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说你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为秦国说话,是不是收了秦国人好处,要当孔雀国贼,孔雀国奸?
一方说我没有,我只是就事论事,为国家利益考虑,秦国确实有可能是强国,随意树敌非明智之举。
但站在他们这边的王公大臣不多,更多支持秦国是蛮夷小国。
孔雀国王看着两拨人吵闹,也终于忍不了了,抬起右手,呵斥道:“够了!”
见国王发怒,两拨人这才停下,孔雀国王以严厉的目光扫过众王公大臣:“众位皆是吾国支柱,要是给秦国人知道众位为他们如此争吵,岂不得连牙齿也笑掉?”
孔雀国王最后拍板道:“秦国是强是弱,暂未可知,与其相处须谨慎。不过,秦国使者确有些狂妄,不可让其等小觑,七日后,于王宫演武,邀秦国使者一同观看!”
“至于这几日,好生招待,多让人从其等口中探听些秦国消息,尤其那治疟之药,在这七日中令人一试,确定真假!”
与此同时,姚直等人正在偏殿内吃点心喝饮品,一人小声道:“大使,你说这孔雀国国王和那些王公大臣在商量个啥呢?”
姚直瞥了这人一眼,道:“还能有啥?不外乎在商量如何对待我等和大秦。”
“在他们眼中,我大秦是一蛮夷小国,方才我所言让其等感到了狂妄,由而会生愤生怒,十有八九在论证大秦确实是蛮夷小国,然后商议要如何向我等展示其等实力。”
“而要展露实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让我等观摩其等军士操演。”
“此番出行也让姚某领会出一个道理,不可妄自尊大,在面对一情况不明的国邦时,不能想当然便认为其是蛮夷小国!”
“否则就会变得和孔雀国这些人一样,用公子给我们讲的故事,便是井底的青蛙……”
众人点了点头,从最初被人认为是蛮夷小国时的愤怒,十分想向这些人证明一番大秦很强,远比你们的国邦更强,到现在只觉得这群人既可怜又滑稽。
当然,他们依旧期待有机会在未来狠狠痛打这群人一顿,最好是这些人都活着看到他们的国家被大秦攻破,他们走到这些人面前,冲其等道:各位,这就是你们眼里的蛮夷小国!
未等太久,姚直等人又被孔雀国国王召见,但这次不为其他,是要宴请他们。
外邦来使,作为东道主的孔雀国国王,自然要设宴招待。
宴会的食物和在耽摩栗底差别不大,来孔雀国已有一段时日的姚直等人,已经清楚孔雀国食物的制作流程,不抱有太多期待。
只是相较于耽摩栗底,这次宴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还有乐师和歌女。
但宴会虽是招待,也不全然是放松享受之时,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会询问有关大秦之事,也会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优劣长短。
其实,主要是孔雀国王公大臣们觉得刚刚在姚直那丢了颜面,现在想要找补回来,向这群秦人彰显他们的厉害。
像现在,一名孔雀国王公在吹捧阿育王,他道:“阿育王不仅是位伟大的君王,还是位伟大的将军,其攻下的城池数不胜数,打下的土地难以计量。”
“在黑阿育王时代,征服羯陵伽国时,有十五万人被俘,十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
“这是何等残忍,又是何等功绩,世上绝没有能胜过阿育王的将军,即便西方那位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阿育王生在同一时代,也一定会被阿育王击败!”
这名王公一边讲,一边在注意姚直等人的反应,发现这些秦人根本不为所动,一副云淡风轻、就这就这的态度。
这让这名王公有些恼怒,你们这是什么态度?
你们大秦有这么强的君王、将军?
觉得可能是这些秦人见识少,毕竟小国蛮夷出身,也许不知道西方那位大帝的含金量。
这名孔雀国王公又道:“百年前,西方那位大帝从遥远的西方而来,一路征伐,途中甚至灭掉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到了我孔雀国后,被同样伟大的月护王击退。”
这话让姚直看了他一眼,这名王公以为他的话终于把秦人惊到了,相当高兴。
孰不知姚直看他,是因为他的话和姚直所知道的情况有些不同。
李念公子在给他们讲说阳洲(印度)和孔雀国历史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人亚历山大大帝好像是自己退走,咋在这孔雀国王公嘴里,就变成了被那月护王击退?
