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大秦骑兵,但他们主要的职责不是作战,而是作为传递消息的信使,每隔一时间都会有信使从大秦过来,带来大秦方面的最新消息,以及使馆人员家中寄来的书信等。
众人好奇地看着这队信使,暗想这次又带来了什么消息?
到大使馆办事的人几乎都是商贾,大秦商人居多,混着一些匈奴商人,而作为商人,对信息更为敏感,如此才能把握商机,抢在他人反应过来前赚钱或在政策变更前减少损失。
朝廷昨天一条命令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今天一道政令同样也能让他们倾家荡产,要想多赚不亏,自然得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
在商人好奇的目光中,这队信使到了大使馆前,全员下马,有使馆人员立刻上前对信使们进行初步的身份核查,以及安检。
此时,椒离和陈平正在一间房内办公,作为大秦驻匈奴的唯一使馆,日常需要椒离这位大使处理的事务并不少。
一使馆人员从外进来,向二人禀报:“大使、特使,从咸阳来了一队信使,现正在审核查验。”
椒离点了点头,回复道:“知道了,有事及时禀报。他们远途奔波到这,你们要做好接待。”
对有信使从咸阳过来,椒离觉得这只是一次寻常的信使派遣,应当与以往没有多大不同。
可过了会儿,那名使馆人员再次进来,神情严肃地向椒离禀告:“大使,带队的那名信使说有密件须您和特使当面接收!”
椒离和陈平抬头看向这名使馆人员,两人都意识到这次从咸阳传来的消息可能十分重要。
“让他进来!”
很快,一名身着甲胄的秦将在一队使馆护卫的护送下进到房内,向椒离、陈平行过礼后,秦将从怀中拿出一密封好的铜管:“李承奉令将此物送交大使,请大使查收!”
椒离并未直接去接,铜管先被使馆的人员接过,检查一番后,才递交给椒离。
椒离拿着铜管再次查看了一番,对那秦将道:“大秦驻匈奴大使椒离确认此物密封完好,业已收到!可还有其他事宜?”
秦将摇头道:“末将只得令将此物送交大使,未有其他任命!”
这队信使过来的目的应当便是将这根密封的铜管送到他们,如此看来,铜管中携带的消息比他们所想的还要重要。
椒离心中想着,道:“既如此,你便退下吧!”
秦将随着使馆人员退下,椒离对那名前来禀告的使馆人员道:“你等也退下,没我准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所有人退出房间,房内只剩下椒离和陈平,在陈平的注视中,椒离将铜管启封,从中抖出一张被卷起来的皮纸。
等椒离将皮纸展开后,陈平看到上面记载的是一篇大秦现正在推行的那种数字。
这种数字,陈平也学过,知道其妙处,方便于记载书写,及用来进行数算,但坏处也有,像这种数字容易被修改。
当然,这篇数字并不是用来数算,而是一篇密文,需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解密,才能得到其中蕴藏的真正信息。
只见椒离看了这篇数字一会儿,随即在房间中找到几本书,将几本书按数字翻开,找到某篇某个字。
椒离一边翻书,一边提笔将这些字给摘抄下来,一个时辰过去,椒离才将皮纸上的数字全转译为文字。
看到转译过来的消息,椒离神色不由一惊,他看完后,将纸递给陈平,并问道:“你怎么看?”
