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45节

  武媚娘将几人请了进来,与姊妹聊了一阵,不知不觉,话题聊到东宫之事。

  皇帝受刺之事,并未对外公布,几人都知道的不太详细,只知道是王德俭所为。

  然而,贺兰敏之的一个问题,让原本和睦的氛围,急转直下。

  贺兰敏之当时问:“姨母,既然东宫之事是王德俭所为,大理寺的人为何要调查萧府呢?”

  武媚娘扫了他一眼,道:“大理寺做事自有原由,不是你该置喙的。”眼中带着警告之色。

  贺兰敏之却没能读懂她眼神的含义,嘴巴并未停下。

  “姨母,萧尚书对陛下忠心耿耿,对您也尊敬有加,肯定是有小人诬陷他,还请姨母明察!”

  武媚娘一双凤眼凝视着他,道:“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武顺急忙抱住贺兰敏之,道:“臭小子,别在你姨母面前乱说话。”

  又朝武媚娘陪笑道:“妹子,这孩子不懂事,说着玩的,你可别跟他一般见识。”

  贺兰敏之却睁开了母亲,大声道:“这些话是我心中想的,就说了出来,没有任何人教我!”

  武媚娘娇叱道:“放肆!”

  武顺见她盛怒,拉着贺兰敏之就要走。

  武如意则抓住武媚娘的手,道:“阿姊,今日是喜庆日子,莫要生气。”

  武媚娘冷声道:“我不是生气,而是失望。如此蠢才,被人蛊惑却不自知,竟跑到我这里来放肆,都是你们平日惯坏了他!”

  贺兰敏之最看重武媚娘对他的看法,听到姨母如此评价自己,心中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什么也顾不得了,大叫:“我说的有什么不对!萧叔抓捕贺鲁,立有大功,对国家有贡献,姨母不过是因为萧庶人的缘故,对他有偏见!”

  武媚娘听到“萧庶人”三个字,眼中闪过一道杀机。

  武顺瞧见后,吓坏了,急忙捂住贺兰敏之的嘴。

  “你这孽障,别再说了,成不成?”

  武媚娘气极而笑,站起身,道:“你让他说,让他把心中的话都说出来!”

  贺兰敏之已经豁出去了,甩开母亲的手,大声道:“我知道,您肯定以为萧叔会在我面前,说您的坏话,这些话也是他告诉我的?”

  “那您就错了,他总是告诉我说,萧氏是咎由自取,这才被抄家。萧庶人被贬出宫,也是她自己的过错,与您无关。您听了这些后,还觉得甥儿是被他蛊惑了吗?”

  武媚娘道:“好的很啊,你还跟他讨论过萧庶人的事?”

  武如意朝武顺道:“大姊,快把敏之拉走啊,别让他再惹二姊生气了!”

  然而贺兰敏之已经十七岁,武顺的力气已没有儿子大了,根本拉他不动,朝殿中内侍看去,众人也都低着头。

  没有武媚娘发话,他们哪里敢随意插手这种事,嫌自己命长吗?

  贺兰敏之依然在跟武媚娘犟嘴。

  “事情都发生了,为什么不能再提呢。您是胜利者,萧庶人被赶出皇宫,可萧叔却从未怨恨过您,没有说您坏话。为什么您就不能对萧氏宽容一些呢?”

  武媚娘颤声道:“你让我宽容?你有没有想过,我若失败,你还能好好站在这里,跟我顶嘴?你以为还会有武氏的存在吗?”

  贺兰敏之微微变色。

  武如意泣声道:“阿姊,我们都知道您的辛苦,敏之只是被蛊惑了,才说出这些傻话,您别往心里去。”

  武媚娘冷声道:“大姊,你这个儿子留不得了,否则总有一日,会犯下滔天大祸,连累所有人。”

  武顺紧紧抱着贺兰敏之,嘶声道:“皇后殿下,他才十七岁,何至如此啊!”

