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73节

  道路两旁还有戴着黑色玄鸟袖章的人在引导维持秩序,这些人有的少胳臂,有的瘸腿,应是上过战场受伤的秦卒。

  在他们离开大秦,前往孔雀国出使的这段时间,咸阳又发生了变化,代表大秦还在不断向着更强发展。

  街上行走的也不只是秦人,还有许多外邦人,最常能见到的是匈奴人和百越人,但也有一些西域面孔。

  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西域的国也来大秦,与大秦往来了?

  在甘煜等人眼中,如今的咸阳城是这样一幅景象,而在摩叶上师等人眼里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首先咸阳城给他们的感觉便是干净有秩序,哪像他们的耽摩栗底和华氏城那么杂乱?

  垃圾屎尿随处可见,路面修得坑洼不平,人行穿走无序,房屋建得也毫无规划,这座房再重一座,那两间间屋边再塞一个。

  哪像这咸阳城,道路不知是以何材料铺得这般平整,没有人随意穿行坐躺,随地如厕,房屋布置也井然有序。

  有一种干净秩序的美,要是在耽摩栗底和华氏城,路上早就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城中也充斥着各种奇怪的味。

  城中建筑是秦国常见的建筑风格,没太多可言之处,但许多房屋上都挂着旗帜,摩叶上师等人已知道那是大秦的国旗,可某些房屋门前挂着的那大红色还坠着须的东西是何物?

  莫非是将灯盏给放在了那大红之物当中,在晚间点亮?

  秦国人着实有创意,会做出如此有趣的灯!

  那路上画着的线和图案,分明是在引导行人如何行走,使行人们不至于拥堵和无序,路边设立的那些“木箱”是为收纳垃圾,让他们不会随意丢在道路上,从而破坏了城内的干净整洁。

  但就算设置了收纳垃圾的木箱,可咸阳城的人要是想如厕,又该怎么解决?

  继续向前行,摩叶上师等人看到在某些地方有特别的房屋,有人进进出出,似乎是为如厕之用。

  此城规模不及华氏城,可在其他方面超过了耽摩栗底和华氏城,这是一座更文明先进的城市!

  城内商铺很多,售卖的货物多种多样,有贩卖吃食的商铺、有贩卖衣物的商铺、有贩卖各种生活用品的商铺……

  不仅是有秦人开的店铺,贩卖秦人用物,还有外邦人开的商铺,贩卖他国番邦之物,反正摩叶上师已看见两家售卖百越服饰的商铺。

  他们曾从百越诸部之地经过,由此认识一些百越服饰。

  这是大秦在和百越诸部正式建交后,允许百越诸部可在咸阳开店做买卖,当然,必须遵守大秦律法,正常缴税,给够租金。

  匈奴人也在咸阳城内开了店,都是匈奴贵族所开,和百越人所开的店铺一样,主营歌舞表演、美食、以及服饰,但匈奴贵族们所开的店比百越诸部贵族所开之店生意更好。

  像头曼在咸阳开的烧烤铺子,便已成为咸阳闻名的店,若放在后世,必是一网红探店打卡必去之处。

  头曼派了一批匈奴最好的烧烤厨师到咸阳,还专门培训了一批漂亮的匈奴女子作服务员,每个月能为其从咸阳赚取不少钱。

  在观察这些店铺时,摩叶上师注意到某些人使用了一种奇怪的钱币,那种钱币是他在秦国其他地方未曾见过的,似乎是以那种被称为“纸”的奇物所造。

  见摩叶上师注意到纸币,甘煜笑道:“那是李念公子制作发行的一种钱币,由纸制成,如今仅在咸阳可用。纸币发行不多,每次发行都会引很多人争抢,而且纸币能买到一些普通钱币买不到之物。”

  “如今纸贵重,无法普及,等到纸能普及开时,纸币肯定也能普及于我大秦天下,不必让大家再争抢。”

  这倒是甘煜说错了,纸币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李念在有意控制,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东西珍贵,认可其能作为一种货币,让他们养成纸币也是钱的想法,之后再推行起来就更为容易。

  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咸阳城的大秦百姓已接受纸币的存在,而其他地方的百姓则在翘首以盼:这东西为何只在咸阳发行?快点发行到我们这,不能只让咸阳的京爷享受到,咱也是大秦百姓!

