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91节

  胤毫不迟疑的下令:“海察,带上你的人,把四哥说的那家粮铺,抄个底朝天,把大东家抓来。爷倒要看看,他还藏了多少粮食?”

  “!”海察异常兴奋的走了。

  众所周知,敢在灾区擅自涨粮价的人,都和本地的地头蛇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是,胤说出了老四的心声,乱世用重典!

  怕得罪人,那还搞个屁的赈灾啊?

  等徐州的大批粮食运来之后,老四就下令说:“煮的粥,必须插筷子不倒!筷子倒了,脑袋搬家!”

  胤把海察他们撒出去,监督煮粥的锅,只要筷子倒了,就要看见脑袋!

  这么大范围内的赈灾,仅靠老四和胤上街去检查,根本顾不过来。

  在康熙的亲自指挥下,从河南、江苏及安徽各地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送到归德府后,人人有干粥喝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老四松了口气,说:“手上有粮,心里才不慌,灾民也不会变成流民!”

  在大清朝,从康熙到老四,再到各地官府,都绝对忌讳流民这个词。

  因为,前明就是亡于西北流民之手!

  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口号实在是太容易蛊惑人心了,必须引起大清皇帝的高度重视。

  赈灾的事务,大致差不多后,康熙来了旨意,命老四和胤,去扬州迎驾。

  胤心里有数,这是康熙的第六次南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了。

  老四和胤赶到扬州的时候,康熙还没到。

  晚上,老四和胤杀了几盘象棋后,推盘起身,说:“我晚上住另一头,离你远一点!”

  胤暗觉好笑,嘿嘿,林浅浅的歌声,悠扬起伏,老四的身边又没带着女人,自然受不了!

  惹不起,索性躲远点,老四索性去了行辕的另一头。

  听说胤也来了扬州,曹寅跑来递手本请见。

  考虑到,曹寅和康熙的特殊关系,胤便在西花厅内,见了他。

  老四对曹寅没有丝毫的好感,索性避而不见。

  见了胤后,曹寅小声说:“不瞒十五爷您说,奴才是来求助的……”

  胤仔细一听,原本,曹寅即使主管了两淮盐政,依旧亏空巨大。

  实话说,曹寅毫无经营之才,就算是让他管烟草,也肯定亏得不认识亲爹。

  “成,四哥那里,我会帮你说话的。不过,你这里的亏空,迟早要补齐的!”

  等老四登基后,有老十三帮着说好话,老四原本没打算把曹家怎么着。

  后来,居然搜到了曹寅和李煦,送钱送美人给老八的证据,这才惹怒了老四。

  PS:第二更送上,正码第三更,求赏月票。

第122章 真想作死

  康熙抵达了扬州后,直接住进了珍园。

  扬州的盐商们,其豪奢程度,令人发指。

  康熙所住的珍园,真正做到了一步一景,每一景都别有洞天。

  老四和胤,被召进园中。

  康熙仔细的询问了河南赈灾的详情,最后,采纳了老四的建议,豁免归德府五年的钱粮。

  从头到尾,康熙都没有问江宁林家的情况。

  对于康熙而言,江南的士家大族,被不定期的敲打一下,显然对大清的统治有利。

  老四落水的事情,他和胤都没敢说。

  只要让康熙知道了,老四和胤身边的侍卫们,都会遭到严惩。

  这一次,跟着康熙南巡的皇子,有太子、老五、老大、老十三、老十四和老十八。

  算上中途汇合的老四和胤,共有八位皇子伴驾。

  老八在京城里监国,老三蹲在京里看着他。

  康熙到了扬州后,就不想走了,每天除了游山玩水,就是召见各地的臣工。

  胤因为管着内务府的缘故,地方官供应来的物资,都需要和他对接,每天忙得脚不点地。

  黄昏时分,胤从珍园出来之后,就听乌林说,爷,李煦今天去拜见了太子。

  胤的眼眸微微一闪,李煦这家伙,居然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去见太子,真的是想作死啊!

  俗话说,佛渡有缘人。

  有些人呐,天生喜欢脚踩两条船,胤也没有办法,只能冷眼旁观了。

  胤刚回到住处,就听说,老十三和老四一起来了。

  面圣交旨之后,老四和胤的钦差身份,就算是解除了。

  老四还有户部的一摊子事处理,胤也有内务府和兵部的事务缠身。唯独,老十三像个孤魂野鬼一般,整天无所事事。

  兄弟三个坐到了一起,象棋自然是必不可少。

  “四哥,八哥又监国了!”老十三这话说的余味无穷。

  老四情不自禁的看了眼胤,胤只是笑,却没吱声。

  别看老四以前,总教老十三数学,但是,老十三是东宫的红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老八又监国了,老十三的言外之意是,老八对太子的威胁,越来越大了,希望老四和胤帮一帮太子。

  不管哪个时候,屁股决定脑袋,都是真理!

