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63节

  略过显微宝镜,对微小之物也不再讲说,姚直介绍那口放着精致小布包的箱子,道:“这些锦囊中所装的是一种药物!”

  姚直刻意加重了话中“药物”二字的音调,让孔雀国众王公大臣也认真起来,目光全部看向那些锦囊。

  秦国人带了一种药物过来?是何药物?秦国人想给他们治病?

  姚直继续用孔雀国语说道:“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疟症!”

  此话一出,整个宫殿都安静下来。

  以孔雀国这种环境,疟疾自然时有发作,即便在后世,也是全球疟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何况在这个时代,发作严重比后世更甚。

  大秦当然不会好心给孔雀国药物,而是以此逼孔雀国在某些问题上必须给大秦让步,让大秦得到更多利益。

  在姚直话后,一大臣便沉声道:“秦国的使者,你可知你在说什么?疟症无医可救,亦无药可治,唯得神灵庇佑,方有生机!”

  姚直看了这名大臣一眼,笑道:“贵邦不可治,然我大秦却未必!”

  这句话让孔雀国一众王公大臣心中不爽,感觉有被冒犯到。

  什么叫“贵邦不可治,然我大秦却未必!”?

  这不是瞧不起他们?

  他们孔雀国可是天朝上国,秦国算个什么东西,在哪个档次?

  一蛮夷小国来的使者,也敢和他们这么说话?

  那大臣又道:“秦国的使者,你确定此药能治疟症?”

  姚直心道‘除非你们孔雀国的人不是人,是一群披了人皮的怪物,否则人能用的药,为何你等不能?’

  但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这么说,他道:“诸位不信,可找一批得了疟症之人一试。”

  见姚直说的这般信誓旦旦,孔雀国众王公大臣已信了几分:秦国人可能真掌握了治疗疟症之法。

  只是这件事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那可是疟症,得之者只能凭自身强撑过去,哪曾听闻有药可治?

  那大臣又道:“若此药为真,可否将药方交予吾国?”

  在决定将治疟药物送给孔雀国时,李念便料到了这点:当得知有种可治疗在时代近乎绝症的药物时,以孔雀国人的品性,肯定会想办法将药方拿到手,然后自己仿制。

  可惜孔雀国还不是后世的白象,不是那个世界闻名的仿制药工厂,且李念也给使团想好了应对之策。

  姚直笑道:“便是药方交予贵邦,贵邦也无法用,因为其中有许多药材在我大秦才有!”

  孔雀国众王公大臣瞬间明白了秦国人的险恶用心:

  故意拿出这种奇药,但制作这种奇药的药材只有秦国才有,他们想要得到药,就必须得答应秦国人的某些条件,去秦国求取。

  但这也更加证明这药的真实性!

  秦国人好生可恨,竟想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他们就范,才刚觉得秦国人顺眼的他们现在只觉得秦国人可恶可恨。

  要是他们也懂大秦的语言,定会愤怒地道出一句“蕞尔小邦,安敢如此欺我?”

  但生厌归生厌,他们发现自己好像对这些秦国人没啥好办法,其等明显是有备而来,即使将他们全部拿下处死,也于事无补,除非他们不想再从秦国拿到这种药。

  何况人虽怀有目的,但确实是大秦国王派来的使者,还带了这么多礼物,礼数也是到位的,没有别人不交出药方,就将人捉拿的理。

  姚直等人现在心里却乐开了花,‘让你们在我们面前装天朝上国,认为我等是小国蛮夷……’

  孔雀国国王问道:“若我等想要获取此药,当如何取得?”

  姚直笑道:“我等奉皇帝陛下之令出使至此,是为同贵邦建交,所谓建交不是口头约定,而是两国互递国书,由两方君王共同留名,各自保留一份国书。”

  说着,有秦使递上两份早已准备好的国书,其实为防止在路上损坏遗失,准备了好几份。

  国书被转交到孔雀国国主手中。

  这让孔雀国王公大臣们很诧异,这就是大秦国的建交方式,感觉很高级很正式,确定大秦国是愚昧不知礼的蛮夷小国?

  国书制作精美,封面由一种特殊树皮制成,上有鎏金字体,还绘着奇怪的怪兽图案(苍龙和玄鸟),翻开后,里面一页页那种被称为“纸”的奇物。

  只是这些纸并不白,上面写满了文字。

  那是种极其好看的字,方正大气,整齐有序,光看这种字,便似乎能看到一个强盛的国邦。

  与这种字一比,他们孔雀国的字就像虫爬的,毫无可比性。

  孔雀国主一看便喜欢上了这种字,虽然他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字所透露的美感吸引住了他。

  可惜这是秦国人的字,不是他孔雀国的,为何他孔雀国没能创造出这种优美的字?

