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中快速思索了一番,头曼和众头领都没想到秦人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会损害到匈奴什么,怎么想对匈奴都是有益无害。
难不成秦人成了大善人,真将他们当作了同为华夏的兄弟?否则很难解释秦人这样做的原因!
这不是头曼和头领们傻,而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用带英和鹰酱在后世搞事的手段来对付匈奴,对头曼等人有点超前了。
就算在后世,还有许多国家和人被鹰酱那套忽悠成功,何况是头曼等人。
但“草原不会突然长牛马”的道理,头曼等人还是懂的,这种看似无害的帮助可能危害更大,只是他们一时间想不到危害在哪罢了。
不过,头曼和众位头领认为要答应下来,看现在这情况,他们在日后大概要和秦人密切往来,到时和秦人打交道,如做生意,派人去秦国购买享受用品,甚至遭遇危险要到秦国避难,可不得要一批识秦字懂秦言知秦事的匈奴人?
只是谁能学秦字、谁能习秦言,得好生考虑,不能放任所有匈奴人都可学习,这些人必须得受他们掌控。
头曼问道:“如何习文识字?何人可学?”
椒离道:“回单于,一为我们会在匈奴设大使馆,派一些师者过来教授;二是皇帝陛下给了三百人留学名额,单于和诸位头领可派人往咸阳学习。至于何人可学,由单于和诸位头领定夺。”
大秦才不管是谁过来留学,管来的是匈奴的王孙,还是底层的奴隶,只要匈奴能派人学就成。
来的如果是匈奴的王孙,那就让这帮子人认识到大秦的文明、强大、繁荣、先进,变成精神秦人。
其等学成后回到匈奴,瞧见匈奴如此蒙昧落后,在心中和先进文明的大秦一对比,那种落差会让他们自发把匈奴向大秦改造,采用大秦的模式改革匈奴。
来的如果是匈奴平民、乃至奴隶,那就更好了,在匈奴他们是受单于和头人们欺压的底层,不将他们当人看,而在大秦留学,大秦却将他们当成自己人对待。
等这些人学成,估计有些人根本就不会想回去匈奴,即使有人怀着报国之志回去,若被头曼和头领欺压,不当人,一想到自己在远比匈奴强盛的大秦过的日子,恐怕不久后匈奴就会有狐狸叫了。
在这群虫豸带领下,我匈奴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怎么赶得上大秦?单于头人宁有种乎?反了他老母的!
这些人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匈奴造成创伤,且要是成功推翻了单于和头领的统治,他们成为匈奴新的统治者,他们到时会仿效谁去治理匈奴?
往南边一看,那座庞大的文明灯塔不就耸立在那,还用多想?大秦已经用事实证明其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直接照抄便是。
且大秦和匈奴同为华夏兄弟,说不得还能从大秦获得支持,像低息贷款、技术人员支援……
但以头曼和匈奴头领的尿性,铁定是选择他们的心腹或后辈,平民和奴隶哪可能有机会?
可不管什么阶层的匈奴人到大秦留学,在李念的构想中,最终都会给匈奴造成巨大的割裂,将匈奴演变为大秦的形状。
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个巨大的坑,头曼看向众位头领,众头领很默契地向头曼示意,表示可以答应此事。
头曼遂道:“既如此,我等便谢过大秦美意,只是何人去咸阳留学,我等还得商议过后再定夺。”
见这件事定了下来,椒离笑道:“不急,单于和诸位头领可慢慢商议。不过所选之人最好为稚童或少年,其等学习会更为迅捷。”
不仅是稚童、少年学习起来更快,也更容易被影响,好塑造成大秦想要的模样。
头曼点了点头,又问道:“使者方才话中曾言要在我匈奴设置大使馆,此为何意?”
虽昨晚听匈奴次使讲过使馆,但其哪有秦人知晓得清楚?毕竟这东西是秦人玩出来的。
椒离道:“大使馆亦是李念公子所提之物,大致为若两国正式建交,当派使者常驻对方之地,而使者居处即为使馆,使馆之责为促进和稳定两国关系,处理发生的一些和两国有关之事,同时也负责传递一些国邦之间的重要消息。”
“譬如日后单于对大秦有谏言,可召见驻匈奴大使,使之将谏言传回大秦,使皇帝陛下知晓。再如……”
椒离刻意停顿了下,才继续道:“某国要是想和大秦宣战,也可告知大使,正式同大秦宣战!”
