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24节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老四也需要羽翼的加持。

  既然,胤的表现,令老四感到很满意,老四也就毫不含糊的说:“我最近总觉得事情太多了,整得身心很疲惫,精力大不如从前。钱法堂和督催所的差事,我根本就管不过来。十五弟,我就你这一个好弟弟,只能有劳你了。”

  胤心里明白,这不是商量,而是决定,他没办法拒绝。

  “四哥,为您分忧,小弟我责无旁贷。”胤毫不迟疑的领了新差事。

  在户部里边,最重要的部门是:户部三库和十四个清吏司。

  户部三库,也就是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其职能类似于财政部的国库司。

  督催所,顾名思义,也就是督促十四个清吏司干活的内控监察部门。

  在户部之中,督催所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承担着纠风办、治庸办和督察室的重任,其地位绝对不可小觑。

  胤做的事情,对老四无隐,这就是最大的忠诚了!

  老四顺手给个好差事,含有不会亏待胤之意。

  胤心里很清楚,以老四的性格,只要信任你了,真舍得给实权。

  比如说,雍正朝的时候,老十三是名至实归的常务副皇帝,几乎无所不管。

  “四哥,我打算和他们打成一片。”胤在老四的跟前,从来都是有一说一,绝不遮掩。

  老四何等精明,他一听就懂,胤这是打算帮他培植在户部内的羽翼。

第38章 老四的连襟

  这年头,若想成事,一曰银子,二曰兵权,三曰人脉,缺一不可。

  管理户部的老四,被宫里盯得很紧,不方便大肆拉拢党羽们。

  胤就不同了,他就是个无权无势的小透明阿哥。

  宫里的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闲得蛋疼,成天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老四毫不迟疑的说:“我虽然是个穷贝勒,但是,每年两万两银子的花销,还给得起。”

  胤看了眼老四,心下暗暗点头不已。

  老四能够笑到最后,和他的这种果决性格,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哥,八字还没一撇呢,不能心急。等我要用钱的时候,再找你要便是。”胤故意虚晃了一枪,想看看老四的真实态度。

  老四却摆着手,说:“每年两万两银子,你先拿去使,不够再找我要。嗯,就这么定了!”

  不管哪个时代,谁不希望跟着说话算数的大东家混呢?

  既然老四已经决定的事,胤若是继续推辞,那反而是画蛇添足的多此一举了。

  “四哥,小弟有言在先啊,尽量把银子都花到刀刃上。”胤拍着胸脯的表明了态度。

  老四微微一笑,说:“你只管拿去随便花,我一概都不过问。”

  瞧瞧,单凭老四的过人胸襟,就秒杀了老大、太子、老三、老八和老十四,这些暗中觊觎皇位的兄弟们。

  谈完了正事后,老四忽然笑着说:“十五弟,你也该大婚了,可有意中人?”

  老四看似轻描淡写的这么一问,却让胤的脑子里拉响了警报。

  “四哥,我不管看上了谁,又有啥用啊?我的终身大事,自有汗阿玛做主。”胤故意叹了口气,等着老四的下文。

  果然不出所料,老四露出神秘的笑容,轻声道:“你四嫂的三堂妹乌喇那拉氏,是咱们旗下出了名的大美人儿,有空的时候,我带你去瞅瞅?”

  既然选择了老四,胤自然是提前做足了人脉功课。

  四福晋乌喇那拉氏的亲伯父,名叫诺穆齐,他是正黄旗满洲的一名三品参领。

  据胤所知,诺穆齐的第三女,从小就以美貌著称。

  很显然,为了把胤彻底绑上战车,老四连美人计都使出来了。由此可见,他确实极为看重胤。

  “四哥,只要汗阿玛愿意指婚,小弟我自然乐于抱得美人归。”胤不假思索的满口答应了。

  既然选了老四,那就必须牢牢的站稳立场,不能让老四有丝毫的猜疑。

  老四点点头,说:“事在人为,你敬候佳音即可。”

  胤当然知道了,埋头办实事的老四,在康熙的心目中极有分量。

  只要老四愿意暗中出力,此事颇有成功的希望。

  实话实说,历史上,原本是十五福晋的现任太子妃之妹,胤压根就不想沾惹。

  尼玛,如果还和废太子做连襟,明显是未见其一利,反受其百害!

  没吃到猪肉,却惹了一身的腥骚,这不是自己为难自己么?

  胤在康熙那里,就是个小透明的背景板,他娶谁做嫡福晋,康熙都不可能太在乎。

  “哦,对了,你尚未分府出宫,凡事多留心一二,免得授人以柄。”老四装作突然想起的样子,特意提醒胤,必须注意细节,免得马失前蹄。

  “四哥,请您放心,一般情况下,小弟我都不会在外头留宿。”胤闻弦歌而识雅意的机灵劲儿,令老四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老四其实是担心胤贪恋春姬的美色,若是经常夜不归宿,很容易引起今上的注意。

  因为,太子就住在宫里,今上不能不防。所以,康熙养成了随时查阅出入宫禁名册的习惯,看看最近谁又去了毓庆宫?