  孔雀国主所看国书上的字,实际上是楷书简体字,是李念专门弄给使团的。

  因为他想着不仅是大秦以后要用简体字,还要让简体字走出国门,成为世界通用文字。

  孔雀国主看了一遍,未留名盖印?

  都不知道秦人在上面写的啥,谁敢胡乱瞎签?

  姚直继续讲道:“正式建交之后,贵邦便是我大秦友好国,双方在多个方面可各取所需、互通有无,像这治疟之药,国主和诸位便可从我大秦取得……”

  姚直洋洋洒洒讲了一番建交后的好处,大家友好相处,一同变得更强盛先进,从此你强我也强,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对姚直的话,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嗤之以鼻,要真有你说的这么好,那你怎么不先将药方交出?

  能不能找到药材是我们的事,但不交药方,你这番话就要大打折扣,没点诚意。

  他们现在也算是看出来了,这秦国可能是个小国,但绝对不愚昧,反而很狂。

  其等就不怕孔雀国一怒兴兵讨伐秦国?

  以他们孔雀国的实力,那秦国绝不可能抵挡!

  也不知是什么给了这秦使狂妄的自信,兴许是觉得大秦国离孔雀国很远,不易至吧。

  也是,要是两国相邻,那大秦国早就沦为他们的一部分,又岂会有使者过来朝他们大放厥词?

  他们心中其实想过另一种可能性,即大秦不是小国蛮夷,而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邦,实力甚至不在他们孔雀国之下,所以秦使才敢这么对他们说话,不卑不亢、毫无小国的畏惧、甚至还有些狂妄大胆。

  可这如何可能,世间不可能有和他们孔雀国一样强盛的国邦,天下强国唯孔雀国莫属!

  或许西边曾经有能与孔雀国相比肩的强国,但现今已弗如远甚,且他们也不是没打赢击退过西方人。

  月护王曾赶走在旁遮普的希腊人,击退过塞琉古帝国的入侵,占领阿里亚(阿富汗的一些地区)。

  这秦国使者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其等在他们那片地区称王称霸惯了,所以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这种情况,只能出以重拳,让秦国人狠狠地认识到在真正的强国面前,他们什么也不是才行。

  可是,偏偏秦国离他们很远,重拳根本打不到!

  实际上,姚直等人也是这种想法,这帮孔雀国的人运气真好,没法让他们见识大秦的强大,否则怎会如此自大?

  孔雀国主道:“使者之意,吾已知晓,使者为讲说这般多,必已劳累,请稍去歇息!”

  姚直明白孔雀国主这是让他们退下,其等有事要谈,遂笑道:“国主不说,姚某尚未有感,如今听国主之言,当真是又乏又渴,如此便多谢国主好意。”

  在姚直等人退下后,一孔雀国王公摇头道:“果真是蛮夷之邦,好生狂妄,真以为用一种药物就能要挟我等?身为小国却不知如何事大国,取祸有道!”

  另一人赞同道:“必须让这些秦国人知晓厉害,大秦国太远,不好过去,那便举行一场操演,邀其等观看。”

  一人笑道:“见吾国军卒精锐善战,不得将秦国人吓到?”

  姚直的话和态度刺激到了他们,竟敢对他们如此不敬,必须狠狠出以重拳,让秦人知道厉害。

  听闻众人这些言论,孔雀国主没说话,只将两份国书递了出去,让侍从转递给王公大臣们。

  王公们疑惑地接过翻看,一些王公大臣越看越惊异,眉头渐渐蹙了起来。

  这时,孔雀国主才道:“这大秦国未必如我等先前所想,是一蛮夷小国、愚昧之邦,其等有这等文字,能制出诸般奇物,说不得真是一强盛文明之国,对待其等需要谨慎。那琳宝玉所制之物,诸位往常可见过?”

  确实,那些秦人看着不像是野蛮人,做事有礼有据,面对他们的态度看似狂妄,但那是他们站在大国俯小国、强国看弱国的角度。

  可万一大秦国并不弱,对方只是将他们当作同级的国邦在对待呢?

