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66节

  她那位姐夫可是和父王年龄差不了多少。

  少女心里明白嬴政今日会过来看她,全是因为她那位素未谋面的夫君,如此看来,她要嫁的那位未知夫君的家世不会差。

  突然,一个想法在少女心中生出:父王该不会是要将我嫁给那个神秘的李念吧?

  李念之名,嬴政自己说出后,并未禁止传播,因此虽身处于深宫,少女也知晓有李念这个人。

  毕竟她们现用的一些东西和吃食,如那桌椅板凳,如她最近喜欢吃的豆腐,据说便是李念所制。

  只是想到父王可能要将她嫁给那李念,少女心底一苦。

  听闻那李念博学多才,能制作种种奇妙之物,但李念越是多才能干,越证明一件事:李念大概不年轻,是个很年长的人。

  因为若是年轻,不太可能知晓那么多东西,其必然是日积月累下才有如此博学,而这也即意味着年长。

  但就算是要嫁给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她也反抗不了。

  少女乖巧地应道:“但凭父王做主!”

  往好处想,若父王要让她嫁的夫君真是那李念,她也是嫁给了一位有才之人。

  而且,是她在猜想李念年长,万一不是呢?

  嬴政注意到少女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大概也猜到了他这个女儿在想什么,不过他并没有告知少女之意,倒有些好奇想知道少女见到李念不是个老头子时的变化。

  他今日会来少女这,是受张良那番话影响:

  “离开了自己的时代,孤身一人至此,念兄才是这时代最孤独之人。”

  “良有一言赠与念兄:心安之处,即为故乡!”

  张良的话不仅是说给李念,也是说给他的:李念在这时代是孤身一人,即是其无牵无挂。

  别看李念自己说着什么贪生怕痛,畏惧大秦的酷刑,所以表现得很老实,对他想知道的事知无不言。

  但这都有一个前提,李念还想活着,可如果有朝一日李念不想活了,又当如何?

  这种无牵无挂的人,等同于没有弱点,这种人要是不想活了,还真不好办。

  杀一个人容易,可阻止一个不想活的人去死却很难。

  更难的是这种人如果不想活了,连死亡都不能再使其恐惧,也就意味着世上没有事能令他害怕屈服,那就更不可能再为他办事,一切的制约束缚都将失效,可谓无敌之人!

  我就是不想给你办事,你有种就杀了我啊,反正我也不想活了,来来来,大好头颅在这,随你砍。

  而想要李念不变成这种无敌之人,依旧能为他所用,为他所制,那便只有让其在这个世界、在大秦有所牵挂。

  何种牵挂最能束缚住人?

  自然是亲人,父母妻儿,然总不可能凭空给李念创造一对父母,那就只能是妻儿子女!

  这也是张良那句“心安之处,即为故乡”的真实用意。

  唯有让李念在大秦落地生根,使其心安,才会视大秦为故乡。

  而以李念的情况,自己不可能让其娶其他女子,唯有他的女儿。

  但如此一来,李念成了他的女婿,他成了李念岳父。

  念及这层关系,日后再想杀李念时,即使是他,恐怕也会多犹豫一下吧。

  ‘这就是你想给李念留下的吧?让其为寡人之婿,好让他在大秦多一重护身,张良张子房!’

  想到今日早上死去的那名年轻人,嬴政再次一叹,一番话将他和李念都算计了进去,无论他如何选,都会中计。

  如果他选不嫁女给李念,那会让李念觉得他不信任自己,从而离心离德,而这种不信任一旦开始,后果难料,再想让李念尽心尽力辅佐于他,怕是很难了。

  他又不是没见过信任破裂的君臣,如那赵国,因郭开从中挑拨离间致使赵王和李牧离心离德,从而赵王杀李牧,赵国为大秦所灭。

  而李念不再竭心竭力帮助大秦,对那些蓄谋想要反秦之人,不正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可如果他选择嫁女给李念,又正好合了张良本来的意图,让李念在他这多出一重女婿的身份,缓和李念在大秦的危机,为李念在未来多一层保障。