陈平看完后,沉思了会儿,道:“这的确能打东胡和月氏一个出其不意,且在此时出兵,东胡、月氏很难准备充足,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失败的可能,若是失败,不仅会影响大秦在草原的威望,未来几年可能再难出兵。”
“我倒不意外在此时出兵,而是从此信中,似乎认为必定能击败东胡、月氏,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尽管他和椒离也觉得大秦会取得对东胡、月氏的最后胜利,但并不觉得大秦就没有机会失败。
有胜利的信心和觉得己方必胜,没有失败的可能是不同的,可这封密信里便是后一种,只要大秦出兵,东胡、月氏必定会败,不会有丝毫意外。
椒离笑道:“我同样有这种感受,兴许是公子又制出了什么惊人的奇物,让陛下认为对东胡、月氏必胜。”
想到李念,陈平点了点头,那位公子给大秦带来的变化是明确可见的,尤其是居住在咸阳的人,能亲身感受到咸阳发生的变化。
那位公子博学多才,还极其擅长制作创造各种奇物,制出了某个能击败东胡、月氏的奇物,并非没有可能。
椒离道:“但此时出兵还得知会匈奴,当立刻通告头曼等人,此战不仅是为大秦,也是为匈奴,他们也得出力。”
这封密信上记载的消息是:大秦不会等到秋高马肥时再出兵,而是将在近日出兵,与东胡、月氏交战。
这个时间出兵的好处在于东胡和月氏的准备不足,要是保密做的好,能打东胡、月氏一个出其不意,一战便定下局势。
可坏处在于东胡、月氏准备不足,大秦的准备同样未必足够,若在这波攻势中没能彻底击垮东胡、月氏,那在未来几年可能再难出兵。
这是一件有失败风险的事,可在密信里,咸阳方面透露出的态度却是:没有风险,出兵必胜!
使馆很快安排好车驾,椒离和陈平赶往头曼的王宫。
由于有大秦带来的各种事物,如今的头曼城远比以往繁华热闹,因此有不少匈奴贵族搬来了城中居住,即使不长住,也会在城里购买宅院,头曼城里的生活可比在草原上蹲毡房好多了。
草原上能享受什么,头曼城里又能享受到什么?习惯了在头曼城里的舒服,谁还愿意去草原上风吹日晒?
大秦也有意将这些人养成一群猪,使其等沉迷享乐,如此才更有利于被大秦侵蚀掌控,变成大秦在匈奴的利益代表。
不过,大秦在将他们养成猪的同时,也在维护他们在匈奴内的统治,因为此时还不是大秦夺取匈奴的时机,还需要这些人代为掌管。
椒离和陈平赶到王宫时,头曼正和一些头领宴饮,听闻两人到来,头曼赶忙领着这些头领迎接。
一进到王宫正殿,椒离、陈平便闻到殿内还存在的酒肉香气,两人并不感到意外,头曼这些人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一清二楚。
两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且颇为奢靡,喝酒要喝从大秦运来的美酒,用的东西要产于大秦,吃食要用大秦的香料,由大秦的庖厨烹制,穿衣要用大秦的衣料……
一切都向大秦看齐,只是他们享乐,却苦了匈奴平民和奴隶,据椒离和陈平了解,在这一年中,匈奴平民和奴隶们的日子过得比过去更加艰难,匈奴民间对单于、头领们的怨气不小。
这种怨气若没被头曼等人察觉并予以疏解,迟早会爆发出来,将头曼等葬灭。
倒是大秦,在匈奴民间的印象不错,觉得这是个强盛繁荣的超级强国,很多匈奴人在想他们要是生在大秦,而不是匈奴该多好。
落座后,身材越发富态的头曼道:“大使和特使今日前来,可是有事要告知我等?”
殿内的匈奴头领都看向椒离,椒离也看向他们,道:“今日有消息从咸阳传来,与诸位有关,且此事当尽快告知诸位,我两才来打扰诸位。”
听了椒离话后,头曼和一众头领的神情瞬间认真起来,他们虽已耽于享乐,但并不傻,反而因为想要更长久的享乐,他们更在意自身的权势和安危,只有活着并权势稳固,才能更好地享受。
听到从咸阳传来的消息和他们有关,自然十分上心。
应该不是秦皇想对他们下手,否则不会让人从咸阳传消息过来,那就是他们匈奴内部有叛乱,或者有外患?
内部叛乱,有这可能,但外患的可能性更高,难道秦皇得了消息,东胡、月氏要朝他们动手?
椒离道:“此事机密,请诸位尽量保密,勿使为外人知!”
头曼等人正色保证道:“大使放心,我等必会保密,若违此誓,必死无全尸!”
