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0节

  刘备心痒难耐,催促着鲁肃继续举荐。

  鲁肃恭敬应命:“我居东城,与九江近在咫尺,常听闻九江郡中有两位豪侠,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主公可遣使征辟,用为爪牙。”

  刘备正色请教道:“哦,不知此二人是何人?”

  “一人名周泰,字幼平,乃是九江下蔡人。另一人名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此二人聚拢当地游侠儿,呼啸一方,横行江上。”

  鲁肃介绍完后,心里有些忐忑。

  盖因周泰、蒋钦二人乃是江贼,所谓聚拢游侠儿,无异于盗贼团伙,呼啸一方,横行江上,点明了就是江贼团伙。

  但此二人确实轻彪骁勇,更兼熟悉水情,是天生的水将。

  在鲁肃后续想要进献的战略计划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因此,鲁肃便一边察言观色,一边想着如果刘备因为两人江贼身份而不悦的话,该如何从中斡旋。

  可鲁肃抬眼一看,只看见了刘备的侧脸。

  原来刘备居然扭过头去看刘封了。

  鲁肃有些懵逼,弄不懂这里面是什么情况,难道刘备用人,还要听刘封的意见不成?

  好在刘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转头朝着鲁肃笑道:“不瞒子敬,此二人备也早有所闻,也已经遣使前往征辟,不日就有消息回来。”

  鲁肃神情微变,可心中却是大惊。

  这些人可是鲁肃精心挑选过的,想要为刘备献上的第一份大礼。

  可谁能想得到,刘备居然全都征辟了。

  刘备一个北地人,来徐州不过数月,其中还有半数其实是呆在豫州的,他怎么对我徐、扬如此了解?

  鲁肃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把刘备看的很高了,可这个时候却发现,很可能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位幽州军阀。

  可别小看这信息差,在东汉这种互通困难,传递信息纯靠人力的时代,信息甚至比金钱还要难得。

  要不然,也不会有家书抵万金之说了。

  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表现对家书的重视和感情,同时也是真实的衡量传递千里家书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

  鲁肃在心里暗暗的把刘备又提高了一个台阶,光是这份情报能力,就值得他加大投资了。

  犹豫了片刻,鲁肃还是没忍住,试探道:“不想主公初掌徐州不过月余,竟已遍知淮泗英杰,主公对我淮泗之重视,让我淮泗人如何能不感恩戴德。”

  刘备开心的笑了起来,可笑完之后,却对着鲁肃解释道:“子敬谬赞也,备初掌徐州,虽然有心征辟徐州英杰,却是无从下手。”

  紧接着,在鲁肃更为疑惑的目光中,刘备用手遥指刘封:“让子敬见笑,刚才子敬所举荐的三人,连同卿本人在内,都是我这犬子举荐的。”

  鲁肃这次真维系不住脸上的镇定了,第一次震惊到失态。

  这怎么可能?

  他既然打算接受刘备的征辟,自然对刘备要有所了解。

  据他所知,刘备的这个嫡长子刘封,可是一直在河北的,直到一个月前,才刚刚抵达徐州。

  可刘备居然说包括他在内的这些人,都是刘封推荐给刘备征辟的。

  鲁肃本能的都以为刘备是在撒谎了。

  可鲁肃毕竟不是庸人,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刘备根本没有撒谎的必要。

  就算刘备想要帮自己儿子扬名,也没必要用这么近乎愚蠢的手段吧。

  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说的都是真的。

  看着刘备脸上那自豪、骄傲的神情,鲁肃已经可以断定他说的都是真话了。

  鲁肃好奇的目光集中到了刘封的身上,他不理解这么一个少年,怎么会对淮泗英杰了如指掌的。

  刘封感受到鲁肃的目光,还以一个微笑:“我父历来求贤若渴,是以小子来到徐州之后,便不惜人力物力,访问贤才之名,得以举荐至父亲跟前。”

  鲁肃露出恍然之色,一脸原来如此的样子。

  可他心里却是一个字都不信!

  如果刚才刘备那突兀的言行反倒是像真的话,那么这少年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是在撒谎!

  不过对方却是刘备的亲儿子,对方既然不想说,鲁肃总不能拿剑去逼着少主说吧。

  于是,鲁肃一脸恍然的赞叹道:“主公父子求贤若渴,实乃我淮泗士人之福啊!”

第51章 公瑾难求

  刘备沾沾自喜起来,他倒是误打误撞,原本只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儿子,却不想让鲁肃对自己的评价瞬间抬高了好几层。

  只可惜儿子仙遇的事情,现在还需保密,否则对方的脸色一定很有趣。

  可即便如此,鲁肃要被刘备父子俩所透露出来的情况所震慑,如果这是个游戏,那么鲁肃对刘备的忠诚度以及期待值已经蹭蹭上涨了不少了。

  刘备有些遗憾,难得鲁肃自告奋勇推荐人才,结果还和自己家儿子撞车了。

  他心有不甘的问道:“子敬,可还有贤士推荐?”

  鲁肃答曰:“还有一人,此人名声更大,想必已经为主公所征辟了。”

  刘备立刻接上:“子敬所言何人?”

  “周瑜周公瑾!”

  鲁肃掷地有声,大声夸赞起知己好友:“此人乃是庐江郡舒县人,出身世家,祖上两世三公,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三公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世出两千石,乃是庐江当地的名门望族。

  周公瑾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精通音律,志向远大。有吞吐宇宙之志,混一海内之向。当真青年俊彦,庐江第一。”

  刘备大吃一惊,不由转向刘封问道:“封儿,你可识得周公瑾?”

