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67节

  太子殿下叫我们讲述各自任上的有趣的时期,不论地方还是中枢,只要是你觉得有趣都可以讲出来。

  只不过要把原委、过程和结果讲清楚。

  如果太子觉得有意思,就会追问,追根问到底。

  这叫侍讲经筵?

  明明是故事大会好不好!

  张四维眨巴着眼睛,笑眯眯地答道:“为什么不叫侍讲经筵?我们给太子讲述百官为官之道,讲述人间疾苦,也是在传授知识,讲解道理嘛。”

  王世贞听着更糊涂了。

  张四维淡淡说道:“太子秉持军国事,最该了解的就是大明实情,不是四书五经。我们给他讲经义,难不成还要他去考进士?”

  王世贞拱手道:“我们不是应该让太子殿下明道理,晓大义吗?”

  张四维嘴角挂着一丝讥讽,脸上却浮出淡淡笑意:“凤洲兄!太子殿下比我都懂得道理,明白是非!”

  王世贞心里一咯噔,可不是吗!

  太子殿下总领百官,总理军政的本事,据说是先皇手把手教出来,又天赋异禀,比自己不知高出多少个段位!

  只是心里有所不甘,但是也不好说什么。

  人家是太子宾客,东宫侍讲们实际领班,讲故事最积极的一位,朝堂乡野,故事是信手拈来,讲的栩栩如生,太子殿下听得津津有味,发问也最多。

  他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世贞有些惆怅地拱拱手,告辞离去。

  张四维眯着眼睛看着众人离去,回过头看着巍峨的紫禁城,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坐在前往禁内的步辇上,朱翊钧问道:“父皇今日在哪里见我?”

  “回太子的话,皇爷今儿在万华宫,被贤妃娘娘堵在了门口。”

  “又是万华宫。”朱翊钧眉头一挑,“贤妃娘娘现在也在万华宫?”

  “回太子的话,是的。”

  万福抬头看着朱翊钧,有些着急。

  我的爷,出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

  朱翊钧把万福的神情看在眼里,反过来安慰他,“万福,不要慌。孤知道是什么。”

  原来殿下心里有数,那就好。

  也是。

  净军归御马监管,御马监是太子心腹方良在管。还有锦衣卫,太子姻亲宋公亮可以当半个锦衣卫的家。

  步辇到了万华宫,朱翊钧下来提起前襟,站在门口对守门的小黄门说道:“给父皇说一声,就说儿臣奉诏赶到。”

  “太子请稍等!”小黄门不敢怠慢,一溜青烟就跑去禀告。

  不一会,孟冲急匆匆地跑出来迎接。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皇爷在里面等着殿下。”

  “孟公公请带路。”

  “请恕奴婢无礼,请!”孟冲走在前面,领着朱翊钧进到万华宫前厅里,还没到门口,就等到李氏的哭泣声。

  “皇上,你可要给臣妾做主了。你的镐儿,差点就没了啊,活活被人打死。”

  孟冲站在门口,回头瞥了朱翊钧一眼,朗声对里面道:“皇爷,太子来了。”

  里面传来隆庆帝如释重负的声音,“快,快把太子请进来。”

  朱翊钧走进前厅,只见隆庆帝穿着一身便装坐在上首的座椅上,贤妃李氏坐在旁边,满脸都是泪水,看到朱翊钧,转过脸,眼睛里闪过几丝怨恨。

  “儿臣拜见父皇。”

  朱翊钧施施然地给隆庆帝行礼。

  “老大,今日贤妃带着老三去报恩寺遇到的事,你有听说吗?”

  “回父皇的话,御马监和锦衣卫有禀告给儿臣。儿臣叫他们严审那个凶犯,问出幕后主使者来。”

  “皇上,臣妾请皇上做主,把那个凶犯交给都察院或刑部审理。”

  “内廷事,干嘛要交给外朝?”朱翊钧问道。

  “我信不过,怕有人包庇。”

  “谁包庇?谁敢包庇?”朱翊钧反问一句。

  李氏没有回答,而是转向隆庆帝说道:“陛下,臣妾和镐儿去报恩寺烧香礼佛,是三天前才定下来的,外朝没人知道。

  怎么就有人藏在偏僻处,躲过了锦衣卫、御马监层层关卡,潜行到镐儿身边,暴起伤人。

  陛下,你是没看到当时那凶险的样子,臣妾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我的镐儿了。呜呜!”

  李氏又开始哭了起来,哭得隆庆帝头痛欲裂,连连对朱翊钧打手势,叫他退一步就好了。

  朱翊钧瞥了一眼李氏,直白地开口道:“听贤妃娘娘话里的意思,是担心孤包庇凶犯?”

  李氏马上答道:“我没说。”

  “不是孤包庇凶犯,还会是谁?万福,黄锦,方良还是朱希孝?”

  李氏无言以答,只是支支吾吾地说道:“反正是有人想谋害我们母子俩!”

