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儒生和李念问答完后,不少人的心思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人原本并不喜欢李念编教材那套,不仅不想加入,甚至还存有反对的想法,但如今开始认真考虑起来。
大世之下,若不图变,那不仅是一家学说将衰败没落,也将是天下千千万万家,千千万万人。
如此,即使不想为大秦做事,为万民,为天下,也须得参与这场前古未有之变!
问答仍在继续,有人问道:“公子方才言可以积分换纸,敢问这‘积分’为何物?”
李念道:“积分是诸位参与编新字、编教材获得的一种量化的功劳,如规定每人每天按时到宫中参与编新字,可得二十积分,给一个字完成注音可得一积分,给一个字完成注义,可得五积分。”
“积分可累计,诸位可用积分兑换一些暂时在外间难得之物!”
众人一听便懂了,这“积分”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功劳,而设这积分制度,既是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也是想让他们更努力干活,才能得更多积分。
若不参与,便没有积分,便不能换到那些在外间没有之物。
虽未逼迫,却是在利诱!
又一人起身,问道:“敢问公子,若有百家之学未曾被选入教材之中,又当如何?”
李念看向提问之人,这人来自一个不知名百家学派。
这又是一关键问题,引得许多人投来目光,尤其出自百家中那些较小学派的人。
那些大的百家学派还好,如墨家、儒家,他们学说中的某些经典肯定会被选入那教材内传承下去。可小的就未必了,一旦不能入选,他们人又少,学说如何传承延续?
尽管在今日,许多人已经明白,大多的百家学说终会没落,但还是感到不甘。
李念道:“我知晓你之意,但我不能向诸位保证每一百家的学说都能入选进教材。”
“不过,我希望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都能保存下去,这也是我谏言陛下建百家学宫之因。”
“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其中或许有谬误,有错漏,或许在以后会被人认为不合时宜,但不可否认它们是华夏文明璀璨辉煌的一页,值得记录下来,并保存下去,使后人知道在那段历史中,有这些伟大的思想,这些奇妙的学说。”
“你之意当然不仅是保存,更想有人学自家学说,将之一直传承。但想要做到此事,也要靠你们自己……”
李念道:“听闻小说家常会记录民间街谈巷语,为何不可将记录到的街谈巷语编成故事,著作成书?为何不可根据街谈巷语中的传闻,主动察访是否为真?”
“若发现某些传闻为假,则可及时告知于民,为民辟谣,如某地出现妖魔、出现鬼怪之谈;”
“若发现传闻为真,亦可及时禀报或告知于民,使民尽快知晓最新之消息。”
这听得许多人若有所思,原本感觉没啥价值的小说家,要是按这位的说法,地位和实用价值一下就拉了上来。
而有了实用价值,那么便会有人前来学,便能得以延续传承。
许多百家学派消亡,既是由于君王需要罢黜其余百家,也有他们自己没找到该有赛道这一原因。
像小说家,完全可以摇身一变,变为记者、小说作者、编剧等等。
当然,以大多数王朝对文化思想控制之严格,小说家估计也变不动。
第207章 医者入咸阳
又过去一日,李念又在给一群人讲东西。
但今天这次,人数比昨日少了许多,只有数百号人。
因此无须在外,而是在一座宫殿之中。
这些人正是从各地召集到咸阳的医者,其中竟还有些女子。
这并不难理解,虽说最早记录的女医生是义妁,但实际上在这时代已有女子为医。
至于原因还在于这时常年征战,男子上了战场,导致女子在家不仅要做家务和农活,有时还得兼职巫医等工作。
不然,秦时女子地位为啥那么高?
只是在后来,儒家兴起,封建礼教笼罩华夏,不让女子再承担这么多职责,地位也就越来越低。
义妁是最早有记录的女医生,却并不是最早的女医生。
但这对李念要做的事是件好事。
李念站于殿中,向众人道:“我叫李念,诸位想必已听过。诸位皆是各地有名的医者,李某向陛下谏言召诸位到咸阳,自然是有一些与医有关之事与诸位相议。”
说到这,李念笑道:“诸位比我年长,也许在诸位看来,我这年龄能有什么医术,能诊治过多少病,也能和诸位商讨?”
虽然心里的确是这么在想,但谁敢承认?
这位的地位可摆在那,一言便可定他们生死。
医者们当然不想死,赶紧道“不敢!”
李念却不在意,大方承认道:“确实如诸位所想,李某并不怎么通晓医术,也没诊治过多少病。但却知晓一些医方,医学知识,想在今日与诸位探讨,为大秦医学尽一份力,望天下少病痛,有疾者皆能痊愈。”
这番话让众医者提升了一些对李念的好感,这位公子心怀仁善。
李念问道:“诸位以为人会患病,是何原因?”
医者们很快便给出了答案,虽说出的词句不同,但归总下来主流的说法是:人会患上各种疾病,是因“邪气”。
内邪由人因喜怒、猜疑恐惧、熬夜纵欲等而生,外邪则是人在某时阴阳不调,五行不合,外界邪气入体,从而致使病症滋生。
李念并没否定这种说法,而是又问道:“那么诸位以为邪气又是何物?譬如外邪。”
有医者给出回答,李念继续追问,众位医者这时也明白了李念之意,这位分明是想问他们外邪具体为何物。
但这个问题,他们确实不知怎么回答。
不过,这位公子这么问,他难道知晓?