其实,在密信中并未强硬地要求非要让匈奴人保密。
因为匈奴头领不少,要想让这些人完全保密住,本就是件极难的事,且大秦出兵还得让其等动用不小的人力和物力,想掩盖也不容易。
当然,如果能保密住,则更好!
这也是让椒离和陈平疑惑的一点:咸阳方面对匈奴人是否能保密住,并没那么重视,似乎已认定就算被东胡、月氏得知大秦要出兵对付他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大秦依旧能够得胜。
这种必胜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何这般有信心?
椒离当然没说“各位不必发誓保密”,而是道:“此事便是陛下决定将在下月初出兵,由王贲将军领军,征讨东胡、月氏。”
听到椒离话后,头曼等都不由面露惊讶,不是约好的秋季再出兵,为何下月初就要出兵?现在离下月初可没多久了!
但转念间,头曼等便觉得想通了秦皇选择在下月初就出兵的理由:一、不等到秋时,可让东胡、月氏无法做足准备,其等实力达不到顶峰;二、东胡、月氏定然也以为大秦会在秋季出兵,因而警戒心不会那么重,大秦此时出兵,有机会打东胡、月氏一个出其不意。
可这也有坏处和风险,成功了自然是好,可若失败……
不仅大秦将丢失在草原的威望,数年内恐将难再伸手进来,他们匈奴更没得好。
他们站到大秦一方,已经不容于东胡、月氏,此战若是失败,秦人大不了退回秦国,他们可就惨了,恐会全族沦为东胡、月氏的奴隶。
秦皇决定下月出兵,不是在和他们商议,而是通知,但他们好像也没得选,从选择站队大秦开始,他们便只能跟着大秦老大哥走到底。
现在不答应配合大秦出兵,结果会更加不好!
这就是给人当小弟的痛处,大哥平时罩着你,给你好处,但大哥有事让你做,那你也得跟,想只拿大哥的好处而不给大哥办事,大哥第一个就会修理你。
但大秦老大哥这么强,连有李牧的赵都被大哥灭了,区区东胡、月氏,得胜的可能性很大,只是这时间太仓促了,大哥事先完全没给他们打招呼,突然便传来这消息,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这点时间,东胡、月氏做不好充足准备,他们也做不足啊!
头曼等认真思考,觉得秦皇和大秦诸公绝非无智之辈,其等敢突然决定出兵,必定是认为大有胜算。
这么一想,头曼等担忧的心安稳下来,只要大哥能打赢,那他们做些事又有何妨,等大哥击败了东胡、月氏,即使最肥美的肉不会给他们,但吃点剩下的、喝些汤,也能混个饱。
只是,大哥为何如此有底气能击败东胡、月氏?难不成大秦老大哥有必胜的手段?
头曼等心里也生出这想法,担忧的心更加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老大哥能必定获胜,最好不过。
毕竟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总不能现在背叛大秦,再去抱东胡和月氏大腿,且不说会惹怒大秦,东胡、月氏可非善茬,以往便一直勒索欺辱他们,现在投过去,定会更遭欺辱。
头曼等人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向椒离道:“多谢大使告知,此事实源于我等与东胡、月氏间的恩怨,大秦兄长是为我等才卷入其中,大秦兄长为我等兴兵,我等又岂能落于人后?大秦兄长想要我等如何做,只管吩咐便是!”
听到头曼的回答,椒离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道:“单于和诸位头领当真深明大义,诸位在这段时日,请尽可能筹集粮草,以待我大秦铁骑到来。陛下知诸位族中粮草也不富足,于密信中有令,待平灭东胡、月氏后,其部族粮草财货,由诸位先取!”
