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单于的匈奴,是头人们的匈奴,是少爷们的匈奴,和他们这些下人奴隶关系不大,兴许到了咸阳后,他们反倒过得能稍微好点。
这么一想,倒让牛八和马九有了些许的期待,只有一点点,并不多,咸阳应该也只是大一点的王庭,于他们不会有太多改变。
既然没太多改变,那他们该是下人还是下人,该是奴隶还是奴隶,甚至秦人还可能因他们是下人,欺辱他们,那还有多少可期待的?
秦人总不可能好心好意让他们摆脱下人和奴隶的身份吧?
秦人可是说匈奴同为华夏之一,是兄弟,那秦人肯定是站在单于、头人和少爷们他们那边,难道还能给他们这些奴隶下人说话?
唯有单于、头人和少爷们才是秦人口中的“兄弟”,他们这些下人奴隶肯定不算在其中,没人会将牛马牲畜当兄弟。
训话结束,一夜无话,队伍在第二日清晨重新出发,临近中午时抵达了咸阳城外。
看着不远处沐浴在阳光照耀下的那座城池,初次见到咸阳城的匈奴人被震惊到了,不愧是大秦的都城,比他们的王庭和一路上见过的城都要雄伟,那高大的城墙,一看便让人觉得安全踏实。
通往那座城的路上有很多车马和行人,可谓人来车往,表明这座城很吸引人,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来去。
使团队伍朝咸阳城靠近,尽管壮汉交代过不能乱看,不能乱说,不能乱动,但车厢里的少年们还是偷偷打开车窗,看着窗外的一切。
车马上所载、道路上所行的都是秦人,只是和他们一路过来见到的秦人不同,这些人大多衣着更好。
秦人也注意到了使团,认出了他们并非秦人,与那些秦人村民一样大胆又好奇地看向他们,对着队伍指点谈论。
禾野注意到有一名佩剑的青年秦人拔出宝剑,高呼着什么,吸引了附近秦人的注意,那些秦人也随这名青年秦人高呼。
尽管语言不通,但禾野认为青年秦人高呼的东西与他们有关。
敢随意谈论他国之人,这是国强带给他们的自信,哪像他们被千叮万嘱不能乱看,不能乱说,不能乱动,唯恐得罪了秦人。
禾野不禁又生出羡慕的情绪,如果他能生长在秦国,也是一名秦人该有多好啊!
当然,真要让禾野成为一名普通秦人,他大抵是不会干的,他想要的是成为一名有权有势的秦人。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队伍被准许入城,终于能到了大秦都城内的模样了,来自匈奴的留学生一个个已经不管那些叮嘱,凑到窗前,好奇地打量城内的一切。
与匈奴使团上次来时,咸阳城发生了一些变化,像原本没这么多商铺,现在却多了不少,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售卖着各种各样在匈奴难以见到的物品。
街道也变得更干净整洁,诸多秦人在街上来往,一些房屋上还挂着旗帜,禾野他们知晓那是大秦的国旗。
有秦军士卒在街上巡逻,但秦人们并不畏惧,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街边还设置了一些“木箱”,也不知是做啥用的,偶尔能看到修建的一些奇怪屋子,上写着他们看不懂的文字,有秦人进进出出。
不同于王庭,和路上见到的秦人城池也不同,有一种让禾野说不出的感觉,这种大秦都城非常特别!
但不管如何,这座城都是禾野见过的最繁华兴盛之城,让他已经忍不住畅想自己居住在其中。
按秦人给他们安排的学制,他们将在此学习生活三到五年不等,还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这座大秦之都。
禾野注意到前方有一高台,上面树立一面面“木牌”,站着身穿官服的秦人正在讲着什么,下方围着许多秦人在听。
若是禾野能懂大秦的语言,会直到秦吏讲的是将要对城内某些房屋进行拆迁,提到了具体是哪家哪户。
这已不是咸阳城第一波拆迁!
没办法,咸阳将作为大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乃至因为李念,有许多工业都要设在咸阳。
何况,在李念和始皇的想法中,咸阳城不仅是大秦的中央之城,也将作为这世界这个时代的国际化大城,就好似汉唐之长安。
原本的咸阳城当然负担不了,必须得进行拆迁、扩建,很多地方要重新进行布局规划,李念的六英宫辖区能扩建正是因拆迁了城内一批房屋。
因为始皇和李念在大秦民间的名望,拆迁进行得比较顺利,用当今咸阳人的话说便是,咱老秦人不支持陛下,谁还支持?
但拆迁也不是一时就全部完成,拆倒是容易,可拆了后建就需要费人力物力,还需要时间,因此给划分成了数批,现在高台上秦吏宣布的便是新一批将被拆迁的房屋。
李念是按照后世城市在对咸阳做规划,当然受制于这时代的技术,许多方面不可能做到和后世城市一样。
又经过一个秦人围着的地方,禾野看到那还是一处高台,也树着一面面“木牌”,木牌上贴了许多他看不懂的字。
第287章 大秦国际学院(二合一)
但不同的是,台上站的不是秦吏,而是位老者,其正拿着一个小木棍指着那些字,正在和台下的人群讲说。
这是在教秦人读书识字,难道是要让所有秦人都会识字?
