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我跟你二嫂打个招呼,让她去李正家里,帮忙照看照看。”
刘博应了一声,笑着说道:“这样也好,我一个大老爷们,还真不好意思往他家里跑。”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一处不起眼的院落就近在眼前,李云瞥了刘博一眼,开口说道:“我记得九司不是在这里啊。”
刘博笑着说道:“狡兔三窟,现在九司在金陵城里,有不少地方了,具体有多少,我都不太清楚。”
他看着李云,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二哥你放心,都是正道弄来的宅子,我们有房契地契。”
说罢,他推开这座宅子门口,里面有九司的人在守着,见到两个人走进来之后,纷纷跪在地上,低头行礼:“王上,司正!”
李云没有理会他们,刘博则是招了招手,开口道:“都起来。”
几个人很快起身,李云看向里面的房屋,问道:“那五个人,都在里头?”
“是。”
李云淡淡的说道:“找个书办记录,咱们两个人进去问话。”
“好。”
刘博点了点头,回头叫来了一个书办,然后他跟李云一前一后,进了这间房屋,屋子里,五个都在中年的读书人,各自坐在一张椅子上,只不过身上带着镣铐,活动起来不太便当。
见李云二人走进来,五个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齐刷刷的看着李云,但是慑于李云的气势,五个人都没有敢说话。
李某人瞥了他们五个一眼,回头看向刘博:“九司对他们还不错啊,几天时间了,都油光水滑的。”
刘博咳嗽了一声,开口道:“是有人提醒过我,不好对他们动狠手,有伤二哥的名声,因此一直就没有怎么动刑。”
这个时候,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昂首看着李云,冷笑道:“李贼,废话少说,何某人敢仗义执言,便没有怕死过,你动手罢!”
李云摸了摸下巴,嘀咕了一句:“你姓何。”
他回头看向刘博:“姓何。”
刘博回答道:“何岫。”
他顿了顿,补充道:“死完了。”
李云回头,用略带怜悯的目光,看了他一眼,然后背着手说道:“这位何先生,你家里人已经死完了。”
何岫脸色骤变,他抬起手指着李云,手都在止不住的颤抖,说话很是颤抖的厉害。
“你…你…你胡说!”
“朝廷分明,分明已经把我家里人,带离江东了!”
李云微微摇头,开口道:“那看来,是你亲自把家里人,托付给朝廷那些人的,难怪他们一点戒心也没有,你们家一家上下,俱是被人下毒之后。又下重手砍杀。”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猜,可能是因为,单单毒死的话,不太好传出去,必须得见血,因此他们才多此一举。”
何岫脸色苍白,再也支撑不住,直接倒在了地上。
另外四个人,脸色也都一下子骤变,他们忍不住齐齐看着李云。
有些人咬牙切齿:“真是贼不改性,我们只是说了几句实话,你这贼子,便下这样的狠手!”
四个人各自拖着镣铐,就要朝着李云走过来,李某人理都不理他们,径直走到主位上,大马金刀的坐下,等他落座之后,瞥了一眼这四个人,四个人俱都老实安分,不敢上前了。
哪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高手,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是李云的对手,更不要说是这些读书人了。
光靠李云这一身气势,就足够吓退他们了。
李某人瞥了一眼四个人,淡淡的说道:“今天我百忙之中,抽空到这里来,是为了跟你们说清楚这件事,免得你们几个人,到最后死不瞑目。”
“你们几个人,都是金陵府请过来的,有三个是去年年底去的文书,剩下的两个离得近,是去年给你们去的文书。”
“你们也都是正月底,到的金陵。”
“二月初二,你们在钟山,说那些蠢话。”
说到这里,李云顿了顿,看向几个人,面无表情道:“当时,钟山上应该还有其他人,盯着你们的动向,你们这里一照办,那边人立刻就开始动手了。”
“你的家人,基本上都是在初三,就被人动了手。”
李云瞥了几个人一眼,淡淡的问道:“想的明白吗?”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都看向了坐在地上,已经呆若木鸡的何岫。
李某人伸手敲着桌子,面无表情道:“因为你们干的蠢事,这事就成了我的罪过,最多十天半个月,朝廷一定会将此事广而告之,公布出去,你们信不信。”
“几位都是读书人。”
李云站了起来,淡淡的说道:“应该都不会特别蠢,好好想一想罢,他们应该都应承了你们,只要你们舍身成仁,他们就会保全你们的家里人。”
“若他们真的应承了你们,他们前前后后至少有大半个月一个多月,来做这件事,我江东内外,除了一些要道,畅通无阻,那么长时间,你们几家人就一家都没有离开?”
说着,他看向五个人,开口道:“你们五家人。”
李云伸出了四个手指:“只活下来四个人,还都是侥幸逃脱。”
“好好想一想罢,莫要一蠢到底了。”
说罢,李云直接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门口,在门口回头瞥了五个人一眼。
“五位都是江东人,我再问一问五位,我到了江东之后,比起旧日朝廷如何?”
问出了这句话之后,李云给了刘博一个眼神,刘博立刻低头,跟了上去。
兄弟俩走出房门之后,刘博停下脚步,回头听了听房间里的动静,然后快速跟上李云,嘿嘿一笑:“二哥,他们哭了!”
“我听到他们哭了!”
李云瞥了一眼刘博,笑骂道:“都当司正了,还跟个皮猴一样!”
刘博嘿嘿一笑,问道:“二哥,这几个蠢蛋怎么处理?”