  那秦国使者说出的那些言论就不是在对他们不敬,不是狂妄,而是平等在同他们对话,陈述事实。

  但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不太想承认这点,同时也觉得不太可能。

  一大臣反驳道:“应是其等工于奇巧之术,所以能制多种奇物,那显微宝镜、琳器具必是其等费大力制得,只为向我等炫耀。”

  “在民间,越是贫穷之家越好颜面,唯恐耻于他人,这秦国当是如此,其等国弱,恐为我等耻笑,才特意寻来珍宝。”

  这话引得不少人赞同,国邦不如他们强盛,但小国也是国,也有宝物,拿出些许他们孔雀国没有的宝物,并不能说明什么。

  一王公附和道:“定是如此,国小民寡,因而不知大国之大、强国之强,自以为在其等之地为王称霸,取一‘皇帝’之称,实乃自娱自乐。些许奇物,不能作何代表,若吾国想寻求奇物,能千百倍于那秦国。”

  这话也在理,国王就国王,偏偏要取一“皇帝”之称装模作样,那位秦国皇帝功绩能有多大功绩,是能和月护王比肩,还是能和阿育王等同?

  显然不能相比,也就是山中无大象,猴子称霸王,未曾见识过真正伟大优秀的王者,才会觉得自己厉害,要是和月护王、阿育王身处一地,那位秦国皇帝只能俯首称臣。

第322章 千年恩怨

  在孔雀国众王公大臣口中,大秦成了一明明远不如他们强大,却很狂妄的蛮夷之邦。

  这不是他们蠢,想不到大秦可能很强,而是他们自认为强大了太久,在这片地区久无敌手,已经养成了自己是天朝上国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不会再有比他们孔雀国更强之国,同等强的也不会有,就算有,只要事实没有直接摆在他们面前,也不会想承认。

  就好像在我大清那会儿,你要给它们说在西方亦有文明,亦有强国,在日后可能会发展超过大清,对大清产生威胁。

  我大清的君臣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傲慢地不以为然,嘲讽讥笑于你:西方蛮夷之地,有何文明,有何强国,再强能强过我大清?

  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中央繁盛之地,文礼昌盛之所,西方蛮夷异邦,居蛮荒之土,即便给他们百年发展时间,也不可能超过我大清!

  西方那都是些蛮夷异族,居住在荒凉的地方,物产不丰富,人口也不多,他们也没有孔孟朱子这等圣贤,不读圣贤书,更不会用圣贤的道理治国,能发展赶上我大清?

  孔雀国王公大臣的心理和我大清君臣心理一样,在他们看来,大秦就一蛮夷异邦,咋可能和他们孔雀国一样强大优秀?

  既是觉得不可能,也是不想承认。

  这种情况,不被狠狠痛打一次,不会从梦里醒来,不会睁眼看世界,而在未经受痛打之前,很难扭转他们的心理。

  就像某不知名的十全老人、盖章狂魔,其曾接见过英国使者,可英国使者给他介绍的世界地理和各种知识完全不感兴趣,反而恼怒西夷不知礼,不肯跪下来给他磕头。

  面对英国使者提出的要求,十全老人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虽说英国使者所提条件没安好心,但十全老不死那句话中也体现了“吾乃天朝上国,尔乃小国蛮夷”的想法。

  这不仅是十全老不死的想法,也是当时及之后我大清君臣的想法,直到被洋人和脚盆鸡抽打了一番。

  听着其他王公大臣不断提出各种言论佐证秦国是蛮夷小国,几名想要说那秦国可能是一强国的王公大臣理智地管住了嘴。

  就众王公大臣热切的分析大秦国是怎样一个蛮夷小国时,一王公突然想到一事:“那秦国国王派使者过来,依照惯例,我等也该派使者回访……”

  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众人,一人道:“确实该派,到时定要问那秦国国王,他所派使者为何如此狂妄不懂礼?那治疟之药若真有效,还要让其将药方交出,其中药材如只有秦国有,便让其多多送于我等!”

  其他人随即出声附和,仿佛已看到秦国国王在他们使者面前战战兢兢、惟恐惟惧、小心翼翼回答的场面。

  那几名认为大秦国可能真是个强国的王公大臣在心中暗叹:这些人这样做,万一那秦国真的很强,岂不是要惹到一个大敌?

  讥讽秦国是蛮夷小国,还能忍,但这种为国树敌之事,一人忍不住,当即道:“诸位!”

  声音很大,所有人都看向发声者,只听他道:“诸位所言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秦国为蛮夷小国,弱于吾国,可倘若秦国并非小国,而是一国力不下于吾国的强大之国,依诸位之言行事,将为吾国树敌!”

  这人又向孔雀国国王道:“王,治国当谨慎,吾国的确很强,然秦国实力未明,须小心行事,莫要因一时之气而树敌!”

  这话让孔雀国其他王公大臣们不爽了,和这名大臣争吵起来,那几名和他同样想法的大臣也加入了争吵。

首节上一节16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