禾野深吸一口气,大秦已经如此强大,要是所有秦人都读书识字,那大秦会不会变得更强?变得更强的大秦,匈奴还有机会赶上吗?
想到的答案令禾野感到沮丧,但其实这件事不可能做到,至少目前的大秦做不到,可禾野判断不了大秦能否做到。
在他们的想法中,大秦很强,所以能做到什么事都很合理,哪怕某天大秦宣布秦人能在天上飞,也没啥不可能。
禾野注意到老者是用两种语言在讲,一种是秦人普遍说的语言,一种是他听秦人将领讲过的那种语言。
原来的七国文字将废用,转用李念从后世带来的简体字,可简体字怎么普及?总不可能人手一部字典。
李念便让人到各地主动讲说传播简体字,既是将简体字传播出去,也将雅言普及开。
原本的雅言虽算是这时代的普通话,但其实很多人是没有掌握的,尤其普通民众,因此一样需要普及,且这事还能提升部分民众的识字率,也不需要费太多资源。
咸阳作为大秦都城,自然也有人在做这种讲说,每天来讲说的人都不一样,甚至讲说者所来自的学派都不同。
禾野不知是几次在心中生出这感叹:匈奴差大秦远矣,若匈奴不变,将危!
虽说的是同为华夏,是一家人,但如今兄长太强,弟弟太弱,这不是件好事啊,搞不好真得变一家人。
车厢里一些已知事的匈奴少年、稚童,也和禾野一样想法,怀着这种复杂沉重的心情,队伍到达了一座建筑外。
高高的院墙将内外隔绝,唯有从敞开的大门处可看到些许内里的景象,里面似乎不小,有很大片空间。
再看这座建筑的大门也比较奇怪,十分高大,几若城门,能容下好几辆马车并行而进,要想开此门,至少也要好几十人用力吧?
此刻门大大敞开着,两边各站着一队秦军,不知道以后这些秦军是否也会值守在此,但大概是会的。
门前摆着两套桌椅,有秦人正坐在椅上,似乎早等候在这,等他们到来。
大门正上挂着一块匾,匾上刻着字,可惜禾野不认识,否则定会知道这是他们将要就读的学校校名:大秦国际学院!
这些匈奴留学生,以及之后要到来的百越留学生,未来可能到来其他国家留学生,李念没打算将他们放到六英宫辖区的学校里,于是便在咸阳城中选地方建了这座大秦国际学院。
留学生将在此先学习两年的雅言和简体字,若表现足够优秀,被李念认为值得投资(科研天赋绝顶,且心向大秦),才有机会被选拔到六英宫辖区的学校,否则将会一直在此学习生活,直到毕业。
马车并未从大门进去,而是到这后便要求所有人下车,禾野也跟着同伴下了车。
昨晚交代叮嘱他们的那名壮汉道:“都放机灵点,听到名字就上前。”
这是要做什么?
很快,禾野就知道要干什么了,只见那坐在两张桌椅前的秦人开始喊起了名字,经翻译后,匈奴留学生们才知道喊的是他们。
喊到名字的人都要上前走到桌前,秦人会发给他们一张木片,禾野也领到了他的木片。
木片采用了一种较为结实的木材,上贴着那种被叫作“纸”的奇物,纸上写着很多字,还有可能不是字,是符号之类的东西。
字和符号排列规整,禾野发现最上的那行字和大门那块匾上的字是一样,他在心里断定:这应是他们在此的身份证明,每人皆有自己的一张。
但秦人为啥给那些下人也发了?
将所有木片发完后,一名秦人道:“这是你们在此的身份证明,公子称之为‘学生卡’,此物最好不要丢失,丢失了必须报备,然后再补办,补办得交钱。”
果然和他所想的一样,可如果拿到的都是学生卡,岂不是说马八和牛九拿的也是学生卡?
他们才是被派到咸阳来学习的,马八和牛九只是随同过来服侍他们的下人,凭啥也能有学生卡?下人奴隶和主子平起平坐?
禾野感到有些不爽,和他生出同样想法的匈奴留学生还有许多,但他们不敢当着秦人的面说出,只能以眼神瞪向他们的下人。
秦人整出的这套,让壮汉也有些始料不及,他小心地同讲话的那名秦人交涉,询问为何要给那些下人也发学生卡。
秦人只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他们是你们的下人,但在我大秦看来并无区别,他们要想在此,也须得有身份证明,如果你们不想让他们拿到学生卡,那可以将他们带走。”
这番话落在壮汉和禾野等人耳中是解释,站在秦人的角度想,好像没多大不妥,秦人根本就没考虑是不是下人,只是因要在这就得有学生卡作为身份证明,所以才也给那些下人准备了一张。
而且,秦人也说了,你们要是不想让那些下人奴隶拿到学生卡,可以将他们带走,不在这就行了,我们又不阻止。
可那也就意味着下人无法进入此地服侍他们,他们在这没了使唤的人,要自己打洗脚水,洗衣叠被。
左右权衡,相比于下人得到学生卡的那点心理上不爽,还是实打实的有下人服侍更安逸。
哼,就算拿到了秦人给的这学生卡,也不会和他们平起平坐,下人就是下人,奴隶就是奴隶,还能反了天了不成?
