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53节

  始皇道:“此为忠义之士,能不恋权财,忠于旧主,甚为难得!”

  李念点头笑道:“关公确实忠义,所以他在后世被多代帝王宣扬追封,最终甚至成为了神灵,在华夏甚少有人不知关公,乃至海外国邦也有信关公者。”

  “在后世,哪怕是凶恶的匪徒,也会拜一拜关公,敬其忠义,可说和吕布是截然相反的例子。”

  一个“方天画戟捅义父”,一个“千里单骑寻旧主”,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没人会想自己哪天就被兄弟或手下捅两刀。

  “关于关公的传闻故事还有不少,如‘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斩颜良文丑’等,但这‘温酒斩华雄’却是关公诸多故事最能彰显关公之……的厉害一个。”

  其实就是编出来让关羽装逼的,但在始皇帝面前,也不好用“逼格”、“装逼”等词汇,有辱圣听。

  李念继续道:“反董联军中究竟有无刘关张三人,后世史书中少有明确提及,但《三国演义》这部演义小说为让刘关张合理出现在反董联军之中,作了一些虚构。”

  “如原本反董联军只有十一路诸侯分别为:南阳太守袁术、勃海太守袁绍、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

  “其实孙坚和曹操也在其中,但这两位在当时算不得一路诸侯,孙坚附属在袁术麾下,曹操则在张邈麾下,遂未被单独列算。”

  “可在演义中,十一路扩充到了十八路,多的七路为: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之所以添加这北平太守公孙瓒,便是为了让刘关张顺利出场,因为按演义小说,此时刘关张三人在公孙瓒麾下。”

  始皇道:“著写那《三国演义》之人为何要如此做?其是为了抬高刘关张三人?”

  李念点头:“正是,《三国演义》虽借鉴于历史,却并非历史,只是流传太广,影响太大,以致很多人认为是历史。而著作此书之人正是为了宣扬蜀汉之正统,曹魏之不正。”

  “当然,著作此书的人并非三国时人,是明初之人……”

  这么一说,始皇立马懂了,这个著书的家伙是想借古讽今,故意在书中吹捧蜀汉,以此讥讽当时的明朝得位不正。

  见始皇不再问,李念接着道:“演义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联军抵达汜水关前,被董卓麾下骁骑校尉华雄所挡,华雄甚为勇猛,先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再斩袁术麾下武将俞涉,又斩太守韩馥麾下上将潘凤,骇得诸侯失色,不敢再随意派将出战。”

  “正在这时,身为马弓手的关羽主动请战,曹操倒酒一杯为关羽壮行,然关羽却并未立即饮下,反而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说罢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李念在这番讲说里用了《三国演义》的原文,听得始皇笑道:“好个‘温酒斩华雄’,此实为彰显那关羽之勇武,他人不可斩华雄,而其方可斩,取华雄之头惊于诸侯,想必在那小说中,关羽请战时,还曾遭遇诸侯怀疑刁难。”

  李念道:“陛下明鉴,那‘三英战吕布’亦是如此,为体现刘关张能做到其他诸侯不及之事,用后世说法,便是形成反转,体现三人之厉害。”

  装逼写法在古代便有,不是现在才有,所以说爽文从古至今都很有市场。

  “然而实际历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斩,此功却被安至关羽头上,后世许多人只知关羽温酒斩华雄,却不知孙坚,殊为可叹。”

  “然纵有孙坚、曹操这等真想要讨董之人,奈何其他人多为虫豸,反董联军最终并未取得成功,但如袁绍等诸侯已得到他们所想要让天下更乱,唯有天下大乱起来,他们才更有机会夺取神器。”

  “董卓此时退走长安,继续他的不当人,折辱大臣、欺凌皇帝、苛虐百姓,于县修筑坞堡供其享乐,里面存放他搜刮而来的粮食珠宝,并将搜罗来的美女置于此处……”

  “董卓一系列作为闹得天怒人怨,连他手下的幕僚都对董卓心生不满,谋划行刺,可惜未能成功。这时,司徒王允出手了!”

  “王允认识到要杀董卓,很难从外部入手,因为董卓麾下之军虽劫掠奸淫,却为百战精锐,天下间少有能与之相敌者。”

  “既然不可从外,那便只有从内,利用董卓身边人将董卓杀死,且此人要武艺不俗,能杀得了董卓,不能重蹈董卓手下幕僚刺杀之事。王允也发现了这个合适的人选,正是‘专捅义父’的吕布。”

  “说来,吕布虽入了董卓集团,与董卓誓为父子,但吕布属于中途入伙,跟董卓集团的老人肯定有差距。他认了董卓当义父后,日子过得并没他想的那么好,甚至董卓因少许失意,拔出手戟掷向吕布,让吕布心生怨恨。”

  “该说不说吕布和董卓确实可以成为义父子,至少两人在好色方面有共通处。董卓极为好色,在掌握大权后,当然不会忘记搜罗美女,而吕布随侍董卓,常会见到这些美女,一来二去,自然有心动者。”

  “于是,吕布便在董卓没注意到时,代父办事,与董卓侍婢私通,但这种事风险极高,一旦被董卓发现,吕布知晓其必死!”