  摩叶上师点了点头,听着耳边传来的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并不觉吵闹,反而有种他真真正正活在人世的感觉。

  走着走着,摩叶上师等人又发现一个点,这一路过来,竟未在城内看到一名乞丐,是这座城真的不存在乞丐,还是秦人给藏起来了?

  这自然不是大秦强盛到不存在乞丐,也不是故意给藏起来了,而是若残疾或衰老而成乞丐者,咸阳城有专门安置之处,若非残缺、有疾或衰老,身强体健却游手好闲,甘为乞丐者,直接以律进行惩处。

  要是秦国人不允许乞讨者存在,那他们在秦国传教一事,也就更加难了,因为他们僧侣向人化缘,让人供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乞讨。

  继续往前,摩叶上师等人见前方路边聚集了很多人,那有一高台,一名中年秦人正站于高台之上,用手捏着一白色物在一块黑色木板上写着什么,一边写一边讲。

  而在台下,有很多人在围观,多为秦人,但也有些穿着异邦服饰的异邦人,某些人手里还拿着竹简木牍,持着那种被称为“毛笔”的笔随中年秦人一同书写。

  这名中年秦人是在传授这些人学问,想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字和语言教授给他们?秦国人想要所有人都识文断字?

  仔细一想,这种方法虽然糙,一次性没法让多少人学,但胜在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只要想听,能占到位置都可来,日积月累下,也会造出一批又一批的识字者。

  未来的秦国人全都是学者?一个所有人都读书识字的国家?

  光是一想,便让摩叶上师等人心里发寒,生出阵阵凉意,心情也变得更加沉重,他们孔雀国若不改变,迟早会有危险!

  甘煜看向高台,听了几句后,笑道:“这是李念公子谏言陛下在咸阳特意设立的,公子说‘从未有国家是因搞教育而搞失败、搞贫穷、搞亡国了的,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

  实际上,李念没说过这话,就算他给始皇说时,也用的是威廉三世的原话,没有加“此话是我李念说的”这种标签。

  “公子又说‘现今我大秦国力不足,无法支撑得起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但这不代表所有事便无法做’,于是,陛下便设立了此台,让诸子百家的贤才在台上讲学,让想读书识字,却没有门路的民众能够有一线机会。”

  大秦的国力做不到像后世那般进行全民义务教育,但让一些人讲讲学,给部分民众一个学习的机会还是能做到,纵使这种授课学习方法效率不高,出成果不易。

  不仅是在咸阳城设了,在天下其他一些城池也设了,只是那些地方的条件不比咸阳城,授课学习更为不易,像咸阳城可以每天都有人授课教学、每天还能是不同的人,其他地方便难做到。

  资源不足,条件比不上,只能随大秦的发展,逐步进行弥补,但此刻及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咸阳领先于许多地方。

  摩叶上师看着在台上讲学的中年人,叹道:“贵邦李念公子真乃仁贤之士!”

  就在这时,一群少年从前方街道出现,其等虽穿着秦国人的服饰,但摩叶上师等人敏锐察觉出这些少年并非是秦人,这群非秦国人的稚童少年似乎是在此学习。

  他们所穿服饰风格样式统一,服饰上还绣着相同的图案和文字,显然出自同一地方。

  见摩叶上师等人注意到这些少年,甘煜笑道:“他们是大秦国际学院的学子,是专程从他们的国邦或部族到咸阳学习。大秦国际学院也是陛下所设,专为接收非我秦人的外邦学子,其等入其中,可学我大秦文字语言,亦可学得一些其他有用之物。”

  秦人允许让外邦的稚童来他们都城入学,学习他们的文化思想,乃至于工艺技术?

  此举的好处,摩叶上师能想到一些,传播秦人自己的文化影响,彰显秦国人的强大,唯有强大先进,才能吸引其他国邦派人来学。

  但秦人就不害怕他们最先进的东西被人给学走,最终反对他们自己造成危害?

