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女继续畅谈,话题又转到了常山公主开的一个茶会。
大唐虽然有两大相亲节,然而光凭这两个节日,是无法满足大唐少男少女日益强烈的情感。
在这种情感需求下,长安贵族之间,形成一种特有的茶会,为素未蒙面的男女提供相识的机会。
这种茶会通常由一对很有地位的夫妻举办。
女主人邀请女客,男主人邀请男客。
当男客们吟诗畅谈时,女宾客们便可以悄悄打量他们。
若是看中谁人,便折柳相送。
长安城这种茶会很多,然而最近以来,最受青年男女追捧的茶会,要数常山公主府的茶会了。
常山公主嫁给卢照邻已有一年。
她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喜悦之下,便萌生出撮合更多美满婚姻的念头。
当她把想法告诉卢照邻后,夫妻俩一拍即合。
夫妻俩一个是大唐公主,一个是范阳卢氏最优秀的子弟。
故而公主府的茶会等级很高,就连七大世族的女子,都曾去过公主府,挑选意中人。
公主府后园有一座望楼,望楼旁边有一片柳池。
每次茶会时,卢照邻便会在柳池内铺下几十张蹑席。
受邀的青年俊杰们,在柳城之内,饮茶下棋,吟诗作画。
那些贵族娇女们,则在常山公主的陪同下,站在望楼之上,打量着下方的青年俊杰们。
李治想象着那种画面,也觉得挺有意思,与以前朝代相比,大唐确实开放多了。
李治还有政务要处理,又陪她们聊了一阵,便离开了公主院。
他走后不久,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也离开了。
高安公主想着最近几日没有去向郑贵妃请安了,用过午膳后,便朝着熏风殿而去。
来到熏风殿,却听女官楚楚说,郑贵妃正在殿内,与宰相上官仪的夫人说话,便转头去东院找朱才人。
上官仪的夫人姓陈,是南朝陈后主的后裔,身上也有皇家血脉。
大家族之间的关系,总是千丝万缕,紧密相连。
陈夫人的一名堂妹便嫁入了荥阳郑氏某一房,所以她与郑贵妃也沾着几分亲戚关系。
郑贵妃自然知道陈夫人为何而来。
昨晚她父亲郑开举便派人往宫里送来消息,说上官氏有意与郑氏联姻。
上官仪已经拜相,郑氏也不好直接拒绝,郑开举只好将情况告诉女儿,让郑贵妃拿主意。
郑贵妃对此事也拿不定主意,能够跟上官氏联姻也不错,可她并不了解上官纯品性,不愿为了政治联姻,将妹子推入火坑。
所以她与陈夫人说话时,尽量避实就虚,不肯给出直接答复。
陈夫人试探半天,也没落到一句准话,便告辞离开了。
不料,陈夫人刚走,便有内侍来报,说郑家三娘子求见,正在长乐门外等候。
世家大族会将族中未出嫁的女子,根据年龄排名。
郑若烟便是郑氏一族中,年龄排第三位的未出嫁女子。
郑若烟的父亲名叫郑开甫,是郑开举的弟弟,所以郑若烟算是郑贵妃的堂妹。
当年因郑氏的一件案子,荥阳郑氏内部发生一场权利争斗。
郑仁泰这一房,因为当初将郑贵妃送进了宫,所以郑贵妃这一房,也不好争夺他家主的位置。
后来因为郑玄楷之案,引得郑贵妃受了罚,两房之间关系出现裂痕。
郑贵妃的父亲郑开举把弟弟郑开甫接到长安,兄弟两人一起联手,逼迫郑仁泰让出家主之位。
原本郑仁泰并不退让,凭着自己多年经营的人脉,与郑开举分庭抗礼。
直到二月份,萧嗣业突然病逝,郑仁泰失去强援,族内中人,也越来越多向郑开举靠拢。
郑仁泰无奈之下,只好把族长之位让给了郑开举。
郑若烟便是郑开甫的女儿。
她今年十九岁,容貌秀丽,并不逊色于郑贵妃,眼角还有一颗泪痣,更显妩媚。
郑贵妃其实很喜欢这个堂妹,自从郑开甫一家来了长安后,便经常召郑若烟入宫。
郑若烟同样对入宫很积极。
郑贵妃看得出来,她很想引起皇帝注意,只可惜,李治见过郑若烟几次,都没有特别反应。
郑若烟今日入宫,显然是另有原因,她刚来到殿内,拜过了礼,便朝郑贵妃问:“姊姊,宰相夫人可是入宫过?”
“你消息倒快,她前脚走,你后脚就来了。”郑贵妃起身过去,拉着她在榻上坐下。
郑若烟幽幽道:“姊姊,父亲见我不能入宫,已决定将我嫁入上官氏。”
郑贵妃问道:“你不愿嫁入上官氏吗?”
郑若烟沉默了一会,低声道:“那上官纯门第虽不错,可他拿父亲的诗词,冒名顶替。小妹担心他不是个实诚人,如何托付终身?”
郑贵妃道:“那你可有中意之人?”