这番话后,头曼等人脸上均露出笑容,秦皇陛下果真仗义,竟然肯让他们取东胡、月氏的粮草财货补充消耗。
第367章 出征仪式
许诺在平定东胡、月氏后,让匈奴先取粮草财货,既是给匈奴一些甜枣,让其等能心甘情愿供大秦驱使,也是给匈奴挖的一个坑。
在东胡、月氏被平定后,让匈奴先取粮草财货,以匈奴和东胡、月氏间的仇恨,必定会对东胡人和月氏人进行抢掠杀戮。
如此一来,可借匈奴人之手削弱东胡人、月氏人的实力,像除去东胡、月氏中那些可能成为刺头的人,屠杀东胡、月氏人中的男丁。
这些脏活累活若是由大秦自己去干,对大秦名声有碍,不利于大秦未来的计划,哪怕要做一个大流氓,也得注重下名声。
可交由匈奴去做,就没这问题,大部分的仇恨会被算到匈奴人身上,反倒是大秦稍微区别一下匈奴人,对东胡和月氏人善待些许,便可能获得东胡、月氏人的好感,方便大秦将他们收服为己用。
且还能让东胡、月氏和匈奴间加深仇恨,更加难以团结起来,对大秦产生威胁。
至于让匈奴先取粮草财货这点代价,与所能得到的回报相比,不值一提。
在椒离和陈平离开后,大殿内的头曼等沉默许久,突然传来的这个消息搞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事前也没想过大秦会选择这么快便出兵,因而毫无准备。
一名头领疑惑道:“大秦为何选择这时便出兵,草原的草还未长盛,马儿也还未恢复到最壮盛之时,这时出兵虽能让东胡、月氏也想不到,但若是战败……”
另一头领看了这名头领一眼,道:“你没听到这是秦皇陛下定下的出兵时机,我们如今所能做的便是配合,打败东胡、月氏。”
听到这话的其他人再次沉默:他们不遵从秦皇的命令,难道还能违背不成?
已经将东胡、月氏狠狠得罪,要是连大秦这座靠山也得罪,他们结局只会更加悲惨,而不会好。
又一头领道:“秦皇陛下和大秦诸公皆智高谋深,岂能看不出此时出兵的利弊,必是有必胜把握,才会如此选择。”
其他人也想到了此点,只是对老大哥那必胜的把握究竟是什么,他们想不到,是某种新式的武器,还是某种新式的战法?
头曼扫了一眼殿内的众多头领,道:“事到如今,也由不得我等退缩,回去后都好生准备,不要耍小心思,否则就算我不要你们的脑袋,大秦也会要!”
诸位头领神情一凛,赶紧应声保证他们一定会好好准备,等待大秦天兵一到,配合大秦击败东胡、月氏。
椒离、陈平坐在马车上,也在谈论此事,椒离道:“陛下和诸公定下在下月便出兵,东胡、月氏没有时间做充足准备,匈奴、乌孙同样也没法做好,因而与东胡、月氏交战的主力当得由大秦来。”
陈平道:“这也是平疑惑的一点,如果等到秋季出兵,尽管东胡、月氏的实力会强盛,但匈奴、乌孙同样也会,那时匈奴和乌孙能发挥的作用比现在更大……”
“可在此时,匈奴、乌孙作用有限,粮草不够,马匹瘦弱,就算其等有意想战,也难以战,只能辅助配合大秦。”
椒离道:“这也更表明一件事,陛下和诸公并没想过要借重匈奴、乌孙之力,而是认为靠大秦便能击败东胡、月氏。”
头曼城中发生的事也同样发生在乌孙,只是发生的时间不一样,匈奴和乌孙的高层都得知大秦将出兵征讨东胡、月氏,开始为这场战争准备。
与此同时,咸阳,始皇、李念、王翦等正在参加王贲的出征仪式,同时在场的还有百越各部的一些使者,耽摩栗底的僧侣,及孔雀国王派来的使者。
在耽摩栗底的僧侣到了大秦后,孔雀国王派来的使者也到达了大秦,和耽摩栗底的僧侣一样,其等已经知道大秦并非他们所以为的一个蛮夷弱国,而是一个强盛繁荣的国家。
人口不比他们少,疆域不比他们小,文明更是比他们先进得多,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些东西,在这根本算不得什么,与文明强大的大秦相比,他们才像是蛮夷。
可惜他们也遭到了和耽摩栗底僧侣们一样的对待,被严格看守,禁止自由活动,今日被允许到这参与大秦的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