第220章 “支持”匈奴发展,大秦“义”不容辞
哪有那么傻的国家,跟人开战,还先通知对方?肯定是出其不意地偷袭!
而且,谁吃饱了跟大秦开战,就算他们北方这些国家,扶余、东胡、匈奴联手,也不一定能和大秦扳腕子。
听椒离这般一解释,头曼和众头领对大使馆的职责也有些许了解,说白了就是代表各自的国家常驻在对方之地,要是发生了和两国有关之事,一时半会儿联系不到对方的皇帝、单于,可先和对方大使商议处置。
头曼道:“原来如此,依使者之意,我等岂非也要在大秦常派使者,设立使馆?”
这话引起了众头领兴趣,这使馆对他们来说,可不仅能用于匈奴和大秦两国邦交,还可用来做些私活,如以使馆为渠道向秦人兜售一些匈奴商品或购买秦人之物。
椒离道:“自是应当,匈奴与我大秦建交,岂有不设使馆之意?日后,大秦和匈奴往来密切,交流愈发频繁,必会有事须使馆处置。”
“像秦人在匈奴境内犯事,匈奴人在大秦境内犯事,当如何论其罪,如何定其罚?再如秦人在匈奴境内若遇疑难,也可求助于使馆。”
头曼和众头领点了点头,看来这使馆的作用确实不小,匈奴也须在秦国设置一个。
椒离又道:“除习文识字外,大秦还将为匈奴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使匈奴能尽快发展,如纺织、种植、建筑、医疗、酿酒、水利……”
椒离一连说了很多大秦要支援匈奴的项目,虽然对其中某些不大感兴趣,但有些有大用,比如医疗,匈奴可比大秦缺医少药多了。
可惜没有秦人冶炼制作兵器之法,也没有制盐等工艺,不过想想也是,换成他们自己,也不可能将这些教给别人。
让别人用自己教的冶炼之法铸造出优良的兵器,然后骑着战马来攻伐自己?而那制盐之法为天下大利,岂可轻易与人?
但秦人还是提供了太多的支援项目,让头曼和众头领心中又生出那个问题:秦人为何要这般帮助他们?真拿他们当兄弟了?
实际上,这些项目是李念仔细斟酌过,并和始皇商议过后做下的决定,在不影响到大秦的前提下,对匈奴进行有限支持,是会让匈奴发展一点,但不会让匈奴发展太多。
不会像冷战时,鹰酱和毛熊为了拉小弟,不惜代价支持,出钱出人还出力,大秦虽然派人支援,但匈奴方面要负责提供安保食宿,真正的建设还得匈奴自己做。
这般做还可以将匈奴的力量分到生产建设中去,消耗匈奴的人力物力,使之不能对大秦产生歹心。
且李念还存着让人探明匈奴情况的想法,如地形、矿藏、各部之间的习俗和矛盾,为以后治理匈奴做铺垫。
至于匈奴能否趁大秦这一波支持起势,成就一段“匈奴版郑国渠”的故事,几乎没这可能。
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和大秦支持匈奴的状况可不同。
那时的大秦蒸蒸日上,彷如一个身体已壮,还在不断锻炼强壮的年轻人。
郑国渠确实拖慢了秦征伐六国的脚步,但也让秦苦修内功,将秦变得更为强大。
而匈奴如今像是个暮年老者,缺乏活力,李念设计的这波支援也许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但更可能加速其走向衰灭。
且李念设计的支援项目颇有讲究,看似多,实则能提升匈奴实力的没几个,像酿酒、纺织、种植,拿什么酿酒,纺什么,种什么?
唯有医疗这些真正有用,但这是李念考虑到匈奴万一死的人太多,会爆发瘟疫传到大秦,所以做的决定,而且还可以收割一波匈奴人的民心,在匈奴人心里树立一个“秦人善”的良好印象。
头曼虽然知道秦人不可能完全出于好意,但秦人肯支持如此之多,感激道:“秦皇仁义,果真视我等为兄弟之邦也!”
