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58节

  而那个标杆就是汉文帝,他执政时期有一年全国只有四百多起案件。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就模仿过这个,只不过他的四百多起是刻意营造出来的。

  不但没有成为加分项,反而成了被嘲笑的黑点。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后世帝王就不会再刻意弄这个数字。

  但如果违法乱纪之事太多,也是会被嘲讽的。

  朱雄英属于青年皇帝雄心勃勃,意欲开创盛世。

  现在才登基五年,就发生这种事情脸上肯定挂不住,大发雷霆是很正常的。

  然而到现在,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接着,朱雄英问道:“大理卿,今年地方衙门向你们上报了多少起案件?”

  大理寺卿曹铭出列道:“回陛下,今岁各地方衙门共上报案件三千四百七十一起,比之去年少了一成。”

  换成平时,肯定会有人迫不及待的站出来吹捧,在我皇的英明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云云。

  但看了看大殿中央摆放着的一片箱子,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么一大堆箱子,你说只有三千四百七十一起案件?

  骗谁呢?

  这说明啥?说明在瞒报案件啊。

  至于原因也不难理解,我们这里的案件比去年少,说明我治理有功啊。

  若是比去年多,那岂不显得我们都是酒囊饭袋吗。

  然而,这瞒报的差异也太大了啊。

  大明选官制度改革以后,中枢官员基本都有基层从政经验。

  他们马上就猜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很多案子或许地方衙门都没有立案审查。

  然后被锦衣卫给查到上报了。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锦衣卫查到的和地方衙门上报的,数量上差别太大了。

  意味着国家对基层的掌控力在下降。

  这才是最致命的。

  你们这是在威胁皇权啊。

  就算再迟钝的人,都意识到问题大发了。

  对一个年轻、雄心勃勃的帝王来说,权威受到挑衅,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事儿恐怕无法善了了。

  老臣们已经恨不得把头缩进胸膛里,新臣子们则还在思考,等会要如何劝皇帝息怒。

  但这还不算完,朱雄英又把前几天说服重臣的数据拿了出来。

  上面有现在的具体情况,以及放任不管的后果。

  至此,他将自己的督亢地图全部展开,终于露出了杀手锏。

  展开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

  “对于违法乱纪之事,从重从严处置,决不姑息养奸。”

  不少人下意识的想要反对,然而还不等他们行动。

  内阁、大都督府、各部尚书,全都齐刷刷的站出来表示支持。

  到了这会儿,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也知道,皇帝已经和群臣达成了一致意见。

  各派系的人见到自家老大都支持了,也很自觉的站出来支持。

  这一下,大半个朝堂都是支持的声音。

  剩下的人纵使有意见,也只能咽回肚子里。

  倒是有人认为朝廷此举恐会引起天下大乱,望皇帝三思。

  还有人试图施展拖字诀,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切等过完年再说也不迟啊。

  但很显然,他们的反对意见无效。

  不过朱雄英却并没有无视他们,而是让这些人联合大理寺和都察院,对此次行动的所有案件进行复核。

  此举让群臣都心头一紧。

  皇帝的手段,比圣皇和太上皇还要高明啊。

  保守派的意见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他们获得了复核案件的权力。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免得他们心生怨忿。

  关键是,皇帝此举把本来反对行动的保守派,也纳入到行动中来了。

  而且保守派还心甘情愿的往这个坑里跳。

  毕竟只有拿到复核权,才能限制行动无限扩大,避免锦衣卫制造冤假错案。

  这一招,高啊。

  就连内阁学士、大都督府一众大将都非常意外,对朱雄英生出了敬畏之心。

  在确定了专项行动之后,朱雄英又下了一道旨意。

  此次行动以锦衣卫为主,各衙门必须配合行动,如有必要可以调动各地驻军。

  不过只能调动五百人,超过五百就需要皇帝和大都督府批准。

  即便如此,群臣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竟然连军队都出动了?这次又要血流成河了啊。

  非但如此,朱雄英还模仿话本里的桥段,赐给了杜同礼尚方宝剑。

  五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五品以上可当场解职押送京师审问。

  此举可着实把群臣给吓到了,纷纷劝阻。

  就连内阁学士们都站出来反对了。

  然而朱雄英也模仿话本里的桥段,来了一句:

  “朕意已决,诸卿勿要多言。”

  于是刻着‘如朕亲临’四个大字的尚方宝剑,就被交给了杜同礼。

  之后,杜同礼率领五百锦衣卫离京南下,其余几路锦衣卫也各自快马加鞭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杜同礼乘船一路南下,沿途船只见到锦衣卫的官船,都纷纷避开。

  约翰胡斯所乘坐的客船,因为靠边太着急一阵晃动,不少人都摔倒了,但没人敢抱怨。

  约翰胡斯惊讶的道:“那些船是什么人?为何如此嚣张?”

  楚大保目光凝重,说道:“看船上的旗帜,当是锦衣卫指挥使。”

  “船上挂的还有黄龙旗,说明他此行是在执行皇命。”

  “所有人都要配合,敢有阻拦……死罪。”

  闻言,约翰胡斯也识趣的没有再继续追问。

  这事必然是机密,自己一个外国人还是少打听为好。

  之后客船再次启程,前往洛阳。

  -----------------

  且说洛阳这边,早就准备好的周报社,也在退朝后发行了新一期报纸。

  先是洛阳,当天下午报童就走上了街头。

  “卖报卖报……民风日下,陛下雷霆震怒……”

  “卖报卖报……地方官吏欺上瞒下,陛下降下怒火……”

  “卖报……陛下有旨,展开惩奸除恶专项行动。”

  “卖报……陛下赐锦衣卫杜指挥使尚方宝剑……”

  这些标题一个比一个炸裂,听到的人都纷纷顿足购买。

  等看清楚上面的的内容,一个个都忍不住倒吸凉气。

  一是没想到,大明的治安竟然已经混乱到这种地步。

  毕竟洛阳的治安还是挺好的,大家就以为全国都是这样。

  二是没想到,皇帝竟然这么生气。

  然后只要不傻都知道,这专项行动一展开,恐怕要血流成河啊。

  圣皇主政那些年的事儿,大家可记忆犹新。

  要说不担心牵连到自己,那是骗人的。

  对那些恶人也是非常恼怒,好日子才过几天,就开始瞎折腾了是吧?

  现在好了吧,死不死啊你们。

  但有些人却非常高兴,比如商人。

  正是酒楼吃饭的杜子腾,看到报纸之后,不顾其他人的目光,高兴的手舞足蹈:

  “好好好,天可怜见的,朝廷终于要管这事儿了,太好了。”

  “吾皇万岁啊,吾皇万岁。”

  一名商人问到:“杜兄这是怎么了?”

  杜子腾大倒苦水:“王兄你是不知道啊,说多了都是泪……”

  他是山西商人,主要将草原的皮草和牛羊倒腾到内地,再将内地的粮食布匹等倒腾到草原。

  前几年靠着朝廷政策,他赚了不少钱,还扩大了自己的商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约莫是从两年前,道上就不安生了。”

  王兄惊讶的道:“怎么?有人敢打劫不成?”

  杜子腾说道:“打劫?比打劫还嚣张,人家直接在路上设卡。”

  “说这道儿是他们开的,想要路过得交过路钱。”

  王兄疑惑的道:“这不还是打劫吗?”

  杜子腾解释道:“劫匪才是打劫,人家是在籍的百姓,他们设卡官府都不管的。”

  另一个人不敢置信的道:“朝廷明令禁止私设关卡,他们怎么敢的?”

  杜子腾苦笑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

首节上一节858/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