  他们孔雀国是不是也可以派人入那国际学院就学?

  这秦国人显然极有自信,对周围诸国的影响力也很高,做的也比他们孔雀国好,他们可未想出设国际学院的办法。

  秦国果真比他们孔雀国更强大优秀!

第334章 迷茫动摇的孔雀国僧侣

  这些大秦国际学院的学子穿秦国服饰,说秦国语言,吃秦国食物,遵循秦国生活习惯,与秦国人又有何异?

  想到此处,摩叶上师猛地惊觉,也许这才是秦国人想要达到的目的:让这些外邦学子逐渐适应秦国的一切,以在日后更亲近秦国。

  秦国人并非好心让他们到此入学读书,而是有着远大的谋划,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好手段,利用文明吸引愚昧,利用先进吸引落后。

  那些大秦国际学院的外邦学子也注意到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还谈论起来,应是在谈论他们的相貌衣着。

  这些学子等学成回归他们的国邦部族后,即使不是所有人都亲近秦国,但有很多恐怕都会对秦国有好感,且由于在秦国学习生活,做起事来会与秦人相近,仿效借鉴秦国之法。

  而在他们带领影响下,他们的国邦部族会逐渐秦国化,从上到下接受秦国之物,恐怕这才是秦国人真正的打算,向诸国传播秦国的影响,使之接受秦国的事物。

  未来的世界,会不会人人都说秦言写秦文,以穿秦人服饰为荣,以有秦人之物为耀?

  与秦国相比,他们孔雀国差得太多太远,只希望能向国内传回消息,警醒其他人,向秦国人发起追赶,不然后果太可怕了。

  按下心中涌现的念头,摩叶上师继续前行,没行多久,便见前方一间房屋前,排着许多的秦人,似是在售卖什么东西。

  的确是在售卖东西!

  因为摩叶上师看到有人从那房屋中拿到东西,当场便兴高采烈地看了起来,周围的人还挤到那人身边同看,很快便围了一堆人。

  那东西比较怪,是一张布,上有图案和文字,不对,那不是布,是那种被称为“纸”的奇物!

  他听甘煜讲过纸可用来书写记录,那秦人所捧的纸上便有文字,应是纸无疑,不过上面写了什么,秦人买来作何用?

  摩叶上师看向甘煜,甘煜却也不知这是在做什么,他倒是认出了那房屋牌匾上的几个字,从左往右认,为“售报馆”。

  其实牌匾右下还有字,但隔了段距离,甘煜未曾看清认出,上是“咸阳南门零零三号”。

  售报馆?里面所售卖之物被称为“报”?难道上面有了某些消息记录,然后卖给其他人?

  这必定是在他们离开咸阳出使的这段时间里出现的新事物,咸阳变化很快,一段时间不见,就出现了他们不了解的新东西。

  见甘煜脸现茫然,负责接引他们入城的官员道:“这东西叫作‘报纸’,是以纸所制,其上刊载了一些消息。从上可看到朝廷一些政令,也可知何地发生了何事,像前些时日,九江郡那边发了大水,便被记载于其上,咸阳的百姓便因此为九江捐钱捐物。”

  “除此外,上也刊载一些咸阳城内发生之事,也刊发一些百家贤士所著之文,上更有……李念公子写的一部小说。”

  年轻官员笑着继续道:“这报纸在咸阳城内相当稀罕,一般钱币无法买得,唯有用大秦宝钞方可购买,还有价而无货,想买的人往往要提前一天便在此排队。这些人不知排了多久!”

  甘煜听了年轻官员话后,奇道:“公子在上面写了一部小说?”

  年轻官员笑道:“这也是这报纸之所以如此火爆之因,那小说是一种长篇累续之文,也即是讲故事,只是这故事很长。”

  “李念公子所写小说行文用字直白浅显,哪怕是普通民众,说给他们听,也能轻易懂得,是公子专为民众所作!”

  这倒是误会了李念,不存在“专为民众所作”一事,他是觉得报纸初创,可以用来给这世界的大秦百姓丰富一下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让人们在娱乐中学到点东西,从后世搬运来了部小说。

  “因而咸阳城中现今出现了一类专为民众读说报上小说之人,听者众多。这些人现多为酒肆食肆招去,专在那讲说!”

