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道:“秦皇刚称那皇帝,必十分欢喜,我等以为其恭贺为由前往,秦皇定不会拒绝,到时带上一些秦无我有之物为礼即可。”
“此行恭贺秦皇称帝为假,实为探知秦国于我等态度,亦要使秦国知晓我等强大,不可小觑、不可轻侮,方能熄其征伐我等之心,因此还要带上部族中最强壮勇猛的勇士。”
听到这,头曼觉得他已经明白了冒顿的意思,看着半跪在面前的这个儿子,皱了皱眉:“你想让我族勇士和秦人相比?”
一头领急急出声:“单于,不可啊,可前往恭贺秦皇,却不可使我族勇士与秦人相比啊。若胜,恐会使秦皇生怒,发兵攻打我等;若败,会使秦皇以为我等弱小,更会发兵。”
冒顿很想爆粗口,以草原上的“文明用语”问候这位头领,还没比过,就怕成这样了?
反正就是不能和秦人比,否则不论胜败,都会招来秦皇发兵呗?
另一部落头领却道:“我倒认为可以!只需以友好相比,想见识秦人之强相说即可,秦皇若有君王气度,当不会介意。”
“若胜,能扬我等之威,使秦人知晓我等不好欺,在决定是否出兵征伐我等时,会更为谨慎;若是败了,秦人会如何决定,也由不得我等来定。”
“且,单于和各位可想,秦皇要是真打算出兵,没有我族勇士与秦人相比,难道他就不会出兵了?”
这话让诸多头领点头,原先的害怕退去,这些人脑子一下清醒了不少:对啊,那秦皇要是真打算对他们出兵,不是一队勇士和不和秦人相比能确定的。
这些头领开始出言支持冒顿,让冒顿觉得这些人也不算完全退化成了虫豸,还有点见识胆量。
冒顿道:“我族勇士常年驰骋于草原,纵有不如秦人之处,但骑射勇力定不会弱。”
要换作某些个王朝,如面对的是大怂,冒顿就不会这么说了,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勇士在各方面都胜过这些王朝,但秦值得他们尊重。
因为秦战绩太显眼,使他们这些胡人也服气。
汉初时,冒顿敢率大军入侵,将刘邦围在白登山上,应当便有觉得大秦已灭,想试试这个汉的份量的意图。
冒顿试出的结果是,这汉还行,但也就那样,遂在日后写信性骚扰吕雉。
可冒顿不知道他的后辈子孙明白了大汉强大,不可轻侮。
冒顿继续道:“此行除探秦皇之意、知秦之虚实外,若知那秦甚强,不可敌,亦可使人留下,学其强处而传回。”
头曼思索了一番,对冒顿道:“既是你提出,便由你领人前往。”
这句落下,头曼又补了一句:“若你在秦地惹出祸来,我不会保你!”
冒顿没在意头曼后半句话,当即领命,他就是想去那秦看看。
若秦强则学,将之强大的地方学过来,日后再超过秦,若秦只是外强中干,虚而不实,那便当作猎物,在日后将之猎杀。
至于去秦有危险?
能有什么危险?
难道那秦会连点脸都不要,对他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下手?
怎么想也不太可能!
第179章 冒顿此子,断不可留!
一份自边关加急送来的密信火速到了咸阳,呈到嬴政案前,将之拆开一看,竟是匈奴派了使者过来恭贺他称帝,请示他是否要允许匈奴使团入关。
虽在密信中,匈奴使团说的出使目的是听闻他称帝,为恭贺而来,还带了骏马、美人、宝石等诸多贺礼,但嬴政对匈奴使团的话一个字也不信,谁信谁傻。
要真是想恭贺他称帝,要么在他称帝前夕过来参加称帝大典,要么在他称帝当日和第二天到来,哪有称帝大典都过去半个月了,匈奴人才派了一支使团过来。
他称帝大典的消息既没藏着,也没掩着,反而遍传天下,嬴政不信匈奴人会不知道,匈奴有大把的时间可派使团过来恭贺,却现在才派,明显心不诚,有别的目的。
而匈奴人的目的,明摆着是害怕大秦对他们出兵,以恭贺他称帝的幌子过来探察大秦情况,看他是否真有意出兵。
匈奴在如今算不上一个强国,非大秦敌手,但嬴政记得在李念所说的历史中,到了那汉初时,匈奴已成为草原霸主,连刘季都曾被匈奴单于来了个“白登之围”。
‘朕记得李念说的围住刘季的匈奴单于叫‘冒顿’,这使团中也有一人叫‘冒顿’,言其为头曼之子,两者当是同一人。’
嬴政眼底涌出一股杀机,若真同为一人,那这冒顿可不能再随便放归回去。
将杀机敛去,嬴政看了眼下方一名内侍,将密信丢了过去,道:“转于六英宫。”
六英宫内,李念正在忙碌,他的活又变多了,要参与军校设计,要给海军学堂选址,参谋咸阳大考,还要将如今的秦篆替换为后世简体字,抄录后世知识……有时还要应对从章台宫转来的一些问询。
如今的大秦正在走上一条不同于历史上的路,而身为这条路的主要设计者,自然忙得不行。
正想着今日还没有章台宫发来的问询,李念便见郭典领着一名内侍进来。
那内侍双手将密信托起,低头向李念道:“公子,陛下让将此物转呈于你!”
