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95节

  因为那李念所做之事必将影响深远,他们也想看看要编出何种字,要编何教材。

  而且,他们这些人中有许多人来自诸子百家,他们更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可现在却被一个假名给为难住。

  那秦吏又道:“各位不必忧虑此事,陛下和公子不会计较。”

  这话让许多人面露惭色,他们用假名参考,秦皇和那李念知道,却大度不计较,这是有意放他们一马。

  有人当即朝着秦皇宫的方向行礼:“谢秦皇陛下大恩!”

  其他用了假名参考的人也有样学样,虽尚未和秦皇与那李念谋面,但众人心里都生出一些好感。

  事不算大,但从中可看出秦皇并不像传闻中那般暴戾,反而颇有圣王明君之风。

  兴许是他们以前错看了秦皇?

  见到这幕,范增却在想这是不是秦皇和李念故意整出来的手段:知晓这些人会用假名,所以才故意彰显大度来拉拢人心。

  这倒是范增想多了,嬴政和李念哪有这般料事如神?

  压根儿没想过用这事做什么,只是发觉在咸阳大考中用假名的人很多,连楚墨巨子都用了假名,会影响到后续的安排,遂决定不追究用假名之人。

  若真追究,将所有用假名的人都捉拿问罪,只怕参考的三千余考生,一大半都得下狱。

  提锣的秦吏又看向如范增等未曾行礼感谢之人,道:“至于诸位大贤,请带好各自参考凭证,随我等往皇宫觐见陛下。”

  他们今日既负责放榜,也负责引上榜考生入皇宫觐见。

  早知今日放榜后秦皇会有请,绝大多数参考者都已事先沐浴并准备好了参考凭证,范增亦是如此,他虽仇秦,但同样也认为秦皇为君王,为天下之主,见之当有礼。

  这也是这时代的一个特点,尽管我仇你恨你,巴不得你立刻国破人亡,但也会以礼相待,给予一定的尊敬。

  范增等人随这几名秦吏,在一队秦卒的护卫下往大秦皇宫而去,在他们身后是未上榜者投来的羡慕目光:他们现在要去见秦皇了,我等却只能留在这里,算了,还是看看与这些人差在何处。

  有人从身上掏出大考时的考卷,开始对着木板上张贴的标准答案比对,看看自己错在了哪,那些算学和格物考题真有答案?

  这次放榜,不仅放出了各大榜单排名,在李念的建议下,还专门贴了咸阳大考的标准答案。

  见有人开始对答案,其他未上榜的考生也拿出自己的考卷对了起来,越对越觉得榜单排名没有猫腻,他们输得不冤。

  同时,对那些上榜之人也心生佩服,尤其进各榜前十之人,其等之才的确远在他们之上。

  另一边,在秦吏的带领下,范增等人到了皇宫,经一番检查后,得以准许入宫。

  看着眼前的建筑群,范增心情复杂。

  这个地方,是六国多少年想要到达之地,可惜如今六国均灭,此片宫殿却仍矗立在此。

  今天,他来了,却并不代表楚,也未带兵,而是以一名咸阳大考考生的身份来这。

  对即将要见到那名秦皇,范增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刺王杀驾是必不可能,但要接受秦皇的恩赐,他心中也有些不愿……

  怀着复杂的心绪,范增进入秦皇宫,负责给他们引路的人变成了宫中内侍,他们并没立刻被带去觐见秦皇,而是被引到一处宫殿内。

  这里有诸多内侍早已等候在此,范增看到他们手中各捧一托盘,托盘中放着一套衣物,显然是给他们所准备。

  一名未端托盘,像是有些地位的内侍笑着向他们解释道:“此为陛下特意赐予各位大贤,根据榜上排名,人人皆有。”

  “请各位大贤在此换过衣后再觐见陛下!

  “各位大贤原本衣物,会暂保管在此,之后再取。”

  内侍又补了一句:“陛下言各位大贤若不愿换衣,也可自便!”

  此乃赐衣之恩,接受了这衣物就等同接收了秦皇的恩赐,日后还怎么好意思批秦反秦,他们也是要脸的。

  因此,大多人都没立即取衣更换,但也有人不甚在意。

  一穿粗麻布衣,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清瘦中年人笑道:“已受陛下之恩,再多一衣,又有何妨?诸位请便,庄某先换了。”

  庄某?

  此人便是那综合榜第一的庄黄?