  从这番话里,甘煜已了解了报纸的作用,这报纸能发挥的作用极大,重要性也极高,若能掌握好,能对大秦带来极大的好处。

  摩叶上师等人心中亦是震惊,这报纸不仅可用来传播消息,也可用来让民众学习,尽管在短期内可能见不到多少成效,可在日积月累之下,秦国民众的整体素质将会远远超过其他国邦。

  这报纸自然是李念提出的主意,早在造纸时,李念就已有相关的想法,这时代的文娱生活太缺乏,舆论需要控制引导。

  而办报纸,既可用来控制引导舆论,也可用来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让人们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他并不想大秦变成一个愚昧无智,只利于君王统治的国度,更希望大秦的民众们能够读书识字,有文化有思想,这样才能无惧其他国家民族崛起,不担心会被超过,然后遭受欺辱。

  而且,报纸弄出来还能给大秦开辟一个新的财源,这种稀罕新奇的新事物,会吸引人购买。

  事实也证明他的想法没错,报纸在咸阳城一发行后,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每日都能带来一笔可观的营收。

  看着还有人在排队的售报馆,摩叶上师生出一个想法,若用此物宣扬佛法,恐怕能迅速传遍这座城,可惜掌管这报纸的人恐怕不会让其用来传扬佛法。

  尽管还未见过秦国的王和那位李念公子,但摩叶上师有种感觉,这两位对他们佛教只怕不会有多少好感,想在大秦传教,可能极难!

  经过售报馆,摩叶上师等人继续往前,他们注意到咸阳城中有些地方正在修建,表明这座城还在继续变得更好更繁荣。

  摩叶上师等人也注意到有片城区正喷吐烟雾,尤其是那里有几座很高的建筑,将一股股烟气喷吐。

  那地方在干什么,为何会喷吐烟雾,莫非秦国的王便住在那,那吐出的烟气含有某种神异?

  甘煜道:“那是六英宫所在,李念公子所辖之处!”

  这自然是李念建的工业园区所搞出来的,没办法,始皇帝不会让他离开咸阳,那工厂只能暂时建在咸阳,等工人培训成熟,技术积累足够,不需要他时常进行指导,再到别处办厂。

  这也是大秦发展的一个阻碍,由于李念不会被始皇放任离开咸阳,所以很多事要先在咸阳过一遍,实验一遍,再转移到其他地方。

  虽不知那片地区究竟有什么,那里的建筑作何用途,但光是远观便让摩叶上师等人生出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震撼、不可思议……

  那里绝对含着秦国重要的机密,可惜此等重地,他们大概不会被允许接触。

  终于到了大秦给他们安排的休歇处,甘煜笑道:“明日会有人前来教授诸位觐见之礼,之后便会入宫觐见陛下,诸位且在此休歇,甘某暂且失陪。”

  甘煜说完,便带着些人离去,他要入宫见始皇,将这一路之事详细禀告。

  待甘煜走后,摩叶上师等人在安排下入住休歇,但他们未真的休息,摩叶上师等十多名高层僧侣聚到一房间内。

  看着房内不同于他们孔雀国的门床桌椅等物,有些僧侣似乎才如梦初醒,他们已不在孔雀国,而是到了一陌生国邦!

  房内气氛有些沉闷,今日在咸阳城中见到的一切,让他们感到了茫然,产生了动摇:秦国比他们孔雀国更加繁荣强盛,这里的人需要他们来传播佛陀的智慧?

  恐怕不需要吧,这座城中展露的许多事物明显比他们更先进更文明,他们作为落后者,来给更文明的人传教?

  那能成吗?

  原以为秦国是落后愚昧的一方,未想到落后愚昧的竟是他们,原来世上真有比他们孔雀国更强盛的国邦。

  可既然不能给秦国人传教,传教也大概成不了,那他们又为什么要来这里,来这的意义何在?

  一些僧侣陷入迷茫和动摇!

首节上一节17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