郭典将密信拿过,送至李念案上。
怀着“始皇今天又遇到什么事了?”的想法,李念打开密信:哟,居然是匈奴派了使者过来。
看完密信,李念也明白了嬴政将密信转呈给他的用意:让他以后世人的专业角度来判断这支匈奴使团目的,以及大秦该怎么对待这支匈奴使团。
其实没什么好判断的,看到匈奴使团人员名单中“冒顿”二字,李念便只有一个想法:此子断不可留!
这人要真是历史上那位冒顿单于,不论他是何年龄,只要他进大秦境内,那就绝不能再放他回匈奴。
在匈奴人看来,冒顿单于是使匈奴崛起的雄主,是天上的雄鹰,是草原伟大的王,但若站在大秦的角度,其便是一个可怕的强敌。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某些人物在历史中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少了他们,历史将大不一样。
冒顿便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李念在脑中开始搜索冒顿的资料,越看越觉得这冒顿不能放归回匈奴,此人能力太强,匈奴少了他,十有八九强盛不起来,不会成为那个需要大汉费数代之功才能击败的强大势力。
李念提笔写了起来,向嬴政阐述冒顿的威胁性及除掉冒顿的好处,一旦确认此冒顿为历史上那个冒顿,定要设法将之除去,不可使之回归匈奴,并讲述了除掉冒顿也不用担心匈奴报复。
现在的匈奴由冒顿之父头曼统领,但头曼此人,也许早年间,还有些开拓进取之心,想成为一代雄主,可跟李牧一战后,脊梁骨就被打断了,丧失了雄心锐气,只能守成而不敢再大举进取。
那一战中匈奴损失十万铁骑,不仅让匈奴元气大伤,也让头曼在匈奴中的威望大跌,就算头曼事后找补,威望也难以再恢复到和李牧那一战之前。
即使头曼心里还有不甘,想进取,也只敢偷摸做点事,从其趁大秦统一天下时偷偷占了河套地区,现在又派使团过来恭贺始皇,便可见一斑。
这样的头曼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儿子,敢和大秦开战,且头曼和冒顿间也有矛盾。
在本该发生的历史中,头曼宠爱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便想杀冒顿而立幼子,遂将冒顿送去月氏当质子,他再进攻月氏,意图借月氏杀了冒顿。
谁想冒顿是个猛男,不仅没死,还偷了月氏的好马跑回了匈奴,最终在几年后被冒顿“父慈子孝”,留下一个“鸣镝弑父”的成语。
尽管在如今这个时间,头曼可能还没有小儿子,没有生出要杀了冒顿立幼子的想法,但父子间依旧可能存在矛盾。
头曼是守成之主,没有锐气雄心,一门心思只想苟着过好日子,偷偷能占点便宜那就占,占不了,那我就走,哪会被冒顿这种雄心壮志的猛男瞧在眼里?
冒顿恐怕早就看自己的老爹不顺眼,觉得其懦弱无能,一只贪生怕死的年老虫豸岂能带领匈奴强盛?
唯有我这等猛男才行!
头曼估计也在忌惮防备冒顿,这小子才这年龄就已和我想的如此不同,等我老迈时,那还不得上天?
李念写的东西很快送到嬴政那,只有一个核心思想:如果这冒顿为匈奴头曼之子,将之永远留在大秦。
数日后,一封从咸阳发出的文书抵达上郡边关。
在冬日的寒风中,冒顿领着一群匈奴人,他体格雄壮高大,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也只有这等体格强健、头脑不俗者才能带领匈奴变得强盛。
脑子不行,想不出那么多兴邦治国之法,体格不强,无法南征北战,让匈奴人信服。
他正在听一名秦吏宣读文书,一旁有通晓匈奴语和秦语的人在给他翻译,那秦皇同意了他们前去恭贺,允许他们进入大秦国境。
秦吏将文书读完后收好,一名秦将上前来,对冒顿道:“陛下已允许你等入关,今日便可出发,由我等护送你等至咸阳。”
冒顿连忙用匈奴语道谢,对会有秦军全程随行护送,他未太在意,更想早日到咸阳,看一看那秦究竟是何景象。
第180章 匈奴使团入咸阳
匈奴使团很快自边关处出发,上郡与咸阳所在的秦内史相邻,就在北上方。
此时的河套地区和河南地尚未被始皇令蒙恬率军收复,因此匈奴如今的疆土与大秦在上郡接壤。
所以实际上,始皇让扶苏去上郡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实则并未让扶苏离开咸阳太远。
可惜始皇并不知道就算不是很远,那也是距离,哪有陪同在身边更方便?
