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13节

  经过胤的“善意”提醒,佟家八虎这才猛然醒悟,胤这个镶黄旗的领侍卫大臣,正好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佟家八虎,有四虎都归侍卫府管。不客气的说,胤想搓圆就搓圆,想搓扁就搓扁。

  隆科多虽然归御前大臣管辖。但是,胤在康熙那里随便说句话,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一时间,没人再敢哭穷了!

  胤只当没看见佟家八虎的苦丧脸,当场宣布,“那就这么定了。”

  康熙听了老十二的禀报后,不禁大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反问:“他们竟然舍得出这么多?”

  这年头,银子的购买力极强。一般情况下,一两银子,可换2000多文钱。

  佟家八兄弟,每人拿出一千两银子治丧,这就是八千两了。

  实话说,已经很可观了!

  不过,康熙毕竟心疼唯一的亲舅舅,叹息着说:“拨银一万两,不能让朕的舅舅,走得太寒酸了。”

  “。”这话肯定是吩咐胤的。

  反正又不是花胤的银子,他答应得异常之干脆,丝毫也不拖泥带水。

  离开乾清宫后,老十二有些尴尬的说:“十五弟,可否借你的地界一用?”

  胤一想,老十二的手下,既没有人手,也没有签押房,竟是一位光杆治丧司令!

  “十二哥,内务府的堂署内,地界随便你挑,人手随便你调,我都依你!”胤根本不废话,就两个字:力挺。

  老十二确实很感动,拉着胤的手,说:“我就你一个好弟弟!”

  嚯,这话说的余味无穷,惹人暇思!

  老十二还真会挑位置,他故意把公事厅设在了胤签押房的隔壁。

  这么一来,谁敢不听他的招呼,胤迈步就到了隔壁!

  不仅如此,胤命秦德纳,捧来内务府的官员名册,由着老十二随意去挑。

  无论挑到谁,胤一律当场下札子,调人过来听候老十二的吩咐。

  很快,老十二的治丧班底就组建完成,并高效的运作了起来。

  自从有差事可干之后,老十二那真的是容光焕发了!

  虽然,老十二干的是忌讳颇多的白事。

  不过,总比一把年纪了,还猫在尚书房里,陪太子读书,强得多吧?

  胤正在训人的时候,老十二端着茶盏,踱着四方步,悠闲的摸过来了。

  实话说,他们两人的办公地点,实在太近了,出门走几步路,也就到了。

  老十二进门的时候,胤正鼓动毒舌,疯狂的输出毒液。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尽弄些短小的木料回来?也不怕堕了我大清的威仪?”

  “我的十五爷啊,奴才真心舍得花银子,可是,四川、云南、贵州那边深山里的大木料,早就被砍伐一空了……”

  上次,太和殿被烧空的时候,尚还买得到一些好楠木、松木和杉木。

  但是,重修太和殿的时候,地基明显大于宫殿很多。

  原因嘛,就是采购来的楠木,比前明时期,整整小了一圈,也矮了好几米。

  这一次呢,适合的成材楠木,更是几乎看不见了。

  “那就去南洋看看嘛!”胤心里有数,木料太小了,在康熙那里肯定过不了关。

  “!”

  等内务府的人都退下了,老十二这才端着茶盏进门,笑眯眯的说:“十五弟,我舅舅托合齐想好好的请请你,就是不知道,你何时方便?”

  托合齐,是现任步军统领,京里有名的实权派。

  步军统领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卫戍区一号兼市警察局一号。

  京里的警察局长,那个实权,真的非常大!

  老九背着康熙,开的京里最大的“聚仙班”,就被托合齐亲自带人给端了。

  托合齐不怕老九,那是因为,他的大靠山就是当今的太子爷。

  说起来,托合齐这个人也挺有意思的,他明明是老十二的亲舅舅,却偏偏极得太子胤的信任。

  太子的人,胤避之惟恐不及,怎么可能主动沾上去呢?

  “十二哥,你也不是没看见,我这里忙得实在是脱不开身呐。”

  老十二每天蹲在胤的隔壁,他自然知道,胤从早忙到晚,几乎就没有屁股坐稳板凳的时候。

  “成,那我就随便找个理由,回了他。”

  眼看胤就要下值回府了,护军营那边,忽然闹出了事。

  梁九功的干儿子,夹带宫外的物件,想混进宫里。不料,他却被护军从身上,搜出了几支异常光滑圆润的“玉杵”。

  胤不是头一天当差了,他一听就明白,必然是梁九功的干儿子得罪过护军的人,被人暗中盯上了。

  虽然说是宫禁森严,不许私自夹带。但是,类似梁九功这种超级大太监的干儿子,把门的护军也不敢轻易招惹。

  既然,事情已经报到了胤这里,那就要出面处置了!