头曼看着椒离道:“大秦助我等良多,然即使为亲兄弟,某些事也要分清,不能只让大秦助我,大秦兄长可有用得上我匈奴之处?”
大秦给的好处太多,让头曼拿得心不安,觉得应该回报一二,而且这也是次试探,如果秦人直接说用不上匈奴帮忙,那么便可肯定秦人心里有鬼。
然而,大秦肯定有用得着匈奴的地方,椒离道:“大秦确有需匈奴相帮之处,匈奴常年于草原放牧,对牛羊等牲畜必是颇为了解,单于可否派一批经验老道的牧民到我大秦,传授如何畜牧牛羊?”
匈奴能让大秦看得上的技术人员也就牧民了,其他方面几乎都不如大秦,但就算是养殖牲畜,大秦其实也不是很看得上,因为秦国本就是以给周天子放牧而起家。
不过可以技术交流,说不得匈奴人有培育牛马的独门技术呢,交流一下没问题。
听到椒离的话,头曼和众头领心中稍安,不怕大哥有需求,就怕大哥没需求。
大哥如果没需求,也就意味着你对大哥不重要,随时可以被一脚踹开,何况大哥还对你很好,送了你很多东西,得慌,总感觉要被大哥当成替死鬼送上断头台。
头曼笑道:“此事好说,既然大秦有需要,派两千名经验老道的牧民到大秦,若不够,可再议。”
他匈奴啥人都缺,唯独不缺牧民,毕竟匈奴人从小就开始和牛马打交道,他也是一样,就算现在不用亲自放牧了,但也知晓要如何做。
椒离道:“椒离代大秦谢过单于!除以上外,大秦还希望和匈奴开放互市,设贸易之城供双方互通有无。”
终于来了,不少头领就在等椒离提出这条,因为这件事若能达成,能让他们从中捞取到巨大利益供他们享用。
椒离道:“‘互通有无’是彼此间各自多余之物去换取自己稀缺之物,如匈奴多牛马等牲畜,为大秦所缺少,而我大秦有锦缎琉璃等物,为匈奴所缺少,遂可以匈奴之牛马换我大秦之锦缎。”
晚上还有一章!
第221章 开放互市,设贸易之城
“然如牛马者,几头几十头还好,若有几百几千头,无定点供双方贸易,颇为不便,总不至你赶几千头牛,我带几十辆马车在旷野上交接。因而,最好设一定点,即椒某所言贸易之城!”
椒离继续道:“此城可设一座,也可设多座,位处于大秦和匈奴交接之地,方便大秦和匈奴商贸往来,互售有无。”
其实就是让匈奴开放通商口岸,但并没加什么不平等条约,因为不需要,本来就不平等,以大秦的生产力和技术先进性,必然是大秦对匈奴的商品倾销。
头曼问道:“此城当由谁来建,又该如何治理?”
椒离道:“若是已有城池,则本属于哪一方,则归哪一方治理,若所选之地未有城池,则大秦和匈奴共建一座,由双方共治。”
这引起了一名匈奴头领兴趣,道:“如何共治?”
椒离道:“此城律法由大秦和匈奴协商议定,管理此城之人也由大秦、匈奴各自派人。当然,单于和众位头领若不愿治理此城,也可将此城完全委托于大秦,诸位每年该得的财货不会少。”
对头曼和匈奴众头领来说,这倒是种新奇的模式,但如果真的双方共同治城,大秦要更占优。
建贸易之城不仅是为了让大秦和匈奴贸易,攫取匈奴的财货化为大秦壮大的资粮,削弱匈奴的力量,同时也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匈奴,腐蚀毒害匈奴的权力阶级,通过这些城来影响匈奴人。
这些贸易之城建立后,大秦的各类商品会冲击匈奴原本就薄弱的经济体系,使得匈奴在许多方面走上“造不如买”的道路:大秦的东西这么好,我们还费劲自己造什么,直接用牛羊同大秦换不就好了?