  贺兰敏之癫笑道:“姨母要杀甥儿,动手便是,何必说这些。您是皇后,多么威严,多么尊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不过,在甥儿看来,您没有感情,您比萧叔冷酷多了!”

  武媚娘咬牙切齿道:“来人,把他杖毙!”

  武如意急道:“二姊,您若是杀了敏之,母亲也活不了!”

  武媚娘怔了怔,道:“那就打断他的腿,让他以后就待在府中,也许还能安保一生。”

  皇后下了旨意,内侍们不敢不听,取来刑杖,便要打断贺兰敏之的腿。

  只不过,武顺和武如意都挡在贺兰敏之跟前,内侍们不好下手。

  他们向武皇后看去时,却发现她以手抚额,没有做声,于是局面僵持下来了。

  武如意见通门之后,一颗小脑袋探了出来,一眨不眨的望着她,赫然是六皇子李贤。

  当初武媚娘怀孕时,武如意入宫做胎教,与李显、李贤都处的很好。

  武如意心知眼下只有皇帝能救贺兰敏之,当即朝他喊道:“贤儿,快去请陛下过来。”

  李贤“哦”了一声,转身飞快离去。

  武媚娘见她让李贤报信,气的脸色铁青,道:“三妹,你这是想让陛下过来,看咱们一家人的笑话不成?”

  武如意跪在武媚娘脚下,泣声道:“二姊,您若生气,打我骂我都可以,别气坏自己身子。”

  武媚娘最拿这个妹妹没办法,幽幽一声长叹,不再言语。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响起,李治终于过来了。

  李贤也跟在后头,朝武如意眨了眨眼,一副求夸奖的表情。

  武媚娘站起身,朝李治行了一礼,低着头没有做声。

  李治看了看贺兰敏之和武顺,又看了看武如意,最后将目光看向武媚娘。

  “你们都退下吧。”他挥了挥手。

  众人应诺一声,全部退下。

  武如意见李贤竟然又躲在门后,探着小脑袋,一副要听墙角的模样,急忙拉住他手,将他拽走了。

  不一会,屋中只剩下李治和武媚娘。

  李治正准备问话,却见武媚娘走到一张百宝嵌柜旁,从里面取出茶饼和煮茶工具,又生起小火炉,煮起了茶。

  李治见她自己忙活起来了,问道:“媚娘,你没事吧?”

  武媚娘侧头笑道:“妾身没事,陛下今日定是累了一日,妾身给您煮一杯菊笋茶,解解疲乏。”

  菊笋茶是武媚娘自创的一种茶,在紫笋茶中加入一种特殊的菊花花瓣,不仅入口醇厚,还能舒心解乏。

  李治走过去,拉住她手,道:“媚娘,别忙了,咱们坐下来说话。”拉着武媚娘到榻边坐下。

  李治侧头望着她,见她低头不语,手指搅动,这种神情在她身上很少见到。

  “媚娘,贺兰敏之年轻识浅,被人蛊惑罢了,也并未犯下大错,你不用太生气。”他安慰道。

  武媚娘看了李治一眼,幽幽道:“妾身多谢陛下体谅,只是那萧嗣业行的是谋反之事,妾身方才听他如此维护萧嗣业,心中只觉胆战心惊。”

  李治笑道:“有什么好怕的,难道朕会因为他怀疑你吗?”

  武媚娘低声道:“妾身是感到后怕,倘若那萧嗣业的计划,将那稚子也利用进去,整个武氏都会被牵连,后果不堪设想。”

  李治顿时沉默了。

  贺兰敏之若是被萧嗣业利用,参与谋反之事,按照永徽律,连武媚娘也要被牵扯进去。

  这也难怪她如此盛怒。

  李治拉住她手,将她抱在怀里。

  “别怕,朕心中有数。你的家族身为外戚,容易被人盯上。只要并非武氏图谋不轨,纵然一两个子弟被人利用,朕也绝不会牵连武氏全族。”

  武媚娘仰头凝望着李治,轻轻道:“陛下如此信任,妾身无以为报。定尽心竭力,为陛下解忧,以报君恩。”

  李治用手指擦了擦她眼角的泪水,笑道:“咱们是夫妻,说这些未免生分了。对了,朕让你召见金燕,你可见过她了?”

