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 第216节

  原来,王荣海和李勇在洛河混的时候,就认识。

  但来往并不多,李勇只知道王荣海因为砍人进去了。

  那天刘老头身体不舒服,李勇就让他早早地回去休息了,自己则是一直忙到了收摊才回去。

  走在路上,他和一个人擦肩而过,然后那人突然喊了一句“老枪”。

  吓得他浑身一激灵,以为是被警察发现了,立刻撒腿就要跑。

  却被对方一把拉住,说自己是王荣海。

  李勇心惊胆战,但看清了眼前的人才松了口气。

  王荣海说你丫的以前不是很瘦吗?怎么现在这么胖了,差点没认出来。

  李勇就知道,他应该不清楚自己被通缉的事情。

  他本来想把对方给打发走,但又怕对方去举报自己,于是只能硬着头皮请对方吃饭。

  两人终归是老相识,再加上又是老乡,于是酒过三巡就都泪眼汪汪了。

  当时李勇身上带着一些没卖完的半熟食,就拿出来当下酒菜了,其中就有一袋子猪头肉。

  后面那袋子猪头肉没吃完,王荣海说这肉好吃,就带回去了。

  李勇说自己压根没多想,哪里想到就这么一块肉,最后把自己给卖了。

  石涛问他:“还有吗?”

  他回答:“没了。”

  “你再想想。”

  “真没了。”

  石涛质问他:“你跟王荣海打算干什么,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是吧?”

  石涛想问的,当然是他和王荣海计划抢银行的事。

  不过这件事的性质界定,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讨论的阶段,比如喝了酒的两人讨论要去抢银行,但喝完酒之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那就不算是犯罪行为,顶多属于口嗨,警察知道后口头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

  但如果讨论完了之后,就开始踩点、制定犯罪计划,购买犯罪工具等行为,就属于是犯罪预备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这种情况,模棱两可难以界定的地方就在于取证问题,因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任何的犯罪预备行为都可以被强行解释。

  比方说一个人想要投毒,于是买了老鼠药。

  但在他给别人下老鼠药之前,除非是抓现行,否则就算被发现有犯罪动机,他也可以解释自己买来是药耗子的。

  只要他咬死不承认,这包老鼠药并不会成为直接证据。

  因为法律是疑罪从无的逻辑。

  抢银行这事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必须在审讯口供上有所突破。

  但是李勇一直拒不承认,这也是石涛和顾长海审讯到后半夜的原因。

  不过周奕大概能猜到石涛的想法,李勇本身有通缉令在身上,逃不掉的,承不承认预谋抢银行,区别也就是最后的刑期加不加的问题。

  但王荣海不一样,王荣海是刑满释放人员,自由身了。

  不通过这件事把他抓起来,让他在社会上游荡,那就是一个十足的不安定因素,后面很容易再出事。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来,石涛考虑问题还是很全面的。

  当然也不排除石队太想进步了,想多抓几个坏人。

  李勇的审讯分成了两次,中间间隔了有两个多小时。

  周奕盲猜,应该是石涛给他安排了两个小时的旱厕体验,让他感受了一把反黑特色。

  第二次审讯之后,李勇的态度明显配合了许多。

  在石涛严肃地反复警告之后,李勇终于是承认了计划抢银行的事。

  但他说,这件事并不是自己提出来的,而是王荣海主动提出来的。

  王荣海的意思是觉得他现在在菜市场里卖猪头肉太憋屈了,哥们儿应该干点大事,比如抢个银行发笔大财什么的。

  李勇说经历了之前的事情后,他已经不想再干这种违法犯罪的勾当了,只想安安稳稳做小买卖。

  石涛质问他,那你为什么会动了这歪心思。

  李勇叹了口气说,自己有苦衷。

第286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李勇的解释是,刘老头病了,脑子里长了个瘤,医生建议他开刀,但是老头这些年攒下来的积蓄不够开刀的费用。

  所以他决定不治了,反正自己一把年纪了,决定把钱和买卖都留给大壮。

  李勇说,自己想搞点钱,给老头看病,所以才又动了歪心思。

  石涛不信,当即暂停审讯,说自己现在亲自去问刘老头。

  从笔录里来看,石涛应该是从刘老头那儿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因为石涛恢复审讯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别以为你这么做就是重情重义了,你这是违法犯罪,是狗改不了吃屎。

  不过周奕看到这里,却觉得里面还有一种可能性。

  李勇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肯定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个前提就是刘老头必须得活着,因为只有老头活着,才是他的挡箭牌。

  一旦老头没了,他这卖熟食的生意也就干不下去了。

  第一步,菜场变更商贩资质这条,他就过不去,因为他不是刘大壮,他是李勇。

  现在有老头在,他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老头一没,他就得重新去过东躲西藏的生活了。

