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秦也是提得动刀的
头曼对椒离说的设大秦和匈奴的贸易之城也相当心动。
因为如果真的设立,大家从中捞好处,他能捞到的肯定比众头领更多,谁让他是单于呢,就算在旁站着不干事,其他人也会分他一份。
虽然在心里已经同意,但头曼还是决定暂不急着答应秦人,他道:“使者所言贸易之城既利大秦,也利我等,理应设立,然事关重大,我等还需商议后再做决定。”
椒离道:“无妨,单于和众位头领商议好后也不迟,且设贸易之城还有诸多细节须与单于和众位头领详议,倒不着急。”
这不是假话,设几座城,在哪设城,建多大,城如何设计布局,大秦和匈奴各自怎么出工出力,城建好后,怎么管理,哪些货物要禁,怎么征收税赋,大秦和匈奴怎么分红,都还得在之后详细商议。
到这里,此番出使的几个重要目标都已完成,也是时候该给匈奴人一点小小的大秦震撼了,让他们知道大秦的另一面:
别看大秦现在对他们友善,就觉得大秦好说话,可以占大秦便宜,大秦也是提得动刀的,不仅能以礼服人,也能以“理”服人。
椒离道:“单于派使团往咸阳恭贺皇帝陛下称帝,赠送陛下诸多贺礼,陛下甚为心喜,然陛下却言贺礼还缺了一些……”
此言一出,殿内本轻松欢快的气氛顿时荡然无存,头曼和匈奴众头领脸上的笑意也散去,暗道一声“来了!”。
他们询问过出使大秦的匈奴使者,哪不知椒离在说什么?
椒离没理会殿内气氛的变化,接着道:“昔年,九原、云中、雁门、代等地皆为赵所有,今赵已归秦,其原先所有之地也当归大秦!”
“然大秦与赵相争,赵无力北顾,却为单于所趁,陛下言所缺贺礼正是故赵之地,敢问单于和诸位头领,何日将地还我大秦?”
“匈奴虽也为华夏,为大秦兄弟之邦,然亲兄弟也需明算账,如此方能长期友好相处而不生间隙!陛下有言许诸位一年内全身退去,不会征伐,然诸位欲将归还之日定在何时,可有准信?”
尽管椒离的语气并不严厉,非常平和地在陈述,可落在头曼和匈奴头领们耳中,这就是在威胁他们:你们匈奴要是不肯把这些地方还回来,那就不是大秦的好兄弟了。
众头领都不说话,虽然他们也从占领河套地区得到了许多好处,但下令将这些地方占下来的又不是他们:单于,你吃肉最多,现在秦人来发难,也该由你顶上了!
头曼心中着实不想放弃河套这方水草丰美之地,别说一年后归还,就是三年、五年归还也不行,最好是永不归还,但话不能这么和秦人说,他道:“使者尽管放心,我等必会在一年退去!”
椒离其实并不指望匈奴现在就能归还河套地,吃下去的肉不被狠狠打一顿,怎么可能甘愿吐出来?他只是唬一唬头曼等人!
而且,大秦也没有一年内收复河套地的计划,因为收复了暂时也没用,那里又没人,基础设施不说趋近于零,但匈奴游牧,会建多少基础设施?
想要真正控制河套地区,还得持续性大规模移民过去,有充足的人口、建好基础设施,才能真正纳入大秦掌控。
然而,大秦现在根本没法向河套大规模移民,如果硬要搞,只会整得怨声载道,不仅一年,可能未来好几年都没法真正收复。
大秦如今还得优先处理内部问题,勤修内功,李念提出的设贸易之城,其实便有在河套地区先建一些城池,设一些基础设施,好方便日后移民的想法。
现在收不回来,不如利用匈奴的人力物力先建设河套地,好比建房修屋,匈奴将房屋修好,最后秦人来住,让匈奴成为怨种!
