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理学营造出来的‘道义’外衣,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道义加持,却站在高处,那必然是万人毁谤。
各种阴谋论也随之而出。
其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认同的,自然就是理学派其实就是为了夺权。
事情能发展的这么顺利,前面十年的宣教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系列的善政,确实极大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大家虽然过的苦,但杂税少了,能靠自己的努力吃饱饭。
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了。
尤其是对于刚刚经历过乱世的人来说,对比太强烈了。
强烈的反差,也造成了他们对大明,对皇室的认可和忠诚。
以前被报纸引导,他们觉得理学大佬是为民请命。
但即便是那时候,也没有百姓骂皇家。
甚至很多人认为,太上皇和大臣都没错。
太上皇护着自己的儿子女婿,那是天经地义的。
谁不护着自家孩子?
大臣维护礼法,也是值得表扬的。
然而因为孔家的事情,加上报纸有意引导,舆论风向就开始变了。
简单点说就是,以前君明臣贤大家都想要。
但现在皇家和大臣,只能二选一。
你选谁?
百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皇家,因为皇家确实能让大家吃上饭。
大臣?
你敢抢皇帝的权,那就是大大的奸臣。
同样是孔家的恶行,不同的人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普通百姓关注的,是孔家草菅人命、欺男霸女之事。
比如达官显贵、有钱人家的女眷们,更关注孔家是如何对待女子的。
赵芝在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孔家恶行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爹,报纸上说,女子嫁到孔家就会被锁在小院里,终生不得离开半步。”
“除了贴身丫鬟,不允许和其他任何人接触,不知是真是假?”
赵谦点点头,叹道:“真的,不过并不是所有女子都会被如此对待。”
赵芝松了口气,说道:“我就说吗,怎么可能有如何苛刻的人家。”
赵谦苦笑道:“你以为被锁起来是不幸吗?错了,在孔家不被锁起来才是最大的不幸。”
“孔家人害怕妻妾出轨,往往是严防死守。”
“在大街上看别的男人一眼,都会被视为淫贱,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赵芝震惊了:“啊?这……怎么可能?”
赵谦说道:“怎么不可能,这些年因此被打死的女子,已经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这些罪名是才刚刚审出来的,还没有被报纸公布而已。”
他心中对孔家也是失望至极,不禁多说了许多未被报纸公布的罪行。
听的赵芝心情沉重,晚上做了一宿的噩梦。
第二天,和闺蜜们编排戏剧时频频走神。
以至于被闺蜜打趣,是不是看上哪家郎君了。
赵芝咬了咬嘴唇,说道:“你们知道吗,这句话要是被孔家人听到了,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闺蜜们很惊讶:“啊,为什么?”
赵芝就将赵谦告诉他的事情,一股脑的倾诉给了闺蜜们。
“看别的男人一眼就要被打死……”
“逼迫守寡的女人搬进小院居住,终身不得离开。”
“然后他们克扣守寡妇人的钱粮……这些妇人被逼无奈,只能任由孔家人淫辱,以换取吃食。”
“很多妇人不愿意受辱选择了自杀。”
“孔家人还不知廉耻的为这些妇人立传,说都是孔家的仁德所致……”
种种对女人的迫害行为,确实震惊了一众姐妹。
她们知道现在社会风气偏保守,尽管大明的风气有所扭转,可对女子的要求依然非常苛刻。
但怎么都没想到,孔家竟然能做到如此妖魔化的程度。
“以孔家对儒家的影响,这些规矩很可能会被更多人效仿……到时天下女子的下场恐怕……”
一席话说的众人心情无比沉重。
她们全都是达官显贵家的姑娘,衣食无忧。
在外面,有福清组建的小群体护着,也没人敢找她们的麻烦。
能约束她们的,只有父母丈夫。
可福清背后是陈景恪,他们的父母丈夫都希望通过夫人路线,和陈景恪拉上关系。
自然也就不会约束她们,反而很鼓励她们多参与一些小群体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享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女子,本不该享受到的自由。
正因为享受过相对的自由,她们更加无法接受孔家那种方式。
想想自己一辈子被锁在小院子里……
想想自己死了丈夫,还要被道貌岸然的同族奸淫……
想想自己因为说错一句话,不小心看了别人一眼,就要被活活打死……
只是想想,她们就有种崩溃的感觉。
于是,也彻底恨上了孔家。
有人要说了,这就恨上了?也太草率了吧?
并不。
女人心思本就更加细腻一些,也更加的敏感。
很多时候情绪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然后这些女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宣扬孔家的恶行。
而且她们不光说,还要求别家的女眷必须支持自己。
孔家如此邪恶,你竟然不恨他们?
那你就是支持孔家,你是我们女人的敌人,我们要孤立你攻击你。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女人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枕头风的威力,懂的都懂。
更何况,现在的大局一目了然。
太上皇挖了个坑,理学和孔家跳了进去,现在是清算的时候。
孔家和理学必然会被收拾的很惨。
在这种时候,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更何况,理学占据文官系统大半壁江山,他们被收拾要空出来多少位置啊。
那我们不就有机会往上走一走了吗。
于是,一股针对理学派的风向开始形成。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大家依然认为,老朱是准备狠狠敲打一下孔家,打压一下理学。
并没有想过灭孔废理这种情况。
老朱眼看时机差不多,就一改之前的态度,严厉催促刘等人,尽快将孔家案件审理清楚。
刘等人那真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然而覆水难收。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查。
到了这一步,大明周报也不再伪装了,直接开始质疑理学的大佬们的立场。
也不用找别的借口,就拿孔家的事情说事儿。
这都一个多月了,你们还没审出个所以然来。
莫非真如传闻的那般,你们的刚正不阿是装出来的。
之前逼宫只是单纯为了夺权?
另一篇文章,更是直接说: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理学大佬表示,他们内部正在紧急协商,如何断尾求生。
只是内斗的厉害,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个人,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商量出策略。
而且大家都不想背负杀死圣人之后的骂名。
这一篇报道,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理解。
普通百姓的想法是,果然和我们猜的一样,这些理学就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自认为比较理智的,这认为这应该是故意引导话题。
但唯有理学派的核心官吏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么,到底是谁将这些消息泄露出去的?
本就四分五裂的理学派内部,再次出现了信任危机。
自然也就更商量不出,什么统一的应对办法来了。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五月十八日,这天东宫传来好消息。
太子妃徐妙锦诞下一麟儿。
太子嫡长子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