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4节

  还有一层意思,鹰是猎手,视野内的一切都是猎物。

  朱元璋包括手下的这些将领,都缺乏鹰的视野。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对高丽动手,也就懒得去了解那里的情况。

  就算高丽真的露出了破绽,也抓不住。

  “咳。”干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继续说道:

  “高丽国内,除了高丽王之外,最有权势的是一个叫李成桂的大臣。”

  “此人让我想起了几百年前的一名古人,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高句丽权臣。

  后杀害荣留王高建武,大权独揽。

  李世民征高句丽的理由,就是替高建武报仇,诛灭奸臣渊盖苏文。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实际大家都懂。

  不过可惜的是,李世民被安市城所阻。

  直到李治时期,才灭亡高句丽。

  将李成桂比成渊盖苏文,是一个很高的赞誉。

  但同时也点明了此人的危险性。

  众人自然都知道李成桂这个人,就算不熟悉的,也听说过名字。

  毕竟他可谓是高丽当代战神了,名声很响的。

  此人文武双全,战功赫赫。

  关键是他既掌军权,又掌握着财政大权。

  之前没人提醒,他们还没觉得。

  此时陈景恪一提,他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如果高丽王真的不得人心,那么谁最有可能取而代之?

  李成桂。

  那么大明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呢?

  都是老狐狸,马上就想到了很多离间的点子。

  陈景恪顿了一下,给众人反应时间,然后说道:

  “此人政治态度暧昧不明,说的更直白点,他在等大明和北元分胜负。”

  “北元能守住辽东,他就继续忠于高丽王。”

  “如果大明夺回辽东,切断高丽和北元的联系,他大概率会发动政变。”

  “到时候再顺应国内官僚阶层的心愿,向大明效忠,他就能获得人心。”

  “以李成桂的能力,若他真的成为高丽王,恐怕大明就再也没机会拿下此地了。”

  “到那个时候,朝廷只能册封其为王,并接受其效忠。”

  “所以我才说,现在是大明唯一拿下高丽的机会。”

  “要么将辽东和高丽一起拿下,要么就暂时不要动手。”

  “但打高丽和打辽东不同,如果陛下有意拿下此地,还需从长计议。”

  蓝玉一拍大腿,第一个跳起来说道:

  “陛下,臣请攻打高丽。”

  其他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也都兴奋起来。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们的想法自然也变了。

  如果高丽内部没出问题,确实不好打。

  可现在对方内部不靖,这样的机会要是不抓住,那就太蠢了。

  关键,这是灭国之战。

  多么大的军功啊。

  多少人的爵位前,将要加上开国二字。

  朱元璋却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看向徐达:

  “天德,你以为如何?”

  徐达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缓缓点头道:“确实有必要从长计议。”

  言外之意就是支持谋划高丽。

  朱元璋又询问了其他人的意见,众人也基本都是一个意思。

  谋划一下,成了最好,不成就算。

  反正主动权在大明手里,打还是不打到时候再临机决断。

  朱元璋这才说道:“好,那就从长计议。”

  此话一出,众人皆欣喜不已,毕竟又是一场大功在眼前。

  然后有反应快的,已经震惊的看向陈景恪。

  他竟然真的改变了所有人的想法。

  竟然谋划高丽,野心之大,还要超过了在座的所有人。

  而且对局势的认识,竟然还如此清晰。

  能从情报里,分析出高丽内部不稳,已经很厉害了。

  竟然还能将目标,锁定在李成桂身上。

  这种能力,真的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能具备的吗?

  看陛下的态度,这种事情应该不是第一次了。

  此时,众人心里不禁升起了一个念头。

  难怪陛下要嫁公主。

  难怪魏国公如此重视他,以前以为是投资未来。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知道了他的才华。

  真是狡猾啊,又被他抢了先。

  不过现在还不算晚,以后一定要和陈家搞好关系。

  蓝玉是最高兴的。

  陈景恪,太孙伴读,我蓝家的天然盟友。

  还是我蓝玉的大恩人。

  竟然还如此有才能,真是苍天赐给我蓝家的大福星啊。

  要不是辈分不合适,他都想让自家儿子认个干爹了。

  看着震惊的众人,朱元璋心下相当的舒服。

  当初咱是怎么被震撼的,你们也都要经历一遍。

  这时,徐达问道:“陈伴读,你对高丽最为了解,不知可有计策?”

  朱元璋也问道:“你既然提出要谋划高丽,定然已经有了想法,可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陈景恪颔首道:“一点浅见,说出来望大家莫笑。”

  “首先,打高丽内部分化比军事更加重要。”

  “前面我已经说过,受到程朱理学影响,高丽文臣多心向大明。”

  “尤其是《华夏简史》,据说高丽读书人人手一本,并皆以华夏后裔自居。”

  “我们可以派人过去,宣扬两家一体思想。”

  “如果能派一些大儒,借着交流的名义过去,效果会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派出更多的探子,详细的了解高丽的情况。”

  众人皆点头称是,这一招确实很管用。

  能有效的瓦解高丽文官的抵抗之心,为后续治理打下基础。

  徐达颔首道:“这个思路很不错,如果进展顺利,可抵十万大军。”

  “不过出于保密,不能将谋划高丽之事告诉任何人。”

  “就算出使高丽的人,也不能告诉他们真相。”

  “派他们过去,就是为了交流学问,向高丽传播正统的华夏文化。”

  “也是为了游说高丽王,不要亲近北元……”

  道理也很简单,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你一去就劝说别人投降,傻子都知道你的打算了。

  派人过去,单纯就是为了交流学问。

  其实这些已经足够了。

  以高丽读书人对中原的向往,交流学问就是最好的游说方式。

  到时候定然会有大批的带路党出现。

  陈景恪继续说道:“高丽一直流传一个传说,现在的高丽王并非恭愍王的儿子,而是宠臣辛的儿子。”

  “辛和恭愍王的侍婢般若有私情,后般若有孕在身。”

  “恭愍王无子,就宠幸了般若,并宣称这个孩子是他的。”

  众人都面露诧异之色,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那恭愍王还真是……无法形容啊。

  陈景恪说道:“不过这种传闻多半不实,辛乃纯正之人,以他的为人当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不过是真是假都无所谓,对于我们来说,这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众人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一个国主被怀疑血统,不管是真是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他的合法性。

  如果这个国主强势,或者受到群臣拥戴还好。

  可现任高丽王既不强势,也不受爱戴。

  这个质疑对他就太致命了。

首节上一节244/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