  康熙搂草打兔子的时候,难免会发现胤经常不回宫中居住的状况,那就有麻烦了。

  轻则,胤被叫去乾清宫挨顿骂。重则,康熙起了疑心,派人暗中盯着胤,那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胤回到自己的公事厅不久,乌林带着递进来的手本,小声禀道:“爷,捐纳处满郎中关保,在门外候见。”

  “他说了有何事么?”胤一边看关保的手本,一边问乌林。

  乌林摇了摇头,说:“回爷,关保只说有要事相禀。”

  胤一听就懂了,关保私下给了门包,但是,没给足。所以,乌林只是帮着关保递了手本,却没替他说好话。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老四的支持下,胤已经是掌握了部分实权的帮办阿哥。所以,胤的心腹乌林,他的门包行市也跟着大涨了。

  如果没有何晋这个内应,仅看手本上的履历,胤根本看不出关保是谁的人。

  不过嘛,何晋说过,关保其实是太子爷的人。

  距离太子的被废,还有几年的时间,胤自然不想招惹太子。

  “叫他进来吧。”胤略微想了想,便打算见见关保。

  关保被领进门后,刚一见胤,便主动扎下深千,毕恭毕敬的说:“正黄旗满洲第五佐领下,捐纳处郎中,奴才关保,请十五爷大安。”

  这个时代的官场上,有个十分明显的陋习,凡是在旗的官员,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必先介绍旗籍所属。

  没办法,大清是八旗的大清,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旗人就是高人一等。

  “说吧,寻我何事?”胤故意端着架子,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明知道太子必定被废,胤自然不想和太子的人,有丝毫的瓜葛。

  “回十五爷,司里的同僚们,集体委托奴才来拜见您,是想请您赏个薄面,一起聚一聚,乐呵乐呵。”关保也看出了胤的冷淡态度,却只得硬着头皮说明了来意。

  胤摆了摆手,说:“汗阿玛一心想革除官场上迎来送往的积弊,你却要请我去乐呵乐呵,该不是想让爷被汗阿玛责罚吧?”

  这个大帽子扣得太狠了,当即把关保吓出了一身冷汗。

  “十五爷,就算是借奴才八十个胆子,也不敢陷您于不义啊!”关保赶紧哈下腰,连连叫屈不迭,惟恐得罪了胤。

  如果是别的皇子,关保还真不可能太在乎。因为,他的靠山就是太子妃。

  然而,关保从毓庆宫那边听到的某些风声,却让他不敢轻易得罪胤。

  越是上层圈子,才能越不重要,站到正确的队伍里,才是关键!

  胤不想给关保私下拉关系的机会,仅此而已,别无它意。

  随着胤端起了茶盏,却故意没喝,一旁的乌林随即扯起喉咙,大声喝道:“送客!”

  端茶送客,乃是大清官场上通行的游戏规则,维护的是彼此的体面。

  关保暗暗叹了口气,小声说:“奴才告退。”倒退了三步,这才转身灰溜溜的走了。

第39章 胤捡了大便宜

  过了三天,完颜钟给胤拿来了户部衙门内部的欠款名册。

  胤不由精神一振,给老四露一手的好机会,终于到了。

  虽然,胤在老四这里,占了拔头筹的先机,获得了千金市马骨的大红利。

  然而,胤若是无能之辈,老四将来也不可能重用他。

  胤命人拿来了大张的宣纸和直尺,再用细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了若干的表格。

  按照姓名、职务、借款日期、所欠金额的明细,胤用细毛笔,逐一誊抄到了表格内。

  值得一提的是,欠款金额,胤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因为,汉文里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以及佰仟,天然不利于汇总统计。

  户部为啥部门最多,官吏也最多呢?

  不就是财务管理水平和算帐水平异常低下,需要很多会打算盘的官吏嘛?

  但是,在八股取士和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之下,会捞钱的官员,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会打算盘的官吏,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在洋人传教士们的长期熏陶下,除了老大、老五和老十之外,已经成年的皇子们,几乎都认识阿拉伯数字。

  其中,康熙不仅认识阿拉伯数字,还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

  老九呢,就更了不得咧,他不仅可以解三元一次方程式,还精通拉丁文。尤为厉害的是,老九甚至还可以用俄文写信。

  不过,数学,也就是康熙的业余兴趣罢了。

  为了八旗的江山永固,康熙压根没心思,在大清推广数学的教育。

  就让汉人皇帝朱重八发明的八股文,永远禁锢汉人们的思想吧,这是康熙最真实的想法。

  宫里,一直都是一日供应两膳正餐的制度,即早膳和晚膳。若是中途饿了,只能用饽饽垫饥。

  朝廷的各个衙门,也都是一日两膳的制度。

  但是,老四这个工作狂,奉旨管理户部之后,户部的官员们几乎每天加班到半夜。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何况是老四呢?

  于是,户部衙门里,顺理成章的多了一顿免费“夜宵”的供应。

  申时八刻,下值的云板敲响之后,苏培盛来了,请胤去老四那里,一起用晚膳。

  胤进门一看,小圆桌上摆了六菜一汤,分别是:生烤狍肉、宫保野兔、鸡丝黄瓜、红烧里脊、麻辣肚丝和口蘑发菜,以及一大碗龙井竹笋汤。

  除此之外,圆桌上,还摆了几样六必居的家常开胃酱菜。

  因为,胤以前经常跟着老十六去老四的贝勒府蹭膳的缘故,他对老四的饮食习惯,还是比较了解的。

  老四不算好色,也不贪图口腹之欲,却是个喜欢抓权的工作狂。他的日常晚膳,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四菜一汤了。

首节上一节24/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