吓唬也要点到为止,椒离主动停下了这话题,道:“单于既言,当不会失信。不过,椒某还有一事想请单于允准……”
见椒离不再提让归还河套地,头曼也松了口气,道:“使者请言,凡我能做到之事,定允准使者!”
椒离笑道:“其实非焦某有事,而是王离将军有事想请单于允准!”
椒离话落,一名年轻的秦将从大秦使团中走出,对头曼行礼道:“秦将王离见过单于、众位头领!”
本次随大秦使团出行的秦将为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其会出现在这,正是为率领秦军在头曼和匈奴头领前同匈奴军队打一场。
椒离介绍道:“单于和众位头领可能不知王离将军,其父为王贲将军,大父为王翦将军。”
闻听此言,头曼和匈奴头领们看王离的眼神顿时变了变,王贲还好说,但王翦之名对他们却印象不浅。
盖因王翦同打断他们脊梁的李牧在天下间齐名,代表两者在同一水平,就算有差距,也差的不多,那也就意味着,李牧对他们所做过的事,那个王翦同样也能做到。
他们一直很关注南边的战况,那秦吞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有三国为王翦直接指挥所灭,有两国为其同王贲所灭,六国有五国的灭国之功都和王翦有关,此人军事才能甚有可能在李牧之上……
而这年轻的秦将是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头曼和众位头领感受到了秦人深深的恶意:带王离过来,秦人显然来者不善!
听了椒离的介绍后,王离却摇头道:“祖辈之功虽重,却非王离所有,功劳在沙场之上、杀阵之中,离当自取,无须假他人之名,借他人之手。”
说完这番话,王离看向头曼,道:“离少时尝听人言匈奴铁骑纵横草原,来去如风,使诸国生畏,恨不能与之一战。未想今日有幸,真有机会偿少时之愿,单于若能助离实现此愿,离当感激不尽!”
说罢,王离又向头曼行了一礼,头曼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和表情,他现在是被王离给架起来了。
第223章 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
什么狗屁的“听人言匈奴铁骑纵横草原,来去如风,使诸国生畏”,二十多年前的那支匈奴铁骑或许能做到,但不是现在的匈奴军队。
如今的匈奴军队人还是挺多,但战斗意志和凶悍程度已无法同当年那一支相比,可惜被李牧打没啦,已经没啦!
现在的匈奴军队就算都是匈奴青壮,不乏热血和勇气,可统领他们的人没有啊,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也是明明匈奴元气已经从二十多年前那一战缓过来了,却依旧被东胡、月氏不当回事的原因。
想匈奴在冒顿带领下将东胡、月氏等国吊起来打,逼他们加入匈奴部族大联盟,整得大汉都要花费数代之功才逐渐搞定,而头曼却只能夹着尾巴受辱,便可知。
匈奴军队想蜕变为一支强军,需要一名强大的优秀统帅,很可惜头曼和这些头领们都不是,而那位合适的统帅已经死了。
悲乎,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可英雄已去,其本能铸造的时势便也不复存在!
头曼心情前所未有的不好,什么狗屁的“少时之愿”,都是借口,这名少年秦将就是在逼他应战,偏生他还没法拒绝。
因为不应战比战败更可怕,战败还可以说是秦人强大,反正秦人强众所共知的,败给秦人不算太丢人。
但不敢应战,那就代表你懦了你怕了,连战都不敢战,还怎么服众,怎么当匈奴单于?
既然躲不过,那就只能应战了,秦人想借此战给匈奴立威,匈奴也正好借此机会了解秦军,一探大秦虚实。
万一强秦只是个样子货,只在传闻里很强,实则一戳就倒呢?
此次来的秦军必是秦军中的精锐,如果他们匈奴铁骑能将之胜过,岂不是说匈奴铁骑的实力已在秦军之上?