面对医者们看来的目光,李念道:“医学博大精深,李某连入门也谈不上,岂可妄言知晓一切,只是恰好知道一些‘外邪’的面目。”
“世界中存有许多人眼不可见,却又确实存在之物,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人体,往往会引发一些病症。”
“它们有的是虫,有的是细菌,有的是病毒,有的是真菌,因太过微小,很难为人眼所见。”
细菌、病毒、真菌,从未听说过的词,这都是些什么?
众医者心中疑惑,一医者问道:“公子可有法看到这些微小之物?”
李念道:“想要看到它们须得借助一些工具,诸位且看。”
众医者顺着李念所指看去,只见那里摆着几张木台,每张上面都放着台很奇怪的东西。
进殿时,众医者便注意到,只是不知作用。
这东西是李念和皇宫内那些方士捣鼓出来的普通显微镜,倍数不高。
为了向医者们证明世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之物,李念和方士们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一批肉眼看不到,用这些显微镜却正好能看到的样本。
李念道:“方远,你们为他们演示一遍!”
“是,公子!”
众医者随后便见几名站在那古怪之物前的中年人开始捣鼓。
这些方士现在对李念可谓心悦诚服,李念不仅救了他们性命,更给他们打开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现在即使放他们自由,绝大多数方士也不想离开,跟着公子多好,能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事,还能做那些有趣的东西。
像现在他们几个要操作的这被公子称为“显微镜”之物,能看清好多原本看不见的东西。
几名方士操作时,李念指着一支玻璃杯道:“诸位看这杯水中,可有东西?”
这杯水透明干净,看不到有东西,但这位公子既然这么说,那里面大概有。
为让众医者看清,李念让人将水杯取来,递于众医者,让他们互相传看。
但就算拿在手里近距离看,也没能看到水中有东西。
李念道:“里面其实有东西,只是须将其形貌放大,方可看见。此物名为‘显微镜’,可将水里的微小之物形貌显现,但这批显微镜倍数不高,不足以看到更多微小之物。”
在李念讲说时,几名方士已完成操作,向李念道:“公子,调试已完成!”
李念点了点头,走到一台显微镜前,自己先看了看,发现确实能看到水里的微小之物,便让开位置,招呼众医者:“诸位可过来一观!”
一名胆大的医者听后主动上前,按李念观察的方式通过显微镜一看。
只见那从外看来无色无物的水里,竟有许多微小的东西,那些东西似乎活着,还能动,脸上不由显出惊色。
若这些微小的东西真存在于水中,那么他们平时饮水时,岂不是饮进去了许多?
这人看完,主动让出位置,但见其神色变化,其他医者也知道定是看到了水里有东西,确认了这位公子所言。
其他医者依次通过几台显微镜观看水里的微小之物。
对水里有东西,世间有许多肉眼难见之物,众人都知晓,但此次却是实实在在向他们证明了。
看完,一医者道:“公子,我等平时所饮之水,其中也有这些微小之物?”
一想到喝了这么多年水里有这么多东西,还喝到了身体里,哪怕是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医者也有些不自在。
李念道:“有,但诸位莫过担忧,只要将水煮沸,便能杀灭水中绝大部分微小之物,使其不能再危害身体。”
听了李念回答,又一医者道:“依公子之言,喝生水则未曾杀灭其中微小之物,致使其活着入体,便会危害人体,进而生病?”
第208章 论疾问疫(10)
李念点头道:“正是如此,因而相较于直接饮用生水,喝煮沸过的水会更少生病。”
“一般而言,饮用生水所得病症多与肠胃有关,常会腹痛、呕泄……”
“严重者会损及脏腑,害人性命,因为有些微小之物会侵入到肝肾等脏器。”
“越是污浊的水,其中含有的微小之物越多,越不能喝,从地下打出的井水或山泉水,其中微小之物较少,有的倒可饮用,但我还是不建议未煮沸便喝。”
众医者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未经煮沸,活着的微小之物进入人体,就算不是每种都会致病,但只要有一种能致病,那喝进体内,都有使人生病的可能。
李念继续讲道:“微小之物存于天地,可谓无处不在,像李某此时眼前,诸位是不是觉得什么都没看到?”
李念向前挥了挥手,摸了摸空气:“但没看到不等于没有,其实有许多微小之物正漂浮在我等眼前。”
“有时,若阳光很好,诸位是否曾看到一些细小的灰尘在阳光下飘荡?”
众医者回忆了下,点了点头,他们都见过李念说的现象: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时,会看到有灰尘漂浮于眼前。
但这些尘埃属于能以眼看到的范畴,那不就意味着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微小之物。
难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被不知多少微小之物给包围着,与它们一同生活在世上?
众多医者心里都生出这般想法,其中一医者问道:“公子,若是如此,岂不是时刻都有诸多微小之物与我等同在?那为何我等不曾生病?”
李念尚未回答,有一医者先答道:“我想应是非所有微小之物都会致病,且我等身体亦有自愈抵抗微小之物之能。”
李念看向回答的那名医者。
见李念的目光看了过来,那名医者赶忙致歉:“公子,小民一时口快……”
李念摆了摆手,不在意道:“此次是与诸位交流探讨,有问当提,有言当说,要是因为我的身份而不敢问不敢说,如何交流探讨?”
“你所言不错,并非所有微小之物都会致病,我人体亦有抵抗微小之物之能。”
“其实,不仅是我们人体外在和微小之物共存,我等人体内亦是如此,某些微小之物不仅无害,反而对我等有利。”
“像我等用食后,食物进入肠道,便会有一些微小之物帮助我等吸收消化食物,甚至抑制其他微小之物损害人体。”
也是,要是微小之物全是有害的,那据这位所言,微小之物满世界都有,人早就应该全得病死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