如此一来,匈奴便会慢慢沦为大秦的大型畜牧养殖地,除牛羊外,其他事物都需靠从大秦购买。
且贸易之城在日后都必须用秦币进行结算,时日一久,匈奴人掌握的财富自然会逐渐被换成秦币。
而货币这东西其实没有价值,既不能喝,也不能吃,大秦到时如果要对匈奴动手,只需禁止匈奴人持有的秦币流通,便能一夜间让诸多匈奴人资产骨折。
当然,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这些经济上的手段有用,但不会那么有用,因为他们真正的资产是牛羊等牲畜。
只有匈奴人放牧的牛羊还足够,不能用秦币只是让他们损失掉部分财富,无法从大秦买到东西,吃喝还是有,不会立刻灭亡。
但贸易之城建立,头曼和匈奴众头领必定会插手其中,他们大概率会垄断掉大秦交易到匈奴的货物。
比如盐,然后再以高价售给匈奴平民,接着再用从匈奴平民那夺取来的财富去购买大秦奢侈品供他们享受。
他们会被腐蚀为一条条寄生在匈奴身上吸血的肥蛆,不断吸食匈奴的民脂民膏供自己吃好喝好玩好。
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乃人之本性,匈奴高层们一旦习惯了使用从大秦来的各种好东西后,便不容易再脱身出来,到时只好苦一苦匈奴平民,我看好的那款琉璃酒具还没拿下呢。
而匈奴平民将被他们吸得皮包骨瘦,积累出对匈奴统治阶层更多更深的怨恨。
并且,这些贸易之城也会成为匈奴人了解知晓大秦之所,当他们知道了大秦的强大、繁荣、先进、文明,再回头一看自家匈奴,再看见那帮吸血不把他们当人的单于和头领,会如何作想?
要么变成“什么匈奴人?李念公子都说了匈奴也是华夏,望我等可以重归,我现在成为秦人有什么问题?”、“虽然我很怀念匈奴,但大秦才是我的家”、“大秦乐,不思匈奴了”、“大秦和匈奴果然不一样,空气都如此香甜,充满了文明、强大的味道”……
要么变成“单于头人宁有种乎?”、“大秦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邦,我们唯有向大秦学习才能摆脱落后,变得强盛”、“必须摒弃匈奴原来的一切,全盘秦化,匈奴才有未来”……
说不得到时还会有匈奴人生出“匈奴靠自己已经没救了,须得从外部引进力量,大秦为兄长,何不请大秦管治匈奴?”的想法。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加剧匈奴的人才和财富流失,让匈奴产生巨大的割裂,从而产生动乱。
椒离接着道:“在这些城中交易,须规定好何物不可售卖,譬如强弩当为禁售之物。”
这话绝了头曼和一些匈奴头领想从大秦购买武器的念想,其实李念觉得武器可以卖,但要等到大秦军队武器更新换代后,确保自己的火力优势,才能将淘汰下来的兵器售卖给别人。
如今,还是老老实实禁售武器,不仅是武器不能卖,出口到匈奴的金属制品、矿石等物都要严格管制。
“也须定好各种货物价格,并收取赋税,收取到的赋税,其中部分用于治理城池,若有盈余则由大秦和匈奴共分。”
这让头曼和匈奴头领们明白了椒离说的“诸位每年该得的财货不会少”是何意,原来真的有财货分给他们。
不仅是通过征收赋税收取到的这份,还有他们通过垄断与秦人贸易所产生的利益,那将有多少?
只怕会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目,到时那么多财货,他们岂不是想能买啥就买啥?只要秦人敢卖,秦皇所用之物都能享用到!
头曼和众匈奴头领仿佛已经看到了贸易之城建立后能获得的好处,但他们并未思考财货是从哪里来,财货是谁在生产?
财货不会凭空出现,他们获得这么巨大的财货,那么是谁又遭到了损失?
不过,就算头曼和头领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不会在意,区区匈奴平民而已,不值得在意,平民不也是他们的财货?
而且,他们为匈奴拼过命,为匈奴流过血,为匈奴做了这么多年的事,如今享受享受怎么了?
接着奏乐,接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