  其实刘备原本想问的是为何不向他推荐周瑜,因为刘封连庐江本地的周泰、蒋钦都推荐了,这可是江贼。

  既然连将贼都知晓了,又怎么会不知道庐江如此声名显赫的青年名士呢?

  鲁肃原本都以为刘备肯定征辟周瑜了,听了这番问话,才惊觉对方居然不认识周瑜。

  于是,他也将惊疑不解的目光转向刘封,和刘备一起等着刘封的回答。

  刘封苦笑摇头,开口解释起来:“父亲,孩儿自然久闻周公瑾之名,只是此人世出名门,家世显赫,并不缺少出仕的机会。

  之前周公瑾曾为袁术所辟,担任居巢长。

  此间还发生了前往鲁先生府上借粮,鲁先生指相赠的雅事。”

  刘备冲着鲁肃赞许的点点头,鲁肃面色沉静,可心里还是有些窃喜,暗暗感谢刘封为他君前扬名。

  刘封继续说到:“可很快周公瑾就察觉到袁术任人唯亲,亲近奸邪,无人主之相,便离开袁术,返回家中养望。”

  “孩儿也知周公瑾才华洋溢,英气过人。

  只是周公瑾少时曾遇孙破虏讨董,举家迁徙至于舒,巧遇孙破虏之子孙策,并与他意气相投,由是定交。

  此时孙策子承父业,刚从袁术手中要回父亲旧部部曲,想要渡江前往横江,帮助舅、兄击破刘繇,时周瑜之从父正任丹阳太守,孙伯符必然想到周瑜。

  以此二人之交,恐父亲虽有揽玉之心,却不得其时也。”

  刘备和鲁肃听完这段话,算是彻底明白了。

  刘封话里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意思却很清楚。

  那就是周瑜出身高贵,人家不缺机会,就连袁术都眼巴巴的想当他的举主,可周瑜却看不上他。

  咱们老刘家刚刚才执掌徐州,人家真不一定看的上我们,而且机会也不对。

  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是发小的感情,现在孙策又独当一面了,肯定要去找周瑜帮忙,周瑜想必也会很乐意去帮孙策,咱们就别去自取其辱了。

  刘备和鲁肃都沉默了。

  前者是有些叹息,想起了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刘备可不是没有遇到过名士,可这些名士眼里又何曾有过他刘备?

  态度好点的,与他逢迎一场,态度差的,几乎就拿鼻孔看他了。

  要不然,孔融被黄巾军打的出不了门,太史慈突围找他求援时,大耳哥能激动成那样?

  孔北海也知我平原刘备乎?

  这句话里可是满满的心酸。

  刘封对于淮泗情况的了如指掌,鲁肃已经彻底信服了。

  听到刘封对周瑜家的如数家珍,很多情况甚至连自认为是周瑜知己的鲁肃都不清楚。

  可见刘备绝对不像表面显示出来的那么弱小,刘家在暗中一定藏着许多底牌,最少在谍报方面,就是鲁肃平生所见之最。

  鲁肃心里渐渐火热起来。

  鲁肃此人,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平生的志向就只有建功立业。

  刘备表现的越好,实力越强大,不就意味着鲁肃得偿所愿的机会更大了吗?

  于是,鲁肃决定加大投入。

  “主公,不意少主对淮泗之事竟如此了解。

  只是周公瑾确是王佐之才,文武双全,倘若错过,实在可惜。

  肃不才,愿修书一封,诉与公瑾,若能说动公瑾来投,岂非皆大欢喜。”

  刘备闻言大喜,连连点头:“那就辛苦子敬了,若是此事可成,当记子敬一大功。”

  鲁肃自然谦让连连。

  随后,鲁肃又开口道:“主公,徐州刚经战火,百废待举。

  凡事当以人为先,可钱粮却也不可忽视。

  徐州沃野千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虽遭曹兖州之戮,损失惨重,却并非不能恢复。

  肃恳请主公开屯田,聚灾民,垦荒田,积粮草,以助养兵之资。”

  鲁肃献上的第二策,正与刘封同,都是想要劝说刘备屯田,积蓄粮食,以飨甲士。

  “子敬所言甚是!”

  刘备立刻出言赞同,只见他双目饱含欣赏,赞许之情,面露欣喜:“子敬,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不瞒你说,州中已经在筹集物资,准备开春之后,便行屯田!”

  鲁肃大喜,紧跟着补充道:“肃家小有资财,今徐州初定,又欲进献屯田之策。肃思州府中或缺粮、械,特携部曲百余人,皆是乡中勇悍敢战之士。

  随行粮食五千石,耕牛三十头,农具两百把,钱五十万,良弓三十张,箭矢五千支,骏马两匹,一并献给主公。

  此等俗物,不足报主公恩,唯稍表肃之感激,愿主公笑纳。”

  刘备听的眼睛都直了,没想到鲁肃居然带了这么多东西来,还要送给自己。

  这可是他有史以来受到仅次于陶谦所赠四千丹阳兵和糜家千万投资以下最大的一次投资了。

第52章 双向奔赴

  刘备的为人还是厚道的,当他听说鲁肃要将这些东西统统送给自己之后,立刻就生出了亏欠的感情。

首节上一节30/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