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76节

  说话之人,乃是糜竺。

  刘先看他的座位就知道是州中大吏,于是询问道:“不知尊驾是哪位?”

  糜竺答道:“在下糜竺,蒙明公不弃,拜为别驾。”

  “原来是糜别驾。”

  刘先拱了拱手:“不知道别驾有何教我?”

  糜竺谦虚道:“指教不敢当,只是有一些想法。徐州有兵缺粮,乃是事实,若非如此,我州至不济也能凑出数千兵马,过江援助。荆州有粮,却抽不出兵马东进,既如此,能否请景升公出售一批粮食给我州,不论是购买,还是以物换物,我州都还是有些积蓄的。”

  刘先沉默了片刻,比起先前陈登等人的试探,糜竺的话就很有诚意了。

  若是真拿钱来买粮食,相信刘表是有兴趣的,哪怕以物易物,也大有可能。

  刘先继续问道:“不知道贵州需要多少粮食,出价几何,若是以物易物,又是何种物资?”

  

  在场众人神情俱是一变,浮现出淡淡的喜色。

  糜竺不漏痕迹的看了眼刘封,却看见对方也正在看自己,对上眼神之后,还冲着自己点了点头。

  糜竺顿时了解,刘封这是在暗示他照计划进行。

  “徐州流民四起,州内尚有十多万之众,州外青州,兖州,豫州,扬州,皆是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不少流民涌入徐州,使得我州粮食越发的不敷使用。”

  糜竺接着说道:“恳请景升公能看在我主也是汉室宗亲的份上,怜悯生民不易。我州愿以粟米两百三十一石的价格,大量收购。若是钱财不够,愿以冰糖,雪盐及食盐相换。”

  刘先原本低着头,听到徐州周围的战火,他也心有余悸,对于流民,确实也有怜悯之心。

  只是刘表的心思,他多少也能察觉一些,况且值此乱世,粮食自然无比珍贵,即便看在宗亲和百姓的份上,能卖给徐州几千石已经很不错了,最多不会超过两万石。

  只是刘先没想到,徐州拿出来的以物易物的物资,可算是打到了荆州的软肋。

  荆州地处中原,四面八方都产盐,偏偏荆州没有。

  原本因为西边有蜀中井盐,北边有关中卤盐,东边和南边有海盐,荆州四通八达,又有水路之优势,自然不会缺盐。

  可如今局势变化了。

  因为刘表觊觎蜀中,挑拨甘宁他们造反,已经把刘璋给往死里得罪了,双方现在的关系不说是你死我活吧,也只能是不共戴天。

  北方的凉州军觊觎荆州的富庶,屡次兴兵南犯。

  自从打跑了袁术之后,荆州最大的敌人就是关中的凉州军。

  蜀中刘璋虽然恨死了刘表,但因为性格和内部稳定等诸多关系,却没法主动出兵攻荆。

  反倒是凉州军,几乎把荆州当成了牧场,时不时的就南下收割一波,南阳这个原来的天下第一郡国,几乎快被打成白地了。

  如此一来,关中的卤盐也被断货了,甚至连民间的商队都不敢走这条商路,谁敢指望凉州军的操守?

  胆大的商人只怕是连命带货一起被凉州军给吃掉了。

  南方的交趾虽然也产盐,但一来数量远不及扬州和徐州,二来交通极不便利。

  根本没有商人会从交趾贩盐到荆州,随便卖点其他特产,不论是珍珠还是蔗糖,哪个不比食盐赚钱?

  而且食盐又不好保存,偏偏南方又多雨,一旦下雨,弄不好就是倾家荡产的下场。

  最后剩下的徐州和扬州,因为袁术的关系,扬州食盐之路也被切断了,况且吴郡现在都打成这样子了,食盐生产也必然大受影响。

  刘先这次出使江东、徐州,也有个任务就是为荆州找寻新的食盐来源,而且这个货源还必须巨大。

  荆州数百万人可是等着吃盐呢。

  更重要的是,刘封知道荆州有粮食,而且还是大量的粮食。

  别看荆州好似连年征战,实际上他的粮食储备相当惊人。

  因为不论是袁术,还是凉州军,都是主动攻打刘表,这意味着刘表并没有太多的额外支出。

  古时征战,粮食消耗最厉害的是运输环节。

  你士兵呆在城市里,不管打不打仗,都要吃喝的,最多打仗的时候,多让士兵吃一些,撑死了都翻不了倍。

  但如果算上运输损耗,这可完全就不一样了,顺畅的水路每百里只需要不到一成的损耗量。

  可陆地运输却是每百里翻倍的损耗量,远远超过水路运输。

  更重要的是,走水路的话,根本不需要动员太多的人力。

  可走陆路运输的话,一万人最少也需要有数千人为其运输粮食,每超过百里,运量的人数就要翻上一倍。

  如果超过千里,那一万人所需的民夫,甚至可能达到六七万人之多。

  这些人可是没法从事生产的,他们的口粮也得由国家来负担,这损耗之大,触目惊心。

  因此,据守城池的刘表,能攒下如此之多的粮食,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别说荆州的战事前期在襄阳一线,中期更是直接推到了南阳郡,完全不影响大部分荆州的生产收获。

  以刘封估计,如果陈国能有三十至五十万的存粮,那荆州可能有三、五百万以上的存粮。

  事实上明年汉献帝逃出关中之后,就是刘表及时送去了大量的粮食,养活了汉献帝和他的文武百官,以及汉献帝手下的一、两万军队。

  除此以外,刘表还出钱出人,和张扬一起帮汉献帝在洛阳修缮了宫殿,虽然远不能和和平时期相比,但也相当夸张了。

  可想而知,刘表手里有多少粮食了。

  恰好刘表此时应该缺盐,正是从对方手里挖粮食的好机会。

  果然,听到有食盐可交易,刘先顿时来了兴趣。

  刘先并不知道自己的底牌早就让刘封看穿了,强自镇定道:“不知贵州可供应多少食盐,品质又如何?这霜糖和雪盐又是何种东西?”

