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军有火器优势,可目前的火器还不足以对冷兵器形成碾压。
打还是不打,就成了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第582章 破局之法
朱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
“你说我们该不该打?”
朱尚思考片刻,干脆的说道:“不打。”
朱眉头一挑,问道:“哦,为何?”
朱尚说道:“敌我兵力对比太悬殊,胜算太小。”
“再有三五年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横扫整个世界,没必要冒险。”
朱颔首道:“不错,你的选择可谓是稳中求胜,乃王道也。”
“更让我欣慰的是,你能这么快就做出一个正确的决断。”
“需知,千技在心不如一技在手。”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决断力和判断力同样重要。”
“只有你拿定了主意,下面的人才不会乱。”
“至于你的决策是否最佳选择,其实并不重要。”
“只要不是错误的决定,都比没有任何决断强。”
朱尚无法克制的露出喜悦之色,被父亲认同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不过他并未得意忘形,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但我知道,您大概率不会同意这个策略。”
朱笑道:“是的,你的做法虽然稳妥,却过于被动。”
“与敌人的交锋里,主动权也是一种优势。”
“我们还要照顾盟友情绪,晋国燕国不顾国内兵力紧缺,依然抽调精锐前来助战。”
“波斯、大食、库尔德、金帐汗国等势力,也都派出精锐协助作战。”
“如果我们放弃作战目标,他们会怎么想?”
朱尚反驳道:“把事情和他们说清楚,我想他们也不愿意平白损失兵力,去打一场几乎不会获胜的战争的。”
朱并没有因为他反驳就生气,而是肯定了他的意见:
“你说的很有道理,目前各国都需要休养生息,只要说清楚他们也会欣然同意休战。”
“可是安西内部一直不愿臣服我们的势力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认为我们怕了。”
“我们是外来者,能统治这么大的区域,靠的就是每战必胜的战绩威慑。”
“一旦战无不胜的形象被破坏,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虎视眈眈的奥斯曼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想办法干涉。”
“到时我们就要付出千百倍的代价,才能重新平息动乱。”
“我知道,只要能坚持三五年,等我们正面击败奥斯曼,这一切都会解决。”
“可到那个时候,整个安西都已经被千疮百孔,我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重建。”
“而且,房屋易建,损失的人心很难挽回啊。”
朱尚思索许久,才说道:“您说的都有道理,可现在敌强我弱,强行发动战争一旦打输后果只会更严重。”
朱说道:“所以我们要调整作战计划。”
朱尚疑惑的道:“如何调整?”
朱说道:“我们之前的目标,是拿下马穆鲁克掌握运河。”
“这个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就改成尽量多的杀伤敌军有生力量,把马穆鲁克彻底打烂。”
“给奥斯曼和西方世界留下一个烂摊子。”
“如此他们就算占领了马穆鲁克,短期内也无法获取利益,还要投入力量重建此地。”
重建一个国家,需要耗费的物资可就太庞大了。
还没等他们收回成本,大明已经完成调度,正式出兵夺取马穆鲁克,接管他们刚建好的城池。
如果他们不搞建设,只掠夺呢?
对不起,这里已经被马穆鲁克贵族荼毒数百年,早就民不聊生。
仅有的一点资源,又被明军打烂,短期内是榨不出油水来的。
唯一能创造金钱的东西,就是运河。
可现在你都和大明开战了,还想靠着运河贸易赚钱?
想多了,大明的无敌水师,随时能封锁红海,一艘船都过不去。
他们一文钱的过路费都收不到。
所以对奥斯曼来说,虽然他们表面上获得了更多土地,实际上总体实力反而被削弱了。
“这么做也可以给其它势力足够的震慑,也许我们无力占领他们的土地,却有能力将他们创造的一切毁灭。”
“还要让他们明白,我们得不到的,宁愿毁掉也不会便宜别人。”
“如此他们才不敢反抗我们的统治。”
朱尚恍然大悟,然后受教的道:
“谢谢爹教诲,是我欠考虑了。”
这时王妃观音奴端着两碗汤进来,见父子俩亲密的样子,打心里感到高兴。
“我煮了汤,你们别光顾着商量军国大事,先把肚子填饱了再说也不迟。”
朱笑道:“哈哈……正好我肚子饿了。”
一家三口边吃边话家常,好不温馨。
期间王妃谈起女儿的婚事:“小蝶也到了出阁的年龄,是时候为她找个婆家了。”
朱不舍的道:“不过才及笄,再过两年也不迟。”
王妃劝道:“女子及笄而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一直将她留在家里,别人会传闲话的。”
朱尚插话道:“我爹说的有道理,才及笄之龄,还是小孩子呢。”
“老师说过,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婚嫁年龄也会越来越晚,以后男女三十岁成婚都很常见。”
王妃没好气的道:“瞎说什么,哪有而立之年才成婚的。”
朱尚争辩道:“真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他还说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会超过七十岁八十岁,”
“真到了那天,三十岁连人生一半都不到呢。”
王妃见他不像是说谎,不禁有些迟疑:“安平侯真这么说的?”
朱尚肯定的道:“真的,我骗您做什么。”
朱见找到了支持者,也连忙说道:
“你看,连安平侯都这么说了。”
“虽然而立之年成婚确实太晚,但咱们再将小蝶留两年完全没问题。”
见此,王妃也不再劝:“算了,我说不过你们。”
“将来小蝶嫁不出去,都是你们的责任。”
朱笑道:“我秦国嫡***怎么可能会嫁不出去。”
“天下才俊任我们挑选,你就别担心了。”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观音奴知道他们有要事商谈也没有多逗留,等他们将汤喝完就离开了。
父子俩歇息了一会儿,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往下分析。
朱说道:“我们华夏人做事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所以我们才会安排日本遗民投靠马穆鲁克,以此作为出兵理由。”
“如果这次我们主动退让,等奥斯曼灭亡了马穆鲁克。”
“那么以后我们在想夺取这里,就要重新寻找理由了。”
“对外是如此,对内就更是如此。”
“想平定内部各个山头,也同样需要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理由。”
“如果我们和奥斯曼处于敌对状态,这个理由就非常好找了。”
安西各部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国势力范围内的很多部落,都和奥斯曼不清不楚。
如果双方处在和平状态,秦国也没有理由不让他们互相联系。
这就给了奥斯曼干涉秦国内政的机会。
现在双方处在敌对状态,那一切都好说了。
奥斯曼是敌国,敢和他们联系的,全都以叛逆论处。
关键是,秦国随时可以用这个借口铲除异己。
啥?你说没有证据?
绣衣卫是干什么的?证据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朱尚顿感茅塞顿开,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去做。
再对比自己的稳妥政策,差距顿时就体现出来了。
对自己的老父亲,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难怪当初他一个人带领几万遗民,就能在局势复杂的安西站稳脚跟。
并正面击败了安西霸主帖木儿。
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运筹帷幄的能力。
说实话,以前他对自己的父亲是有成见的。
这个成见,主要是在大明学习期间产生的。
那会儿他心智还不成熟,且正处在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