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李念所说的冒顿取得的成就,嬴政心中生出一抹惋惜,这样机智的少年为何不是他的儿子,反倒是那头曼之子。
与这少年冒顿相比,他的儿子没一个成器的。
看人多会甩锅、多机智,发现情况不对,立刻改口,先把自己摘出去。
但惋惜来得快,去得也快,嬴政强势道:“朕非与尔等商议,此为帝皇之令,不想还,也得还!”
说到此,嬴政话锋一转:“念在尔等为夏后氏之苗裔,同为华夏,朕许尔等一年内全身退去,不会征伐!”
其实这一年,嬴政决定不对外发起战争,先处理国内事务,但冒顿等人不知大秦的计划,心中有些振奋,如果秦皇没有骗他们,那么秦在一年内不会对他们匈奴开战。
嬴政所说“夏后氏之苗裔,同为华夏”也令一些匈奴人好奇,他们祖先和南边的这些秦人的祖上同出一源,那他们若是来秦,会不会也被秦皇给予相等的秦人待遇?
冒顿对此倒没怎么放在心上,即使同出一源又如何,过了这么多年,大家早就不熟了。
嬴政在龙椅上,敏锐观察到匈奴使团某些人的神色变化,心道:‘李念这小子的同华夏论当真不错,今日在其等心中播下一颗种,日后收服匈奴时,会轻松许多。’
‘但此法有一必要条件,我大秦须得强于诸国、由于诸国,方能使诸国人心慕往之。’
‘听李念说后世华夏之国非世界最强,其会想出这个办法,恐也是见有华夏之民去了那最强之国。’
第183章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
李念给大秦设计的路线,或者说为这世界华夏设计的路线,不仅要在武力上能领先震慑整个世界,更要展现出文化优越性,让其他民族和国家认可并羡慕,以识华夏字、说华夏语为荣,以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一员而自豪。
在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比武力还要重要一些。
毕竟王朝终会覆灭,就算嬴政再怎么努力想打造万世不易的大秦帝国,李念也给他帮助,可终有一日,大秦还是会终结。
可王朝覆灭,华夏文明却会一直存在下去。
李念知道自己不可能,也无法阻止大秦灭亡,大秦难以永远维持领先震慑整个世界,那就让华夏文化成为这世界的主流文化,建立一个华夏文明圈,给这世界的后世诸国提前打上华夏的烙印。
李念此时也在章台宫内,他平时基本不参加朝会,今日过来只是想看看冒顿单于长啥样,若不过来见见,可能就见不到了。
因为嬴政已经定下杀冒顿的计划,李念看过那计划,非常简单粗暴:栽赃陷害,然后迅速击杀,不给冒顿一点活路。
李念本来以为嬴政会想什么周密的计划击杀冒顿,没想到会以如此粗暴的理由,以致于他在想就这么把匈奴使团的头儿杀了,是不是会影响不太好?
大秦至少得要点体面吧?
但他很快想起了汉时那些汉使的操作,觉得嬴政找的那个理由已经算不错了,像汉朝那些使节找其他国家麻烦,那才是不讲道理。
冒顿并不知自己大祸临头,对嬴政道:“谢秦皇宽宏,我等回去后必禀告单于,在一年内退还诸地!”
这种话听听就好,谁信谁傻,但也没人跳出来说冒顿在睁眼说假话。
之后章台宫内气氛一片祥和:
匈奴人想要购买十三香,准;匈奴人想要买盐,准;匈奴人想要蜂窝煤,准;匈奴人想要派人过来学习大秦的先进经验,准……
虽然匈奴想要购买兵器等请求被驳回了,但大家依旧非常开心,嬴政都眼含欣喜,匈奴人没啥钱,将会以牛羊和马匹作为支付,而大秦如今正好缺这些牲畜。
匈奴人也很高兴,他们能买到秦人现在用的那些东西,回去后的生活质量必定蹭蹭往上涨。
见大家都高兴,冒顿觉得时机和氛围已成熟,或许可以提一提他早就在构思的那个想法,他向嬴政拜道:“伟大的秦皇陛下,冒顿有一事想求于陛下!”
和匈奴达成一系列交易,嬴政心情也颇为不错,看着冒顿,饶有兴趣道:“你为匈奴太子,也有事要求于朕?”
冒顿道:“此事唯有秦皇陛下可做主!冒顿今年十三,已壮,尚未有妻,想向陛下求娶一位大秦公主,以结匈奴与大秦百年之好。”
这并不是冒顿的原话,而是翻译过来的,但听完翻译,章台宫内瞬间安静,众臣脸上的笑容敛去。
这让匈奴使团的众人感到疑惑,太子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怎会让这些秦人都安静了?