  PS:这是今天的第一更,2更将在23点左右。若是月票赏的多,明天早上有三更。

第145章 都有台阶下

  和侍卫府一样,护军营也分三旗,每旗一名护军统领。

  这么做的好处是,即使有人变成常何,暗中打开了某座宫门,皇帝也可以在别旗护军的保护下,从容平叛。

  反正吧,侍卫府、内务府、护军营、骁骑营和前锋营,都是多主官轮值在岗的制度。

  大清是前明最好的学生,充分吸取了,前明夺门之变的深刻教训。

  大清皇帝的分权制衡逻辑,说一千道一万,就一条:勿使兵权集于一人之手。

  今天是正白旗护军统领达勤在岗,胤便把他找来,打算问明情况。

  达勤哈着腰,说:“回十五爷,梁九功的干儿子郭守义,太过猖狂了,上次居然陷害咱们的护军,害得带队的参领和佐领,都挨了板子。”

  谁曾想,胤还没说话,梁九功的另一个干儿子魏国柱就来了。

  很显然,魏国柱是奉命来搬救兵的。

  魏国柱见达勤也在现场,不由长松了口气,赶紧扎千说:“十五爷,奴才的干爹说了,乾清宫和护军都是一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

  胤心里有数,护军故意把事情捅到他这里,而不是直接报告给康熙,本就有些心虚。

  梁九功可不是一般的小太监,而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

  不客气的说,梁九功若是成心想使坏,护军们肯定要吃大亏。

  岂有防贼千日的道理?

  梁九功也来找胤,这是因为,胤左手管着内务府,右手捏着护军营,恰好是双方共同的顶头上司。

  当然了,护军营的人,从士兵到佐领,都是世袭的职务。

  真把护军营的人得罪狠了,类似于玉杵这种东西,就再难带入宫里了。

  胤心里有数,暗中走私玉杵的生意,在宫里天知道有多红火?

  康熙的身边,没有名分的女人,至少有三百多。

  这么多人,再加上她们身边的嬷嬷、姑姑和资深宫女们,数量极其庞大!

  这么多人,都有生理需求,又无法真的抱着男人销魂,玉杵也就成了宫里的刚需。

  偏偏,一般人,真没办法把玉杵夹带进宫。于是,宫里的实权大太监们,就盯上了这门小本万利的垄断生意。

  众所周知,只要利润超过了300%,他们真敢无视一切律法。

  官司,既然打到了胤这里,显然存在极大的讲和可能性。

  这就和街上打码头的泼皮无赖们一样,强龙真有本事吃掉地头蛇,那还讲个屁的和,干就完了嘛!

  见达勤和魏国柱都眼巴巴的望着自己,胤轻咳一声,淡淡的说:“郭守义既然私自夹带禁物,那就必须送去慎刑司,狠狠的打板子。不挨几十板子,那个狗奴才就长不了记性,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魏国柱听出,事有转机,赶紧哈着腰说:“十五爷您说的极是,那个狗奴才就该打板子。”

  胤扭头看向达勤,不动声色的说:“护军的弟兄们,严守宫禁,做得很好。吩咐下去,今晚的夜宵,一律小灶伺候着。”

  不管从哪个方面说,胤的话,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空子可钻!

  但是,结合魏国柱就在现场的现实,胤的话就是在变相警告达勤:真把梁九功得罪狠了,仔细你的脑袋!

  达勤显然听懂了胤的暗示,赶紧哈下腰,说:“请十五爷您放心,奴才一定严加督管部下。”

  见胤朝他看过来,魏国柱也赶忙说:“请十五爷您放心,奴才的干爹说了,再不许郭守义出宫半步!”

  既然,代表权威的胤,已经发了话。

  双方各退了两步,彼此都有台阶可下,这事以后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

  按照宫里的游戏规则,吃不掉对方的时候,就可以讲和了。直到,有实力吃掉对方为止!

  解决掉了麻烦之后,胤下值出了宫。

  太监夹带禁物的事情,今天有,明天有,后天肯定还会有。

  如果,胤没有管着护军营,他根本不可能插手其中。

  偏偏,护军营若是和太监们的关系,搞得太过紧张了,迟早有一天,会来次总爆发。

  到时候,康熙认真追问下来,和双方都搭界的胤,也逃不掉“驭下不严”的过失。

  宫里的事,向来都是欺上不瞒下的逻辑!

  实话说,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很多事儿,就皇帝一无所知!

  今天是十五,照惯例,胤回府后,径直去了东院。

  翠晴见胤来了,仿佛花蝴蝶似的,一直绕着胤转圈。

  伺候着胤更了衣,洗了脸,净了手,翠晴又把早就沏好的温茶,亲手递到了胤的手边。

  “爷,我大哥让我务必好好的谢谢您。”翠晴主动蹲身,替富达礼道了谢。

  因为,富达礼是太子妻弟的缘故,身份格外的敏感。近十余年来,他的仕途,一直停顿在了二等侍卫的任上。

  胤管了侍卫府后,正好富达礼立了个小功,他就跟康熙说了,索性把富达礼调出京城,去了荆州将军的手下,担任了一名副都统。

  实话说,富达礼的前途问题,也就是胤帮他说了话。否则,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死局!

  换成任何人,管了侍卫府,都没胆子替富达礼说半句话。

  但是,胤不同,富达礼毕竟是他的妻兄。他替富达礼说话,符合康熙理解的人性!

  这年头,一人得道,鸡犬岂能不跟着升天?

  再说了,荆州将军的辖区,远在湖广的腹地。即使富达礼有了一定的兵权,对太子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干瞪眼。

首节上一节11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