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72节

  这也正是秦和西汉皆在此立国建都的原因之一,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都相当优渥,远非经历了漫长历史消磨损耗之地。

  天还未亮,李念便已起床,因为今日是政老板称帝大典的首日,只是相比于历史晚了将近两个月。

  在本该发生的历史上,始皇在十月便该称皇帝,然而由于李念的到来,如今已是十一月末梢。

  对始皇称帝大典,李念相当兴奋和期待,他不仅将亲自见证这件历史大事,还参与到了其中,不少东西都出自于他,且他在大典上还能见到许多历史留名的人物。

  李念梳洗完,穿好嬴政送来的礼服,开始用食,大典的流程一时半会儿完不了,必须得吃点东西垫肚子,而且他还肩负了一项工作,要用手机拍摄始皇称帝大典的照片,估计没啥时间吃东西。

  一边用食,一边检查手机和充电宝,确保充电宝已充满了电,手机能正常工作。

  吃完饭,又痛痛快快上了个厕所,今天估计不仅没啥时间吃东西,连上厕所都得憋。

  刚出厕所洗完手,便有嬴政派来的使者:“大王有令,请公子即刻前往橐泉宫。”

  在侍卫的护送下,李念到了橐泉宫。

  见他到了,嬴政问道:“可准备妥当?”

  李念回道:“回大王,已准备妥当!”

  嬴政点了点头,立在殿中默默看向宫外,远方的天空还是一片黑,连一丝曙光也看不到,也不知在看些什么。

  也许不是看黑夜,而是透过黑夜看到了整个天下,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又看到了未来……

  李念到了没多久,陆续又有人到,是一群青年和少年,李念哪不知这些人便是大秦诸位公子,始皇的儿子!

  ‘这个和始皇长得很像,年龄看起来又最大的青年,应当便是扶苏,这个看起来最小,正冲我笑的小孩应该是胡亥……’

  ‘扶苏长得和始皇还真像啊,就仿佛年轻版的始皇,又有长子的身份加持,难怪始皇始终下不定决心立扶苏之外的公子为储。’

  ‘胡亥长得也怪可爱的,真看不出这厮在日后能有那般丧心病狂。’

  胡亥相貌一点也不差,反而颇为喜庆可爱,只从外貌来说,让人一看便觉喜欢,要是再会说几句喜庆话,保准能将长辈哄开心。

  李念在观察大秦诸位公子时,诸公子也在观察他,看到李念身上穿着的衣服,有掩饰不住的公子脸上直接露出惊异的表情。

  这人穿的衣服分明也是大秦公子才能穿的着装,也即意味着此人和他们是一个级别!

  看到李念的着装,诸位大秦公子无不在心里暗想:父王还有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兄弟?

  除扶苏,其他公子的心情都沉重起来,他们皆有志于那个位置,本来兄弟就不少,竞争很激烈,谁也不想又冒出一个竞争者。

  而且,这位来得比兄长扶苏还早,也即意味着父王是第一个通知于他,足可见其在父王心中地位比兄长扶苏还高。

  兄长扶苏,他们都未必能争得过,比兄长扶苏还高,那他们还能争吗,还有机会登上那个位置吗?

  父王之前在朝堂上向众臣提出想要立储,其实父王想立的是这位,那次朝会是在给这位探路吧?

  再想到这段时日传于天下的种种事物,许多都有那“李念”之名,众公子心情更为沉重。

  很明显,那是父王在给这位造势铺路,获取天下的声望,好让他顺利成王!

  感知到众位大秦公子看他的复杂眼神,李念觉得这群人肯定是想歪了,但嬴政没发话,只站在那默默看着宫外的天空装哲学家,不知其意,李念也不好解释。

  倒是扶苏,没有那种复杂的眼神,只好奇地看着李念。

  他并不在乎这位是否是自己的兄弟,是否会被父王立为储君,他比其他兄弟知道的更多,知晓大秦如今的某些政令便出自于这位。

  只是在他原本的想法中,李念应该比较年长,即使不是一个老者,也不该如此年轻。

  他对李念很有好感,因为不管是李念制作的那些东西,还是让父王定下的那些政令,都利国利民,在他看来是仁政。

  更关键的是他劝谏了父王那么多年,父王都未曾施行仁政,这个或许是同父兄弟的李念却一劝就成。

  若非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扶苏很想和李念促膝长谈一番,谈一谈对仁政的理解,问一问“哥们儿,你是咋劝咱爹的?”

  胡亥扮着小孩子的样子,友好、好奇地看着李念,那眼神似在问“您也是胡亥的兄长吗?”,但他心中实则对李念十分忌惮,因为李念极可能就是害他挨罚的那人。

  想到抄《诗经》的惩罚,胡亥心里咬牙切齿,光是一想,手又开始酸痛,这个混账东西,知道他抄了多久吗?

