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直回礼:“有劳小师傅!”
姚直几人跟着当地民僧侣进了佛寺,从外只能看到部分的建筑,此刻以全貌展现于他们眼前,果然和大秦的建筑很不一样,不仅从造型上,还从颜色和材质上。
像那种形似葫芦的建筑用的是白色,给人一种雅洁素净的感觉,而那些有香客进出的佛殿,又主要采用的是红色和金色,看起来庄严神圣。
很多建筑有一个共同点:修了好几层,还有一个尖尖的顶,也不知道修那尖顶干嘛,但看起来确实很有异域风情。
姚直几人被引到了寺庙后院,这里比于有香客往来的前院要幽静,尚未至,便有一声音传来:“方才在同一位施主讲经,未能亲自迎接几位施主,还请几位施主勿怪!”
姚直几人循声看去,只见一长相和他们有所不同的中年僧侣正站在一间禅室门口,笑盈盈地看向他们。
中年僧侣的长相不仅和他们不同,和当地民也不一样,其眼窝更深,鼻梁更高,皮肤也比当地民要白一些,和姚直几人在仿佛之间。
这名中年僧侣正是姚直几人前来拜访这座佛寺的原因,据闻其来自孔雀国,来此向民众传播那佛教。
听闻到这消息后,姚直几人便来了,想从中年僧侣这探听到有关孔雀国的消息。
听到中年僧侣的话,姚直几人也知道见到正主了,赶紧行礼,姚直以还不算熟练的当地语笑回道:“见过摩叶上师!上师哪的话,上师愿见我等已是给我等颜面,岂有怪责之理?”
摩叶上师将姚直几人请进禅室落座,方才引路的年轻僧侣去为几人准备了饮品,不是茶,而是用果汁、清水再混合了某些作料而成的一种东西。
姚直喝了一口,发现此物喝起来的口味并不刺激,反而还挺清爽,淡淡的果香留于唇齿之间。
摩叶上师看着姚直几人,知道这些人以姚直为首,遂向姚直问道:“据闻几位施主是从北方秦部落而来?”
姚直放下手中之杯,笑道:“上师,不是‘部落’,而是‘大秦’,我大秦乃是一国,区区部落岂能概括?”
当地人还没建立过国家,不太能理解国家是什么概念,称大秦为秦部落也就罢了,可摩叶来自那孔雀国,应该能懂。
听了姚直话后,摩叶愣了下后,摇头道:“原来是大秦国,贫僧还真以为几位施主来自一名为‘秦’的部落。”
说完这句,摩叶好奇问道:“既然大秦为一国,那大秦岂非也有国王?”
姚直笑着纠正道:“我大秦之主非国王,而是伟大的皇帝陛下。‘王’不足以述陛下之功,唯有以‘皇’相称方可。”
“在我大秦的土地上,曾经有七位国王,然如今只有皇帝陛下,六王毕,四海一,皇帝陛下是王上之王!”
摩叶点了点头,他听懂了姚直这番话的意思,不就是大秦现在的那位国王不再被称为王,而以那“皇帝”称之,在大秦曾经还有六位国王和现在的大秦王相争,只是被大秦王给灭掉。
这让摩叶心中有点不喜,因为这说明大秦王可能是位杀伐无数的君王,不知有多少性命因其身亡。
但摩叶并未表露出来,他之所以愿意见姚直等人,是因他也想通过姚直几人了解大秦。
在他得知北方有个人口非常多、非常强盛富有的秦部落时,第一反应是:如果真有这个部落,那他一定要前往去传教,将佛的智慧播撒到那片蒙昧之地!
那大秦王杀戮很多,了不起就是个和阿育王一样的人,不,肯定不如伟大的阿育王。
阿育王虽在前半生杀戮甚多,为“黑阿育王”,但其后半生却是“白阿育王”,一心向善,让更多人聆听到了佛音。
他会在此处,便是受了阿育王的影响,到这片蒙昧之地向这里的蒙昧之人传播佛音。
那大秦王有何德、有何能,能同伟大的阿育王相比?
但就算不能和阿育王相比,那大秦王也是一位王,大秦国即便不如孔雀国大,应该也比他现在待的这地方强。
如果他能引导那大秦王尊佛信佛礼佛,将之变成类似阿育王一样的人物,那他摩叶的功果……
一想到此处,摩叶心中不由激动,这滔天功果,他摩叶要了!
姚直几人是不知道摩叶心中所想,否则只怕会当场打死摩叶,什么阿育王,也配和皇帝陛下相比?这秃瓢敢瞧不起皇帝陛下?
君辱臣死,臣等今日就要替皇帝陛下出了这口恶气!
摩叶又问道:“那大秦地有多广,人有几何?贫僧听说大秦地有万里之广,人有千万之数,此为真否?”
