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第344节

  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和勇敢无畏,让在场的领导都颇有感触。

  最后的结果,是国家不干预。

  那些学术论文,都是周浩然创作的,知识产权都属于他个人。他想怎么处理,那是他的自由和权利。

  他想私有就私有。

  他想开放就开放。

  选择权在他!

  不过,如果是论文的课题涉及到了军工,需要交由有关部门的审核,这方面可不能轻易的公开。

  周浩然很高兴。

  拿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对于这样的年轻人,大领导也很重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是换成别人,可能就千恩万谢的离场了。

  周浩然不一样,胆子大、见识广,给了他机会可不会轻易错过,当即就顺杆爬,说他不仅要做学术、还要做项目。

  目前,正在有意推进国内高校的数字化建设,还要打破外国的半导体封锁,开发出国产替代的智能卡芯片。

  所以他和复旦高技术公司合作,要在复旦大学内打造出国内首款“校园一卡通”!

  希望国家予以支持和立项!

  大领导又让秘书安排了时间,拿出了十分钟听这个项目的报告。听完之后,当场批条,让周浩然拿着这个条子去科技部。

  万事大吉!

  程院长也来京了,他想利用自己作为院士的面子,跟各方势力都打声招呼,对周浩然的项目给予通融。

  难度着实不小。

  因为他只是个本科在校生。

  申请个校内项目都难,更别说申请国家级项目了。

  程院长就长吁短叹。

  觉得自己的面子不太够,硬捧也捧不动。

  一个是年龄,一个是身份,都太不合适了。今年必须得想办法让他修满学分,让他本科毕业!然后考过硕士阶段,直接读博!

  有了博士的身份,申请一些科研项目就理所当然了。

  只是,眼下怎么办?

  “老院长,不用你操心了!”

  周浩然意气风发的回来了,直奔程院长的家。

  这是他在首都的房子,位居二环。

  是前些年国家给院士发的福利房。

  “啊?”程院长微微一愣,“你有办法?”

  周浩然笑道:“我刚从海里回来!”

  “去后海了?”

  程院长一时没反应过来。

  周浩然把领导的批条拿出来,笑着说:“程院长,我的一卡通项目,国家已经批准了。领导说了,要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满足。”

  “怎么会?”

  程院长很吃惊的接过批条一看,还真是!

  周浩然没申请过国家经费,不太明白,就询问道:“老院长,现在批条有了,我申请多少钱合适啊?”

  程院长问:“你的预算呢?”

  “我估计有个60万,就足够了。”周浩然给出了他的说法,“我这边主要是研发经费,这个阶段花不了多少钱。真正花钱的是落地应用的阶段,要大量的买卡,还要买读卡设备。”

  程院长干脆利落的说:“翻倍申请,要120万。”

  “啊?”

  “就这么办。”

  “哦。”

  “对了,张学真那边,是不是你搞的?”

  程院长想到了什么。

  周浩然不明所以,“他怎么了?”

  程院长道:“《民生调查》围绕着磁条卡这个专题做了一期节目,把他姐夫的磁条卡印务厂给盯上了。现在工厂被查封,人也被抓走了。”

  “啊?”周浩然喜笑颜开,“好事!为民除害!”

  “不是你做的?”

  程院长神色狐疑,他知道这小子在电视台兼职。

  周浩然冷哼道:“当然是我做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现在国家项目也马上申请下来了,那个张学真要是敢再给我设绊子,大不了我去实名举报,也得把他拿下!”

  “应该不会。”程院长摇摇头,叹了口气,“他姐夫出事,把账本烧了,就看招不招供,会不会连累到他呢。他还专门找我了,说会给院里提供全面的支持,他这是服软了。”

  周浩然不这么认为,“很可能是想挺过这阵儿的风头,等风头过了,又该老样子了。”

  程院长不置可否。

  周浩然问:“老院长,你知道张学真家里的亲戚都在干什么吗?”