公子肯定不会将错的消息讲给他们,那错的是谁,不言自知……
但姚直只看过他一眼,便没其他反应,这名王公刚生出的那点高兴也瞬间失去,变得更加恼怒。
这秦国使者根本不是被他的话惊到,而是压根儿就不认同他所言。
这名王公看着姚直,装作好奇问道:“使者似对我所言不以为然,难道秦国也有能征善战之士?”
姚直笑道:“在我大秦,身为君王,但领兵之能极高的君主虽不多,却也有那么些。”
“如古之黄帝,其为君王可治天下,使四夷宾服,其领兵征战可击败各部,为我华夏共主。”
“再如在商时武丁,其为君王的同时,征战之才同样极高,便是那武丁之妻妇好……”
说到这儿,姚直看了眼在宴会的诸位孔雀国王公大臣,清一色的高种姓。
而按公子给他们讲说过的那些事,孔雀国的高种姓人和低种姓人原本就不是一个民族。
高种姓人其实是外来者,在公子那里被称为雅利安人,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达利特才是原来的当地民。
是雅利安人到来,将此地征服,设立种姓制度将当地民变为了奴隶。
而按公子所说那些事分析,征服此地的雅利安人可能也去过华夏,只是被狠狠暴打了一顿,这事大概发生在商朝,击败他们的将领正是那位妇好。
你们的祖先被我们捶过,在这装傻大尾巴象呢?象的耳朵都没你们尾巴大!
但这话不好给孔雀国的王公大臣说,姚直只能委婉道:“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曾在千年前击败过一支外来的敌军,让我华夏免受了一次灾祸。当然,就算那支敌军击败了妇好,也不可能打赢华夏其他将领。”
千年前,外来的敌军……
一些知晓他们祖先在千年前有过一次出征,最后对此次出征记载不明的孔雀国王公大臣眉头一蹙,没这么巧吧?
该不会这个秦人使者讲的就是他们祖先的那次记载不太详细的出征?
一般,这种记载不详的事,大概率是祖先们吃了大亏,所以才不愿意把这种糗事记录下来给后世子孙看,以免有损他们在后世子孙心目中英明神武的形象。
可如果这秦人使者所言的真是那记载不详的出征,岂不是说秦人的祖先在千年前击败过他们的祖先,还是被一位女将军!
这让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尴尬的情绪。
他们的祖先可能被秦人的祖先击败过,现在的秦人来出使,他们却在秦人面前摆出“我等为强国,你们为蛮夷弱国”的姿态……
但那又如何?
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很快又调整过来,就算千年前,秦人的祖先击败过他们的祖先,不代表今日的秦人就比他们强,今日的他们就会败给秦人。
千年过去,攻守之势异也……
今日的他们已不是千年前的祖先,正好,如果有机会,将祖先们的仇给一并报了!
千年前祖先们做不成的事,他们来做成,千年前祖先们到不了的地方,由他们去。
祖先们的骸骨还在秦国吧?
千年之期已至,也是时候归来了,不能让祖先的尸骨遗失于外。
姚直敏锐发现在他那番话后,某些孔雀国王公大臣看向他们的目光变得极具战意,似乎想和他们较量较量。
转念间,姚直便明白过来,看来给他说中了,千年前入侵古华夏的真是这帮孔雀国人的祖先。
但千年,商时的妇好能击败你们的祖先,把他们扔进祭祀坑,化为一具具白骨,今日的大秦更能,因为今日的大秦比千年前武丁时的商更强!
大秦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才智盖世的公子,正在蓬勃向上,变得更加强大,而你们的孔雀国却江河日下,日渐衰颓!
第323章 我大秦武功也强于尔等
姚直继续道:“武丁之祖,商立国之君武汤也是一位既能治国,也能率军征战的君王,周的立朝之君周武王同样也是……”
姚直一连说了数位,听得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不虞,觉得这秦人使者故意在向他们显摆秦国历史上能治国又能打仗的君王多。
但他们发现秦人使者说的这些君王都属于秦国之前的王朝,而非秦国本朝。
一位孔雀国大臣道:“使者所言皆为前朝君王,为何不讲贵邦如今之朝?”
此话一出,让那些心里不爽,却又不知该怎么反驳姚直的孔雀国王公大臣精神一振,落在姚直身上的目光似乎在说:
你只讲你们古时的君王,不讲你们秦国一朝的君王,该不会是没有吧?月护王和阿育王可是我们这一朝的两位先王!