姚直点头笑道:“为真!”
对姚直所言,摩叶不太信,认为肯定有水分,这些秦人必是夸大了他们的国家。
但也无所谓,即便有水分,比孔雀国逊色,那大秦国应该也是个不小的国家。
摩叶又问道:“那大秦国内可有佛法?亦或如我佛一般智慧者?”
能被选中作为大秦使者前往孔雀国,姚直自然不是笨人,在摩叶问出这两问题后,就明白了摩叶的用意,这个头上没毛的孔雀国秃子是想到大秦去传播这佛教。
这一路过来,他对佛教了解了不少,姚直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教派,至少他不喜欢,也不希望传到大秦。
这些佛教僧侣不主动从事生产,反而向信徒索取财货,吃肉喝酒不说,某些地方的僧侣还要求女子在出嫁前先去寺庙……
简直让姚直等人开了眼了,觉得非常离谱,但更离谱的是,当地民居然还能接受。
他眼睛微微眯了眯,笑道:“大秦境内并无佛法,但如佛陀一般智慧者却有不少,儒家之孔子、墨家之墨子、道家之老子……及皇帝陛下、李念公子,皆有大智慧。”
摩叶皱了皱眉,那大秦境内有这么多如佛陀一般的大智慧者?
儒家孔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
绝对不可能,一个国家哪能有这么多大智慧者?
连孔雀国都未曾有,大秦国更不可能有,定是这秦人在骗他!
摩叶很确信姚直在骗他,如果只说墨家孔子、道家墨子、儒家老子……就算了,兴许还能骗到他,可这秦人千不该万不该将大秦国王和那啥李念公子也算在其中。
那大秦王能有多大智慧?
是能和阿育王相比,还是能同佛陀一较高下?
连伟大的阿育王智慧都不及佛陀,只能成为追随佛陀的信徒,何况一异邦国王?
摩叶也没揭破这名秦人的谎话,他知道在某些事上,心知肚明即可,不要拆穿为好,但他已断定大秦国没有像佛一样的大智慧者,也不存在佛教一样的教派。
唉,这大秦国果然也是一蛮荒愚昧之地,那里的人必定也是不知我佛智慧的一帮蛮夷。
然我佛和阿育王慈悲,欲使天下人皆知我佛智慧,今已知大秦国愚昧,自当为我佛度化。
摩叶笑道:“未想大秦国竟有这般多智慧者,想必大秦国定然国富力强,百业安好,不知贫僧有生之年能否去往,聆听大秦诸位智慧者妙音。”
果然,这个孔雀国的秃子想去大秦传播那什么佛教佛法,但姚直也不好直接对摩叶说:你那佛教什么玩意儿,就不要去大秦了。
他笑道:“大秦海纳百川,上师只要想往,自然可去。”
姚直相信以陛下和公子的智慧,定会看出这佛教的缺点,不会让这秃子心思得逞,也正好让这秃子好生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智慧。
省得其就像那塔坎部落的首领一样,问出“秦孰与我大?”这等可笑的问题。
姚直门清这孔雀国的秃子肯定没信他的话,认为他在夸夸其谈,指不定在心里嘲讽,他很想看到摩叶见识到大秦的强盛,知道他没说谎时的表情,那一定会很精彩。
摩叶的问题问的差不多,姚直开始问他的问题:“上师,我等是奉大秦皇帝陛下之命前往贵邦出使,敢问上师,如何前往贵邦?”
摩叶并没立即回答这个问题,他发现了一个盲点,好奇道:“几位施主,贫僧在国内时,从未听闻大秦之名,也未见过大秦之人,几位施主是从哪得知我国?”
摩叶问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不知你们大秦,你们大秦也不该知道我们啊,你们现在是从哪知道的?
姚直笑道:“盖因我大秦有一位公子,其才学盖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得其告知,我等才知贵邦。我等以往也不知矣!”
摩叶道:“是那位李念公子?”
姚直点头道:“正是!”
摩叶没再问李念是如何知道,兴许那位李念公子曾经游历到过孔雀国,兴许其在别处听闻,殊为正常。
“这般说来,李念公子当是知晓我邦的第一位大秦人!”
摩叶话一转,又道:“请问几位施主出使我邦所为何事?”
姚直笑道:“自然是为两家交好,互通有无,皇帝陛下在从公子那听闻贵邦后,不胜欣喜,言‘朕以为天下之大唯有大秦,竟还有此邦,当与之交好,互通有无,以大秦之奇换此邦之瑰,察其风土人情,晓其饮食建筑,还报于朕知之!’”
