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41节

  刘封的目光扫过一旁的董昭,黑面胖子冲他微微点头,显然是在暗示钟繇所言不虚。

  刘封恍然大悟,原来刘协是想让自己当出头鸟,替他去制衡曹操啊。

  也不知道是谁给刘协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实在是有些恶心人。

  刘封心中很是不快,脸色沉了下来。

  他在心中琢磨了起来。

  如今他年纪虽小,但地位却不低了,若要在雒中留任,其实还很难给他任官。

  三公自不必谈,虽然眼下既有大司马,又有大将军。

  三大超品只有太傅没有实任,三公已经结结实实的掉到了一品大员的地位,可刘封才十四岁啊,无论如何也出不了十四岁的三公。

  同理,刘封想要出任九卿,虽然功勋是足够了,但资历和年龄依旧是一个大槛。

  可除去三公九卿,如果只以侍中来挽留刘封的话,那实在是一种羞辱,哪怕加上九卿副手做兼职也不行。

  要知道刘封身上挂着的可是征南将军号,这可是杂号将军中的前三列,而且还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这就意味着位在九卿之上。

  

  给个九卿也就罢了,若是九卿副手,那不反而成了贬官了?

  刘封立下如此大功,却反倒被贬,天下人可不会管你刘协想些什么,都只会说朝廷不公,天子不仁,赏罚不明。

  以刘封来看,唯一合适的官职恐怕只有一个。

  刘封的目光落在了钟繇身上。

  那就是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向来是三独坐,威风不逊三公,而且实权极大。尤其是当司隶校尉再加上录尚书事的话,那还真就能和大将军掰掰手腕了。

  事实上大将军想要大权独揽,压制天子,司隶校尉就是一个不能失手的职位。

  曹操现在压不住天子,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如今的司隶校尉钟繇不是他的人。

  何进当初接任大将军时,雒中的司隶校尉就是袁绍。

  刘封的眼神时不时的落在钟繇身上,猜测着钟繇清不清楚这一点,而对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想到这里,刘封倒是庆幸刚才直接和钟繇说了心中所求了。

  现在钟繇应该清楚自己并不希望留在雒中,而是想要求得扬州牧返回东南,况且钟繇的司隶校尉,还是自己助他得手的。

  刘封正在心里想事,钟繇突然又开了口。

  “子升有所不知,今日原本天子是想要遣太尉杨彪领衔迎汝,只是杨太尉告病,这才换成了我来相迎。”

  钟繇话一说完,感受到刘封的视线后,黑胖子董昭立刻点了点头。

  “那司徒、司空两位大人呢?”

  司徒赵温、司空郭贡都是亲刘派的,尤其是郭贡,和刘封更是盟友,每年时节,刘封都有厚礼入雒,郭贡就有雷打不动的一份,礼单之丰厚,足以让他全家在雒中生活的舒舒服服。

  董昭这时候开口道:“赵司徒是真的病了,郭司空则被天子派遣,持节前往弘农了。”

  董昭这话就很有意思,什么叫真的病了,莫非是有人假病?

  联系到刚才钟繇的话,那假病的人岂不就是太尉杨彪了吗?

  对于董昭的话,钟繇视若无睹,就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

  杨彪这是对自己有意见?

  刘封心里一沉,也不知道哪里得罪这老登了,况且就算厌恶自己,表现得这么明显也很不正常。

  杨彪可不是官场新人,如果说袁氏敢自称天下仲姓,那天下季姓可就是弘农杨氏了。这个祖上靠着抢了项羽一条大腿发家的豪强,如今也已经是三世三公的名门望族了。

  从董昭的话里,以及钟繇的反应来看,这事八九不离十了,只是刘封真没想清楚自己哪里得罪这老登了。

  这一年多了,自己远在东南,老登就在雒中,这明明是想得罪都没地儿得罪啊。

  刘封目视董昭、钟繇,两人一个露出贱兮兮的贼笑,一个则是苦笑,却都没有开口回答他的意思。

  刘封按捺住心中的不愉,决定等回去之后,再好好拷问一下黑胖子。看情况他似乎要比钟繇知道的更多一些,而且董昭这边也更好说话。

  宫城大部分地区和城墙依旧破败不堪,但宫门却是焕然一新,宫门内外各站着四名甲士,手持长戟,威风凛凛。

  到这里,刘封等人俱是下马,经过甲士检查之后,步入宫门之中。

  钟繇在前带路,刘封则在董昭的陪同下步行在后,许褚等人因为不得天子诏令,同时又配剑着甲,故而不能进宫城,只能带着甲卫留在了宫城门口。

  诸葛叔侄、庞统等人则先一步去了骠骑大将军府,等候刘封面圣回来。

  当踏入一个小门后,两旁突然涌出百余甲士,身上披甲,手中持戟,杀气腾腾。

  刘封顿时大惊,钟繇、董昭两个人更是脸色大变。

  所幸这些甲士并没有冲着刘封而来,而是在门口向内排成了两列,随即他们手中那上百把长戟交错而出,在高处相碰发出金鸣声,形成了一条戟兵孔道。

  此时刘封已经反应过来,这正是起源于周代的交戟礼。

  交戟礼分两种,一曰导引,二曰门戟,统称为“戟”。

  一般都是导引或者炫耀门庭的意思。

  天子使用时,既有震慑耀武,也有以戒不虞,同时还有重视的意思。

  只是这冷不丁的这么搞,很难让人感觉是善意的。

  毕竟这玩意可是真兵实器,是能杀人的。

第386章 跸前诉苦

  刘封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站定当场,只是以目视钟繇、董昭。

  钟繇、董昭也都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钟繇能在董卓执政时活的好好的,却又没有黑点,而董昭更是单骑入钜鹿,铲平叛军。

  可眼前这一幕着实没有见过,实在是因为这太过反常了。

  刘封可是功臣,而且还是挟大功入雒。

  天子怎么能以交戟叉颈来待他呢?

