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乐呵呵道:“娘,您终于笑了。”
杨氏微笑道:“有你这么个好儿子,娘想不笑都难了。对了,你二兄去看过你郑姨娘没?”
李勇哼了一声,道:“他估计不会去。”
杨氏蹙眉道:“这是为何?他难道已经忘了自己生母了吗?”
李勇嘟囔道:“二兄似乎一直有个想法,觉得父亲不喜欢他,是因为郑姨娘的缘故。”
杨氏怔道:“他为何这样想?”
李勇嘀咕道:“他说郑姨娘位份太低,不讨父亲喜欢,所以才害他得不到父亲宠爱。”
杨氏脸色一白,道:“勇儿,你会不会也这样想?”
李勇大声道:“当然不会!父亲喜不喜欢谁,与娘有什么关系?父亲那么喜欢高安,她阿娘可是萧庶人呢。”
杨氏松了一口气,摸了摸李勇的小脸,道:“勇儿,你可以把这些话,跟你二兄说一下。”
李勇不解道:“为什么,说了二兄肯定不高兴,可能会跟我吵架。”
杨氏轻轻道:“就当是为了你郑姨娘吧,她非常希望你二兄去看她。”
李勇点头道:“阿娘既然这样说,我就去跟他说说吧。”
母子俩又长谈了大半个多时辰,晚上还一起用了晚膳,李勇这才回到大吉殿。
第273章 东宫移位?
李勇回到大吉殿时,李廉和李孝正坐在桌案前用膳。
两人吃饭时喜欢聊天,所以每次都吃的很慢。
李廉见他回来,笑道:“三兄回来了,快坐下用膳吧,今日有熊掌,我们给你留了一块。”
李勇道:“我已经吃饱了,你们吃吧。”
话音刚落,两只手便朝剩下那块熊掌抓了过去。
最终还是李廉动作快那么一丢,将熊掌抢了过去。
李勇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下,朝李孝道:“二兄,我刚才去见过阿娘了。”
李孝“哦”了一声,抓起一块羊排,啃了起来。
李勇又道:“你也去瞧瞧郑姨娘呗,她已经住进承香殿了,你去看她,父亲也不会怪你。”
李孝将嘴里肉嚼了一阵,吞下肚子,道:“我不去。”
李勇哼道:“她是你亲娘,你不去看她就是不孝,可对不起父亲给你取的名字。”
李孝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李勇想了想,眼珠子转了转,道:“这样吧,你去看她的话,我把那招‘脚跟勾鞠’教你。”
李孝哼道:“不用你教。”顿了一下,道:“我去看她也行,你要答应我另一个条件。”
李勇忙道:“快说快说!”
李孝道:“你前两日,不是说会帮我出阁开府吗?”
李勇听到此话,面色一红。
他前几日从王勃那里听说,王氏准备利用李孝开府之事,让母亲脱困,后来一时嘴快,告诉李孝他马上要开府了。
没想到李孝一直记了下来。
李勇陪笑道:“我当时瞎说的。”
李孝哼道:“我已经快十三岁了,李忠当年开府时,还没我大。父亲那么喜欢你,你去和他说一声,他应该会同意让我开府吧。”
正在啃熊掌的李廉听到此话,也抬起头来。
出阁开府,又不用去封地就藩,对每个皇子都充满了诱惑。
李勇寻思:“去向父亲求情肯定不行,父亲会生气。不过可以去找王勃,让王氏继续上奏,让二兄开府,如此一来,我也马上能开府了!”
他嘻嘻一笑,道:“好,那可说定了,只要父亲让你开府,你以后要经常去看郑姨娘!”
李孝道:“好!”
次日一大清早,三人一起去崇文馆上学。
到了未时中牌,下学鼓响起,李勇喊住王勃,来到一处无人的走廊,将开府的事与他说了。
王勃诧异道:“殿下,两位贵人已经脱困,再上奏开府之事,就没有必要了啊。”
李勇道:“我也想早点开府嘛,怎么没必要了?”
王勃迟疑了一下,拱手道:“那我回去后,请示一下父亲。”
李勇笑道:“那就拜托你了。”
数日之后,兵部尚书萧嗣业上奏,二皇子李孝即将满十三岁,宜出阁开府。
李治想到李忠开府之后,长进颇大,与在皇宫判若两人,便同意了萧嗣业的上奏。
消息传到大吉殿后,李孝大喜过望,当即遵从约定,这日吃过晚膳后,前往承香殿,看望生母郑氏。
郑氏见儿子到来,喜出望外,细细询问他平日的生活,嘘寒问暖,关爱备至。
李孝许久没有受到如此关怀了,原本不愿来,结果来了又不愿离开,一直待到亥末,才在郑氏催促下,告辞离开。
数日后,一个清晨,大吉殿内,鼓声阵阵。
平日的鼓声只响一次,是提醒皇子们去崇文馆上学的鼓声。
今日的鼓声却响了三次,这说明今日是假日,不用上学。
李勇“腾”的一下,从床榻上跳了起来,飞快的穿着衣服,与平日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态度相比,判若两人。
今日是李孝出阁的日子,他特意将前几日那件红色小圆袍穿上,来到正殿时,只见李孝脸上掩不住喜色,正在与李廉说笑。
“二兄,你何时离宫?”李勇急忙问道。
李孝道:“上午要去太庙、天地坛祭拜上香,午时去向父亲、母亲、姨娘们请安后,下午便可以离宫了。”
李廉笑道:“二兄的府邸就在崇仁坊,从景风门出去就到了,比李忠的府邸还近!”