这番话当然是姚直编的,始皇帝压根儿没给他们说过这些,是李念在培训他们时,交代他们至少在名义上要打着“两家交好,互通有无”的旗号。
总不能摆明了说“我们来打探你们情况,获取你们当地物产”,那肯定会惹人不快。
摩叶也没怎么怀疑姚直所言,其实在他心里,就算这些秦人来者不善,对孔雀国抱有强烈的恶意,他也不怕。
因为在他看来,孔雀国是天底下最强的国,也就这些年由于信奉佛陀,国内趋于平和,要知道在黑阿育王时代,阿育王可是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大约在四十年前,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国时,俘十五万人,杀十万人,死伤数十万,其他哪个国家能做到?
而大秦国肯定没孔雀国强,这些秦人吹嘘他们有千万人,但真实人口说不定不足百万,还不够孔雀国一战灭的。
因此,有何可畏,有何可惧?
反倒是这些秦人见识到了他们和孔雀国的巨大差距,才会更加心悦诚服信奉佛陀,利于他以后去往大秦国传教。
这般想后,摩叶上师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起来,让姚直等人摸不着头脑。
这孔雀国的秃子又想到什么了?
第314章 前往孔雀国:耽摩栗底
摩叶上师道:“贫僧已明了几位施主之意,若吾王得知施主自大秦而来,也定会心喜。众位施主想去往吾国,一路需从此地往西北而行,穿过密林、翻越高山,由孟加抵达吾国;一路为由此向西南而行,乘船抵达吾国。”
姚直又问道:“敢问上师,哪条道路更易行?”
摩叶上师道:“贫僧未走过第一条道路,只听他人说过此路颇为难行,那密林草深虫多,树木遮蔽天日,难以走通。”
也就是说要走第二条路,坐船过去那孔雀国了?
在这点上,这位摩叶上师应该没欺骗他们。
因为这种事认真打听一番就能确定真假,摩叶没必要欺骗。
但要坐船过去啊,哪得坐多久的船?安不安全?
在船上发生意外可比在陆地上容易多了,也更不容易逃命,姚直等人常年在陆地上生活,与船接触不多,听到坐船自然有些担忧。
见姚直陷入思考,摩叶上师笑道:“众位施主想去往吾国,贫僧可助诸位一臂之力。贫僧愿和诸位一同回返吾国!”
这意思是要给他们带路,带他们去孔雀国啊,但这肯定不会免费,这哥孔雀国的僧侣必有条件。
姚直道:“如此便多谢上师好意,可上师为我等引路,岂不耽搁上师在此传佛参禅?我等心中有愧,不知要如何报答上师!”
摩叶笑眯眯道:“施主哪里话?我佛慈悲,普度众生,贫僧身为我佛弟子,遇见有困难之人,自当相助,何谈报答?只是贫僧有心往大秦国一行,却不知该如何前去……”
哦,原来你这个秃子是想往大秦去,想从我们这知道怎么去往大秦,以及与大秦相关的各种消息,像大秦有何忌讳,去往大秦要做何准备,总不能啥都不了解,一头莽进去,万一触犯了忌讳……
这孔雀国秃子去大秦的目的也很明显,他就是奔着要去大秦传播这佛教去的。
姚直几人现在也明白过来这摩叶上师是如何在看他们,十有八九认为大秦是愚昧蛮夷,他要过去向大秦传播的佛的荣光。
被人看作是蛮夷,可别说这种感觉还挺奇怪的,以往他们也是这么看除了六国外的其他国邦?彼辈,蛮夷也,不知礼!
未想一向看别人是土著蛮夷的他们,有朝一日也会被人看作是土著蛮夷。
他知道这是摩叶上师开出的条件:我带你们去孔雀国,但你们也要帮助我去往大秦,互相交换。
考虑了会儿,姚直决定答应摩叶上师,他也生出了和摩叶上师一样的想法,就算摩叶上师来者不善,对大秦抱有恶意,但大秦也无惧于他。
因为在姚直等人心中,他们坚定地相信,大秦也许不是天下最富有之国,但一定是天下最强之国,没有之一!
尤其是这一路过来,看到那些愚昧甚至几近原始的部族,他们越发相信大秦是天下最强最文明最有礼仪之国。
诸邦皆夷,唯大秦为文明之邦,这让他们自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自豪骄傲,他们出身的大秦原来这么强大先进。
所以,姚直不认为摩叶上师真的去了大秦后,能对大秦造成什么威胁,就算其真有图谋,依靠皇帝陛下和李念公子的智慧,也定然能够破解。
姚直还怀了一点小心思,他想看看这个摩叶上师到了大秦后见识到大秦强盛时的样子。
你认为你们那强大文明的孔雀国在大秦根本不值一提,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也就是你们孔雀国运气好,没靠在大秦边上。
姚直笑道:“原来上师是这般在想,姚某方才已说过,‘大秦海纳百川,上师只要想往,自然可去’,岂有将客人拒之门外之理?”
摩叶上师闻言也一笑,知道姚直同意了他开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