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这才是让秦王过来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他的表情就亢奋起来。
秦国的目标越大,才越有他施展的空间。
他没有再多做停留,找到码头的官吏,让他们帮忙通报秦王。
大约半个月后,朱终于接见了他。
见面之后,朱一举客套话都没说,直接布置了任务:
“杏红去了小亚细亚探查情报,她一个女人行事多有不便,你去帮她吧。”
岑信通立即接受了命令,将家人安顿好之后,就乘船去了目的地。
船只并没有直接去小亚细亚大陆,而是停靠在了一处海湾的一座繁华小岛上。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杏红。
只见她穿着当地服饰,脸上挂着从容自信的笑容。
见到岑信通,她笑着说道:“岑百户,你真的来了。”
岑信通行礼道:“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喊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奉大王命,前来协助你工作。”
“有什么任务,请尽管吩咐。”
杏红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说道:“我们脚下这座岛,名为巴士林。”
“拥有宝贵的淡水还盛产珍珠,又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同样也是进入大陆的跳板。”
“以前这里被数个大国统治过。”
“蒙古人到来后,这里的霸主国被消灭,巴士林就成了半无主之地。”
“现在被几个番蛮大族控制着。”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花钱把这座岛买下来。”
岑信通没有问‘对方要是不卖怎么办’这样的蠢话,而是兴奋的道:
“好,在下一定配合杏红姑娘,拿下此岛。”
第360章 大明周报
送走许柴佬和岑信通,淡马锡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陈景恪就继续专心的搞自己的大同思想。
事实上到这一步,大同思想已经初步定型。
后续再想做大的变动,就是几十年后他对世界有了更深认识之后了。
他能在这么短时间就搞定此事,倒不是多么的天才。
而是曾经被阳光照耀过,知道太阳光是什么样子的。
将太阳的光芒截取一部分,再结合大明的现状,就是整部思想体系的框架。
最麻烦的反而是论证方面。
既要使用华夏思想,又要完美融洽,是很麻烦的。
幸好之前他引导培养了方孝孺,让这位领悟了唯物学思想。
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最后的论证工作。
现在陈景恪正在做的就是最后的修改。
确定没有语言逻辑上的硬伤,以及没有政治正确的问题。
毕竟现在是皇权社会,可不能出现反皇权的思想。
也就在这个时候,方孝孺终于开始了他的行动。
出版了他的《唯物学》,并在伊洛书院摆下擂台,邀请各方豪杰前来辩法。
正找不到他破绽的儒生群体,顿时就兴奋了,纷纷前来挑战。
然而到地方才知道,想登台挑战也是有条件的。
俺们这个擂台是为了讨论唯物学,只有看过这部书的人才能上台。
有些儒生不服,就开始指责挑衅,有些甚至破口大骂。
朝鲜王国来的那群读书人很气愤,然而方孝孺却无动于衷。
作为骂人的行家,他可太懂这里面的门道了。
当你开始动气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你把对方的话当放屁,然后一句‘啊对对对’,生气的反而是对方。
这一次,他也是用同样的态度来面对非议。
随便你们说什么,我一概不理。
偶尔就来一句:为何不敢看完唯物学再来找我,莫非是怕了?
果不其然,那些儒生被气的七窍冒烟。
纷纷掏钱去购买唯物学书籍加以研究。
然后……《唯物学》竟然脱销了。
各大书商都感到震惊,这种书竟然也能脱销?
果然不愧是方孝孺啊。
赶紧加印吧。
至于看到这套书籍的人,则是有点麻,这书写的似乎有那么点水平啊。
不行,绝不能承认那个叛徒,必须要找出这本书的缺点。
结果就是越研究越摇摆。
放下书:卑鄙小人,儒家的叛徒。
拿起书:卧槽,好精彩。
于是,儒家读书人集体接受了一遍唯物学洗礼。
很多人因为研究这本书,成了唯物学的门徒。
尤其是非理学门徒,简直将这部书视作瑰宝。
不过这种摇摆分子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依然坚定的反对方孝孺。
而且这部思想对理学批判之处颇多,这就更让理学门徒无法忍受。
在研究过后,他们就拿着自己找到的缺点,去和方孝孺进行辩论。
擂台赛终于开始,无数读书人蜂拥而来。
只不过让理学门徒没想到的是,本以为是群儒单方面殴打方孝孺。
真正开赛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有一小撮人叛变,站到方孝孺那一方了。
理学门徒顿时破防,指着那一小撮人怒骂不已。
不过他们也只敢动动嘴皮子,因为周围有锦衣卫维持秩序。
明初的读书人,还没进化到将锦衣卫诏狱当做刷成就点的地步。
没办法,这会儿的锦衣卫是真敢杀人。
因为有人‘叛变’,理学门徒更是将唯物学视为洪水猛兽,轮番上台挑战。
然而上去挑战的人,很少有能撑过三回合的。
没几句话就被驳斥的哑口无言。
短短一个时辰,竟然有十余位击败。
让支持唯物学的人精神大振,也让更多的围观者产生了别样心思。
如此持续了三天,都没有人能和方孝孺正面论道。
唯物学初露锋芒,整个洛阳都在讨论此事,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此事。
前来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
然后更多的人来围观,不只是读书人,很多无聊的百姓也来看热闹。
人多自然就会有商贩,很多人开始在这边卖东西。
陈景恪是有先见之明的,立即派人对商贩进行集中化管理培训。
比如餐饮摊位必须在指定的地方经营,必须要符合卫生标准。
自己产生的垃圾要自己收拾带走等等。
商贩们一开始还觉得麻烦,但很快就发现,弄的干净一点那些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也开始过来吃饭了。
生意反而变的更好了。
于是就成了新规则的支持者。
计划里的大学城还没见影子,商业街倒是先弄出来了。
这让陈景恪有些哭笑不得。
前七天的辩论,都是方孝孺单方面暴打反对者,到了后面已经没有人敢上台去挑战了。
让唯物学更加的声势无两。
很多摇摆不定的读书人,在这期间逐渐坚定了想法。
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反正他们就见到方孝孺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者。
关键是,方孝孺经常说什么‘百姓创造了历史’,‘伟大的百姓’之类的。
百姓确实不懂那么多大道理,然而谁为他们说话,他们还是能分得清的。
在内心里自然是支持唯物学,觉得方孝孺就是厉害。
然后在传播此事的时候,少不了添油加醋,将方孝孺和唯物论描写的各种高大上。
潜移默化中,替唯物学做了宣传。
当然,也有唯物学的支持者,上台请教各种疑难问题。
他都很有耐心的做了详细的解答。
趁着这个过程中,他详细的向周围人阐述了唯物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