三人与李忠不和,故而都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李勇惊奇道:“四郎,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李廉道:“前日晚上,二兄带我过去瞧了瞧,虽比李忠的府邸小些,但后园草木极多,建一个大的蹴鞠场,绰绰有余!”
李勇抱着头,叫道:“你们两个怎么不叫我一起?”
李廉笑道:“你忘了,前天晚上你又跑去见你阿娘了,我们叫过你,是你不愿去?”
李勇一拍脑门,道:“啊,想起来了,我当时走的太急,没听清楚,要是知道你们出宫,我一定要去!”
李廉笑道:“今晚二兄要在府中设宴,三兄,我们去向父亲请个旨,也去参加宴会吧?”
李勇抬手道:“等会等会,设什么宴,请哪些人?”
李廉道:“当然是谢师宴了,请崇文馆的学士和教习们呀,咱们出府都有这个流程!”
李勇喃喃道:“哎,我还要再挨一年才能出府。”
李廉也低下脑袋,嘟囔道:“我比你更惨,还要两年多。”
三人用食之后,李孝去太庙上香,李勇和李廉来到立政殿,找上李治,请旨出宫。
李治正在陪武媚娘说话,他素知李勇兄弟三人关系极好,便同意了二人的请求。
到了下午,兄弟三人一起来到许王府,在府中玩耍闲逛,好不痛快。
直到晚宴结束后,李勇和李廉才与李孝告别,返回了大吉殿。
李孝终于拥有一座独立的府邸了,兴奋之下,独自在后园踢蹴鞠,正玩的忘乎所以时,一名家丁来报,临川公主求见。
……
暮色沉沉,残阳如血。
清凉的晚风吹去白日的燥热,昆虫们从草丛中钻出,有的发出鸣叫声,寻求配偶,有的开始今日的狩猎日常。
长孙府后园的凉亭内,两名老者正在对弈。
其中一人正是长孙无忌,他的心思似乎不在棋局之上,一边下棋,一边欣赏着夕阳下落的情景。
饶是如此,这局还是他占据上风。
于志宁将手中棋子一抛,苦笑道:“三年没跟你对弈了,想不到你在昭陵待这么久,棋艺还是没落下。”
长孙无忌依然凝视着晚霞,道:“在那边无事可做,也只有下棋了。”
于志宁也转头看向天空,感叹道:“这晚霞再绚丽,马上也要消逝了,可叹可叹。”仿佛在感叹自己白发苍苍,青春不再。
长孙无忌仿佛没听到般,没有作出评价。
于志宁用眼角瞥了他一眼,道:“长孙无忌,老夫知道你一直看不起我,你现在是不是在想,老夫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长孙无忌感叹道:“是你太敏感了。你如今位高权重,我却只是一介白身,哪有资格看不起你?”
于志宁哼道:“你不必冷嘲热讽。”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不说话了。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后,于志宁缓缓道:“你确实有看不起老夫的资格,论起见识,老夫拍马也赶不上你。”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了于志宁一眼。
他知道此人性格敏感,心中自卑,却又喜欢表现出自傲的模样。
通常情况下,他不可能说出这种贬低自己的话。
于志宁咧嘴笑道:“老夫就喜欢看你惊讶的样子。老夫说这话,是因为有事求你。”
长孙无忌道:“我已落此境地,还能帮你什么?”
于志宁沉声道:“老夫比你还要年长几岁,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唯一放不下的,也只剩下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了。”
长孙无忌缓缓道:“子孙自有子孙福,何必多烦恼。”
于志宁道:“话虽如此,但有些隐患,能够消除,还是早点消除为好。”
“隐患?”
于志宁深吸一口气,低沉着声音,道:“最近有些事情,令我有些不安。”
“何事?”
于志宁道:“世家的动向。”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没有出声。
自从萧氏谋逆之事发生后,世家一个比一个老实,几乎都蛰伏在草堆里,再未惹什么大事。
于志宁缓缓道:“你知道崔敦礼临死前,向我嘱托了一件事吗?”
长孙无忌道:“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