因为当今大秦适龄出嫁的公主只有一位。
宗室中的女子不少,但陛下之女只有一位,而这位公主已经被许给了那一位。
那位虽经常看不到人影,但陛下对其的信任非常。
非陛下之子,却赐以公子身份,使居于皇宫,更于称帝大典时宣布将嫁女于其。
这份宠信厚待连许多公子都没有。
这冒顿大概并不是想娶那位公主,对其而言,只要对方的身份是大秦公主即可,但其所言恐会引那一位多想。
连心中觉得其实给冒顿嫁一位公主的大臣也不敢发声,他们又不蠢,此刻跳出去,将可能连那位和陛下一起得罪。
冒顿也感到情况好像不太对劲,但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不好开口,情况不明,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他只是想求娶一名秦公主,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有了秦皇女婿这层身份加持,回去匈奴后,他那位单于老父不好动他,更能吸引许多匈奴人投靠他,更能麻痹秦国,给匈奴发育的时间……
此举一石而数鸟,所付出的不过是他娶了一个可能并不会喜欢的女子,他也并不需要此女是秦皇之女,要的只是其身份罢了。
且顶破天也不过是一女子而已,和亲嫁女多常见,他父亲这些年不知送出了多少匈奴女子,冒顿不懂大殿为何突然安静下来。
李念看了眼冒顿,他知晓冒顿的想法,和亲嫁女确实也常见,大汉尚有和亲之时,但他并不喜欢这种做法,他更喜欢大明那一套。
他也知冒顿并无心在针对他,并不是真想要娶始皇之女,冒顿只要他娶到的女子有大秦公主这个身份即可。
但如今朝野上下都知道始皇如今唯一到达出嫁年龄的女儿是他的未婚妻,冒顿这不是针对,也就变成了针对,他必须得作回复!
不过,冒顿这小子明显是来前情报没过关。
但这也不是这小子第一次了,后来给吕雉写性骚扰信,明显也是不知吕雉的脾气。
实际上,不是冒顿不知李念,而是他知道,但知道的不完全,他知道的李念是大秦公子,认为李念是始皇之子。
在众臣的目光中,李念起身,匈奴使团等人见是一位年轻人起来说话,纷纷猜测此人是谁。
此人莫非便是使一众秦人安静之人?太子那句话冒犯到了此人?
李念奏道:“臣以为此事不可行。且不说冒顿太子这句‘匈奴与大秦百年之好’是否可能,单说以一女子去换大秦之安康,臣便觉得颇为耻辱。”
“是我大秦武将不敢战,还是我大秦众臣无谋,无能怯懦至极,才要一女子来保护我等?”
对李念这番话,众臣不太感冒,因为以往也有人这么说过,但大家还是常这样干,虽然这么做是有些丢脸,但实用啊,只是如今的大秦不需要,大秦够强。
李念继续道:“臣认为一国当有尊严、当有国格,当做到如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184章 这刘季真是个人才!
后半句话一出,殿内众臣众将目光一凝,尤其是武将,这句话听得他们心中的血也似乎涌动起来,在心里默默重复。
嬴政的目光落在李念身上,尽管知道这小子肯定是从后世历史中摘取的,但依旧有些热血上涌。
如此之国,如此之君,何等铁血豪迈,他的大秦也当如此。
然而,他心中又有问:后世历史中真有能做到这些的王朝吗?
若真能做到,纵使国灭,也必将青史留名,为后人所记。
翻译将李念所说的话译成匈奴语,说给匈奴使团听后,不少人脸色大变,连正跪拜在殿内求亲的冒顿也忍不住抬头看向李念。
此人这番话不仅要绝了他娶大秦公主的计划,还将改变大秦日后的行事作风,匈奴想要和大秦周旋,将变得更艰难。
冒顿也在想此人是何身份,为什么要阻止他求亲的计划?
但他对李念那番话也颇为欣赏,说得他心痒,若匈奴也能做到此人话中之事,那该多好?
尽管此人阻碍了他的计划,可冒顿还是很欣赏李念,遂以匈奴语荀问李念是何人?
他要记住这个人!
听到翻译过来的李念回答后,冒顿心里暗道:‘他就是那个李念?那位大秦公子?可他为何要阻碍我求娶大秦公主?’
下一刻,冒顿反应过来,觉得他悟了:‘是了,他为大秦公子,大秦公主都是他姐妹,我匈奴一直被这些南人视为苦寒之地,他一定是不想让姐妹嫁去匈奴,才阻碍我。’
冒顿赶紧说了一番“大舅哥您尽管放心,您的妹妹要是嫁给我,到匈奴后绝不会受苦,有我冒顿在,保证您妹妹在匈奴吃香喝辣,无人敢欺”之言。
可话落不久,冒顿和匈奴使团众人便见秦人皆一脸古怪,这话有何古怪?
太子都做这般保证了,还有什么问题?