  此为阳谋,看似他能选择,决定权在他这,但只要他尚有理智,其实便没得选。

  当然,嬴政自己也早有嫁女给李念之意,只是之前李念尚未有足够的成果,李念所说的历史也未得证实,那时的李念还未曾让他有充足的信任。

  但如今已不同,新犁、造纸、精盐、水泥、蜂窝煤等无不彰显李念能给大秦带来的好处,其所说的历史也有一些已被证实,项氏一族的重瞳子,以及那位张子房……

  如今的李念,已经有资格让他嫁一个女儿。

  嬴政心中想着,目光看向少女,他女儿虽多达十多个,但如今到了适嫁年龄,还未出嫁的只有这一位,没有人选。

第134章 沛公 吕雉入咸阳

  自蒙毅蒙恬带着项氏一族返回咸阳,张良到了咸阳后,又有人到了,这一次是刘季等沛县众人,以及吕雉一家。

  十分巧合的是,刘季一行和吕雉一家同时到了咸阳,还正巧碰到了一起。

  马车中,吕打开车窗,兴奋地向外张望:“姐,这就是咸阳啊?好大,比我们路上经过的那些城都大多了!”

  听到吕的话,吕雉也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将头伸到车窗边,看向外面。

  这里将可能是她未来生活很久的地方,她也想看看是何等模样。

  只见一座城池耸立于前方不远处,城楼高大,有披坚执锐的秦卒巡逻执守,城门此时开着,许多人正进城或出城。

  突然,吕雉感到似乎有人在看她,不禁循着感觉看去,她的感觉没错,确实有人在看她。

  那是一名骑在马上的男子!

  男子长得倒不丑,鼻梁高挺,眉骨立体,胡须和鬓角被修剪得很好,只是年龄有些大,吕雉一眼看出男子少说也有三十好几。

  中年男子正直勾勾地看着她,那目光让吕雉眉头一蹙,将头缩回车里,又将车窗给关上,让还想再看外边的吕不解:“姐,怎么了?”

  吕雉平淡道:“没什么,只是人多眼杂,我等受邀入咸阳,还是不要开窗给人瞧见为好。”

  吕眼珠子一转,小声道:“姐,你是不想让其他人看到,给那位知道了吧?”

  吕雉瞪了自己妹妹一眼,低声训斥道:“路上还可容你胡闹,此处已是咸阳,事事需谨慎,步步需小心,莫要再胡言,否则必有大祸临头。你也不想被人在脸上刺字,割去鼻子,挖掉眼睛吧?”

  被吕雉这么一吓,吕打了个激灵,赶紧捂住嘴,不敢再乱说话。

  被割去鼻子,挖掉眼睛,哪得多疼多惨。

  她可不想那样!

  另一边,刘季骑在马上,见那架马车的车窗关上,那名女子隐入车中,眼里不禁有些失落,多好看的女子,咋就把窗关上了呢,他还想多看几眼。

  方才,他看到那女子的第一眼,心中就生出一个想法:此女当为吾妻!

  刘季心中的失落来得快,去得也快,他眼神坚定火热,他受秦王之邀入咸阳,被秦王称为“大才”、“世之遗贤”,必将飞黄腾达。

  那女子所在马车虽有秦卒护卫,一看便知非富即贵,但未必不能娶到,只要那女子尚未嫁人。

  他打马走到椒离身边,问道:“季有一事想请教离兄!”

  这一路上,刘季已和椒离等人混得彻底熟了,相互间以兄弟相称。

  椒离道:“季兄请言!”

  刘季看了看四周,指了指那女子所在的马车,小声问道:“离兄可知这支车队是何来历?”

  椒离看向那边,立刻便认出这也是一支奉大王之命去其他地方邀人的队伍,当即笑道:“季兄若问其他,离未必知晓,这支车队,却是晓得,其等当与季兄一样,也为大王所邀之人。”

  椒离看到当他回答完后,他这位刘季兄弟愣了一下,随即便冲他笑着道谢:“原来如此,多谢离兄为季解惑!”