由于带了诸多贺礼,匈奴使团的赶路速度并不算快,但这正好让匈奴使团观察大秦的情况,可以一路上慢慢品、慢慢看。
看到的情况让匈奴使团心情非常沉重,尽管使团中的大多数匈奴人包括冒顿都不通秦语,但能看得出秦人对他们如今的生活满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脸上的笑容作不得假。
在看到使团经过时,那些秦人也丝毫不惧,甚至看他们的眼神带着一些轻蔑,有时还指指点点,似在说“娃,瞧见了没有,北边的蛮子过来给陛下朝贡了,这就是俺们大秦!蛮夷,不足畏也!”
这说明这些秦人相当自信,不将他们放在眼中,但对匈奴却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秦人对自己生活很满意,很有自信,只有觉得自己生活的国家很强才能带来这种自信。
由这些自信的秦人组成的军队上了战场,将爆发出何等可怕的战斗力?
一路上所看到的秦人其实不算富裕,但那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精气神让匈奴使团感到十分担忧。
同时,他们也颇为敬佩和羡慕:敬佩这些秦人能在那位秦皇的带领下,灭掉那六国国家,完成统一这片土地的功业;
羡慕秦人能取得如此赫赫功绩,能挺直腰板和人说话,满满的自信,无惧其他人。
哪像他们匈奴,至今还未从那一战中缓过神,元气虽复,可那种敢于斗天斗地的精气神却丢了。
他们匈奴何时才能像这些秦人一般以轻蔑的眼神看其他人,拥有此等精气神?
冒顿是使团中心情最沉重的人,他深刻认识到一件事,虽然他老爹和那群头领是群虫豸,但他们的想法没错:不可与秦开战,这个秦远强于他们匈奴,若与秦交战,匈奴不可能有胜算。
要想击败这个秦,仅靠匈奴一族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秦疆土太大、人口太多,而匈奴才多少点人?
仅靠匈奴,根本不可能与秦对抗,必须得有更多人口、更多工匠、更多土地、更多牛马才成。
可是,让匈奴自己发展,要多少年才能拥有和秦一样多的人口、土地?
冒顿心中冒出一个想法:这天下可不仅有秦和他们匈奴,还有东胡、扶余、楼兰等国,既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和秦拥有一样多的人口和土地,那就去抢这些国家,将它们纳为己用,为匈奴提供人力物力。
想要和大秦对抗,只有这个办法,先征服其他国,把它们的力量为匈奴所用。
但他那位父单于敢这么做吗?那些头人敢出兵吗?
冒顿心里有答案:那群虫豸既畏秦,也惧东胡、月氏,不敢的!
看来铸造匈奴荣光,让匈奴伟大还得由他亲自动手!
随着冒顿的思考,使团在边关秦军的护送下抵达了咸阳城。
看到咸阳城时,包括冒顿在内的匈奴人都被惊到。
与这座城相比,他们单于建的那城只能说是个稍微大点的土村庄,光是规模就不在一个档次,更何况那一看就高大坚实的城墙。
这才叫城啊,这才是王者该居之所,雄踞于大地之上,接受四方来朝。
‘若有机会,我也要修这么一座城!’
冒顿暗暗想着,尽管他也知道修这么大的城对匈奴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出验文书,匈奴使团进入城中,只是护送他们的秦军换了一批,但匈奴使团未太注意,现在他们进入秦都,换一批秦军护送,很合理。
咸阳城的繁华比他们在路上经过的城镇更胜,会如此繁华,有多重原因:主要是由于大秦新开,新秦律施行,放松了原本秦律中对民众的一部分限制,使得民众更加活跃。
这才施行不到一个月,但已有一些效果。
民众的创造力其实不低,只要给他们适合的环境,他们自发就能做出许多事,如今的咸阳城中多了不少以前未有的吃食和物品。
进城不久,冒顿就闻到浓郁的香味,那是肉香,但这种香味,他们从未闻过,实在太香了。
纷纷看向香气的来源,看到一个铺子前有许多秦人排队,肉香正是从那传出,知识他们身为使团,自不好脱离队伍跑去排队,遂问接引他们的礼部官吏道:“那里卖的是何肉?如此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