然而,秦人的话落在马八、牛九他们耳中,又有了另一番解读,尽管秦人可能并没有那些意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自己想,尤其那句“他们是你们的下人,但在我大秦看来并无区别”。
这是不是说秦人没将他们当作下人或奴隶看,同等视之?
这种被平等对待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特别还是大秦这么一个比匈奴更强大的国。
在匈奴,他们是下人是奴隶,可在大秦,秦人竟然愿意给他们和少爷们一样的对待,也视他们为学生。
牛马牲畜当久了,忽然被一个陌生人当成人,那种感动满盈于心中,何况这个陌生人还比他们的主人强大。
强大的陌生人都愿意视他们为人,可主人却视他们为牛马、牲畜,呼来喝去,动辄鞭打欺凌,心理的天平会如何倾斜,不言可知。
这当然是大秦故意的,为的是激发这些下人奴隶同匈奴贵族间的矛盾,大秦越是表现出对他们好,匈奴贵族们越是表现对他们差,他们越是会倾向于大秦,日后替大秦好好报销匈奴的可能性也越大。
大秦还不用多费啥力,只需在某些方面稍微推一推,匈奴贵族们自己就会帮忙完成。不是大秦英明,而是敌人煞笔!
这世上很多事并不需要构思布置得完美无缺,实际上那也很难做到,更多时候是等对手犯错,看谁失误更少。
得到秦人的回答后,壮汉没再问,因为秦人给出的解释确实合理,想想好像也没啥大问题。
所有学员开始入校,毕竟是大秦国际学院第一批学生入学,也是大秦国际学院首次开学,也举办了开学典礼,但始皇和李念没有参加,派来主持开学典礼的是赵高,其也负责对学院纪律方面的管理。
当然,让赵高来还有一重要目的,如果日后学院出了问题,能将赵高丢出去背锅,但赵高不知道,以为是对他委以重任,高兴得很。
典礼流程和六英宫学校、海军学堂相仿,升国旗、奏国歌。
当看到大秦国旗被升起,迎风飘扬,可其旁边那根杆子上啥旗帜也没有,光秃秃地立在那,匈奴留学生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秦人已经给匈奴留了升国旗的位子,可无奈他们匈奴没有国旗。
他们匈奴也必须像秦一样有自己的国旗,自己的国歌!
升完旗后,赵高开始开学讲话,讲的都是些官话,啥的大秦和匈奴皆为华夏,是一家兄弟,应当携手互助,谋求更好的发展,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讲话结束后,赵高还学习李念,带着匈奴留学生们参观起了学院,给留学生们讲说学院内的种种设施。
“此处为运动场,即各位日后上强身课之处,所谓‘强身课’,是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乃是我大秦李念公子提出。在读书识字之余,尔等还得有一副强壮的身体。”
“在此有一种特别的强身运动,尔等绝对没见过,看到这两门没有……”
赵高指着操场上立着的两座球门,笑道:“这是一项李念公子开创,名为‘蹴鞠’的运动,我相信尔等一定会喜欢上。”
就在这时,赵高看到一名匈奴少年似乎有话想说,他指了指那少年,问道:“他想说什么?”
那匈奴少年快速说了几句,随行翻译将话翻译过来,原来是在说他知道蹴鞠,大秦的使者传到了匈奴。
赵高恍然大悟,点头承认道:“这倒是赵某一时未能想到,但尔等知道更好,在这个学期,将有全学院运动大赛,到时会有蹴鞠比赛,最终获胜的队伍将会同六英学宫的队伍进行一场比试。”
蹴鞠这项运动随椒离、陈平出使匈奴,也传到了匈奴,日后还会传到更多国家。
这也是李念给出的一个指示,将之作为一项文化输出给其他国家,说不定还能借之消耗其他国家的国力呢。
听赵高提到六英学宫,匈奴留学生知道那肯定是秦人的学宫,那里教授着比他们要学的更高深更先进的知识,他们应是进不去那里。
但就在这时,赵高却说了一句:“尔等如若足够优秀,兴许也有机会进入六英学宫。”
匈奴留学生们一惊,他们也有机会进入那六英学宫?秦人居然能允许?
不愧是上国,当真气度宽宏!
他们却未多想赵高话里的“足够优秀”,这可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一切解释权和决定权都在大秦一方:你觉得自己优秀那不行,必须得大秦觉得你“优秀”!
赵高继续道:“六英学宫开学之时,进行过一场非常有趣的实验,证实我等周围所在空气具有压力,那份力……算了不说了,尔等若有机会到六英学宫,会知晓那是一个极有趣不凡之处。”
要不是碍于赵高身份,匈奴留学生们恨不得冲上去,逼赵高说出来,哪有吊起人胃口,却又不说完的?
但这也让匈奴留学生们对六英学宫更加好奇,尤其那些下人奴隶,以及那些有志改变匈奴衰弱局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