  始皇三人心道:难怪那演义小说要写司徒王允以其义女貂蝉设美人连环计,这吕布也当真是色胆包天。

  但这其实也还好,这两人只是义父子,不是真的父子,至少没有儿子和父亲女人私通,父亲和儿媳私通。

  不过,华夏数千年历史,王朝这般多,说不定便有某个王朝的皇室就出现了这类奇观。

第309章 诸葛丞相即将登场

  “王允和吕布都是并州人,曾厚待接纳吕布,这让吕布在被董卓用手戟投掷后跑去拜访了王允。”

  “吕布将董卓差点杀了他的事告知王允,见吕布已对董卓生怨,王允借机把他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了吕布,委托吕布作内应。”

  “吕布被王允说服,决定帮助王允诛杀董卓。”

  蒙恬道:“董卓御下严酷,一味以暴虐残忍慑人,取死有道!”

  董卓的死根本不意外,即便王允没策反吕布,也早晚会死于身边其他人之手。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在前往未央宫见天子和百官之时,被提前设伏的吕布、李肃诛杀,祸乱东汉两年多的董卓至此身亡,其三族亦为王允诛灭。”

  “董卓祸害东汉的时间算不上长,造成的影响却不小,其使东汉朝廷威信丧失,加剧天下混乱,让诸侯混战变得愈发激烈。”

  始皇道:“那演义小说中是如何讲说董卓之死?”

  李念笑道:“演义里,王允有一义女貂蝉,此女有倾国倾城之色,王允以大义请貂蝉配合他离间董卓、吕布。”

  “王允的方法是先让吕布看到貂蝉,让貂蝉和吕布两情相悦,将貂蝉许与吕布。”

  听到这,始皇已经明白了王允的整个计策。

  这计策其实很简单,但抓住了吕布和董卓的弱点好色!

  不用李念讲说,始皇自己道:“然后再让董卓看见貂蝉,以董卓好色霸道之性,定会将貂蝉夺去。届时,王允再告诉吕布,是董卓强行夺走貂蝉,吕布定会对董卓生怨。“

  “若貂蝉再向吕布诉说她身不由己、是为董卓胁迫,其心里一直念着吕布,吕布对董卓之怨必会更甚!”

  李念道:“正是如此!董卓死后,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董卓母妻男女尽皆灭族,董卓之母年过九旬,仍被斩首。”

  “董卓的尸体被暴露在集市,当时天气很热,董卓又很肥胖,因而从其尸体中流出油脂,守董卓尸体的官吏在尸体肚脐中点火,竟然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在尸体的油脂燃尽后,袁氏的门生又来将董卓挫骨扬灰。”

  董卓尸体上的东西几乎全被用上来,整个人在物理意义上被从世间抹除干净。

  “作为剿灭董卓的头号功臣,王允开始变得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起来,像大儒蔡邕曾在董卓麾下做事,听闻董卓被杀,为董卓之死发出了一声叹息,遂被王允指责为董卓同党,押至廷尉处问罪,致使蔡邕最终死在狱里。”

  “这事不算什么,关键的是王允没处理好董卓旧部。王允是个典型的士人,于民于兵不接地气,认为不过是些泥腿子,只要他想,必定会任他摆布。”

  始皇想了想“不接地气”这个词,觉得颇为贴切,自以为站得高,便看不到低处的情况。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是如此,李念所知历史上的那个他也一样。

  如果接地气,如何看不到天下一统后,民众的诉求已经转变?

  天下已经一统了,那徭役赋税应该要轻松些了吧,好日子应该要来了吧?

  人们已在统一战争中感到疲累,不再想要严刑峻法,而认为在战后该有美好的生活,尤其是老秦人。

  “董卓虽死,其麾下凉州军却仍在,凉州军战力极强,一旦处置不好,对王允本人和东汉朝廷都是大威胁。”

  “对凉州军最好的方式应是先做安抚,使其等不会生变,然后再徐徐图之,将其威胁消除。”

  “然而王允却企图削夺凉州军将领兵权,取缔凉州军,并计划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

  蒙恬摇头接话道:“谋划董卓时尚且有智,功成后却如此不智,王允所为必会使那凉州军心生警惕,忧王允要谋害其等性命。凉州军将领但凡不蠢,定会生出先下手为强之念!”

  李念道:“正如蒙将军所言,王允的作为导致凉州军人心惶惶,害怕王允要取他们性命,在武威人贾诩的建议下,凉州军将领李、郭汜、张济等人攻破长安,将王允杀死。”

  “这武威人贾诩是一名顶尖的谋士,后世称其为‘毒士’,其所献计策破坏性极大。”

  “在凉州军人心惶惶,打算各自逃亡时,是贾诩阻止了他们,让其等攻打长安。”

  “贾诩十分善谋,连魏武帝曹操也在其手上吃过大亏,后世对此事有一戏称:一炮害三贤!”

