合适。”

  “咱们这个项目不就这样么?”

  “边干边改,错了改、偏了纠,总比闷头一条道走到黑强。”

  嗯!

  张楠回答:“我这就回去,把修改的卡片画出来,到时候哪里不合适的,我们再改。”

  “好!”陈露阳毫不犹豫地点头。

  “你先把大框架搭起来,咱们先整一版试用样张出来。”

  “我估摸着,搞个两三轮下来,八成也就定型了。”

  “行。”张楠笑得有点疲惫。

  “我晚上回去就动手,把那几张反馈意见全整进去,争取明天出一稿。”

  ……

  有了学生们改进的意见,

  当天晚上张楠就快速的撸出了一版新的工艺卡。

  卡片一共出了三种版本:铣工用的、车工用的和钻孔辅助用的,

  每种都根据实操流程重新排了字段,把产品编号和工艺编号调到了首页上方,工步内容改成了分段描述,还特意留了一栏“现场操作补记”,供学生随手填写临时调整和经验记录。

  不仅签字区加宽了,

  而且新增了“操作员签名”和“班组验收”两行,纸张也换了加厚的硬卡纸,写字不晕,戴手套也压得住。

  果然,对于新的工艺实训卡,同学们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不少。

  大家原本还有点排斥这类“写字活儿”,但随着卡片结构清晰、术语顺手、栏位实用,

  不少同学干脆把卡片贴在工件旁边,边干边写,实用又方便。

第493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

  整个上午,技校的实训教学在这批“新卡片”的加持下,顺利铺展开来。

  接下来的几天,

  张楠又带着改进后的工艺实训卡,跑了好几所合作技校,把卡片挨个送进各个实践车间。

  各校的带教老师和学生看过之后,普遍都给了正面反馈。

  虽然也有些建议。

  但基本都是字段顺序、术语表述、空格留白这些操作细节,和整张卡片的主结构没有太大冲突。

  随着大家边填边改,工艺实训卡的不断完善。

  最终,张楠将一份完整的《通用实训工艺卡》放在了陈露阳的桌子上。

  “通用实训工艺卡,最终稿。”

  他揉着脖子,一脸疲惫:“小陈,我其实不太懂,你弄这个工艺卡的目的是什么啊?”

  照理说,项目现在流程也跑顺了,实训也能干了,不用这玩意也不是不能干活儿。

  但陈露阳非得弄出这么一张又厚又复杂的小纸片子,

  还要人写、还要人签……

  这到底图啥啊?

  陈露阳神情难得地认真了起来。

  “师兄,卡片本身不重要。”

  “关键是这纸上的每一栏、每一个格子的背后是有人用过、有人说过、有人写过的。”

  “这些东西放在别人眼里是静态表格,在咱们看来,是生产的延伸,是教学的记录。”

  “放在哲学范畴,这就叫制度与工具结合下的实践改造路径。”

  “放在经济学范畴,这就叫信息在生产过程中的传递媒介与协作协调机制;”

  “放在力学范畴,这就叫作业动作的参数验证与工艺链闭环追溯;”

  “放在教育学范畴,这就叫工学融合现场记录机制基于实训工艺卡的跨校协作范式初探。”

  卧槽……

  张楠人都听懵了。

  “小陈,这一张卡片,你能说出这么多名堂?”

  “当然了!”

  陈露阳一脸深藏功与名。

  “那你说咱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活儿,要是不给自己整出几个响亮点的名头,到时候成果汇报谁能看出来咱们背地里干了多少细活?”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要默默奉献。”

  “但更多时候,不能做无名英雄!”

  张楠忍不住道:“合着你是提前给自己写表彰词呢?”

首节上一节688/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