  “啊?”程院长睁大眼睛,“你要干什么?”

  周浩然冷冷的道:“他是副校长,级别太高,动起来太难。那我就从他身边入手,就像这次他姐夫的那个磁条工厂似的。我把他家亲戚一个个的都收拾一遍,黑白两道我都有关系。敢惹我,我让他好看!”

  “你别胡闹!”

  程院长面色微变,真怕这小子胡来。

  周浩然掷地有声的说:“我可没胡来,让那个张学真放马过来,我倒是要看看,是他那个副校长权力大,还是我这个大先生人脉广!”

第316章 创业明星

  有了领导的批条,还有程院士的推荐。

  接下来的流程就爽快多了。

  听说周浩然是外地来的,时间很紧,当局很快的就在周末安排了复审,地点还是在清华大学。

  现在的清华大学,还比较朴素。

  很多老教授都住在校园里。

  一问名字,往往就是如雷贯耳。

  不过,时代变了。

  老一代的学者成了一批被遗忘的名字,年轻人们有了新的追逐偶像。

  尤其现在是97年,九十年代初的学术热潮期已经过了,现在的高校热点是创业!

  周浩然走在清华园内。

  就能看到很多大学生,成群结队的往礼堂那边跑。远远看去,大礼堂外面已经是密密麻麻的同学们了,就好像是追星的场面。

  “同学,是谁来了?”

  周浩然拉到了一个女同学询问。

  女同学很兴奋的说:“这你都不知道?有一个学长,从美国回来了,搞创业呢!”

  “创业?”

  周浩然眼睛一亮。

  这可是个新词。

  只在首都这边有。

  海港那边没有创业基因,那边的普遍说法还是“下海”。

  女同学连连点头道:“嗯呢,创业!互联网,知道吗?”

  周浩然笑笑,“嗯,知道!”

  “对,这个就是,是咱们的学长,麻省理工回来的,可厉害了!走吧,快去看看吧!”

  女同学这把他也当成清华校友了

  周浩然问:“什么创业项目啊?”

  “爱特信!”

  女同学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崇拜。

  “哦……”

  周浩然的热情一下就冷淡下来。

  爱特信?

  没听说过!

  在互联网行业里,只要他没听说过,那必然就是个失败项目,创始人名气再大也只能是互联网浪潮下的过眼云烟。

  周浩然没有跟这些清华同学们一起去追逐创业明星。

  一个人先去找了之前初审时认识的清华大学的刘岩教授,复试的时间还没到,就去他办公室一起聊了一会儿。

  刘岩教授笑着说:“刚才在外面,看到同学们的热情了吧?”

  周浩然问:“你说大礼堂的创业明星?”

  “对。”

  刘岩教授笑了笑,自从知道了周浩然的身份后,他的态度就友好多了。

  周浩然点了点头,“嗯,看见了,挺好的,这是高校里应该有的风气。追逐创业明星,总比追逐娱乐明星强。互联网必然是未来的大方向,有计划还是应该多参与。”

  刘岩教授道:“对了,我看你上个月,连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都是互联网相关的内容?”

  “其实有很多。”周浩然跟他不熟,自然要多展示实力,“老外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其实还有八篇论文处在审核之中呢,估计这个月或者下个月会陆续的发表出来。我手头上在写的论文,还有六七篇。”

  刘岩教授神色愕然,伸手往上指了指,“都是天花板的级别?”

  周浩然笑笑,“差不多吧,应该都能在世界一流期刊上发表。可惜没什么稿费,有的期刊,还要花钱才能发表。”

  刘岩教授苦涩道:“多少人托人找关系,花多了多少钱,都没这样的机会呢!这种发论文的钱,花多少学校都会很乐意给你出。”

  周浩然道:“技术这东西做不了假,还是得靠硬实力。”

  刘岩教授深以为然,询问道:“你的论文,都是互联网相关吗?”

首节上一节344/5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