  朱翊钧打断她的话,不客气地说道:“贤妃娘娘,如果真是孤出手,你就没有机会在父皇面前哭哭戚戚了。”

  隆庆帝一听,有道理!

  他对自己儿子的本事还是清楚的。

  这手段太拙劣了,非得要说是太子在幕后主使,简直就是在羞辱人。

  看到隆庆帝神情一松,朱翊钧马上说道:“父皇,这件事真相如何,还是等下面的人审过再说。要是父皇和贤妃信不过,就叫万福盯着好了。”

  隆庆帝点点头,万福他当然信得过,有他去盯着,那就更加稳妥了。

  他肯定是信得过朱翊钧,只是多个人证,对贤妃也有个交代。

  朱翊钧又说道:“儿臣看父皇的样子,甚是疲惫,似乎没有休息好?那儿臣先行告退,等此事有了结果,马上来禀告父皇。”

  隆庆帝听他这么一说,还真觉得疲惫不堪,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挥挥手说道:“好,好,你们先退下,等太子把案情审明白,我们再议,啊!再议!”

  李氏不甘心,知道这样一退出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可能这样滑过去了。

  可是李氏非常了解隆庆帝的性子,非常没有耐性,再纠缠下去,惹得隆庆帝发脾气,反倒不美了。

  只能悻悻地退下。

  出了万华宫,朱翊钧和万福看着李氏的步辇仪仗消失在巷道拐角。

  “殿下,幸好你当机立断!”

  万福一脸庆幸,轻声说道。

  “万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设下此计的人,怎么会把希望寄托在贤妃身上?”

  万福脸色微微一变,“殿下,你说此事还有下文。”

  “这件事,劫眼不在内廷,在外朝!贤妃只是一个引子。”

  万福看着平静如水的朱翊钧,忍不住问道:“殿下,那接下来怎么办?”

  “大幕拉开,就静看他们的精彩演出了!”

第234章 紫禁城里的母子情深

  朱翊钧的步辇转出没多远,有人在巷道边上候着。

  “殿下,皇后娘娘有请。”一位尚宫带着两位宫女站在边上,作揖禀告道。

  “母后在坤宁宫?”

  “是的。”

  “那转去坤宁宫。”

  “是。”

  朱翊钧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坤宁宫,在尚宫的引领下,来到坤宁宫左偏殿,陈氏在等着他。

  “儿臣拜见母后。”

  “起身,起身。把前儿固安伯进献的碧螺春茶泡一壶,给太子端上。”陈氏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朱翊钧的手,感叹道:“钧儿除了忙于军国事,其它外物一概不喜,过得比高僧大德还要清苦,真是叫为娘心痛。”

  确实,朱翊钧是老朱家的异数。

  祖父崇道,好玄修敬天,动不动就大兴土木,修建道观宫宇,耗费巨资祈福打蘸。

  父亲人称朱三好,好美酒好美色好美食。无好酒不欢,无佳肴不食,无美色不眠。

  到了朱翊钧身上,什么都不喜好。

  不好酒和美食;不好佛崇道;不大兴土木;现在十四岁了,身边连个宫女都没有。

  每日生活极有规律,早早起来,围着西苑湖边跑一圈,在南校场锻炼身体半个时辰。

  洗澡吃早餐,去紫光阁处理朝政,接见朝臣。

  吃完中饭小憩两刻钟,或继续在紫光阁处理朝政;或与侍讲们对坐谈话;或出去一念堂、武备学堂、新军营转一圈。下午回来在西苑南校场练骑射武艺。

  晚上吃晚膳,出去溜达一圈。时常会与胡宗宪、张居正、赵贞吉、海瑞、戚继光、徐渭、李贽等亲近臣工一起用晚膳,一起围着湖边溜达消食。

  再看一个时辰书,早早睡觉。

  除朔望早朝,会起得更早些,或者有突发事件,其余每天几乎不变。

  开始时外臣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太子吗?是老朱家的种吗?

  可是从先皇去世,他就一直这样极有规律地生活,一直到现在,没有丝毫改变。

  这就不得不让外臣们叹服。

  徐阶、张居正、高拱等大臣突然想起先皇曾经在一次万寿宫议事时,顺口说了一句,“朕给你们选了位坚毅不可夺志的储君。”

  此时才深刻明白过来。

  对自己都这么狠,对其他人呢?

  坚毅不可夺志!

  不过非要在朱翊钧身上找出一项爱好,那可能就是喜欢权柄吧。

  朱翊钧谦虚道:“儿臣年纪还小,贸然轻纵,对身体不好,会伤及本元。”

  陈氏长叹一声道:“要是你父皇有你如此自律,该多好。”

  朱翊钧没有出声,心里却不以为然。

  父皇要是这么自律,那我还有个屁的盼头。

  朱翊钧是“半路出家”,也就对嘉靖帝和陈氏有感情。

首节上一节167/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