  清瘦中年人顿时吸引了众人目光,只见其道:“我在那综合榜榜上侥幸居首,我的衣在何处?”

  见有人主动站出来,还是综合榜榜首,那说话的内侍笑道:“庄状元请随我来,您的衣在这边。”

  在这的众人几乎都是聪明人,这内侍话里有东西,这衣服兴许有些特别。

  清瘦中年随内侍去换衣后,又有一人站出,还是范增认识的一人,正是同考场中坐于他右边,疑似为楚墨弟子的那人。

  这人直接道:“我在大考时以‘羊墨’为名,在那理榜和格物榜居首,我的衣在哪?”

  反正假名问题已经曝了,而他又不可能不去见李念,楚墨巨子直接干脆承认他用了“羊墨”这一假名。

  这又引来一番注视,范增心中更有种难以言说的酸楚,楚墨巨子也跑来秦国,接受了秦皇恩赐。

  楚墨本应向着楚啊,可如今却要飞到别人那里了,那个“别人”还是楚的仇人。

第195章 年老得意马蹄疾

  有庄黄和楚墨巨子为表率,其他人也随即领取嬴政赐给他们的衣服,范增也领取了他的那件。

  穿上秦皇所赐之衣,范增不停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只是为行便宜之计才穿,不是真心想接受秦皇恩赐,他始终忠诚于楚。

  到这时,范增也知道了秦皇赐下的这些衣服的特别之处:做工和用料应为一样,但衣上所绣图饰不同。

  主要的不同在于各榜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他人则依照在综合榜上的排名,前五十为一种图饰,之后每隔五十名再换一种图饰。

  如他在综合榜上排名十八,本该和综合榜排名第四到第五十的考生穿同种图饰的衣,但他同时又为文榜榜眼,所以他的图饰又和他人不同,多绣了一只白泽。

  秦皇这般做的原因显而易见,既是让上榜的考生更有荣誉,也是增加他们之间的竞争,还有激起那些未上榜考生斗志之意。

  这其实是嬴政从李念听了后世科举后,模仿搞出来的。

  大秦第一次咸阳大考相当于后世科举,像嬴政这种骄傲之人,能跟后世王朝做的一样的地方当然要做。

  待所有考生换过衣后,先前讲话的那名内侍给他们讲说了一番觐见的礼节,让他们以状元、榜眼、探花为序,准备觐见秦皇。

  由综合榜状元庄黄当头,其他榜状元随后,再由综合榜榜眼为次,其他榜榜眼随其身后……

  范增本以为见到秦皇会是在章台宫中,听说那座宫殿是秦皇居处,大秦执政之所,也是六国做梦也想攻到,却未能攻到之处。

  但未想到秦皇并未在章台宫中接受他们觐见,而是在那章台宫外。

  那有一处高台,高台前不远处竖着一根高杆。

  身穿玄色帝服的秦皇正站于高台上,台下是大秦一众文武,稍微远点的地方似乎还有一队乐师。

  听闻秦皇称帝之日,升过那秦国国旗,奏过那大秦国歌,难道今日也要如此?

  随着一声“咸阳大考众贤才到!”,高台上那位秦皇的目光一下投了过来,让范增等人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被一头不属于尘世的可怕猛兽盯上。

  尽管在咸阳城中时,不愿和那些秦人一起跪喊“陛下万岁!”,但此刻在庄黄的带领下,范增等人行大礼参拜道:“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范增在心里自我安慰,他不是向秦皇叩首称臣,只是出于对秦皇在礼节上的尊重。

  秦皇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高处落下,虽然远,却能准确落进每个人的耳中:“平身!”

  “谢陛下!”

  待所有人起身,嬴政道:“咸阳大考为大秦开朝第一届大考,亦为天下之盛事,必将铭录史册,不可不慎待,升国旗、奏国歌!”

  秦皇话落,便见一秦将领着一队秦卒走来,行进整齐,那秦将手中持一杆旗帜,秦将正是大考结束那日与他们说过话的那位。

  但他们更加关注秦将手中大秦国旗,这是要升旗了?

  大秦国旗,他们在咸阳已经见过,但观看升旗仪式还是头次,不由感到新鲜和好奇。

  不多时,秦将走到旗杆前,和一名秦卒将手里的大秦国旗绑到绳子上,一手抓住左上角卷起的旗帜。

  将旗帜绑好,一阵宏大庄严的乐声响起,似乎有一幅幅沧桑古老的图景迎面而来,在范增等人面前显现。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那个国名为“秦”!

