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98节

  皇帝强势的时候,主导权在皇帝手里。

  皇帝弱势的时候,主导权在丞相府手里。

  大明废除丞相制度,将相权分拆给了好几个部门。

  天子大权独揽,真正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权力。

  然而,立法权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皇帝英明的时候,立法的主导权掌握在他手里,一切都能正常运转。

  可万一皇帝比较平庸,乃至昏庸无能呢?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丞相府谁来主导立法工作?

  单独设立一个机构掌管立法?

  那事情就很微妙了。

  给这个机构多大的权力?

  给的权力大了,这个机构会不会变成事实上的丞相府?

  甚至靠着立法权,获得超越丞相府的权力?

  内阁和大都督府又如何自处?

  给的权力小了,一旦皇帝无法主事,它又无法独立运转,立法工作就废弛了。

  可谓是两难。

  最终大家习惯性的将目光看向了陈景恪,期望他能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陈景恪自然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但他并没有直接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而是采取了一步步引导。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立法权必须掌握在君主手里。”

  “没有君主许可并批红用印,所有的法条都是废纸。”

  老朱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这个权力是绝对不能下放给臣子的,否则不是倒反天罡了吗。”

  其他人也都认可这个大前提。

  皇权社会,制定规则的权力,必须属于君主。

  哪怕这个君主只是个傀儡,名义上这个权力也必须属于他。

  这是原则性问题。

  陈景恪接着说道:“但人力有时而穷,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事事过问。”

  “如果是小国寡民问题还不大,君主多操点心就可以了。”

  “但大明疆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民情。”

  “兼且受限于信息传递速度,一个消息从南传到北都需要大半年时间。”

  “没有报纸的传播,山东发生的事情,可能一辈子都传不到陕西。”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想要掌握全国详情,并制定针对性的律法政策,是不现实的。”

  “所以,就需要一群专业的人,协助天子完成这项工作。”

  “这群人或者说这个机构,要独立于行政、执法、监督三大权力之外。”

  “他们的职责只有一个,收集全国各地信息加以分析汇总,然后供天子参考。”

  众人再次点头,这一点已经取得共识。

  而他们发愁的也正是这一点,这个部门具体该如何设置。

  接下来就要讲干货了,陈景恪顿了一下,斟酌了一下语言才接着说道:

  “这群人最好来自于全国各地,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全国所有地区的详情。”

  众人:点头。

  陈景恪:“这群人最好各行各业都有,如此才能了解百业的详情。”

  众人:有道理。

  陈景恪:“这群人最好……”

  众人:“……!!!”

  陈景恪一连说了七八条‘最好’,都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随着他的话,老朱等人对这个机构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

  但……

  老朱说道:“先等等,你说的都对,可这种人要如何挑选?如何将他们聚在一起?”

  朱标接话道:“要么就这个部门规模要非常庞大,能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但这么做会不会让它显得臃肿?对朝廷的财政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显然已经猜到陈景恪的部分想法,但还有些不敢确定。

  主要是他不知道陈景恪怎么规避那些陷阱。

  所以并未出声。

  马娘娘很干脆,直接问道:“你准备怎么设置这个部门?”

  陈景恪不再拐弯抹角,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察举制加议会。”

  闻言,朱雄英眼睛一亮,瞬间想通了一切。

  这一招,妙啊。

  其他人则有些疑惑。

  察举制?议会?这俩能放到一块儿?

  等等,貌似还真能放到一块。

  徐妙锦最先反应过来,不过她只是左右看了看,并没有出声。

  一直留意她的马娘娘,将她的表情看在眼里,当即说道:

  “妙锦,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不要拘谨但说无妨。”

  老朱也温和的道:“是啊,大家在讨论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就算说的不对也没人会怪罪你的。”

  得到两人的许可,徐妙锦才终于说道:

  “那我就试着说几句……”

  “老师为西方设计的选举议会制,最大的陷阱是全民直选……”

  “察举制则能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能被推举上来的,即便不是人才,也绝不会是庸才。”

  “他们当能肩负起辅助天子立法的重任。”

  察举制不是全民选举,而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共同推举出来的。

  很多时候,是地方行政主官直接指定的。

  这样的人,基本不会是庸才。

  大家诟病察举制,也不是因为这种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不合格,而是容易被豪强大族把控门路。

  老朱眉头微皱,说道:“察举制的缺点你们都知道,要如何规避这个缺点?”

  徐妙锦摇摇头,说道:

  “老师定然已经有了万全之法,只是我愚钝无法窥探到老师的想法。”

  老朱点点头,笑道:“你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

  其他人也都投以赞许的目光。

  而且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她明显有些想法的。

  或许是不想太高调,又或许是不确定这个想法对不对,所以还是选择了藏拙。

  这种谦谨的态度更让大家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辅佐好朱雄英。

  马娘娘则继续追问道:“景恪,你详细说说,准备怎么建设这个大明的议会。”

  陈景恪笑道:“其实很简单,虚实结合罢了。”

  “朝廷建立的议会嗯,名字可以另外取一个,目前姑且称之为议会。”

  “朝廷建立议会,要有一个常设机构来维持平日运转。”

  “这个常设机构,就是实。”

  “常设机构的官吏,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而不是推举出来的。”

  “他们的职责,是与各机构对接,及时获得各种法律制度的运转情况。”

  “如果某条律法政策有问题,就及时拿出方案进行调整。”

  “而且律法和政策,和现实比起来,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议会的常设机构,如果能提前掌握这一点,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各机构作为律法和政策实施的主体,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与议会沟通。”

  “议会派人做过详细调查之后,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给天子批复。”

  众人不禁颔首赞同,这一点与他们所想不谋而合,只是没有他说的那般详细。

  陈景恪又补充了几点,都是关于常设机构的人员设置,职能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老朱等人也都参与了讨论。

  这一点他们比陈景恪还要擅长,有了大方向的指引,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一个类似于御史台的机构,当然他们没有监查权。

  与大都督府、内阁、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机构平行。

  但不负责任何具体的行政、执法事务。

  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收集分析全国的情况,给天子提供咨询。

  并按照天子的旨意,对现有律法政策做出调整。

  但他们制定的政策并不能直接施行,还要经过皇帝许可。

  是不是和秘书处很像?

  确实很像,但并不是。

首节上一节898/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