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89节

  悔棋是康熙的权力,但是,赢棋却是张廷玉邀宠的法宝。

  康熙又输了两局之后,觉得没意思了,便把棋盘一推,不满的说:“你不行,换小十五来。”

  张廷玉改为观战之后,胤欠身坐到了康熙的对面。

  老头子想赢还不简单?胤连输了三局。

  康熙龙心大悦,笑眯眯的说:“小十五啊,你的棋力,还需要多练啊!”

  胤笑嘻嘻的说:“臣儿再练四十年,也赶不上汗阿玛您的棋力!”

  张廷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胤,嗯,论拍马屁的功夫,他远远赶不上胤的一只脚。

  康熙刚过花甲不久,再过四十年,可不就是期颐之年的万寿节了么?

  果然不出所料,康熙心下大乐,美滋滋的说:“到时候,我赏一堆绝色美人给你。”

  知子莫若父!

  胤真的是哪哪都好,唯一的大缺点就是:爱别人家的娘子。

  “那敢情好,臣儿到时候,给您老生一堆小皇孙出来。”胤已经证明了生育能力,他说这话,底气可谓十足。

  “不下了,走,去狮子园转转!”康熙伸手一推棋盘,起身想走。

  可是,胤却说:“汗阿玛,请稍等片刻,待鉴赏了一物之后,再去看四哥不迟。”

  康熙怕热,即使到了凉爽的热河,也因为衣衫重重叠叠,每天都要湿透好几次。

  胤既然管着内务府,就安排人,按照康熙的身材,量身打造了一批家具。

  这个时代的太师椅,不仅死沉,而且,屁股下边根本不透气,坐的时间一久,屁股上全是汗水。

  康熙原本就酷爱高盐的食物,只要坐久了,屁股上就会长湿疹。

  所以呢,胤就私下订做了一批,屁股下边都是网眼的太师椅。

  这就像是,大热的天,车内的座椅有通风的功能,屁股下边就舒爽多了。

  之所以是一批,而不是一只,这是因为,考虑到了康熙爱做群臣之表率的特性。

  要么,所有的椅子,都不通风。要么,都通风。

  否则,以康熙的脾气,宁可不坐,也不能被人说是贪图享乐。

  实际上,晚年的康熙,在贪图享乐的大道,越走越远,已经刹不住车了。

  康熙的试坐了带网眼的太师椅之后,情不自禁的赞不绝口,“好,好,好,好极了!”

  胤若只擅长此等雕虫小技,也不可能获得康熙的青睐了。

  趁着康熙高兴之机,胤又命太监们,端来了冰盆和几块挡板。

  把冰盆搁到带网眼的太师椅下边,康熙只坐了一会,就觉得浑身上下的每个毛孔,都往外边透凉气。

  若是寻常人家,哪来这么多冰块?

  可是,每到冬季,热河行宫的人,就要去结冻的河边,取出大量的冰块,藏入行宫的冰窖内。

  “好儿子,你的孝心,我知道了!”康熙又不傻,真心孝顺和假孝顺,他还是分得很清楚滴。

  魔鬼都藏在细节之中,胤注意到了别人不注意的今上之需,这就是纯孝!

  胤为何垮台?

  最早的远因就是,那年率军出征的途中,康熙病得很重,以为自己快不行了,监国的胤,却毫无关爱之心,连个哀戚之色都不肯装。

  在现代,很多独居的老人,为啥总被引去购买骗子们推销的床垫啊,保险啊,各种保健品啊,不就是缺少关爱的太寂寞了么?

  胤曾经看过一个电视专访,受访老人明确的说,自己的儿子借口很忙,总不去看他。他也知道骗子的想法,但是,他太寂寞了,装着糊涂的从骗子那里,买个心理安慰罢了。

  康熙为啥信任胤?

  在这么多儿子之中,真正关心康熙细碎生活的,也就是胤了。

  说句心里话,康熙不止一次的琢磨着,是不是把皇位传给胤。但是,八旗内战的后果,大清真的承受不起。

  南明怎么亡的?

  不就是南明的重臣们,各自心怀鬼胎,拥王过多的闹内讧么?

  八旗兵打下的江山,必须由满人坐天下,这是旗主诸王和全体满洲勋贵们的集体共识。

  立胤为新君,不仅会引发内战,而且,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活不成!

  这就像是,皇太极暴死后,两黄旗的重臣们,以鳌拜为首,不怕和多尔衮动刀子,也要立太宗之子,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立老四为新君,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因为,老四装得很成功,对谁都很友善。而且,其母族虽然地位低微,却也是地道的上三旗包衣出身。

  胤的生母是汉女,谁不知道?

  乾隆的出生地点,疑点重重,他拼命的洗白自己,屡屡说他出生在雍和宫里。

  但是,最新发现的史料中,在雍正朝的一道旨意里,讲得很清楚,封钱氏为熹妃。

  康熙领着胤和张廷玉,进了狮子园后,却赫然发现,老四在园后,开辟了一块农田,正打扮得像农夫一般的亲手赶牛扶犁。

  重农,乃是大清的立国之本!