  随着乐声,秦将将手里抓住的旗帜一角往上抛去,收卷的旗帜当即展开,随风飘扬而起,旁边一秦卒开始拉绳索使国旗上升。

  望着凌空飘扬,冉冉升起的旗帜,范增等人心中生出非常复杂的感受,他们的故国和如今的秦确实相差太多了,玄鸟与苍龙同飞,这个秦已经不是以往的秦了。

  秦本已很强,今时依旧在冉冉上升,可他们的故国却已入土。

  如果这一幕是发生在他们的故国,该多好啊?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待国旗升到旗杆顶部,那恢弘庄严的乐声也适时停止,高台上的秦皇看了眼国旗,才将目光重新看向他们。

  只听秦皇道:“能在大考中脱颖而出,名居前列,诸位皆为天下之贤才,亦为大秦今后之栋梁,故朕今日召见诸位。”

  “朕知诸位对朕对大秦或有不满,然六国已灭,天下一统,望诸位能摒弃过往之见,使天下更好,而非依仗才学致使生灵涂炭。”

  有考生注意到,有个奇怪的年轻人正拿着一奇怪之物,将那奇物对准他们。

  来咸阳多日,他们也听说了一些在咸阳流传的奇妙传闻:传说那李念手中有一物名为“手机”,可将人在某一刻的形貌记入其中,恍如真实。

  难道这年轻人就是那李念,其手中所拿就是那手机奇物?

  若真如此,那他们入朝觐见秦皇的这一幕要被记下来了啊。

  许多人当即更神态端庄起来,希望自己能以更好的形象被那手机记下来。

  这也是李念给始皇帝的建议,大秦第一次大考,历史纪念意义重大,最好可记录下来传于后世。

  嬴政讲到给众考生授予名衔,名衔其实已定,各榜状元、榜眼、探花各有其人,现在所授的是勋章,每人皆有,但做工和勋章上的内容不一样。

  看到内侍端上的托盘里摆放着的勋章,大多考生心里却没多高兴。

  这比那衣服严重多了,一旦接受了此物,等于完全接受了秦皇赐予的名衔,那么他们将被视为站在秦的一方,日后若不忠于秦皇,必会受天下人唾骂。

  范增也在犹豫要不要接受这勋章。

  若不接受,他恐怕再难接近秦皇和那李念,可接受,不仅他心里不愿,此事若传出去,他范增以后还怎么反秦复楚,居的父老乡亲将如何看他?

  其他人也和范增情况一样,只是原因不同。

  像楚墨巨子要考虑的是他不接受,那楚墨就得不到纸,也参与不了编新字编教材中去。

  如此一来,楚墨必将衰败,再难及得上其他百家学派。

  难怪这位秦皇能带秦一统天下,其手段之高明狠辣远胜其他六国君王,看似有礼,未曾逼迫,让他们有的选,实际上却没有。

  只有那些无求于秦皇之人,才能拒绝,可那些无求之人已经被筛选了出去,至少在此刻的章台宫内没有,即使是仇秦如范增者,也想通过秦皇和李念知晓秦未来的政略。

  思来想去,范增叹了口气,即使被人误会、被人不理解,他也只能咬牙接受这勋章:一切都是为了复楚,如今不过是些许风霜。

  不少考生也和范增一样,感到憋屈的同时,还只能接受。

  看着这些人,李念觉得很有趣,明明不想接受,却被迫接受,好像吃了后世那九转大肠一样。

  勋章的颁发,本应由嬴政亲自进行,但不敢确保这些考生会不会在嬴政给他们颁发勋章时,突然袭击嬴政。

  就算已经经过了安检,没有利器,但就算打了始皇一拳,那也是不得了的大事。

  由三人代表嬴政对众考生颁发勋章,一为公子扶苏,一为王绾,一为王翦。

  待授勋结束,看着众人别在左胸的勋章,嬴政道:“诸位为天下之贤才,理当名传天下,世所共知!”

  秦皇还想做什么?

  范增等人心一紧,却听嬴政继续道:“今日不可传名于天下,却可传名于咸阳,莫愁当世无贤才,天下谁人不识君?”

  改了一句从李念那剽来的后世诗句后,嬴政未细说要如何让他们传名于咸阳,又道:“诸位先前以假名参加大考,朕可不咎,现可将真名告知朕否?“

首节上一节95/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