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29节

  “其实我们能解决小型化遇到的问题,多亏了材料和机床方面的突破。”

  陈景恪点点头,这点他还是了解的,材料是机械研究的基础。

  没有材料,也就无所谓机械研究。

  只能说,材料的突破,解决了小型化最根本的问题。

  丝杠车床解决了批量生产的精度问题。

  果然,世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点的突破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不过……

  陈景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

  “即便如此,若没有你们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也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蒸汽机小型化的问题。”

  陈修远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都是大家的功劳。”

  看着这名弟子,陈景恪欣慰不已。

  陈修远是当初书院收养的三百孤儿之一。

  在书院一边学习,一边去机械班勤工俭学,参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

  当时他才十岁出头,只是跟着打打下手。

  后来选专业,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机械专业,并参与了蒸汽机小型化研究室。

  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小型化进程停滞。

  大部分老师和师兄弟都转去研究别的了,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就成了工作室的负责人,终于在今天拿出了成果。

  实际上他的天份并不算突出并不算顶尖天才,还是有一点天份的。

  能取得这个成绩,真就是九十九的汗水和坚持。

  对于陈景恪来说,当初收养的孤儿取得成绩,也让他倍觉开心。

  事实上,陈修远并不是第一个取得成就的孤儿。

  洛下书院每隔一两年,都会收养一批孤儿进行培养。

  目前总人数在四千多人,占大明理科人才库的三成。

  很多重大发现,都有他们参与甚至主导。

  每每想起此事,陈景恪就由衷的感到开心。

  心里不止一次畅想,将来后人编撰科技发展史,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此事。

  之后他表扬了陈修远和团队其他成员,并许诺会为他们申请民爵。

  众人都兴奋不已,这可是他们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誉啊。

  自从民爵颁布以来,已经有九百余人获得。

  这不是滥发,恰恰相反,因为大明科技进入井喷期,授爵的标准还提高了不少。

  没有重大发现,你都不好意思提民爵的事儿。

  甚至很多成果,因为在应用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民爵申请被押后。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获得,那是因为成果太多了。

  陈景恪并没有干涉民爵审核的事情,负责此事的一大半都是洛下书院出来的,不用担心会故意卡着不批。

  目前审核机构还处在摸索阶段,标准也没有确定下来。

  只有一些毫无争议,在应用方面表现良好的,才会秒批。

  别的都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给予认证。

  陈景恪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正因为不知道,他才没有插手。

  万一在他的干涉下,制定出一套有问题的评选标准,那才是真的致命。

  不过尽管他不插手,却依然对民爵评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凡是他主动帮人申报的,全部都是秒批。

  所以,现在他说要帮陈修远等人申报民爵,约等于爵位已经到手了。

  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在表彰过大家之后,陈景恪单独将陈修远叫到办公室:

  “你对蒸汽机的未来,还有什么想法吗?”

  陈修远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目前我的计划是继续改良小型蒸汽机的机构,提高功率。”

  陈景恪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个工作很多人都能做,你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了。”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陈修远眼睛一亮,兴奋的道:“有有有,院长您有什么吩咐尽管给我说,我一定好好干。”

  陈景恪反倒是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材料,能不能支撑这一项研究。”

  “如果不行,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大的成就了。”

  陈修远毫不犹豫的道:“我不怕,搞科研哪有必然。”

  “正如您所说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算我研究不出成果,也能给后来者留下足够的经验。”

  院长就是神,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代表着一样革命性的东西。

  整个理科体系,谁不想从院长嘴里掏出点东西来研究啊。

  现在馅饼砸在自己头上,他怎么可能不同意。

  陈景恪非常满意他的态度,说道:“好,有这个决心和认识,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接着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说白了,他想让陈修远研究内燃机。

  这才是发动机领域的未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水平没到那一步。

  连蒸汽机小型化都做不到,搞内燃机会扯着淡的。

  虽然他不知道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支撑内燃机。

  但既然蒸汽机能小型化,也是时候试一下内燃机了。

  而且材料研究,很多时候也是看需求的。

  先去研究内燃机,确定什么样参数的材料才能达标。

  然后将这个需求告诉材料学科的人,让他们去研究符合标准的材料。

  听到内燃机这个概念,陈修远别提多兴奋了。

  虽然这玩意儿还停留在概念上,可只要懂物理学的都知道,减少热量传递的过程具有多大的意义。

  院长真是理科的神啊。

  之后陈景恪做主,将小型化蒸汽机的技术转给了蒸汽机研究院,让他们继续研究。

  而陈修远和他的团队,则开始着手研究内燃机。

  -----------------

  另一边,回到老朱刚回到皇宫,朱雄英就带着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汇总来报喜。

  “哈哈……”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情况,老朱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处理了贪官污吏,打击了地方恶势力,缓解了百姓的负担,让新法深入人心……”

  “还顺带着解决了诸侯国人口问题。”

  “什么叫一举多得,这才是一举多得啊。”

  朱标也点点头,说道:“这次专项行动来的恰到好处。”

  “不过破坏性也很大,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商业,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您看各地方衙门上报的数据,有超过四成的作坊、店铺被查抄,七成多的富人都被施以各种处罚。”

  “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恐怕是很难恢复到去年的水平的。”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这么多人被处罚,说明问题很严重,更说明专项行动做得好。”

  “只要粮食生产不被破坏,百姓就不会乱,百姓不乱国家就乱不了。”

  “至于商业,治安好了民间富足了,商业自然会繁荣起来的。”

  “景恪不是说了吗,这一次行动成功之后,民间将会爆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朱标说道:“确实如此,但接下来几年朝廷也确实不宜有太大的动作了。”

  马娘娘也说道:“标儿说的有道理,不能一直折腾,得缓缓劲儿才有力气折腾。”

  朱元璋说道:“这事儿你们得问问雄英和景恪,他俩说了才算,咱们说了都不算。”

  朱雄英笑道:“父亲说的是,我和景恪也是同样的意见。”

  “接下来十年,大明都不会再大动干戈了。”

  “对内将以稳固改革成果为主,对外也将一改之前的积极扩张,全力消化已占领区域。”

  老朱插话道:“工业化也得搞,今天咱去研究基地看了,真是壮观啊。”

  马娘娘也说道:“现在大明的疆域太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帝国的统治极限。”

  “虽然目前我们用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问题。”

  “但周朝的教训告诉我们,分封制也不是万能的。”

  “而且直属于大明朝廷管辖的土地,很多现在只能算是羁縻地,有个风吹草动都会再度丢失。”

  “要真正消化这些土地,我觉得只能靠工业化了。”

  别的不说,工业化能解决钢铁产量问题。

  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将铁路铺开。

  而有了铁路,朝廷才能真正掌控远方的领土。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工业化的事情,再次将话题转回了专项行动方面。

  朱雄英的意见是,明年继续。

  “受限于可动员的力量太少,很多偏远地区并未被照顾到。”

  “明年除了进一步巩固行动的成果,还要彻底将行动的风,刮到每一个角落。”

  “而且,明年朝廷还需要动一次兵。”

首节上一节929/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