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嘛,自然是皇帝失信,三军丧失战意的悲剧下场了。
驴车战神,屁股中箭,如是晚跑半步,差点就改写了历史。
胤在密妃那里,再次见到恬姐儿的时候,嚯,好家伙,恬姐儿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和火柴棍儿完全不搭界了。
密妃虽然有些护着娘家人,毕竟心善,给恬姐儿极大的改善了伙食结构。
说实话,恬姐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结构的合理,营养只要跟上来了,没理由还会骨瘦如柴。
“哥哥,妃母待我极好,一日三膳,顿顿有肉有蛋有鱼,还有不少青菜……”恬姐儿仿佛看见了大救星一般,满眼星星的盯着胤。
密妃也看出了恬姐儿对胤的感恩之心,心里也很满意。
若是在民间,只要不是兄妹,只怕是要上演以身相许的老戏码了吧?
老十八笑嘻嘻的说:“恬姐儿真能吃,每膳至少半斤羊肉!”
胤哑然一笑,饿怕了,可不得猛吃么?
等吃腻了大鱼大肉,就该只吃青菜了!
以前,胤小时候,不值钱的田鸡,甲鱼等物,反而变成了人们爱吃的美食。
老十八几乎每天来看望恬姐儿,主要是,他也缺个好妹妹。
这人呐,缺啥,就惦记啥,诚不我欺也!
到了胤如今的地位,权势和地位,都不缺了,还真就缺一个贴心的好妹妹。
于是乎,眨个眼的工夫,恬姐儿就多了三个极疼她的亲哥哥。
站在一旁的乌林,连连感叹不已,恬姐儿的命,真好啊!
若不是胤的同情,恬姐儿最好的状态,也就是嫁给某个不知名的蒙古王公。
完成了抚蒙任务的大清公主,除了一位之外,别的都成了小透明。
现在嘛,以乌林对胤脾气的了解,恬姐儿将来很可能留在京城里享福了!
康熙的公主们,除了温宪公主和悫靖公主之外,其余的都远嫁去了蒙古,天天吃沙子,过苦日子。
蒙古人的王妃,说起来挺体面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蒙古的王公们,大多是文盲,根本不通汉字。
大清的公主嫁过去之后,和蒙古丈夫,不可能有共同语言。
PS:还欠五千字,明天和后天,一起补上,求赏月票!
第209章 波涛汹涌
千叟宴,包括路上咽气的人在内,一共折腾死了八个人。
这八个人的家属,都在胤的软硬兼施之下,逐一摆平了。
让康熙觉得有面子,在驾崩前不留下遗憾,这才是当前最大的朝廷大事!
至于,被折腾死的八位致仕官员,和康熙的龙心大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和一贯养尊处优的官员们不同,民间的花甲老人们,反而经得起得折腾,一个没死!
为了维护今上的体面,胤默默的做了很多事,不仅让死者的家属闭了嘴,而且,京里也没有传出不好的流言。
如此忠孝双全的好儿子,康熙焉能不爱?
不过,胤的付出,真有巨大的回报。
康熙也没亏待了胤,他这次赏的十万亩皇庄,都是亩产三石多小麦的上等水浇地。算上康熙此前的多次赏赐,如今的胤,已经是整个大清朝,屈指可数的大地主兼大官僚。
六月底,胤又多了个弟弟,老二十二胤祜顺利的出生,其生母为庶妃色赫图氏。
康熙异常得意的炫耀说:“朕年过花甲,依旧可以得子,你呢?”
事实俱在,胤确实无话可说。
康熙真正做到了多子的程度,而胤呢,目前只有两个女儿和小福彭一个野种儿子罢了。
论生育能力,康熙和胤这对父子之间,真的没法比!
见胤有些伤感,康熙心下不忍,便安慰他:“我命人替你看过相,你必然不缺子嗣。”
老八找妖道张明德看相,到处宣扬王上加白,康熙厌恶之极!
现在,康熙光明正大的找人给胤看相,却是理直气壮。
唉,大清何处无双标?
胤管理吏部以来,三品以上大员,皆题奏给康熙处置,从无安插私人之嫌!
康熙最满意的是,胤掌握了泼天之权,却从不恃宠而骄,更不结党营私。
“兵部左侍郎出缺,不如就让图里琛去吧?”康熙不经意的问胤。
胤心里有数,康熙真想重用图里琛,直接下旨即可,又何必和他商量呢?
理藩院侍郎,和兵部左侍郎,别看都是二品的红顶大员,但是,权势相差甚远。
“汗阿玛,图里琛从六品小吏,骤然拔擢至侍郎,已属殊恩。”胤异常谦逊的替图里琛推辞了康熙的“美意”。
“那就让他去都察院吧!”康熙见胤还想说话,便举起手臂,“朕心里有数,勿须多言。”
“叫张廷玉!”