  武媚娘擦了擦眼泪,又站了起来,一边给李治煮着茶,一边笑道:“陛下让妾身召见她,可是为了让她有机会跟王及善汇报差事?”

  李治道:“不仅如此,朕也想借此机会,抬一下百济的地位。”

  武媚娘回眸问道:“陛下似乎对百济格外关注?”

  李治道:“消灭高句丽,收复两汉之旧地,一直是先帝和满朝文武的心愿,而要消灭高句丽,百济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按照原史,大唐先灭百济,军队从百济登陆,南面进攻,配合营州的北路军,最终消灭高句丽。

  这种作战方式既然被证明可行,李治自然不会客气,直接拿来照用。

  唯一的区别是,他并不打算用武力征服百济,而是选择用更柔和的方法,征服百济。

  百济多是马韩人,大唐军队凭武力攻占百济,难以获得民心,百济还是有可能落入新罗手中。

  纵然是苏定方那种猛将,消灭百济后,面对百济反抗势力的反扑,也无能为力,只能带兵撤退。

  金燕没有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响力,也比不上苏毗蓝雅在苏毗的至高地位。

  仅凭她一人,大唐很难收获百济民心。

  所以李治才将百济位次排在新罗之前,又让武媚娘请金燕到后宫,这都是为了激起百济人的荣誉感。

  只要让百济人觉得他们比新罗人高上一等,自然不会愿意俯就。

  武媚娘已听明白了李治的意思,笑道:“所以陛下是故意抬举百济使节,让百济与新罗成为死敌。”

  李治笑道:“正是如此。媚娘,以前咱们打仗,都是利用大唐的硬实力,其实战争还有另一种打法,用软实力,也能征服一个国家。”

  武媚娘奇道:“何为软实力?”

  李治道:“简单来说,就是文化影响、国家地位、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当然了,软实力需要靠硬实力支撑。”

  “打个比方,你可以想象一下,咱们今日这般礼遇百济,能够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武媚娘凝眉思索了一会,摇头道:“妾身想不出。”

  李治道:“今日之事,肯定会对朝贡的各国都产生影响,其中不少国家,距离百济不远。”

  “他们见百济受我大唐重视,自然也会尝试与百济加强联系,比如贸易上增加来往,或派遣使节拜访。”

  “再者,长安是世界之大都,今日之事,迟早会传到百济国内。”

  “这种种因素加起来,百济人会觉得扶余福信才是正统国王,支持扶余福信的贵族,也会增多。”

  “如此一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扶余福信在百济实力增强,这便是软实力的作用。”

  武媚娘听了一阵,心想:“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九郎之谋,似乎与此类同。”微笑道:“陛下这番言论,令妾身茅塞顿开。”

第343章 李治的小本本

  次日,群臣和各国使节再次来到皇宫,向太子拜礼。百济的位次,依然排在新罗前头。

  百济人这次来到长安,可谓出足了风头。

  长安城内也有百济商人,平日在大唐境内,他们连身份都不敢报,都是通过花钱买的假公验,自称新罗人。

  如今见本国使节如此出风头,顿觉扬眉吐气,不再隐藏身份,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在大唐经商。

  就在正月初二的晚上,还有百济商人与新罗商人,因口角而动起手来,被万年县带走,关押三日。

  一个人被捧高之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道琛原来来到大唐,只想着加强与大唐的联系,并未考虑禁苑狩猎的事。

  然而如今情况发展太过顺利,百济在各国名声大振,他也突然紧张起来。

首节上一节345/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