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6节

  防止列国被残酷的丛林法则笼罩。

  正如眼前这般。

  他搞集权,却也制定了规则,保护了那些小部落。

  让他们不用再如之前那般,天天担心被人欺负,担心睡梦中被人家给灭了。

  还有一点就是,他虽然嗜杀,却不再如之前那般虐杀人取乐。

  一来是觉得那样太幼稚了,真正的王者要杀百万人,要让天下人胆寒。

  二来是为了老婆孩子,他不想让观音奴担心,也不想教坏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他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杀戮欲望。

  实在忍不住想杀了,那也是师出有名。

  有理由的杀人,手段越是残忍,就越是让人敬畏。

  也能震慑更多人,不敢践踏他制定的规则。

  大家越是遵守规则,受益的人就越多,对他也就越加的信服。

  而且秦国不杀妇女和孩童。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掳掠妇女和儿童,同化成自己的族人。

  可是在安西这片土地上,这已经是非常的仁慈了。

  主要是有其他人作对比。

  当年蒙古人的行径,大家还记忆犹新,那真是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后续的马穆鲁克王国(埃及)、奥斯曼帝国、白羊国等等,那都是灭族的好手。

  其中的佼佼者,还得是帖木儿。

  屠巴里黑城、屠乌尔根奇、屠赫拉特、屠阿斯特拉巴德……

  大军所过之处,比蝗虫肆虐过的麦田还要干净。

  当然,帖木儿也只是对敌人残忍,对内他也是法纪严明的有为之君。

  可万事就怕对比,和秦国一比较,他可不就被完爆了吗。

  况且,秦国背后站着的是大明。

  在这个时代,东大的影响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必须要选择站队的时候,那些中小部落自然选择了秦国。

  朱了解一切之后,立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派出行政人员,与这些归附的小部落接洽,了解他们的意愿。

  在保证秦国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又派出军事人员,对这些部落的军队进行整合。

  让他们完全变成一支军队,那是不现实的。

  朱的目的,是给大家分配好任务,并建立一套上传下达的体系。

  能让他有效的指挥这些军队。

  不指望他们打硬仗,至少顺风局不能自乱阵脚。

  -----------------

  安西局势变化,很快就传到了朱和朱高炽那里。

  得知帖木儿率四十万大军攻打秦国,两人都非常担心。

  朱遥望西方,神色里充满了担忧。

  他非常想过去助战,可中间隔着察合台汗国,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干看着。

  心中有气之下,他不顾天寒,强行出兵对察合台控制区域进行骚扰。

  让察合台汗国的守将叫苦不迭。

  西域冬季寒冷,大家一般都是猫在家里过冬,有啥事儿都等到来年开春再说。

  你大明怎么不讲规矩?

  当然,他们也知道朱发疯的原因。

  一边挨打,一边咬牙切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等帖木儿汗灭了秦国,再回头找你报仇。

  然而,朱并不是发疯,他这么做固然有泄愤的因素,更大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占据几个前哨站。

  为明年开春出兵做准备。

  秦国那里他无能为力,与其担心,不如把自己的任务做好。

  燕国朱高炽则不同,他是有机会出兵支援秦国的。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抽调了一支军队,由张辅率领前去支援朱。

  但帖木儿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派了他的第三子米兰沙镇守开伯尔山口。

  前面已经说过,开伯尔山口的外面是草原,内部却是长达百里的不毛之地。

  外面的人很容易就能占据此地,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撤回来。

  次大陆那边就麻烦了,百里无人区就是最大的敌人,放着如此要害之地却起不到任何防守作用。

  历史上次大陆动不动就被敌人从这里入侵,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燕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张辅带着军队好不容易穿越百里无人区,却要面对严阵以待的米兰沙。

  结果就是被堵在这里动弹不得。

  所以,面对这一战,秦国只能靠自己了。

  -----------------

  大战前夕,中小部落纷纷投靠处于劣势的那一方,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有人都会深思、分析,为何那些部落会陪着秦国‘送死’。

  秦国的政策,被拿出来逐条进行分析。

  华夏的开明多元的文化,也被拿去做详细的了解。

  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秦国能带来大家想要的秩序。

  之前秦国一直在努力推广自己的制度和华夏文化,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汉人的力量退出安西太久了,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秦国在这里立足太短,还无法影响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思想。

  可是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却意外的帮秦国完成了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研究什么就容易信仰什么。

  当这些人开始主动去研究华夏文明的时候,华夏思想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他们之中。

  不过想要真正完成思想变革,还需要秦国做出更多努力。

  比如开办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秦国还需要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为什么?

  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首节上一节74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