  嘴上喊的口号,再怎么动人,利益骗不了人。

  见胤没吱声,老四也懒得说话。

  有啥可说的?

  胤还是太子,就敢把老四踢昏过去。将来,胤当了皇帝,还不得宰了老四啊?

  胤对太子,更是没有半点好感!

  如果不是康熙搞拉郎配,他根本不想娶翠晴进门。

  太子的连襟,未受其利,反受其害,肯定是个累赘!

  不过,胤在水中救起老四之后,他只要不是有明显的异心,以老四的性格,一般情况下,都会包容他。

  老十三见老四和胤都没说话,也知道他们的难处,便不再多言。

  只要不谈太子的事,三兄弟坐一起,气氛就很好。

  象棋撕杀,三兄弟轮番上阵,输家请客,赢家白吃。

  结果,老四最终输得最多,他派苏培盛去叫了一桌上等的席面回来,兄弟三个坐一起,大快朵颐。

  这次下江南,老四的收获颇丰,兜里有了几百万两银子,底气也就十足。

  胤呢,主要是得了林浅浅,外加三十万两银子。

  林家和方家的田产,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很多都是当地人为了避税,主动投充的田地。

  这年头,士绅们拥有极大的特权,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不需要当差纳粮。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胤打心眼里支持老四推行的一体当差和纳粮。

  小农经济时代,官僚士绅都是吸血鬼,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按照胤的理解,工业资本家,和官僚士绅,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改开之初的招商引资,引入的就是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业,办的是血汗工厂。

  但是,不靠血汗工厂的人力优势,当时的国家,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出口创汇的产品。

  工业资本家,比如说,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等,对社会具有进步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

  “十五弟,来,走一个!”老十三喝高兴了,索性把罩衫脱了,光着膀子和胤拼酒。

  胤心中微微一动,索性也脱了衣衫,不顾虎爪痕暴露在外的和老十三拼酒。

  老四看见狰狞可怖的虎爪痕,马上想起了,胤舍命下水救他的冲天义气。

  唉,这么好的弟弟,上哪里去找啊?

  最后,老十三又一次被胤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不谈别的,单论酒量,老十三绝对是胤的手下败将。

  胤安排人送老十三去客房安歇后,老四居然没有睡意,硬拉着胤,继续下棋闲聊。

  “十三弟啊,支持太子,都有些魔障了。”老四这话很有点意思了。

  不过,胤对老十三的态度是,既不帮他说话,也不落井下石。

  而且,胤始终怀疑,老四和老十三的关系,比表面上,好得多!

  不然的话,从一废太子,到老四登基的十几年间,老十三的经历,不可能是一片空白。

  这年头,凡是暗中想做大事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暗手呢?

  反正吧,只要老四不说,胤就懒得问。

  “四哥,十三哥是个好酒友。”胤说的含糊其词,老四却明白,他不想说老十三的坏话。

  又下了几盘棋,老四这才去了客房休息。

  康熙在扬州待了十天,这才启程赶往江宁。

  御驾到了江宁之后,果然不出胤所料,康熙又住进了曹寅的织造署。

  这时,曹寅的继母孙氏已经殁了,葬回了老家的祖坟。

  但是,康熙偏要带着儿子们,一起去拜孙氏的灵位。

  这事一出,曹寅在江宁的声势,更是红得发紫,炙手可热。

  老四恨恨的说:“汗阿玛太宠曹寅了。”

  胤不由微微一笑,当时,康熙让皇子们给孙氏的灵位下跪行礼,老四就磨蹭到了最后。

  说实话,康熙做这事,属于是又发神经了。

  孙氏再怎么受宠,毕竟只是皇家的包衣出身。

  让太子带着兄弟们,一起跪拜皇家包衣,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四哥,汗阿玛格外的念旧,咱们也没办法啊。”胤故意一语双关。

  以老四的精明,肯定听得懂胤的潜台词,天下都是康熙的,他想干啥就干啥,何必阻止呢?

  老四忽然站起身,跺着脚说:“没规没矩!”撂下这话,就出门去找老五了。

首节上一节91/208下一节尾节目录