  那段时日,每天吃不香,睡不好,睁眼便开始抄《诗经》,即使闭上眼睡觉,做的梦也在抄《诗经》,哪怕手磨出了水泡死茧,胳臂酸痛,还不得不抄。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眼前这人!

  若有机会,一定要这个混账抄《诗经》抄到死,不想抄,那就砍了他的手指,断了他的胳臂。

  但胡亥未将他的愤怒和怨恨表露出来,反在对李念示好,表现得十分乖巧,那模样就像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弟弟。

  因为胡亥很明白这个人他现在得罪不起,唯有静待时机,等父王厌恶了此人,他才有翻盘的机会。

  而他年幼,等得起,且谁又会提防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孩呢?

  这般一想,胡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可胡亥不知他的笑落到李念眼中却是:‘胡亥这小子一直冲我笑,总觉得不怀好意,这小子不会是被始皇惩罚过了,所以将仇记我头上了吧?’

  ‘看来跟胡亥已经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其若登台,以其心性,我必死无疑!日后,还得多给始皇提提胡亥赵高之害!’

第146章 冬夜寒凉,大王万岁

  直到“当”的一声清脆鸣声传来,李念和诸位大秦公子才终于结束了在橐泉宫内的站立。

  “出发!”

  跟在嬴政身后,李念和大秦诸位公子赶往今日大典的第一站雍四之一的吴阳上畴。

  经过嬴政和众臣所商议后定下的流程,称帝大典第一个步骤便是祭拜天地,向养育了万物的天地告知:寡人嬴政将于今日称皇帝!

  祭祀天地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七国皆有专门供于祭祀之处,大秦同样不例外。

  大秦最为重要祭祀地点便是在雍山的吴阳上畴,其位于雍城西北三十余里,在后世被称为“雍山血池遗址”。

  这也是李念不在咸阳的原因,他需随同嬴政到雍城祭天。

  李念原本以为自己这一生恐怕都要呆在大秦王宫,未想还有机会出去,虽然依旧会被限制,但比终日在六英宫还是好一些。

  出宫后,李念坐上了嬴政后的一辆马车,四周有大秦铁骑随行,一只只火把点亮,因队伍极长,宛如一条火龙穿行于黑夜之中。

  李念打开马车的车窗向外看,只见在驰道的不远处也有点点火光,显然是有人知道这出行的动静,打着火把在看。

  忽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似有人在呼喊什么。

  这些时日,李念也学会了些秦腔,这些声音好像在喊“大王万岁!”?

  随后,似乎察觉到大家都在喊这句话,这些嘈杂的声音合一,变得整齐洪亮,真是在喊“大王万岁!”

  虽在黑夜中看不到是哪些人在喊,但李念知道一定是雍城的秦人:这些秦人大抵拿着火把,拖家带口跪在地上,向着整支队伍朝拜,高呼让他们减免徭役赋税的那位大王万岁。

  ‘多好多朴实的百姓,可惜在原来的历史上,被始皇和胡亥硬生生逼得‘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不知道始皇现在是何想法?’

  李念饶有兴趣地想着,很想知道嬴政在听到这些高呼“万岁!”的声音时,是何表情,有何想法?

  前方马车中,嬴政自然也听到了这一声声“万岁!”,虽然以往也有人向他呼喊过“万岁!”,但那更多是恭维和恐惧,而现在这些从四面八方的黑夜中传来的呼喊,却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尊敬。

  这些秦人可能早早便等在驰道边上,不顾冬夜里的寒冷,只为等他经过此地时,向他叩拜,喊上一声“大王万岁!”。

  这是嬴政过去几十年里从未有过的感受,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他心中涌现。

  这便是为百姓所尊敬的感觉?

  好像还不错,比百官和妃嫔、内侍在朝拜他时的恭敬更加顺耳,也更加真实。

  此之谓民心,此之谓民意,此之谓得以定鼎天下之力!

  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事:有李念所说的大秦二世而亡主因在他、民众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老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以及李念说过的那位……

  嬴政神情复杂起来。

  他做的并不多,这些民众便如此尊敬爱戴于他,有此百姓在,何惧六国贵族,何惧陈胜吴广?

  纵使六国皆反,有此百姓在,也不过是再征伐一场,再灭一次六国,再统一次天下。

  可李念所说的那个历史上,自己为何偏偏未能知晓这些,还将这些本该忠于他的老秦人推向对立。

  是了,那个自己太自大太骄傲,觉得自己功盖千古,威震天地,治国之法没有问题,纵有臣子说过正确的谏言,也听不进去。

  在某种意义上,那卢生侯生的评价似乎有些道理!