这般看来,尽管你们古时的历史很优秀,但如今却不如我等。
面对这个不怀好意问题,姚直笑道:“不是不讲,而是相比于直接领兵征战,我大秦诸位贤王更擅于将将!”
“诸位贤王虽不领兵,却能慧眼识英,选拔任用合格的将领,此即为‘将将’,如武安君便是得昭王重用,成为我大秦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再如王翦老将军,也同样是得皇帝陛下重用,才有一人灭五国之功。”
“武安君曾率在长平之战中,一战俘虏四十多万敌军,王翦老将军曾率大军攻灭赵、魏、楚、燕、齐五国,在灭楚之时,王翦老将军奉陛下之令领六十万大军攻楚,败楚将项燕,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灭亡楚国。”
没刻意炫耀,但孔雀国王公大臣们都能听出姚直话中之意。
你们吹捧的阿育王俘十五万人,杀十万人,死伤数十万人之功,在武安君和王翦老将军的赫赫战功前,根本不值一提。
姚直没提武安君把那四十多万赵军全给活埋了,一是可能会把孔雀的这些国王公大臣吓到,二是如今天下一统,赵国已归大秦,都是华夏一家人,这些会影响大家友好的事还是不要多提。
都是哥们儿,虽然大秦现在赢了,但也不能总揭兄弟的疤,尽管使团没一个赵人。
而听到姚直的话后,孔雀国王公大臣们心里的想法自然是不信,认为这肯定是秦人使者编出的谎话,故意想压过他们一头。
可恶的秦人,满嘴谎言,什么都想胜过他们,就是不想承认他们更强。
一名孔雀国王公当即怀疑道:“不可能,俘虏四十多万敌军,双方投入的兵力当有百万之多,不说从哪找到这般多士卒,军械和粮草消耗也难以估量,便是吾国想要支撑此等兵力的战争,也不容易……”
言外之意是我们都支撑不起这等规模的战争,你们秦人能?
且按你们秦人的说法,那时还未灭掉其他几个国家,国力肯定不如现在强盛,更加不可能支撑得起。
姚直毫不客气地回道:“贵邦做不到,不代表大秦不可,莫要当自己做不到之事,他人也不可做到。”
“长平之战发生于昭王四十七年,适时……”
大秦派出的这支使团是从大秦军队选拔而出的老秦人,对长平之战自然不缺乏了解。
姚直给孔雀国王公大臣讲说了一遍长平之战,依旧省略了坑杀降卒那段。
听完姚直讲说,孔雀国一众王公大臣觉得这事可能是真的,因为如果是编的,很难编的这么清楚。
可那样一来,需要重新评估秦国的实力,他们很不想承认在世界上有一个跟他们同样强的国邦。
至于这个国邦可能比他们还强,更是想都不太愿意想……
该说不愧是一脉相承,这种自大同时又自欺欺人的想法在后世白象身上也有体现:
我白象实力全球顶尖,虽略逊于鹰,却不输于兔,更在牛牛、毛熊之上,为何坐不得常任理事国第六把交椅?
从这秦人使者话里,孔雀国王公大臣们也听出了其他的一些东西。
这秦国和人交战也挺不厚道,因为敌方将领太能守,居然利用谣言使敌方君臣离心,从而让敌将被换,以此来攻破敌军。
在这个问题结束后,孔雀国王公大臣们再没有向姚直等人炫耀,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优劣长短,彰显他们厉害的想法。
宴会结束,姚直等人离去,孔雀国王公大臣留下。
孔雀国主问道:“诸位以为秦国使者之言如何?”
一名王公道:“其言或为真,或为假!”
孔雀国主看了这名王公一眼,这回答就是个废话,不是真,就是假,难道还能有一个真假叠加的状态?
这时,另一大臣神情凝重道:“王,那秦国使者言千年前武丁之妻妇好曾击败一支外来敌军,据臣所知……”
这名大臣顿了下,才继续道:“在那个时间,我等祖先曾有过一次远征,只是那支远征军结果如何,记载不详!”
其他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王公大臣听后均是一怔,随后明白过来,倒吸一口冷气。
这是在说他们祖先远征的其实就是秦国人来自的那个地方,然后他们祖先被一个女将军给打败了?
记载不详是因为那是场大败,远征军尽亡于秦人祖先,不好意思留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