郑若烟脸上飞起一丝红霞,低下了头。
郑贵妃见她表情,便知她有了意中人,笑道:“和我说说吧。”
郑若烟用极低的声音,道:“也算不上中意,只是有几分钦佩。他叫司马承祯,滑州长史司马仁最的儿子,不仅文采斐然,且精通音律。”
郑贵妃蹙眉道:“司马氏吗?门第可不太好啊。”
这个时期,只要姓司马的人,几乎都能跟晋朝沾点关系。
晋朝司马氏的所作所为,为世人所鄙,故而司马氏在当下时代,很不受欢迎,各大世族,都耻于与司马氏联姻。
郑若烟蹙眉道:“小妹也正为此头疼。若是嫁入司马氏,父母定会不喜,姊姊觉得我该如何是好呢?”
郑贵妃想了一会,道:“你刚才说司马承祯精通音律?”
郑若烟点点头,走到琴台前,朝郑贵妃微笑道:“姊姊,借你凤尾琴一用,我把他创作的一首曲子,奏给你听。”
郑贵妃目光一闪,赞叹道:“竟能自创曲乐,果然不凡。”
郑若烟身为郑氏女,和郑贵妃一样,从小接受最优良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皆通。
只见她手指滑动间,一曲悠扬婉转的曲子,便在殿内响了起来。
第349章 一万铠甲
“咦,什么声音?”
正在和朱才人的几名婢女玩猜枚的高安公主,猛地抬起头来。
朱才人去蓬莱殿拜访杨才人了,高安公主来到东院后,找不到人,闲来无事,便与三名宫人玩起了猜枚。
结果这一玩就忘了时辰。
“回公主殿下,好像是正殿传来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是贵妃娘子的凤尾琴弹出来的声音。”一名从正殿调过来的宫人说道。
高安公主将身前铜钱分成三堆,一人分一堆,推了过去,道:“不玩了,剩下的都给你们吧。”
三名宫人都欣喜着道谢。
高安公主离开东院,一路来到正殿门外,探头朝里看去,却发现郑贵妃端坐上首,坐在琴台抚琴的是另一名陌生女子。
只见那女子容貌秀丽,端坐琴台前,有如神妃仙子,手指滑动间,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从指尖跃出。
高安公主受郑贵妃熏陶,精通音律,靠在门边,手指跟随着音律,有节奏的敲打着大腿。
这曲子音律欢快,节奏舒缓,有如春风拂面,令人置身于一片草原之中,鼻间仿佛还能闻到草木清香。
不久,一曲奏完,高安公主仍闭着双眼,意犹未尽。
“安儿,快过来吧。”郑贵妃早注意到她了,朝她招了招手。
高安公主这才回过神,快步过去,在郑贵妃介绍下,向郑若烟行了一礼。
“妾身不敢受公主大礼。”郑若烟屈身敛衽。
高安公主一时不知怎么喊对方,转头看向郑贵妃。
“安儿,就喊三娘吧。”郑贵妃指引道。
高安公主愣了一下,盯着郑若烟,惊奇道:“您就是那位郑氏三娘子?”
郑若烟微微一笑,道:“公主殿下知道小女吗?”
高安公主瞪大眼睛望着她,道:“我听别人提过你的名字,说你特别美,现在一瞧,果然是真的呀。”
郑若烟微笑道:“公主殿下长大后,一定也是个大美人。”
高安公主对这位郑三娘子很有好感,便没有告退,听她跟郑贵妃谈话。
郑贵妃向郑若烟问起刚才那首曲子来历。
郑若烟轻轻道:“回姊姊,此曲名叫飞鹤玉霄,是司马郎君游览嵩山之后所创。”
郑贵妃平生最喜爱音律,听到司马承祯创出如此妙曲,对他好感大增,言谈之中,已经偏向司马承祯。
郑若烟却还有犹疑,叹道:“只可惜他的门第,父母恐难以接受。”
郑贵妃微笑道:“此人大才,必能金榜题名,届时,我再派人去你父母那里说上几句话,此事应该能成。”
郑若烟听她如此说,也终于拿定了主意,微笑道:“小妹都听贵妃姊姊的。”
待郑若烟告退离去后,高安公主朝郑贵妃问:“姨娘,您这位堂妹是准备嫁给那个姓司马的人吗?”
郑贵妃走到琴台边,一边拨弄琴弦,一边说道:“是啊。”
从她拨弄的旋律来看,正是郑若烟刚才弹奏的飞鹤玉霄。
高安公主此时兴趣却不在曲子上,又问:“那她不嫁给上官纯了吗?”
郑贵妃随口道:“应该不会吧。”
高安公主眨了眨眼,心道:“父亲还说郑三娘子一定会嫁给上官纯,嘿嘿,这回父亲可弄错了。”
她眼珠子一转,告别郑贵妃,快步来到甘露殿,通传进入殿内,却见李治正在和王及善说话。
高安公主听了几句,好像是在说百济的事,便没去多听,走到李治旁边,依偎在他腿上。
李治摸了摸她的头,继续和王及善说着话,过了半晌,王及善终于告退离开了。
“安儿,找朕有事吗?”李治低头问道。
高安公主嘻嘻一笑,道:“耶耶,您刚才在公主院时,是不是说郑家三娘子,一定会嫁给上官纯?”
“我可没说一定,而是有可能。”李治纠正道。
高安公主手肘撑在他腿上,仰着头,道:“那孩儿跟您打个赌,她不会嫁上官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