  嬴政开始真正思考一个问题,昔日的秦律或许真已不适合如今这个天下了,法家的治国之法真有问题。

  听着外面未歇的“大王万岁!”,嬴政下令:“冬夜寒凉,易疾,令其等归家,无须在此迎候寡人。”

  下完这道命令,嬴政又补了一句:“莫要驱逐其等离去,以言语相劝,若不愿离,不可强逐!”

  嬴政本来还想给这些民众每人发一钱,只是此时赶路不便,遂未下此令。

  接到嬴政的王令,即刻有秦卒脱离队伍,举着火把往离驰道不远的民众而去。

  看到秦卒拿着火把靠近,雍城的民众还有些害怕,停下了高呼“大王万岁!”,待秦卒讲出是大王担忧冬夜寒凉会让他们生疾,特遣这些秦卒来劝他们回家去后,更大的“大王万岁!”之声传来。

  此次称帝大典是古之未有的大事,嬴政对此非常看重,能带上的、该带上的人都带了过来,大秦诸公自然也在此行之中。

  听到外边如潮的呼喊,淳于越热泪盈眶,激动地指着外边,对同坐在马车中的苏胥几人道:“此便是民心,此为仁政之施!”

  另一马车中,和长子李由坐在一起的李斯也在看向外边,透过那些火把,似乎看到跪在不远处的雍城民众。

  这是他从政这么多年里从未见过的景象,民竟能如此信任尊敬一位王,不惜冒着寒冷和夜色,对王朝拜。

  更让李斯感到多年价值观有些崩裂的是,没用法家的驭民之术,大王只是下达了一些对民众友好的政令,便造成了这一幕。

  虽说李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家信徒,法家思想在他眼里只是一种工具,但他还是相当信法家思想,可在这时,也不由产生一个念头:不用法家思想,也能治好天下?

  但这点念头很快被李斯抹去,他依旧觉得法家思想是当今天下最好的思想,其他百家思想皆不如,尽管他有时也不会全按法家思想来。

  ‘不,这些人只是因从大王这得了好处,才感恩大王,但人心难满,此口一开,其等日后必将索取更多好处,若不得满足,便会心生怨愤,反倒更难治理。’

  人心欲望难填,就算得到了想要的事物,也往往不会满足,只会渴求更多,当无法满足时,便会怨愤甚至仇恨。

  另一马车中,刘季同樊哙坐于马车内。

  嬴政为满足他当着大汉开国天团的面称皇帝的虚荣,将刘季等人也带到了雍城。

  听到外面的呼喊,刘季也好奇地打开车窗看去。

  只听“大王万岁!”的呼声回荡于天地,起伏于夜空,一句话在刘季心中浮现:‘生当如秦王,大丈夫当如是!’

第147章 大秦众人见李念,第一印象

  在一声声“大王万岁!”中,队伍到达了雍山。

  此时天依旧未亮,但雍山被布置了大量火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说将整座雍山照得亮如白昼,却也异常明亮。

  之所以会天还未亮便出发,是因大秦的祭祀活动主要在清晨,认为清晨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神灵最活跃之时。

  但嬴政选择在天未亮时便来,还有一层含义:他要在第一缕曙光升起时祭祀,表示在新一天曙光的照耀下,他和大秦从今起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山上的祭坛早已准备好了各种祭品,在火把光亮的照耀下,嬴政持一卷玉简,庄重肃穆地一步步走上祭台。

  天空灰暗未明,嬴政独自立于高高的祭台上,祭坛的四周火光映衬着嬴政的身影,有种帝王只身对天穹的苍茫厚重感。

  李念抓紧时机,将手机拿出,给拍了一张。

  他这番动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当然,就算他不用手机拍照,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关注他,谁让他站的位置特别,还穿着只有公子才能穿的礼服。

  称帝大典可是古来未有之事,也是一生中仅能有的一次大典,虚荣心异常旺盛的嬴政,哪会不重视?

  因而他不仅亲自前来祭祀,更有许多人随同,大秦诸位公子、大秦宗室、朝堂重臣、特邀来观礼的刘季等人,甚至连抓到咸阳的六国王室也凑了一支队伍。

  众人按所属身份在不同位置观礼,哪怕是公子扶苏,也同其他公子站于一处。

  但李念不一样,穿着大秦公子的礼服,却没同扶苏等人站在一起,也没和大秦宗室站一块,单独给了一个位置,身后更有蒙毅随侍,成为全场最显眼的显眼包,想不被注意到都难。

首节上一节72/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