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41节

  因为袁公瑜的缘故,他对案情知之甚深。

  原以为是许昂策划此事,可后来虞氏被杀,狄仁杰又抓捕了韩王,让他知道此事并没那么简单。

  最近大理寺似乎又调查起萧府,所以他琢磨着,此事可能与萧府也有关系。

  此时瞧见萧嗣业的模样,也证实了这一点。

  皇帝肯定怀疑上萧嗣业,故而萧嗣业担惊受怕之下,精神抑郁,这才变成这样。

  瞧萧嗣业这个样子,十有八九和他一样,只是受到无故牵连罢了。

  李义府此时颇能体谅萧嗣业的处境,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的心情。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袁公瑜的认罪信,皇帝并未怀疑到他,他的处境比萧嗣业好一些。

  李义府收回目光,感叹道:“他也只是个可怜人罢了。”

  西北角方向,狄仁杰和李元芳也正在打量萧嗣业。

  “狄寺卿,你这次终于错了一次吧,瞧萧嗣业那样,怎么可能是幕后之人?”李元芳笑道。

  狄仁杰凝视着萧嗣业,缓缓道:“人可以伪装,证据却不会。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此事与他无关,否则不能排除他的嫌疑。”

  李元芳道:“可咱们已经将萧府查了个遍,也对萧至忠几人讯问过,还上了刑,并未有任何可疑之处啊!”

  狄仁杰道:“你别忘了,咱们这次要对付的可是敢刺驾的人,哪有那么容易让我们抓到破绽?”

  李元芳心中一凛:“那倒也是。”

  两刻钟后,钟鼓声响,上官仪站在朱雀门外,高喊:“入朝!”

  正日大朝会,规矩比平常更严格一些。

  在京官员、各地都督刺史、各国使节,都按照严格的顺位入朝。

  道琛和金燕作为百济正副使,也在人群中排队。

  唐朝京官最先入门,外官次之,他们外国使节则走在最后头。

  道琛此时非常愉快,因为大唐将百济的位置,刚好排在新罗前头。

  他瞥了一眼身后的金法敏,见他脸色铁青,心中更痛快了,朝金燕笑道:“有些人啊,嘴里念叨着不来大唐朝拜,结果却还是来了,真是说话如放屁!”

  新罗王金春秋自从听说大唐与百济搭上后,便如鲠在喉,晚上睡觉都不痛快。

  他最大的目标便是收复百济,统一三韩。

  如今百济内乱,正是天赐良机,大唐却要横插一脚,阻止他的抱负,怎不令人生气?

  后来有大臣告诉他说,大唐并未派使节前往百济,册封扶余福信。

  新罗君臣一番商议,都觉得大唐皇帝是担心新罗不满,这才不敢随意册封。

  在太子金法敏的建议下,新罗对外放出消息,倘若大唐要收百济为属国,新罗便不再臣服大唐。

  换句话说,就是告诉大唐皇帝,小弟你只能选一个,到底是要百济还是新罗,你看着办吧。

  如今百济混乱,实力远不如新罗。

  大唐要想对付高句丽,新罗才是最好的帮手。

  所以新罗君臣都觉得,大唐皇帝肯定会选自己。

  结果没过多久,大唐的使节便前往百济,承认了百济属国地位,册封扶余福信为百济王。

  金春秋得知后,大为恼怒,便对外宣称,今年不去大唐朝贡,而是派遣使节前往高句丽和倭国,互通友好。

  结果到了岁末,新罗的使节还是出现在了长安城,使节首领又是太子金法敏。

  金法敏原本就因此事心中憋闷,听到道琛冷言冷语,再也忍耐不住,怒声道:“你们百济马上就要消失了,得意什么?”

  道琛并不理他,只朝金燕问:“你可听到犬吠之声?”

  金燕笑道:“听到了,还有些气急败坏呢。”

  金法敏额头青筋暴起,已经快忍不住动手了。

  忽听前面有人用唐语喊道:“后面的小国,安静点!”

  金法敏大怒,道:“我是新罗太子,你是哪一国使节,敢在我新罗面前称大国?”

  那使节沉着脸,道:“本人吐蕃使节,悉若!”

  金法敏顿时不敢做声了。

  吐蕃虽然被大唐打败,赶到了天竺,但听说最近又与大唐重归于好了。

  当年的吐蕃,可是能与大唐、大食分庭抗礼的强国,名声响亮!