嬴政为这件事下了最终裁定:“好了,此事就到这!冒顿,你的请求,朕不会答应!”
冒顿虽心有不甘,但秦皇已经明确拒绝了他的请求,也只得恭敬退下,可他还是不明白秦皇和那李念为什么不答应?
嬴政看向匈奴使团,又道:“若无他事,今日朝见便到此。赵高、刘季,设宴招待他等!”
这又是嬴政的恶趣味,今日召匈奴使团觐见,他特意将刘季也召了过来,为的便是让刘季和冒顿这两个“白登之围”的主角见面。
要是他不组织,汉高祖和冒顿单于这辈子估计都再也见不到了。
当然,也不全是出于他的恶趣味,他也想用刘季那强大的“交朋友”能力去探探匈奴使团的情况。
都决定要杀冒顿了,自然要多了解冒顿的情况,评估杀了冒顿有多大风险,会不会让头曼打着为儿报仇的旗号对大秦用兵。
尽管大秦并不怕头曼出兵,但大秦如今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好。
因而须得多了解冒顿在匈奴的情况,看其是否和李念说的一样,杀了冒顿,头曼其实也不会怎么样,甚至暗里还挺舒服。
而刘季此人“交朋友”能力非凡,说不准能和匈奴人也尿到一块儿去,成为好哥们儿,套取到诸多匈奴的情报。
嬴政曾萌生出过一个念头,要不别将刘季放到外地执政为官,干脆为大秦执掌外交事务算了。
至于让赵高和刘季一起去,则是让赵高负责栽赃陷害击杀冒顿一条龙,如果事后需要追责,正好将赵高给推出去。
晚上,礼部驿馆,一宽敞的房间中,刘季、赵高及几位礼部官员正设宴招待匈奴使团众人。
此时已酒过三巡,酒意已经上来,上午时还不熟的众人,现在都已哥们儿长哥们儿短,只是你说的秦语,我说的是匈奴语,但语言不同并不妨碍大家在酒桌上的兄弟情。
冒顿虽才十三岁,但也喝了不少,他问出了白日间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为何秦皇不嫁女给他,那李念为何要阻止?
刘季笑着为冒顿解释:“冒顿太子有所不知,李念公子非陛下之子,乃陛下所定之婿。今日,太子向陛下求娶公主,而陛下膝下诸位公主中只有一位适龄出嫁……”
听到翻译传过来的话,冒顿的酒意瞬间清醒不少,这次真明白了,难怪秦皇不许,那李念会出来阻止,难怪其他秦人会是那种反应……
秦皇适龄出嫁的公主只有一位,已被许给了那李念,他向秦皇求娶大秦公主,岂不是要同那李念抢妻?
这放在草原上问题不大,遇到心仪的女子,不管其有没有丈夫,只有够强,那就可以抢,可这里是秦,规矩和草原不同!
他今日求亲之言岂不是得罪了那李念?
且他还闹出了另一个笑话,因李念公子的身份认为其是秦皇之子,大秦公主的兄长……
想到白日在那宫殿内,他信誓旦旦地向李念保证会好好对大秦公主,冒顿也不由感到尴尬。
但事已发生,追悔已不及,得想办法补救,何况那李念颇得秦皇信任,仅看白日,便知其能影响到秦皇对匈奴的态度。
冒顿问道:“诸位可知李念公子居于何处?冒顿想拜访请罪!”
刘季笑道:“太子莫急,李念公子宽宏大度,不会就此放在心上。且李念公子居于皇宫,太子今日定是去不了。”
“说来,季听人说李念公子曾说过一句话,‘今朝有酒今朝醉’,季深以为然。”
“今日已晚,何不将今日之愁暂且放下,待明日再谈。今夜有酒当今夜醉,且众位远道而来,能与诸位相聚,殊为不易……”
刘季举起酒杯,开始煽动情绪,引导气氛,他的话像带有魔力,尽管听不懂,但还是让冒顿暂时忘掉了今日发生之事,也举起酒杯。
不一会儿,刘季已和匈奴人喝成一片,跟这个勾肩,跟那个搭背,一点也不嫌弃匈奴人身上的气味,喝得甚欢。
房内近乎所有人都沉浸在刘季搭建的氛围当中,而一喝高了、喝嗨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包括但不限于跟狗跳舞。
同在房内的赵高看着左手酒杯,右手一条肘子,边喝酒吃肉吃得满嘴流油,边和匈奴人吹牛的刘季,神情颇为惊讶。
那形象一点也不文雅,相当粗犷,但这些匈奴人似乎就吃这套,看他们望向刘季的眼神,敬佩信服,就算匈奴人现在突然集体拜刘季当大哥,赵高感觉自己都不会觉得奇怪。
这么快就和匈奴人混到一块儿去了,还被匈奴人当成了自己人,一点也不见外,这刘季真他娘是个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