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的钱财、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财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复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将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
朝廷决定,将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态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谕无人可以更改。
并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采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祟,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众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于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着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内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将他所有的怜悯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有万般不是,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也得留一分情面才对。
民间尚且如此,上层社会就更别提了。
很多支持朝廷专项行动的人,都认为圣皇此举太过了。
洛阳这边,无数奏折如雪花般飞向皇宫。
很多老臣和读书人,前去承天门外下跪请愿。
就连许多开国权贵,都上书请求圣皇开恩。
还有人将矛头对准桑敬,认为他蛊惑圣皇,其罪当诛。
徐达等凤阳出身的权贵家门口,更是排满了前来游说的人群。
面对汹涌的民情,很多新政支持者都担忧不已。
贾思义说道:“侯爷,您说圣皇会不会被他们给说动?”
陈景恪表情淡然,丝毫不为眼前的局势所动,说道:
“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凤阳百姓?不过是以此为幌子,试图翻烧饼罢了。”
“圣皇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退让。”
至于淮西派……早就已经被化解于无形了。
在大分封面前,什么淮西,什么江浙,什南方北方。
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封国重要。
这一批分封的诸侯王里面,出身全国各地的权贵都有。
很多都是出身于淮西,甚至出生于凤阳。
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一些老乡去自己的封国居住。
“想借这个机会翻烧饼,他们纯属想多了。”
贾思义恍然大悟:“是卑职愚钝了。”
陈景恪叮嘱道:“将这次反对比较积极的人全部记下来,然后一一甄别。”
“看他们是真的为了凤阳百姓,还是别有用心。”
贾思义心中一惊,说道:“您不会是想……”
陈景恪道:“想什么呢,我可没兴趣杀他们。”
“只是一下子建那么多诸侯国,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官吏更缺。”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为国,那自当为国分忧。”
贾思义放下心来,竖起大拇指道:
“侯爷高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以后大明国内,反对新政的声音就更不成气候了。”
陈景恪笑道:“别拍马屁了,快去查吧。”
事实上也正如陈景恪所料,当得知外面那么多人反对的时候,老朱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亲自露面表示此事绝无更改的可能。
凤阳百姓既然是皇家同乡,这么多年享受朝廷恩惠。
现在朝廷为了大分封发愁,他们难道不应该替朝廷分忧,为万民做个表率?
人的名树的影,别看他隐居深宫多年,威名可是半分都没有减。
这一当众表态,反对的声音直接就减少了七成。
剩下三成顽固不化的,很快就接到了旨意。
诸位都是忠公体国之人,现在诸侯国缺人,正需要你们为国尽忠的时候。
希望你们能发扬精神,前去为国分忧。
这些人自然不想去,还想挣扎一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早就等得心急的诸侯王们,纷纷堵门。
半请半绑的将他们送上了前往封国的船。
-----------------
就在大明开展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的时候,安西的局势也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第580章 变局
安西(波斯)湾的海面上,两支舰队正在进行厮杀。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双方使用的都是没有开刃的兵器,更甚者直接使用的木质武器。
打了半天,除了几个倒霉蛋不小心被碰的鼻青脸肿,其他人都毫发无伤。
某条船上,作为先锋大将的张靖运,正趴在船上吐的稀里哗啦。
‘敌将’汤将手中的木刀架在他脖子上,戏谑的道:
“张将军,如何?服不服?”
张靖运边吐边说道:“呕……你等着……呕……等我熟悉了海战,你要是能在我手上走三招,我就是你爷爷。”
汤大笑道:“呸,瞧不起谁呢,要是三十招我肯定不敢应战,三招谁怕谁。”
张靖运指着他说道:“好,就这么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