“交给金陵府罢,让卓光瑞走司法程序,再审一遍,留下卷宗。”
说到这里,李云眯了眯眼睛,闷声道:“你跟卓光瑞碰个头,跟他说,不要把这五个人给弄死了。”
“他们活着一天,便会痛苦一天。”
李某人低哼道:“这就是我对他们最大的惩治了!”
刘博认真想了想,然后打了个寒颤,微微低头道:“二哥骨子里的脾气,还是跟从前一样。”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问道:“怎么说?”
刘博轻声道:“记仇啊。”
李云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笑道:“皇城司的事情,你多上点心,我去一趟中书,这里交给你了。”
说罢,李云离开这里,一路到了金陵新城的中书,很快见到了杜谦,受了杜谦礼数之后,李云看着他,笑着问道。
“杜兄,还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我尽快一并处理了。”
“没有事的话,我就要…去主持兵进中原了。”
第668章 出头之人
现在已经是二月中旬,金陵这种地方,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了。
薛收,还有徐坤等今年委派下去的荆襄官员,也基本上已经去荆襄赴任,而李云自己正名分,以及对于江东内部政体的改革,已经基本上告一段落。
此时,内事基本上已经定了下来,摆在李云面前的,自然就只有外事了。
杜谦给李云倒了杯茶,然后开口笑道:“上位现在已经进了大位,乃是我吴国国主,手底下精兵猛将亦是很多,是不是先让几位将军们去试一试,若一年两年无所成就,上位再去亲自领兵不迟。”
从前的李云,权高而位不尊,如今他即了吴王之位,哪怕是自己封的自己,至少在名目上,已经地位尊贵。
按照杜谦这些传统士大夫的想法,地位尊贵的人,轻易便不应该再离开国都了。
李云低头喝茶,淡淡的说道:“古来开创之主,少有不亲自掌兵的。地方,需要我自己亲自去打下来。”
他笑着说道:“我打下来的,才能算是我的。”
“杜兄的意思我明白,但是这个事情不必多说了,现如今江东对我们来说是后方,若是中原勘定,中原就才是后方,到时候不只是我,杜兄以及现在金陵的朝廷,多半也要搬到中原去,替我建设中原后方。”
杜谦明白了过来,轻声道:“看来,上位心中属意的国都,并不是金陵。”
“朝天观的道士说,金陵王气外泄。”
李云笑呵呵的说道:“不得长久。”
“不过暂时用着吧,中原能不能打下来还不一定,现在说这些没有用处,要是真的打下来了,咱们就再商量。”
说到这里,他笑着说道:“金陵将来至少也是个陪都,毕竟我还有不少家产在这里。”
杜谦哑然一笑,他坐在李云旁边,认真想了想,然后开口道:“现在比较紧迫的事情,一是上位先前说的科考,江东国体既定,现在又多出了荆襄五州,一下子多了许多空位出来,可能再行几次科考,都不一定能够填补缺位。”
李云只是想了想,便开口说道:“官员,未必就要从科考中选,如果有吏员差事办的很好,便可以破格拔擢,让其晋升成为官员。”
杜谦闻言,立刻就变了脸色。
“上位,这…”
从武周时期开始,官和吏就是泾渭分明的。
只有通过某几种固定渠道,比如说举荐,科考,或者皇帝亲自拔擢,才有可能做官。
前两者是常规手段,后一种就非常特殊。
这种制度,本质上是断绝了基层的上升渠道,让吏是吏,官是官。
吏员工作再如何出色,一辈子也极难混到一个官身,哪怕是不入流,连九品也不是的官,都是困难的。
这种情况,在另一个世界科考制度完善之后,则更加明显,没有功名,极难做官。
而如果如同李云所说,打碎这一层晋升壁障,则杜谦这些人读的书,岂不就是白读了?
见杜谦神色有些不太对劲,李云心思一转,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再一次低头喝茶之后,缓缓说道:“杜兄,撇去你读书人,世族的身份,你跟我说一句心里话,打破官吏壁障,对是不对?”
杜谦沉默,一言不发。
李云叹了口气,开口道:“从前,我跟杜兄说过很多次,我这个人崇尚事功,一切政策只要能见功效,见功绩,那就是好政策。”
杜谦也跟着吐出一口浊气,低声道:“臣…同意上位的意见,但是只在开国之前,用这个法子,撑过这段特殊时期。”
他的态度很鲜明,在这段特殊时期,可以用这种特殊手段,来填充官员空缺,但是将来如果李云建国,改朝换代了,那么这个政策便不能持续下去。
还是要从科考功名上取官。
李云想了想,然后笑着说道:“好,我们先试几年,看一看。”
推进科考制度,本就是李云的目标之一,至于官吏之间的壁障,持续存在对于统治阶层来说,反而是好事情。
这个话题告一段落,李云又提了提太监的事情,对于太监制度,杜谦当然是毫不犹豫支持的,于是李云也没有多说什么,默认了这件事。
在这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李云常常跟杜谦姚仲在一起,处理解决江东内部,一些非他不可的事情,为自己即将到来的亲征中原做准备。
而这个时候,在闻喜病了好几个月的裴璜,也终于被皇城司的人一路请进了关中,请到了京城里。
此时京城上下,正张灯结彩。
因为今天是大喜日子,浔阳长公主出阁,下嫁给了年纪长她一倍的汝国公梁温。
汝国公府,也是欢天喜地,用最高的规格,迎娶了这位先帝膝下的小公主,当今天子的幼妹。
就在城里热热闹闹的时候,一身灰色衣袍的裴璜,被一路带到了崇德殿里,很快见到了皇帝陛下,裴璜双膝下跪,深深低头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