那到时,他们和大秦的地位完全可以反过来,甚至也许能去南边耍耍,会会那位秦皇。
这波是输了不亏,赢了血赚,头曼心中思忖,笑道:“将军既然想见识我匈奴铁骑,那便如将军所愿,只是将军要如何见识?“
“谢单于允准!”
王离向头曼一礼后,假装思索道:“匈奴为大秦兄弟之邦,自不好因离少时之愿而伤了两家和气,听闻匈奴善骑射,喜角抵,不若便以此比之。”
这比的挺素啊,但这些比试下来,也看不出双方真正的军事水平吧?
正在头曼等人想时,王离话锋一转:“但沙场军阵之上,岂止骑射角力?离以为还当比试战场交锋,离将亲率三百大秦铁骑迎战同数匈奴铁骑,只是可将刀枪换为木制,单于以为如何?”
这才是秦人想比的,和他们匈奴铁骑正面交锋,头曼道:“今日太过仓促,比试定在三日之后,如何?”
王离点头道:“可!”
大秦使团退下后,头曼和匈奴众头领的脸色一下沉重严肃起来,秦人此次出使,并非完全出于善意。
头曼看向众头领,问道:“诸位对秦人所言要助我等习秦文识秦字有何看法?”
直觉告诉他们秦人没那么好心,但一时半会儿又想不通哪里没安好心,而且此事于他们有利可图,可方便他们日后捞好处。
一头领道:“我以为此事可以答应秦人,我等日后将和秦人来往密切,须得培养一批人通秦语,知秦事。但……”
现在留在殿内的都是自己人,这头领也就不藏着掖着:“但这些人必须在我等掌握之中,无论是秦人派来师者在我匈奴授课,还是往秦地那留学之人,都得由我等来定。至于具体如何分配,便依旧例。”
其他头领闻言点了点头,旧例便是按照各自的部落实力来切分利益,像头曼,他掌握的部落人口最多,实力最强,所以分最大利益。
头曼又问道:“那建城之事是否要答应秦人?”
头曼都觉得自己问的毫无意义,这帮人怎么可能不答应?连他自己心里都已经答应了。
一头领道:“秦人虽不怀好意,然此事的确有利于我匈奴,可以答应。”
要是不答应,他们还怎么赚取财货,享用到秦人那些好东西?
一想到未来能过上秦人权贵才能过上的好日子,用到甚至是秦皇也在用的东西,众人心里的沉重都去了几分。
秦人不是善茬,可能是对他们抱有阴谋,但秦人的东西确实比匈奴的好,秦人权贵的日子也显而易见比他们过得好。
他们的确是匈奴单于和头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使用秦人的东西嘛,工作和生活还是要分清楚的。
这一条也顺利通过,头曼又道:“秦将王离言要亲率三百秦军同我匈奴铁骑争锋,我已应下此事,然我匈奴铁骑人选未定……”
见这一次没有头领接话,头曼暗骂这些人奸猾,有好处就主动往上贴,有麻烦了就装聋作哑,明显是听出了他想从各大部落中挑选勇士,组建一支匈奴联军,所以现在一个个都不说话,开始装死。
一帮虫豸!