  蒙恬不解:“何谓‘一炮’,何人又称‘三贤’?”

  难道那贾诩也造出了火炮,一炮打死了曹操一方三位贤才?

  看出了蒙恬所想,李念笑道:“此炮非彼炮,魏武帝曹操也是一好色之人,但他比较特殊,尤喜出嫁过的女子。”

  始皇三人愣了下,什么喜欢出嫁过的女子,这他娘不就是喜欢人妻吗?

  这魏武帝竟有这等癖好?

  但这也没啥,大秦是个对妇女还算包容的时代,封建礼法没那么严苛,女子离婚改嫁不算稀奇。

  始皇他娘便是经吕不韦转手给嬴异人,汉承秦制,连这方面的优秀品德也学了过去。

  “所以,曹操又被称为‘人妻曹’。那时,张济已死,其兵马由其侄张绣统领,张绣本欲归降曹操,然而曹操却瞅见张济之妻,即张绣的婶娘,见其颜色甚好,遂强让张济之妻侍寝。”

  “此事为张绣所知,大怒,反!”

  “由此宛城之变爆发,在贾诩的谋划下,张绣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为让曹操活着逃出,其麾下大将典韦、其子曹昂、其侄曹安民皆在此次变故中身亡。”

  敢情是这么个“一炮害三贤”,这“炮”很不正经!

  始皇三人神情古怪,这魏武帝曹操为睡一人妻,将自己儿子、侄儿、大将全给害死了,也是个人才!

  李念给曹老板补刀:“典韦是曹操最忠心的亲卫,曹昂是曹操极为看重的长子。”

  讲完这个小典故,李念又道:“在长安发生动乱时,东汉其他地方同样不太平。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的时代已经到来,诸多诸侯都在拼命扩张地盘,训练士卒。”

  “曹操据兖州,袁绍据冀州、青州、并州,袁术据南阳,孙坚在攻打刘表时身亡,公孙瓒据幽州,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

  也就是天下从统一的“合”中又变成了“分”,可在这些人中,李念未提到刘备。

  想起刘备是蜀汉建立者,始皇问道:“刘备何在?”

  李念笑道:“刘备此时还在公孙瓒麾下,刘皇叔属于大器晚成,他是在遇到那位后,才趁势而起,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

  那位指的肯定是以一己之功让整个姓氏都被认为智慧的那人。

  从李念这小子话中也能看出那位的厉害,在遇到那位前,刘备大器不成,是遇到那位后,才得以趁势而起,三分天下。

  始皇道:“为何叫那刘备‘刘皇叔’?”

  李念道:“这和刘备出身来历有关,刘备非是光武帝刘秀后人,而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这位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之兄,而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备和东汉宗室在汉景帝及汉景帝之前是同祖宗。”

  “据闻,中山靖王好酒色,有一百多个子孙。”

  好家伙,从汉景帝到东汉末,都好几百年了吧,这刘备还能算是宗室,还能有宗室身份?

  且中山靖王那么多子孙,谁知你刘备是真是假?

  这刘备脸皮也挺厚,就硬蹭自己和东汉宗室是一个祖宗。

  这又让始皇帝想到了多子多孙的好处,隔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代,刘季那厮还有后人为其努力支撑汉室。

  再看看他的大秦,在大秦亡后,没有人跳出来支持复秦。

  这既是大秦宗室人员太少,也是大秦可能、也许、大概真不得人心。

  始皇这想法也没错,哪怕是我大清,也有遗老遗少,而大秦是没有遗老遗少的。

  蒙恬问出了这个问题,李念笑道:“反正刘备一直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其会被称为皇叔,是因按族谱算,刘备和汉灵帝刘宏属于同辈,董卓立的那位东汉幼帝当称其为皇叔。”

  “刘备这个‘皇叔’身份是得到了汉献帝官方认证!”

  “因为那时曹操势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想和曹操对抗,正好刘备当时在许昌,汉献帝便想借用刘备的力量。”

  听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始皇帝眉头一挑。

  这不是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的策略嘛,但惠文王当时未采用,未想后世的魏武帝曹操会采用此法。

  他转念间便想通了这个操作的好处,将天子握在手里,那么使其在政治地位上高出其他诸侯,可占领舆论高地和主动权,并通过天子来收买天下人心,好处多多。

  坏处则是天子可能不会甘于当一傀儡,会和“挟天子”者发生冲突,就像李念这小子所说的那汉献帝,想对抗曹操。

  “然而汉献帝的计划失败了,曹操对其看管甚严,他那点动作岂能瞒得过曹操?曹操可是有‘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当然,臣并不喜欢曹操!”

  在李念说出“臣并不喜欢曹操”这句话后,始皇来了兴趣,问道:“你为何不喜曹操?”

首节上一节15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