  如今虽然衰弱不少,但也就这几年的事,在诸国心中,吐蕃依然不能轻易招惹。

  一旁的金仁问拉住金法敏,低声道:“兄长,别忘了咱们此行目的。”

  金法敏点了点头,借坡下驴,不敢呛声了。

  他们这次来到唐朝,是因为原本跟他们海路通商的人,突然不再卖马给他们了。

  新罗地理位置恶劣,本土无法生产良马,周围能够买马的只有两处地方,一个是耽罗国,一个是高句丽。

  高句丽与新罗敌对,自然不可能卖马给他们。

  耽罗是百济属国,只向百济供马,更不可能卖给他们。

  新罗无奈之下,只能走海路,向和大唐买马,虽然海路危险,不能买太多,却是新罗最重要的马匹来源。

  眼瞧着辽东半岛马上要大战,倭国、大唐都插手进来,新罗自然要做好充足的战备工作。

  几个月前,金春秋便下令,让负责海运的大臣,从大唐和多买马匹,以备大战。

  谁知,大唐突然下了禁令,不向新罗卖马。

  新罗对外宣称,不像大唐朝贡,他们不卖很正常。

  结果又过了不久,人也突然不肯卖马给他们了。

  金春秋一问,才知是营州都督刘仁轨突然向下了严令,不准给新罗供马。

  契丹被灭还不到两年,人哪敢违抗唐人的命令,只好终止了这项交易。

  金春秋听了后,恼怒之余,也终于感到害怕了。

  他赶忙派遣金法敏和金仁问出使大唐,尽力修复两国关系,解决一下马匹禁运的问题。

  既然有求于唐人,金法敏再生气,也只好憋在心里,一言不发的跟在百济使节后头,穿过了朱雀门。

  进门之后,沿着承天门大街一路向北,很快来到承天门。

  便在这时,远处过来一名胖胖的唐人,来到一众使节跟前,高声喊道:“百济副使金燕何在?”

  金燕认得那人是皇后身边的内侍张多海,赶忙道:“小女便是金燕,贵人有礼了。”

  张多海笑眯眯的道:“皇后殿下有旨,召金燕副使觐见。”

  此话一出,各国使节纷纷动容。

  他们朝拜大唐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大唐皇后将副使请了过去。

  这个百济副使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得到大唐皇后青睐?

  悉若朝身边副使问道:“百济是哪个国家,怎么从未听过?”

  副使道:“跟新罗挨着,体量差不多的小国,以前臣服高句丽,跟大唐作对,也不知何时,归附唐朝。”

  悉若点点头。

  一时间,各国使节相互窃窃私语,都在讨论着百济国。

  不少人甚至朝着道琛客气的打起招呼。

  金法敏瞧见后,又是恼怒,又是羡慕。

  道琛喜出望外,积极与各国使节友好交流,发展外交。

  金燕则跟着张多海朝东而行,从长乐门入宫,朝着立政殿而去。

第340章 后宫再开例会

  立政殿内,武媚娘正在跟众嫔妃们开着小会,下赐各地贡品。

  无论再名贵的贡品,嫔妃们每年都见得多了,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只有那些比较少见的贡品,才会得到她们关注。

  今年的贡品之中,就有两样新鲜的东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第一样是缠丝玛瑙。

  这是一种特别的玛瑙,由吐蕃国上供。

  据说此物产于大雪山北麓,一片名为冰封雪域的神秘土地上。

  在吐蕃,此物被誉为“琼”或“琼瑟”,其丝丝缠绕、晶莹剔透的特质令人叹为观止。

  以前吐蕃人虽臣服过大唐,也献过缠丝玛瑙,但最优良的品种,却被吐蕃赞普留下,只将次品上供。

  吐蕃战败后,将最珍贵的宝物,全都带去了天竺。

  这次朝贡大唐,为了修复关系,这才将此珍贵的宝物拿出来,献给唐朝。

  缠丝玛瑙中,琥珀色、蓝沁的缠丝玛瑙,被誉为上品。

  另外,中间带有天然眼睛花纹的玛瑙,形状呈牛角珠型的玛瑙,被称为极品,百年难遇。

  此时的玉盘上,便摆了一件眼睛花纹型、一件牛角珠花纹型的极品玛瑙,另外还有七件珍品。

  武媚娘挥了挥手,命宫人将玛瑙向下呈给众嫔妃们观看,说道:“每人一件,按照位份顺序挑选。”

  玉盘最先拿到了郑贵妃跟前,她仔细打量了一阵,笑道:“那只眼睛怪吓人的,我就拿这个牛角珠纹的罢。”

  接着又拿到徐贤妃跟前,徐槿微笑着拿了那件眼睛花纹的玛瑙。

  刘充嫒拿了件琥珀色的,朱贞莲三位才人都不约而同的拿了蓝沁的玛瑙。

  这件贡品分完后,众女目光都看向了另一只玉盘。

  那只玉盘上摆着的也是玛瑙,却全都是纯白的白色玛瑙,洁白无瑕,看不到一丝杂色。

  白玛瑙她们都见得多了(朱贞莲除外),但如此洁白纯净的白玛瑙,却都是第一次见。

  郑贵妃一眼便喜欢上了这玛瑙,奇道:“皇后殿下,此物是哪国上供的,竟如此纯美。”

  武媚娘微笑道:“是百济国所献。”

  这时,张多海来到武媚娘身边,低声道:“殿下,她来了。”

  武媚娘点点头,笑道:“我已经把百济副使请过来了,就让她和你们介绍一下此物吧。”

  不一会,金燕便被请了进来。

  众嫔妃一开始听说百济副使,还暗暗奇怪,皇后为何将一名男子请到后宫例会上来,此时见是个女子,便不那么抵触了。

  金燕虽是百济人,如今早已心归大唐,作为大唐安插在百济的密探,任务是帮助百济归附大唐。

首节上一节341/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