  别说是交戟叉颈了,就是交戟导引在这时候也只会起到反效果。

  最重要的是,钟繇和董昭都没听说有这么一出,莫非是天子瞒着他们私底下搞的?

  如今天子手中并非没有兵权,他也招募掌握了一支千余人规模的宫城禁卫,名义上是归属卫尉周忠,也就是周瑜他伯父统领,可实际上的指挥权,却在卫尉下面的南北宫卫士令手中。

  其中南宫卫士令乃是杨氏族人杨良,钟繇、董昭的后背一下子冒出了冷汗。

  不会吧!?

  钟繇和董昭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震惊和怀疑。

  幸好长戟士们交戟之后,形成了一道通道,并无其他动作。

  在通道之侧,一个身穿甲胄的中年男子上前行礼,此人正是南宫卫士令杨良。

  朝着刘封、钟繇、董昭三人拱手作揖之后,杨良朗声道:“奉天子诏令,以交戟礼以迎征南将军刘封。”

  随后,杨良朝着侧面一让,以手做导:“征南请!”

  董昭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刘封后,抢上前呵斥道:“天子令我等出迎征南,何时有此诏令,我身为侍中,缘何不知!?”

  侍中本身最初的职能就是替天子传召,如今虽然不再局限于只有这类功能,但董昭拿这个说事,质疑杨良假传圣旨,还是很有威力的。

  果然,杨良神色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很快就又镇定了下来。

  “董侍中,此乃天子新出的口谕,您不在圣驾身边,自然不得而知。”

  董昭还想要说些什么,却看见刘封抬起了手:“好了,既是天子诏令,那臣焉敢不从。”

  刘封深吸一口气,忍着屈辱低下头,从交戟孔道中缓缓而行。

  一边走,一边思考。

  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这一出戏码,钟繇和董昭是完全不知情的。

  这也意味着这很大可能就是钟繇和董昭出城迎接自己时,天子为人所劝,才会有眼下这一场戏。

  而劝说天子的人即便不是杨彪,也必然是杨彪一党。除了杨党外,刘封真找不出还有谁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恶意和戒心。

  至于事情的起因,恐怕应该就是袁术和传国玉玺了。

  刘备父子擒获袁术,重得传国玉玺已经整整大半年了。期间天子一直各种传召,让刘备将袁术和传国玉玺送入朝中。

  只是因为自家的原因,所以迟迟没有应诏奉命。

  天子对此显然很不满意,而杨彪更可能因此敌视刘备父子,觉得刘备父子居心不轨。

  事实上杨彪也的确没有冤枉了刘封,刘封的确比他老爹要忠诚的多,只是他忠诚的并不是天子刘协,也不是大汉朝,他忠诚的乃是这天下数千万大汉同胞,他要做的是避免日后汉人不如猪狗的恐怖炼狱,他要的不是皇位,而是炎黄子孙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想清楚这点后,刘封倒是放松了下来。

  杨彪此人虽刚强坚毅,却失于莽撞,不懂隐忍,更不会布局。

  历史上天子刘协就是因为杨彪的撺掇,对曹操施加了交戟叉颈,吓的曹操彻底和刘协翻脸,从此以后再不敢轻身入朝。

  这种行为简直愚不可及,等到日后刘协真的想铲除曹操的时候,后者已经出入甲士扈从,剑及履地了。

  杨彪的孙子杨修也是如此,仿佛一脉相承。

  杨修和杨彪有本质区别,如果说杨彪还是汉室忠臣,那杨修就是彻头彻尾的大魏贤良。

  杨修的悲剧其实根源就在一点,那就是他以为抓住了曹操的弱点,却没想到自己抓住的是曹操的蛋蛋。

  曹操非常欣赏聪明人,比如戏志才、郭奉孝。

  因此,杨修错误的认定,只要自己表现的聪明,能够猜到曹操的心中所想,必然也能如戏忠、郭嘉一般邀得圣心。

  可杨修错就错在他猜错了,曹操的确喜欢聪明人,但曹操却不喜欢肚子里有蛔虫啊。

  杨修极力想表表现自己,每每在曹操的危险区内蹦。

  就凭一人一口酥,他能活到四十五,真就是弘农杨氏的招牌,以及曹操爱惜人才了。

  刘封越走,神色越平静。

  天子的羞辱已经不可避免了,而这也恰恰说明对方并无魄力赐死自己,所以才不尴不尬的弄出这样的辱人套路。

  仔细想想,天子着实可悲可鄙。

  既然如此,那又如何值得自己生气呢?

  况且再退一步说,原时空里天子刘协给曹操上的可是交戟叉颈礼,而给自己上的却是交戟导引礼。

  前者是纯粹的君王收拾臣下的立威之举,而后者却可以有尊荣炫威的解释。

  不管怎么样,天子待自己还是比待曹操强上许多,这不恰恰证明了天子明白自己的忠诚吗?

  等到刘封从交戟通道中走出时,神色已经彻底重归平静。

  钟繇、董昭则从旁边绕行追了上来。

  杨良则从另一边跟了上来,看着刘封走上台阶,准备进入宫殿。

  此时,宫殿之中,天子刘协面露紧张之色。

首节上一节441/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