  康熙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四阿哥悟道矣!”

  胤和老四的关系很近,他反而不好当着康熙的面夸老四,就对张廷玉使了个眼色。

  张廷玉想了想,故意小声说:“只要老百姓不饿肚子,闯贼就没有趁乱而起的土壤。”

  胤心想,张廷玉毕竟很老练,他说这话,看似和老四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等于是变相提醒康熙,所有皇子之中,老四最重农!

  “是啊,天下汉人过亿,若是他们都饿了肚子,我大清也该亡了!”康熙固然喜欢安逸享乐,脑袋却始终很清醒。

  大清该亡了,这话也就康熙敢说。

  胤和张廷玉彼此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闭紧了嘴巴。

  在大清政权的中枢庙堂内部,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忌讳。

  以前,马齐在内阁的时候,私下里总跟康熙说一些极其刺耳的话,康熙并没有不许马齐说话。

  但是,这些刺耳的话,只能私下里说,绝不能公开对外。

  上智下愚,才能长治久安嘛!

  见康熙忽然来了,老四顾不得换衣服,便快步走到了近前。

  康熙仔细一看,好家伙,老四的头上戴着遮阳的斗笠,前后袍摆都被掖进了布腰带之中,赤着脚,腿上全是泥。

  地道的农夫啊!

  康熙格外重视农事,仅仅是稻种的试验田,就多达三处。

  他一眼就看出,老四经常在家里干农活。

  不远处,年海棠也是一副粗鄙农妇的打扮。

  夫唱妇随,莫此为甚!

  康熙抑制不住的龙心大悦,但是,却没有夸奖老四,而是当面训斥胤:“跟你四哥多学着点,别总泡在妇人堆里打混,要经常下地干农活。”

  胤才不怕呢,他笑嘻嘻的说:“汗阿玛,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臣儿不喜欢种地,还就喜欢沾花惹草。”

  “哼,泼皮无赖之徒!”康熙只觉得脑仁疼,碰上了胤这种无耻之徒,有理也说不清楚。

  骂归骂,儿子是亲生的,康熙也没招!

  康熙就坐在田埂上,兴致勃勃的和老四讨论农业技术。

  胤和张廷玉,都和听天书一般,他们是真不懂农活怎么干。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真正的贤王,要是精通农活了,反而是个大忌讳。

  灵魂之问,你不吃吃喝喝,眠花宿柳,却惦记着国本,究竟想干嘛?

  康熙聊得兴起,忘了时辰。见天色已晚,他索性留宿于狮子园内。

第229章 老十七登场

  康熙在狮子园住下了,胤却折腾到很晚才睡。因为,他必须布置好安全保护措施。

  只是,胤刚睡下不久,就被乌林叫醒了。

  “爷,万岁爷已经起身了,吩咐回行宫!”听乌林这么一说,胤想起来了,康熙睡觉喜欢择床。

  从京城到热河的沿途之上,康熙睡的都是同款的床。

  既然康熙起来了,胤不可能继续呼呼大睡,便赶紧爬起来了。

  老人家嘛,磕睡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送康熙回了行宫之后,天色已经亮了,胤还要当值,显然是睡不成了。

  坐在胤对面的张廷玉,同样没有睡好。但是,他眼无血丝,精神抖擞,毫无疲倦之态。

  一看就知道,是个经常熬夜的夜猫子。

  胤连打了三个哈欠,见天色尚早,索性伏在书案上,计划打个盹。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不大的工夫,魏珠来传胤。

  康熙见了胤,就吩咐道:“小十七闹着要去拜祭淑惠太妃的周年,你领着他去一趟你皇祖考的陵寝吧?”

  “。”

  胤心里有数,老十七从小是淑惠太妃养大的,他和淑惠太妃的感情极深。

  淑惠太妃,是当今皇太后的亲妹妹,于去年薨逝。

  顺治活着的时候,因为与孝庄皇太后严重不和,他根本没有碰过淑惠太妃

  不过,胤礼至今无爵,让他独自去拜祭淑惠太妃,就显得很失礼了。

  康熙又是个要面子的皇帝,自然不想让人家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他不孝顺了。

  让胤领着小十七去孝陵拜祭,谁都说不出闲话!

  当然了,这个谁,就是指当今皇太后,别人也不敢乱传康熙的闲话。

  从热河去孝陵,路途并不远,也就是三百里地左右。

  胤和老十七坐在马车里,侍卫们则骑马跟在车外。

  老十七早就想和胤亲近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这一次,两人一起去孝陵,总算是被老十七逮着机会了。

  “十五哥,我真没想到,汗阿玛居然会安排您陪我一起的去祭拜皇妈妈。”老十七一张嘴,胤就知道了,他和淑惠太妃的感情真的很深。

  满语里的妈妈,就是祖母的意思。

  可问题是,当今皇太后才是胤和老十七的正经皇祖母。

  老十七私下里对淑惠太妃,以皇妈妈相称,于礼显然不合。但是,感情上,倒也说得过去。

首节上一节189/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