  所以老头对他而言,更像是寄生的宿主。

  当然他肯定不可能承认,因为他要装出有情有义悔改的样子,才能博取法官的同情。

  他交代说自己出于这个原因,答应了和王荣海一起抢银行。

  但具体怎么做,他并没有想好。

  从洛河的金店抢劫案可以看出来,他不是那种无脑莽夫,只会硬抢,所以需要选择目标,进行长时间的盯梢,制定抢劫计划和逃跑路线。

  但王荣海却等不了那么久,于是发生了主动拉孟庆童入伙的事情。

  可是李勇得知后,觉得会节外生枝,为了不连累自己,于是找了理由让王荣海别住孟庆童那里了,为此他还给了对方自己攒的几百块钱。

  他不知道王荣海具体住哪儿,只知道是某一带的一个小宾馆。

  李勇的审讯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

  后面还有一些关于他们如何制定抢银行计划的细节审问。

  其中让周奕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作案目标。

  但李勇说并没有定下来什么具体的目标,他说观察过几家银行,感觉抢劫有难度,两个人恐怕办不到。但他并不想再多增加人手,因为他本来就还在通缉期间,信不过别人。

  而他踩过点的几家银行,离他现在的生活范围都有一定距离,说明他刻意避开了。

  石涛问他为什么不抢金店,李勇的回答和周奕当时预判的差不多,主要还是销赃问题。

  周奕觉得,如果李勇认为抢银行有难度的话,那倒是很有可能会把抢劫目标的规格往下降一降,从银行变成储蓄所。

  不过他想确认李勇和六一四储蓄所案的关联,是有巨大难度的,因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无法主动去问李勇是否认识韩卫民,或者是否有踩点过临北路的储蓄所。

  因为逻辑上无法解释。

  周奕放下笔录,心说只能这么着了吗?

  自己已经无法继续求证六一四案是否已经提前解决了,剩下的只能看天意了。

  突然,他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因为在六一四案的卷宗里,宋义明和许念在做尸检的时候,判断死者遇害时间的其中一个参考依据,就是死者胃部食物的消化情况。

  在韩卫民的胃里发现了猪肉的食物残留,但张桂兰的胃里没有猪肉。

  这是个再寻常不过的信息了,可是结合现在的案件调查结果来看,却反而大不一样了。

  他立刻翻出宏城各单位的通讯录,找到了火车站,然后打了过去。

  表明自己身份后,周奕说要找韩佳佳。

  等了七八分钟,电话才拿了起来。韩佳佳疑惑地问:“是周警官吗?”

  “韩小姐你好,有个情况我想咨询一下。”

  听到周奕的声音,韩佳佳还是愣了下,同事喊她的时候说是有个警察打电话找她,她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周奕,但转念一想觉得周奕不会莫名其妙给自己打电话,于是不由得紧张了起来,生怕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没想到还真的是周奕。“什……什么?”

  “你爸爸平时是不是比较喜欢吃猪头肉?”

  韩佳佳听到这个问题,满脑子问号:“啊?”

  但还是回答道:“他是挺喜欢吃的,反正每个月都会买几次,不过我跟我妈都不爱吃。”

  “那你知道他平时吃的猪头肉是在哪买的吗?”

  韩佳佳觉得周奕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兴奋。

  “具体在哪儿我不知道,应该就离我家不远吧,因为有时候他出去买猪头肉没骑车,走着去的。哦,以前好像听他随口说过一句,老板是一对老夫妻,人挺好的。”

  齐了!韩卫民爱吃猪头肉,是摊位的老主顾了,说明和李勇存在交集。

  李勇虽然比较低调话不多,但作为老主顾,老头估计没事就会和韩卫民攀谈几句。

  从六一四案的尸检报告可以知道,韩卫民当晚吃了猪肉,而张桂兰没有,这符合韩佳佳提供的信息。

  很有可能就是在韩卫民买肉的时候和老头的攀谈,让他变成了李勇的作案目标被盯上。

  甚至当晚值班之前,可能韩卫民为了犒劳自己,去李勇那里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猪头肉,而导致李勇决定了在当晚实施犯罪。

  在没有其他线索指引的情况下,当初查这起案子的吴永成他们怎么可能会想到一个卖猪头肉的小商贩呢,就算再怎么查韩卫民夫妇的社会关系,也查不到这上面。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啊。”周奕挂断了电话。

  电话那头的韩佳佳却是一脸懵,专门打个电话就是为了问猪头肉?

  这个周警官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啊?

  之前对周奕的好感,突然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这时刚才喊她的同事问道:“警察找你什么事儿啊?”

  “没事,问了问我家里的情况。”

  “对了,上次王姐给你介绍的那个小伙子怎么样?没成?”

  韩佳佳想了想说道:“好像……也还行,要么我再接触接触吧。”

  周奕这边,哪里知道韩佳佳的心理变化,他只是很庆幸,这回总算是八九不离十了。

  真到六月十四号那天晚上,自己再去临北路附近蹲一下,确认一下这案子是不是真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一抬头,看见乔家丽走了进来。

首节上一节216/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