康熙找来了张廷玉后,吩咐道:“衡臣,拟旨,图里琛,署理都察院左都御史。”
在大清朝,左都御史和理藩院侍郎,都是正二品的红顶大员。
但是,侍郎终究是副手,而满员左都御史却是都察院的一把手,岂可同日而语?
胤已经是食五俸的郡王,拥有皇庄十几万亩,还管着吏部和步军衙门,确实是赏无可赏了!
如果,康熙是冷酷无情的乾隆,胤早被找借口打压下去了。
康熙虽然也耍流氓,玩双标,毕竟不是冷血动物,还是很讲感情的皇帝。
胤是康熙的亲儿子,既忠且孝,康熙确实舍不得薄待了他。
提拔了图里琛,胤必然面上有光!
陪着康熙用罢晚膳,胤乘马车离开了畅春园。
一般情况下,只要来畅春园,胤都会选择马车和大轿,同时带着。
不赶时间的时候,胤就坐着大轿,晃晃悠悠的去办差。
若是紧急要务,马车即使很颠簸,胤也别无选择。
第二天是休沐日,胤正在拥美高卧之时,老十六和老十八一起来了。
既是两个亲弟弟来了,胤洗漱之后,只穿了件棉褂子,就出来了。
刚一见面,老十六就说:“大哥,带我们去见见世面吧?”
胤楞了一下,满是狐疑的望着老十六,信口问他:“见什么世面?”
老十六贼贼的一笑,说:“陕西巷新开了一家妙吟小班,据说,里边的姐儿们,个个都俊。”
胤瞬间秒懂,老十六真长大了,居然知道逛那种地方了!
实话说,在大清朝,男人如果不逛一逛那种地方,真就是土包子一枚。
老十六已经虚岁二十了,一直没有逛过青楼,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老十八才虚十五岁,实则十三岁,他去抱美妓,还是早了点吧?
老十八见胤一直盯着他看,哪能不明白胤的心思啊?
“大哥,我只跟去凑个热闹,绝不真碰她们。”老十八这么一解释,老十六反而不乐意了。
“照你的意思,就我不是个玩意儿喽?”老十六没好气的瞪着老十八。
老十八又是拱手,又是作揖,好不容易才把老十六哄好了。
胤是真不爱去逛青楼,不过,弟弟们大了,堵不如疏!
“带你们去逛可以,不过,只许碰清倌人,不许碰破过身的红倌人!”胤主要是担心,弟弟们逛多了那种地方,万一染上了脏病,在没有青霉素的当下,那就很要命了。
晚清时期,恭亲王的儿子载澄,经常领着同治帝去逛青楼。结果,在天花和梅毒的双重夹击之下,同治帝年纪轻轻的就驾崩了。
为此,恭亲王经常当着众人的面,辱骂载澄:“你怎么还不死啊?”
谁曾想,碰过一次清倌人后,老十八悄悄的告诉胤,不过如此,再不想去了!
但是,老十六却从此爱上了逛青楼,以泡清倌人为乐!
俗话说的好,儿大不由爹。
弟弟大了,胤这个长兄,也确实不方便管太宽了。
反正吧,老十六只泡清倌人,胤也就听之任之了,又不是没银子?
作为皇子,名声不太好,反而可以混得很滋润!
这日,胤下衙之后,刚回府不久,图里琛就来了。
“主子,奴才听说,王中堂联络了一些官员,打算奏请,复立太子为储君!”
图里琛现在很明白,他能稳立朝堂之上,究竟靠谁撑腰?
王中堂,也就是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
图里琛混入高官的行列,时日尚短,他还不清楚王的老底子。
胤却心里有数,如果没有帝师熊赐履的举荐,王也不可能爬得那么快,并且,成了太子之师。
凡是有政治远见的汉臣,都喜欢把门生送到储君的身边。
比如说,徐阶安排张居正,以讲师的身份混进了裕王府,就是所虑甚远的体现。
熊赐履本以为,投机到废太子的身上,可以大捞一票的惠及子孙数代人。
谁曾想,废太子被康熙溺爱坏了,根本不成大器。
但是,王既然曾为废太子之师,就不可能转投它门,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瑶圃,你听好了,我是孤臣,你也必须是孤臣,否则,必定没有好下场。”
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绝对不容站错队!
别看康熙现在是一副慈父模样,胤的脑子却异常之清醒!
胤时刻告诫他自己,康熙亲手养大的太子,都可以反复废立,并圈禁到死,他又算个吊啊?
这人呐,能吃几碗干饭,必须心里有数。否则,必遭天谴!
图里琛哈着腰,小声说:“主子,奴才明白。所以,他们找奴才联署,被奴才婉拒了。”
胤点点头,叮嘱说:“切记,万万不可与任何人联署上折子。你想说啥,就单独上密折,即使说错了,汗阿玛冲我的面子,也不会为难你。”
这话已经说得很白了,若是图里琛还是听不懂,胤也没招。
“主子,奴才一向独来独往,绝不结党!”图里琛这么一说,显然是真的听懂了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