但头曼自己也没怀好意,他不直接用自己部落的勇士,反而要让所有头领都出人,玩的就是一个责任均摊,将所有人捆到一根绳上。
万一在和秦军比试那天出了啥事,大家都有责任,一个都别想跑,要是秦人打过来了,也好大家一起并肩子上。
感受到头曼那不善的目光,一头领道:“此事既是单于应下,不如便选单于之兵与秦军比试,单于之兵能征善战,为我匈奴第一,说不定能胜过秦军,在秦人面前扬我匈奴之威,使其再不敢小觑我等。”
其他头领赶紧跟上,附和称是,将头曼手下的匈奴兵夸得天上绝无,地上仅有,为当世第一强军。
瞧见这帮人的嘴脸,头曼恨不得能用脚问候他们的脸,但头曼哪能让他们逃了,强硬道:“漠无出二十兵,胡塔你出十五兵……”
头曼直接将人数定下,一个都别想跑,众头领见头曼不再跟他们客气,也只能接受。
第224章 优势在我,此番必胜
与此同时,椒离、陈平、王离等人也聚在一起,对今日面见头曼和匈奴众头领进行复盘,以及评估三日后和匈奴比试的情况。
虽都不觉得匈奴人能胜过大秦铁骑,但真正要交手时,还是不能小觑了匈奴,将事前能做的准备尽量做好,将风险降到最低。
根据他们得到的消息,如今的匈奴尽管数量不少,号称有控弦之士十万,但根本没怎么经历过战争,属于刚长起来的新兵蛋子。
这还是与李牧有关,李牧那一战将匈奴打得太惨,匈奴的十万骑兵全军覆没,而匈奴才多少人?几乎将匈奴那一代的精锐全部打掉。
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都需要苟着舔伤口,恢复元气,别人欺负他们也只能忍着。
头曼和众头领选择的策略是遇事能苟则苟,只要不出兵,要女人要千里马都好说,实在不行才会和别人打一打,但也不会大打,只会点到为止,证明自己也不是那么好欺负后,立刻见好就收。
这种隐忍的策略的确让匈奴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也导致如今的匈奴军队缺乏战场经验。
也得亏匈奴是游牧,匈奴人几乎是在马背上长大,从小便开始习练弓箭,拉上战场便可当战士用,否则匈奴早给人灭了。
即便如此,没怎么经历战争,还是导致了匈奴军事实力下滑,匈奴人再怎么善骑射,单兵素质强,可战场上并不完全讲究个人勇武,更讲团队配合,而团队配合需训练或在战场磨砺才能锻炼出来。
要问消息从哪来?
当然是从匈奴人那得到!
某段时间,某不知名的刘姓汉高祖可是成了匈奴使团带头大哥,跟匈奴使团众人掏心掏肺,将匈奴使团众人家里有几口人、养了多少头牛羊、有多少奴隶都知晓得一清二楚。
毕竟大哥关照他们家中情况,怎能不告知?大哥想知道点匈奴的情况,多大点事儿,他是我大哥,难道还会害我不成?
听完其他人讲说,陈平补充道:“平也以为此战,王离将军必胜,因为即使匈奴军敢于向我大秦亮剑,他们那单于和头领也不敢。他们的单于和头领就是他们失败之因!”
众人看向陈平,陈平看向王离,笑道:“王离将军可知陛下和李念公子要点名由你过来?”
王离虽然军事天赋不及其父祖,但并不笨,想了想陈平的话,挑眉道:“陛下和李念公子是想借我的身份?”
陈平道:“正是如此,王离将军为王老将军之孙、王贲将军之子,身份尊贵,在听闻将军将率军和他们交手时,将军认为头曼单于和匈奴头领会如何做?”
王离思索一番,随后深吸口气,答道:“他们会给匈奴军下令,让其等不可伤害于我!”
陈平点头道:“对,这道命令相当于捆缚住匈奴军士的手脚,让其等即使本可与我大秦铁骑一战,也会变成不能。”
在战场上,你们不准向那个人动刀,不准伤害那个人,但凡那个人擦破点皮,我都要你们狗命,那这仗还怎么打?
陈平继续道:“得此命令的匈奴军士必会心生怨怼,然而其等有怒却不可发,有怨而不敢言,遂会士气低落,自暴自弃,将军不费吹飞之力便可将其等拿下。”
但听了陈平的分析,王离并没多喜悦,陈平又道:“且诸位以为匈奴会派出何等军士来应战?”
椒离回答了陈平的问题:“匈奴虽有单于,然非单于一家独大,其有多个部落,实乃单于与众部落头领共治匈奴,匈奴单于实则便是最强部落之头领。陈兄之意,我已明白!”
椒离神情古怪起来,但有些不敢确信:“他们不会真的从各个部落挑选军士,再合于一起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