  刘季脸上在笑,心里却在惋惜,不管那女子原先是何身份,但其如今是受秦王所邀之人,那便不是他能娶到的。

  秦王如果是邀女子家中某人入咸阳,顺带让女子也到了咸阳,那他还有一点机会,但如果秦王所邀的就是那女子呢?

  堂堂大秦之王,天下之主邀一年轻女子,大概率是想让其嫁入大秦宗室。

  ‘可惜如此佳人,不能与季为妻!’

  刘季感叹了一句,但转念又将这念头沉于心底,不就一个美女嘛,天下间美女多的是,待他功成名就,何患无妻?

  章台宫,得到刘季、萧何、曹参等沛县一众人要今日到咸阳消息后,嬴政特意抽出时间来召见这些人。

  他对刘季的兴趣更在张良、韩信、萧何之上。

  毕竟张良、萧何、韩信再如何优秀,也只是臣,而刘季是君,还是那大汉的开国之君。

  大汉,在李念那些后世人眼中,形象名望都在他的大秦之上,后世之人被称为“汉人”也是源于此汉。

  嬴政并未单独召见刘季,而是和其他的沛县人一同接见。

  刘季、萧何、曹参等人一进殿,便向嬴政行礼:“庶民刘季拜见大王!”

  “诸位请坐!”

  待沛县众人坐下后,嬴政看向刘季,问道:“你是刘季?”

  刘季当即起身,恭敬道:“庶民正是刘季!”

  嬴政道:“莫要惊慌,坐下说话。听闻你仰慕信陵君魏无忌,因而曾至外黄多次随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交游,以宾客身份与之相处,是真是假?”

  秦王怎么连这事都知道,也是秦王身边那位可能存在的老乡告诉秦王的?

  见刘季又要起身回答,嬴政道:“寡人问你,并非要以此事罚你,只是一问。”

  刘季这才在心中舒了口气。

  他平日间洒脱豁达、不拘小节,喜欢跟人吹牛聊天,但那也分对象啊,现在面对的可是天下间至高无上的秦王,可能一句话就能让他尸骨无存,岂能不谨慎待之?

  但秦王似乎真没有要惩治他们这些人的意思,这趟来咸阳或许当真是福非祸。

  刘季实话实说道:“回大王,庶民确实于外黄与张耳交游过一段时日,然魏灭之后,张耳为大秦通缉,季便回了沛县。”

  嬴政又问道:“听闻你喜交游,常与人相聊,定知晓不少趣事,与寡人说上几件,如何?”

  “大王愿听,乃庶民之幸!”

  这句话落下,刘季便和嬴政讲起他知晓的一些趣事。

  在讲述过程中,刘季也逐渐放开了一些,不再因畏惧嬴政的身份而完全拘谨。

  刘季讲的有声有色,那语气、神态和动作让听者在不知不觉间便沉浸进去,哪怕是件无趣的事,在其嘴里也能变得十分有趣。

  最重要的是其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他说的话能令人听进去,能让人折服。

  嬴政暗道此人果真不凡,但可惜的是此人还是顾忌他的身份,不敢真正放开。

  可嬴政转念一想,如果此人在他面前也能完全放得开,那他就该考虑杀了此人了。

  如今这样就很好……

第135章 他年汉高祖,今为寡人臣

  待刘季讲完,嬴政评价道:“以小见大,以浅观深,沛县刘季果真不凡,若在治世,当为安邦之能臣,若在乱世,当为定国之英雄。”

  听到嬴政对刘季的评价,同在殿中的萧何、雍齿等人都有些惊讶,就刘季这厮能当得起这等评价?

  尽管他们也觉得刘季有不凡之处,但这评价也太高了。

  这评语简缩一下便是:汝刘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

  对嬴政评价自己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刘季心中也颇为高兴,但一点未将这种高兴表现出来。

  这评语好坏参半,治世之能臣自然是好,可乱世之英雄却是坏。

首节上一节66/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