  糜竺抬眼去看刘备父子,就看见刘备和刘封不约而同的冲着他微微点头。

  于是,糜竺起身,亲自将身边的木匣端到了刘先的面前。

  刘先赶忙直起身,以示尊重。

  糜竺将木匣放下,然后打开。

  刘先探头一看,发现木匣里分为两瓣,分别装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白色结晶,自然是霜糖和雪盐了。

  “尊使,左边这块状物为霜糖,乃是我徐州特产,晶莹剔透,宛如冰霜,却甘甜可口,毫无杂味。”

  糜竺接着又指着雪盐道:“此物乃是雪盐,意自纯白如雪,味道极为鲜美,且没有其他食盐的苦味。”

  最后,糜竺还请刘先品尝一下。

  刘先半信半疑的尝了尝,登时眼睛瞪大,心神剧震。

  这徐州何时有了如此珍品?

  连这样的珍品都舍得拿出来交易,徐州果真的是缺粮。

  刘先先是定了定神,随后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很自然:“不知此二物作价几何,若是以此二物相易,可有多少数量?”

  看见刘先动心了,刘备、刘封和糜竺尽皆大喜。

第180章 荀攸六策

  一石霜糖一百二十万钱,一石雪盐十万钱。

  粟米二百三十钱一石,一石霜糖就能换近五千石粟米,一石雪盐则可换四百三十多石。

  水稻、黍米、梁糜的价格更贵一些,分别是三百到五百钱一石。

  刘先对霜糖和雪盐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个年代,糖可不仅仅是美食,还是治病的珍贵药材,尤其是霜糖这样色泽纯净,甜度很高的糖,是极其热销的。

  不过刘先虽然兴趣十足,可他手里的权力却不够。

  在来之前,刘表、蒯越、蒯良等人跟他交过底,允许他动用钱粮购买食盐,上限是三千万钱。

  荆州目前除了南阳郡人口损失巨大外,其他诸郡可算是完好无损,人口总数依旧在四百万以上。

  东汉人成年男子每年吃盐8升,妇女和老弱吃盐6升,儿童吃盐4升。

  按照一户一对夫妻加上两个孩子来计算,一家四口人,一年需盐22升。

  汉代一升为两百毫升,盐的比重是每毫升两克,所以每升盐重400克,约等于18斤。

  荆州有户籍一百万以上,年需盐十五万石以上。

  盐价是1200钱至1500钱一石,以最低价格来计算,也要近两亿钱。

  刘先得到的授权完全不足以支付。

  按理来说,荆州的食盐来源自然是越分散越好。

  一般情况下,荆州也不可能把所有食盐需求全都交给徐州。

  可谁让眼下不是正常情况呢。

  荆州此时最重要的是食盐,而不是食盐来源。

  刘先相信只要情况传达回去,荆州必定愿意全部购买,而且还会给他记上一大功劳。

  于是,刘先表示需要立刻派人回荆州请示刘表。

  刘备自无不可,并给刘先的随从安排了快船。

  随后,刘先和许劭、滕胄等人就先在徐州暂住了下来。

  刘备安排华佗前往迎宾馆,给许劭看病。

  华佗去了之后,发现许劭乃是喘症。

  刘封有些明白,这可能是因为许劭年纪大了,又不适应江东的气候,再加上刘繇的倚重导致他事务繁杂,最终引发了支气管炎。

  华佗给许劭开了相应的药物,让他多加休息,病情自然能有好转。

  刘备还特地送来霜糖,吩咐给许劭进补身体,叮嘱不能多用,每日可吃一点,补充元气。

  对此,许劭很是感动。

  ************

  这日傍晚,荀攸又一次被州府轩车请进州府。

  刚准备下车时,就看见徐州方伯刘备带着儿子刘封站在车外,正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荀攸不敢托大,赶忙想要下车行礼。

  却不想刘备亲自伸手搀扶,让他既惊又喜。

  不得不说,刘备的行为搭配上他的厚朴的面容,格外能让人产生好感,为之信服。

  被刘备搀扶下车之后,荀攸赶紧后退一步,大礼参拜:“不意方伯竟如此厚待,攸受之有愧。”

  刘备却是再一次上前握住了对方的手,硬生生的将荀攸托起:“公达先生乃是智谋俊杰之士,备天性驽钝,笨拙少谋,故而对先生这样的才俊格外钦慕。先前听闻先生在襄阳,备不自量力,去信邀请,非备不知礼数,实是仰慕之心无以言表,只能冒昧行事,还望先生多多谅解。”

  饶是荀攸见多识广,也被刘备给感动到了。

  实在是刘备说话情真意切,言辞之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对他产生信任感,觉得这就是个老实人的肺腑之言。

  “久闻方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攸本将信将疑,今日得见,方知事实比之传闻还要真上三分。”

  荀攸本就是个谦逊的性格,刘备如此礼遇,他就是心中不满,也不会说些让人不悦的话,更何况眼下荀攸也确实很受感动了。

  于是,荀攸投桃报李道:“方伯贵为一州之主,却如此礼重贤才,即便滥竽充数如攸,也能得此厚恩,想必此事传扬出去,天下俊杰之士必当知道方伯之心,不远千里,远来归附。”

首节上一节176/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